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4011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docx

新魏小安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

未来的旅游与旅游的未来

(本文是2013年1月16日在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讲座)

   导言:

加速度发展 

   十八大刚开完,大家都在想我们的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是什么?

中央领导说了一句话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说法似乎和我们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就是过好日子,在这个时候大家很自然地关心这个问题。

这几个月我接触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单位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总想着把事情做得不同凡响,我想问你们到底要什么?

我发现各个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对旅游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并不清楚到底要什么。

我们能不能研究一些未来的项目?

或者研究一些真正对应未来的项目,几次谈下来,我觉得这个题目已经很实在很具体了,仅仅依靠好大喜功,依靠把国际上的一些好项目堆积在一起是不行的,就算把国际上最好的项目堆积在一起也仍然不行,我们现在的一些基本思路都不对,正因为这些基本思路不对,所以造成花了很多冤枉钱,但是真正能落实下来的,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点福利的事儿不多。

   2012年我有一个很强的感触,分析下来就是三句话,第一是“政府主导形成热点”;第二是“投资跟进形成热流”;第三个是“消费拓展形成热潮”。

中国旅游发展35年,旅游形势从来没有这么好过,但是另外一方面,潜伏的一些问题也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因为原来的问题从性质上来说和现在差不多,但是原来的问题是规模小,现在问题放大了,放大的问题就会形成很尖锐的问题。

比如一个省的领导去年要求旅游要大发展,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怎么实现大发展呢?

数量目标就是在未来八年旅游投资要达到2-3万亿。

在中期论证的时候我提了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都比较尖锐,提完之后有人在会上和我辩论,认为我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否定了。

后来这个会开完之后我告诉旅游局说决不当规划总顾问,而且要求这个规划从今以后不能有我的任何名义。

因为他们是官员,身不由己,但我作为一个专家,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所以这个规划在最后评审的时候就不通知我参加了,但是也通过了。

中国旅游从1978年到2008年,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是8000亿,一个省在八年里就要投资2-3万亿,最后规划里确定的投资是21000亿,规划100个五星饭店,100个度假区,500个旅游小镇,后来我问,这些数是哪儿来的?

为什么是100个而不是101个?

分明是拍着脑袋出来的,这和当年的大跃进有什么区别?

如果仅仅一个省在八年里旅游投资就达到2万亿,那全国的旅游投资得达到多少?

就以这个为平均数来算,全国将达到60万亿,是不可想象的,毫无疑问落不下来,这反映了现在发展的泡沫化。

我习惯于从问题出发,不管别人是否高兴,不管领导听了是否同意。

常常有一些事情当初想让我参加讨论,但我没有参加,如果参加讨论,我提出的意见,领导不能接受,旅游局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我干脆不参加讨论了。

   1、未来有多远?

   从这个基点出发,我们确实需要看一下未来,把未来看的准一点。

未来有多远?

10年、30年、50年,甚至100年,按我们现在的说法是两个百年,这两个百年都是未来,但是有一个很近了,另一个稍远点,实际上未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这几天中国发生大范围的阴霾,这和50年代英国的光化学污染事件相同,但是范围这么大、面积这么广、持续时间这么长、程度这么高的污染在人类历史上没有过,这说明中国所有的事都是放大的,因为我们有13亿人口,我们所碰到的任何问题严格来说都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碰过的。

按理来说,我们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状况下谈未来,这个未来有得谈吗?

有人会问,我们有未来吗?

尤其是年轻人,未来好像看不到,其实不然,这里的核心就是加速度发展。

从我们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包括我们研究未来旅游的发展,核心就是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符合人情,判断很多事情在将来对不对,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人性?

不管我们的社会怎么变化,人性是永恒的,如果我们从人性出发,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符合人情,我们很多事情的判断就有了“根”,就可以接地气。

如果超越了这些东西,题目越大反而越不行,我琢磨未来就是从这里出发。

   未来的旅游是需求体系的变化,旅游的未来是供给体系的变化。

再进一步是提升效能、提高品质、实现幸福,从中国发展角度来说,现在效能方面差很多,因为我们习惯于GDP至上,习惯于发展主义,我们认为只要规模上去了,旅游就上去了。

实际不然,核心在于效能,相应的投资能有多大的产出?

能最终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呢?

从旅游方面来说,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

这两年有很多大项目,这些大项目到底能形成什么效果?

有很多可能是浪费的,但是这些浪费谁来买单?

政府不会买单,开发商赚了钱走了,最终倒霉的是老百姓。

第二是提高品质,品质性的要求是我们下一步的最高要求,我们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品质。

我们现在还是有一个主流的观点,就是仍然认为中国旅游的发展现在还是供给跟不上需求,我觉得中国旅游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不能笼统地认为是供给跟不上需求,但如果要保证“黄金周”的需求还要达到高品质,这个要求是不可能的,“黄金周”的需求是阶段性的高峰需求,那时候我们的要求就是安全,这是底线,那个时候还要达到高品质是绝不可能的,全世界哪里都做不到。

那我们要满足何时何地,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幸福。

   2、技术加速度

   人类社会是一个技术加速度的过程,人类历史的旧石器时代百万年、新石器时代上万年、青铜时代四千年、铁器时代两千年、蒸汽机时代四百年、内燃机时代一百多年、计算机时代六十年、互联网时代三十年,微博时代两年。

前面这几句话是李四光先生当年在《天文地质古生物》这本书里说的,我小时候看过这本书,这段话给我的印象极深。

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就是人类历史是一个技术加速度发展的过程,因为这本书是1965年出的,大体上说到内燃机时代了,但是这个结论是没有动摇的,我们要研究未来的发展必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这是总体背景,谁都逃不了。

未来的科技,第一是量子计算机,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项是关于量子可以测量可以切割,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有了,量子计算机一旦产生,我们现在的电子计算机就变成史前时代了。

第二是纳米技术,这是材料的变化。

第三是3D打印机,3D打印会改造整个世界制造业的格局,美国人现在已经说将来的制造业一定会回到美国,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大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以3D打印机为基础的制造业还要回到美国。

第四是基因科学,第五是泛能源。

这五个方向和我们的生活是连在一起的,最近有一本书叫《第三次工业革命》,说的是关于分布式能源和网络基础的结合,构造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技术加速度发展包括未来科技的发展起到的作用,第一个是鸿沟减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鸿沟减弱了,社会各个阶层的鸿沟也减弱了。

由于鸿沟减弱就突出了平等与个性,也就是说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变化,最后达到系统与组合的格局。

实际上将来的竞争就是在于能不能在系统与组合方面有所突破,能有突破就会形成竞争力,没有突破就不行。

在此推荐一本书《源创新》,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这本书提出了一些概念,第一个是“始创新”,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这种突破性创新是“始创新”。

现在都说中国人的创新性不够,因为我们的技术没有突破,我们在专利方面也没有很多东西,这就是“钱学森之问”。

这本书里谈到中国的创新性不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所有的“始创新”都行吗?

绝大部分技术专利形不成商业模式,由此引出了“流创新”的概念。

他认为中国人现在“流创新”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是依然落后,“流创新”就是我们一般研究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人才培训、扩充品牌之类的。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里都能接触到这些,中国在这些方面并不落后。

但是最重要的创新就是“源创新”,作者研究了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源创新”。

如果“源创新”和“流创新”竞争,一定是“源创新”胜出,这实际上就是系统与组合,如何形成了“源创新”的商业模式?

可以整合各种各样的“始创新”和“流创新”,那就达到了创新的高端。

   3、社会加速度

   未来的社会背景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度。

社会加速度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全球一体化,现在是大势所趋。

当然有很多人反对一体化,我不反对全球一体化,我反对全球一体化的绝对化,有很多人认为全球一体化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的殖民和剥夺的形式,不应该跟着美国走,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些偏颇。

但是我们要把它绝对化也不行,可这是一个加速度发展的过程,全球一体化就是从技术一体化到经济一体化发展过来的。

第二是信息网络化,信息网络化现在已经无需论证了,下一步论证的就是速度多快,数据的质量多高。

第三是交通立体化,交通立体化在中国最近十年以来突飞猛进,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当然这种高铁技术是用钱堆出来的,但是交通立体化构造的社会流动化是根本,最后达到了社会的扁平化。

我们现在的社会仍然是比较典型的科层制度的格局,这种制度不可能长远,而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扁平化所形成的效率是我们现在的制度比不了的,我们要想提高效率和竞争能力,那必然就要追求社会扁平化。

我这里不是说政治,而是说技术加速度和社会加速度对我们的发展要求。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定会产生一系列新的要求,只不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步。

   4、中国的起点

   我们现在的起点和以前截然不同了,从经济发展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

第二是我们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但是要要警惕中等收入陷阱,“十八大”提出了“十年收入倍增”,这个目标很容易达到,但这涉及到整个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所以从这个起点来说是超出时代,理解时代;超出旅游,认识旅游。

没有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就没有中国的未来,旅游在其中可以产生革命性的新作用,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发展方式的变化,这也是中央倡导多年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调整过来。

另一层是生活方式的革命,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难以为继的,中国不能走美国的模式,如果中国按照美国高能源消耗和高物资消耗的模式,整个地球也容不下一个中国,就不用再说容纳别人了。

奥巴马在2010年时说过,很难想象13亿中国人达到美国这样的生活水平。

凭什么美国人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水平而中国人就不行呢?

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是多少?

如果我们达到美国这样的人均能源消耗,地球上的石油价格得到多少?

我们现在的人均能源消耗大概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我们要达到它的人均消耗水平,再乘以13亿确实是个大问题,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生活方式的革命。

这两个革命在未来若干年中会同时推进,现在发展方式改变,可是实际上还没有意识到生活方式的革命,为什么旅游在其中可以产生革命性的新作用?

这和旅游一系列的特点有关,比如消耗的资源比较少,而且很多资源是可以反复使用,这就是在未来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革命中的革命性新作用。

   一、未来的生活

   关于未来的生活,我归纳了十四个生活形态,如果一个地方这十四个生活形态都能够集中,并且让我们感受到,我相信这就是好生活。

田园生活、生态生活、森林生活、文化生活、艺术生活、创意生活、数字生活、休闲生活、运动生活、健康生活、情感生活、邻里生活、立体生活、幸福生活。

其中解释几个,一是情感生活,我们现在的这种发展格局实际上使整个社会的冷漠化和缺少情感,这种感受不是好感受,未来这样的东西对提高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重要,所以需要摆脱冷漠丰富情感。

二是邻里生活,生活的距离应当与情感的融合成正比,我们现在的生活距离很近,但是情感的融合很远。

我们有几个人认识自己的邻居,有几个人和我们的邻居还有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和农业社会的时候是截然不同的。

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是有邻居没有邻里,这种状况使我们整个社会原子化、碎片化。

三是立体生活,包括立体的绿化、立体的产业和立体的空间。

中国将来城市化的聚集,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聚集是必然的,因为未来三十年还会有四五亿人进城,如果按照西方那种小城镇的模式,我们也有可能走下来,这就要看我们的发展方式能不能调整,尤其是产业聚集模式能不能调整。

但是一般而言,就要求我们的空间更加集约化,更加充分利用,所以要有立体空间,形成立体绿化,再形成立体产业。

现在很多样板性的东西都已经出来了,比如建了一个很大的楼,这个楼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能源,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蔬菜供给,这实际上就是立体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是硬道理,但不发展也是道理,硬发展是没道理,幸福是根本道理。

我觉得我们现在过于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结果用增长来替代发展,用GDP替代一切,当然这和我们现在整个大体制的约束有直接关系,但是就我看到的一些地方来说,不发展也是道理。

   这两年我碰到一些还没有城市化的地区,这些地方有一些田园的感受,虽然生活水平低,但是这样的地方才真正有发展的余地,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已经没有发展余地了,我去年重点跑了几个这样的城市,感触很深。

比如云南的普洱和湖南的常德,觉得这些地方还真是有前景,因为可以用最新的模式来谋划它们的发展。

再比如湖南的中方县,我给他们推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又给他们推荐了一个企业,把这个企业引进。

就发展起来了,因为它不是没发展,在发展可是已经乱了,发展乱了但自己找不着方向了,在这个时候能够有所调整是最好的。

从地级市来说,我最赞赏的是云南普洱,普洱市连续八年在云南17个州市里面GDP增长倒数第二,市委书记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国内大的钢铁公司都去找过他,他都拒绝接受。

国内大的房地产公司也都去找过他,他也拒绝接受,他说钢铁公司进来就毁了环境,房地产公司进来就毁了城市,我从他那儿归纳了出一句话“发展要有定力”。

一开始大家对他都有意见,经济基本上年年垫底,影响官员的升迁。

但是现在官员想通了,云南连续三年大旱,其他地方的水都断了,包括西双版纳在内,可是普洱仍然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就这一条大家就接受了。

当然这是个别的偶然案例,多数的官员不可能这么做,可是他这个偶然让云南的很多经验都从普洱出来了,将来如果这套东西能够坚持下来,普洱会是中国最好的城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发展也是道理,硬发展是没道理,幸福是根本道理。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经济模式之中,时间成了稀缺的资源和交换的关键组成,服务的获得超越了所有权成为主要的商业驱动力”;“工业时代的终结:

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工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会:

活着是为了游乐”。

这是我从《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里摘的几句话。

二、未来的城市

   最根本的就是超越城市、创建和经营未来城市。

我列了十二个城市形态,未来城市就是一切为了人的需求。

山水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文化城市、创造城市、数字城市、休闲城市、情感城市、邻里城市、立体城市、幸福城市。

我们现在有几个城市能够达到这种状况呢?

中国268个地级市我基本都去过了,县一级的城市我去过一多半,我现在看不出来有几个地方能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只要哪个地方有这样的条件,就一定是一流的。

旅游的集聚化发展一定要依托城市,我们能不能超越现在这种工业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创建未来的城市,实际上这同样也是未来旅游的基础。

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至少北京现在还达不到这些。

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我一点都不认同这个目标,北京能建设宜居城市吗?

北京是“宜官”城市。

这样的发展方向是没错的,比如瑞士日内瓦、德国海德堡和英国牛津剑桥,都是一种诗意栖居的感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但我现在偶尔出国,都感到很惭愧,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都在哪儿呢?

除了在博物馆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但在欧洲甚至美国,一百多年的房子很常见,我们现在还能看见一百多年的房子吗?

基本上都被我们拆完了,五千年的历史在哪儿呢?

到了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七千年的大柱子还在,而我们这里能看到什么呢?

我们现在连一二百年的东西都看不到了。

我们还有人经常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不曾断代,我觉得至少在最近的一百年,尤其在最近的六十多年以来,中国的文化已经断代了,我们现在不是文化振兴,首先需要做的是文化复兴,没有文化复兴的过程,谈什么文化振兴?

在西方国家,诗意栖居是日常生活形态,我们未来的城市应该追求这种东西。

   未来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反城市的。

未来的建筑材料是反厚重的,未来的建筑风格是反奢华的,未来的工作形态是家庭式办公、作坊式制造、公共式协调、个性化分工、娱乐性开展。

在家里上班,工作就像玩一样,这才是未来的工作形态。

如果整个社会有这样的工作形态,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社会能焕发出多少活力?

会形成什么样的竞争力?

未来的环境保护,是分布式能源,无害化处理,共享性自然。

未来的宗教体系,是多元化追求,深度化引导,自由化表现。

未来的社会组织,是社会自治与公司化服务的结合,扁平化社会组织,垂直化公司运营。

这套东西离我们并不远,就人类历史来说几十年不算什么,未来城市会一步一步实现。

我们原来搞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人总喜欢说一句话,就是要三十年不落后,那我们能看到三十年以后吗?

反正我在三十年以前看不到今天,那个时候无法想象中国怎么能变成今天这样的状况呢?

三十年前的1982年,我大学毕业到北京旅游局工作,我那时的主要工作是调度,每天各个旅行社要给我们集中报一下现在有几个团没有房间住,当时北京有卫生间的客房一共有4500间,这些酒店房间由我们负责调度。

那时京丰宾馆和侨园酒店,包括涿州的桃源饭店都是重点的客人驻地,那时候能想到今天吗?

1992年邓小平南巡,那时眼界开阔些了,但是反过来再想一想,当时能想到今天吗?

我现在对未来的这些事情有充分的信心,虽然我看不到,但是我相信,这些东西和未来的旅游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未来的服务

   旅游是在服务贸易的大框架之下。

   第一是“均服务”的态势产生,发展优势显现。

“均服务”就是服务的均质化程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从区域来看,比如刚开始做旅游的时候,那时候去西部太辛苦了,1987年我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去贵州,县里没有带卫生间的客房,县招待所每人发一个木盆,大家一块在院子里洗澡,现在就算是西藏也不会这样了,这就是“均服务”。

这种“均服务”的态势从总体而言奠定了我们的服务基础,提高了服务水平。

   第二是“高服务”的品牌集中,市场优势显现。

现在国际上大的酒店管理公司都进入了,一系列的高端服务品牌都集中了,这源于我们的市场优势。

   第三是“文服务”的经典创造,积淀优势显现。

虽然我们服务的传统中断了,但是毕竟有文化的积淀,这种积淀优势显现就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形成一些经典的创造。

   第四是“精服务”的理念推广,国际优势显现。

服务的精准化和服务的细致化,这种理念现在已经很普遍了,很大程度上就使中国和国际上已经不是接轨的问题了,如果还强调接轨就意味着我们还是比他们弱一层。

很大程度上“均服务”也有国际的“均服务”态势问题,所以在“精服务"方面要体现出来。

   第五是“情服务”的体现深入,传统优势显现。

服务要有人情,这种体现在逐步深入,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标准化,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优势。

   第六是“泛服务”的链条形成,集群优势显现。

它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这构造了“泛服务”的概念。

比如海尔集团的发展方向是从制造业集团转向渠道集团和服务集团。

海尔这么大的制造业的企业现在都形成了这样的概念,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集群优势,在这个链条过程中开始显现了。

   最后是“云服务”的体系完善,网络优势显现。

现在“云服务”已经产品化了,这样使网络优势更加显现。

从服务的角度来讲,美国制度、欧洲文化、亚洲人情,集大成者有可能在中国,我们建设世界第一,或者第一流的服务体验综合体,创造幸福生活。

   以上谈的是三个方面,就是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城市和未来的服务,这和旅游的发展息息相关,只不过范围更大一些,要超出旅游、认识旅游。

   四、未来的旅游

   第一,休闲化、生态化和主题化是市场的一种追求,在供给的角度上是资本化和证券化。

我们对应的是后工业化的市场,但是我们要通过新工业化的供给方式来对应后工业化的市场。

中国有自己的特点,外国的经验照搬过来是不行的,我们的基础是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要做一系列的事情。

休闲化就意味着旅游的范围要扩大,生态化就意味着旅游的需求在深入,主题化就意味着旅游文化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本化证券化意味着投入的模式必须要改变,客观来说现在也在改变,不仅是全球化的市场,还有全球化的新工业化供给格局。

这些东西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可能不对,但在中国的情况下必须这样走,这就是从工业的角度来看的,这是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要求。

   第二是职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是我们现在发展的软肋,很多老总现在都说找个好服务员比找儿媳妇还难,就是因为人口红利淡化,而职业化水平不够。

另一个方面就是旅游的门槛低,整个行业的收入水平不够,高素质的人才凭什么要过来?

但是又有这样的一个需求,所以追求就是大规模的定制,大规模的定制恰恰适应我们目前的这种情况,任何一个个性化的需求在一个庞大的人口基础之下一定会变成规模化。

   第三是模块化和智能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就会形成模块化,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通过模块化具有一种普适性,这种普适性就能够进一步推动。

职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智能化,这就需要一个大系统的整合。

同时需要创意和执行,这需要大数据的支撑。

   横看是三种关系,纵看又是三种关系,无论横纵方向都形成了系统和组合的概念。

   1、市场变化

   现在旅游是一个生活元素,再进一步是生活的要素,元素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再进一步就变成了生活的目的,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所谈的观点。

对应这样的背景,首先是旅游行为的普遍化,现在中国的人均出游人数是两次多,美国是七次,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旅游的概念,有点泛旅游的意思,如果从休闲的角度来说那就毫无疑问了,因为次数都很难统计了,所以将来是旅游行为普遍化。

第二是旅游生活常态化,这种常态化也就是对个人来说旅游是短期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旅游是恒久的生活形态,每天都有大批量的人在旅游,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形成常态化了。

第三是旅游市场全球化,现在已经达到了,不仅外国人进来,中国人也走遍世界。

第四是旅游通行便利化,我们现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但是现在便利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了,北京刚刚搞了72小时过境免签证,下一步就是落地签证。

除此之外,各方面的变化都会促进旅游通行的便利化。

比如选择高铁,非常方便,而且很舒服,和坐飞机完全是两个感受。

第五是旅游消费的个性化。

第六是旅游选择的精准化,因为有个性化的要求所以才有精准化的选择,在现在的网络条件下,新一代的消费者产生了,所以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我的生活经验来说这些东西和我没有关系,可是我接触年轻人,从年轻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如今年有两个年轻人自己到台湾去,不参团,有台湾攻略,到了台湾之后每天发回很多照片,而且价格不贵。

有一次放孔明灯,周围很多人看,说大陆的孩子现在都能到这种程度了,这就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东西。

   这六个“化”就是未来旅游的市场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很快。

现在的问题是旅游的主体研究转化,旅游的决策者都是中老年人,但是80后已经进入市场了,再过几年就是市场主流,“90后”跟着进入市场,00后也跟着进入市场。

他们在想什么?

他们的要求是什么?

像这样的东西我们只能有皮毛,我是比较好学的,我的女儿就是我的老师,我跟她吃饭的时候就问,她们在干什么,她们在玩什么,在吃什么,买什么,包括她们怎么旅游,她的朋友怎么旅游,这些问完了我就觉得这就是未来的方向,但是我们所关注所看到的,尤其是靠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的东西还不够。

我一开始就强调“保障人权、顺应人性、尊重人情”,如果不说“人话”,那你们的研究就没用,不说人话没有人的思维,干出的事也没意义,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但很遗憾的是,你们刚刚进入社会时间不长,官话都学会了,人话说的少了。

   2、格局变化

   农业社会,与之对应的是少数人的漫游。

工业社会,与之对应的是多数人的观光。

后工业化社会,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