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3741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docx

中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整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19·广西北部湾)1.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明朝

(2019·广西北部湾)2.“(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

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B.采用八股取士C.废除丞相制度D.设立厂卫机构

(2019·广西北部湾)3.清朝为加强对下图“①”处的有效管辖,设置了()

A.台湾府B.西域都护C.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

(2019·广西北部湾)4.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统计表

货物

单位

旧税率

新税率

减少百分率

棉花

24.19

5.56

77.02

棉纱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29.93

6.95

76.78

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D.自然经济的解体

(2019·广西北部湾)5.“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

”因此,洋务派官僚主张兴办()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乡镇企业D.经济特区

(2019·广西北部湾)6.1900年10月11日,议和大臣李鸿章在俄罗斯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始与西方列强谈判。

与李鸿章此行相关的背景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广西北部湾)7.今年5月4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记者撰写的文章《百年青春心向党 矢志建功新时代——致敬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

此举是为了纪念()

A.启蒙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2019·广西北部湾)8.日本学者伊豆公夫说:

“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场“民族解放斗争”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皖南事变

(2019·广西北部湾)9.“中国是最早抗击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牵制了身处中国内陆的大批日军,在同盟国的整体部署中,中国的战略地位显然极其重要。

”作者认为抗日战争()

A.使中国遭受巨大损失B.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019·广西北部湾)1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以助人为乐的朴素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

他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2019·广西北部湾)11.解读右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2019·广西北部湾)12.“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

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

A.阐述工业革命的过程B.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C.说明工业革命的性质D.论证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2019·广西北部湾)13.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B.《物种起源》C.《农政全书》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019·广西北部湾)14.右图的这座雕塑坐落在联合国总部的花园内,它隐喻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

A.协调国际经济关系

B.保护世界知识产权

C.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2019·广西北部湾)15.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B.明朝降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C.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二战后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2019·广西北部湾)16.(10分)人性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践,构成了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清晰主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刘祚昌、王觉非分卷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到2014年9月,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2件、行政法规737件、地方性法规8500多件……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编写组编写《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

(1分)“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

(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

(1分)

(2)根据材料二,英国革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

(1分)在这种政体下,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1分)这一政体的确立有何积极作用?

(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次大会的主要任务?

(1分)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2分)

(4)纵观上述材料,你从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感悟与认识?

(1分)

(2019·广西北部湾)17.(10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必须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推动民族与国家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道路的实质就是从实际出发,即从国情出发选择革命道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失利转入井冈山后,正是一方面通过总结经验,一方面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深入分析后,才认识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阵地,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道路。

——陈晓美、凌弓著《井冈山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开篇》

材料二 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动新政……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

———摘编自郑连根著《柔软而坚硬的自由———读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从理论上来说,改革开放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从人民生活来说,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著《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1分)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

(1分)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

(2分)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效。

(注意史论结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1分)

(2019·广西北部湾)18.(10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亚洲先人们很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

汉武帝时,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1分)之后逐渐形成的丝绸之路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2分)请用一句话描述你心中的丝绸之路。

(1分)

(2)1871年底,一支包含49名明治高官在内的政府使节团从日本横滨出发,前往美、英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

日本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1分)明治维新中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次考察的成果?

(2分)日本因此走上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1分)

(3)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这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1分)

(4)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什么态度?

(1分)

参考答案

1.B2.B3.C4.A5.C6.B7.D8.A9.B10.D

11.D12.D13.A14.B15.C

16.(10分)

(1)运动文艺复兴。

(1分)新的时代精神:

人文主义精神。

(1分)实质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1分)

(2)政体:

立宪君主制。

(1分)途径:

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

(1分)积极作用:

为英国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分)

(3)大会: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分)特点:

立足中国国情;集中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

(每点1分,共2分)

(4)感悟与认识:

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

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任意一点,符合题意即可。

1分)

17.(10分)

(1)观点:

井冈山道路的实质是从国情出发选择革命道路。

(1分)依据:

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失利后,通过总结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国情,认识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阵地。

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道路。

(1分)

(2)背景。

在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危机,人民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动摇。

(1分)评价:

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1分)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

(1分)

(3)原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人民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

(每点1分,共2分)成效:

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1978年相比、预期寿命与1981年相比都有了明显增加。

(1分)这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

(1分)

(4)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依据国情做出选择。

(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

1分)

8.(10分)

(1)事件:

张骞通西城。

(1分)例子: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西域;西域的良种马、核桃、葡萄等,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其他体现亚洲文明对话的例子亦可,每点1分,共2分)一句话:

丝绸之路是贸易互惠之路、文化传播之路、民族交融之路等。

(答其中一点,体现丝绸之路的作用即可。

1分)

(2)目的:

向西方学习,全面改造日本。

(1分)措施: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答任意两点即可。

每点1分,共2分)道路: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分)

(3)技术:

互联网技术。

(1分)

(4)态度: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答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1分)

专题08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08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44洋务运动

1.(2019年河北)某学者指出:

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

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可知,此内容评述的是洋务运动。

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故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2019年山东德州)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效仿西方掀起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故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3.(2019年江苏南京)“他们是中国近代化

先驱。

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

”“他们”的历史功绩是

A.创办近代工业

B.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矢志为变法献身

D.兴办大生纱厂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洋务派为了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一批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创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海陆军。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A选项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B选项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矢志为变法献身。

C选项不符合题意;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兴办大生纱厂。

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9年江苏苏州)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

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故D符合题意;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完成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5.(2019年山东潍坊)《申报》评论道:

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用工业远超日本

B.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C.海上交通运输发达

D.旧式兵器全部淘汰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仿行西法”“铁舰钢舰”“机器局以制枪械”等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使中国武器装备“旧观顿改”。

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合题意。

故选B。

6.(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他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1)阅读材料,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实业活动的积极作用。

【答案】

(1)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教育)。

(2)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3)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侵略。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天津大沽船坞”“开平矿局”属于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北洋舰队”建立新式海陆军,“天津武备学堂”属于兴办新式教育。

(2)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发展实业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3)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创办了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侵略。

7.(2019年福建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

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

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国内最大

兵工厂,并概括表所示军事工业的特点。

【答案】

(1)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特点:

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取得一定成效。

(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答对点给2分,两点给)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分析可知,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特点有:

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取得一定成效。

8.(2019年湖南长沙节选)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著论24篇(注:

内篇9、外篇15,共24篇),以告两湖之士……《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摘自张之洞《劝学篇·序》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看法。

【答案】

(1)核心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

看法:

“西学为用”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中学为体”依然想在不触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这是行不通的。

【解析】

(1)根据材料“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可知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学为用”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中学为体”依然想在不触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这是行不通的。

9.(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节选)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生坐谈误国,可为浩欢,且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

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沈胥耶?

鄙人一发狂言,为世诟病所不敢避。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请你写出一例为“不亟亟焉求富强”而兴办的军事工业。

【答案】

(1)洋务运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安庆内军械所(或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

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沈胥耶”可知:

这是洋务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兴办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或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考点4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2019年江苏苏州)观察下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2019年重庆B节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在抗击日本侵略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谁?

简述他在1894年黄海海战中的英勇事迹。

【答案】

(2)人物:

邓世昌。

事迹:

黄海战役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撞向日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对其事迹的叙述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2)人物:

依据图片人物可知是邓世昌。

事迹:

结合所学从黄海战役中,邓世昌率致远舰与日军斗争回答即可。

考点46戊戌变法

1.(2019年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

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

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答案】

(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原因: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2)变化:

西方模式到苏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