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354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

16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

有机质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

淤泥:

灰黑色,流塑,饱和。

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

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

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

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

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土类的描述

碎石类土的描述

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

碎石土:

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

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

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

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0mm约占60﹪、20-40mm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中密,1.70-2.40m潮湿,2.40m以下饱和。

或:

2-20mm的占55﹪、20-60mm的占10﹪、大于60mm的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

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0mm约占10﹪、40-60mm约占20﹪、60-100mm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

或:

20-60mm的占55﹪,60-100mm的占5﹪,100-200mm的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

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

灰褐色,中密,稍湿。

母岩为灰岩、砂岩,呈尖棱状,质硬,粒径20-60mm,最大100mm,含量约55%,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砂类土的描述

颜色、砂的矿物成份、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夹杂物等。

★描述范例:

中砂:

灰白色,稍密,潮湿。

以石英、长石为主,浑圆状,级配良好。

含少量粘性土。

粉土的描述

颜色、夹杂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描述范例:

粉土:

褐黄色,稍密,潮湿。

以粉粒为主、粘粒为次,部分细砂。

摇震表面反水,粘性小。

刀切面不光滑,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干土时用手易捏碎。

粘性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夹杂物、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粘性、土层结构等。

★描述范例:

砂质黄土:

褐黄色,土质较均匀,粘性土含量较高,手搓有明显砂感,岩芯多呈饼状,散状为次,稍密,潮湿,0.00-0.40m为种植土,含植物根茎和有机质。

或:

浅黄色,土质均匀,具孔隙,粉粒含量高,稍湿、稍密,岩芯多呈散状。

或:

…以黏粒为主,坚硬、硬塑,稍湿、密实,岩芯呈长、短柱状。

粉质粘土:

褐黄色,硬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

粘性较好,刀切面稍光滑(或较光滑),土质均匀。

干土时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

为泥岩风化残积土。

粘土:

灰褐色,软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粘性良好,刀切面光滑,土质均匀、局部含约5%粗砂,偶见少量有机质。

亚粘土:

褐黄色,母岩为全风化灰岩,潮湿饱和,软塑。

红粘土:

棕红色、褐黄色,覆盖于碳酸盐系岩层之上,且液限≥50%的高塑性粘土,铁铝氧化物胶结。

夹风化残留物质。

上硬下软、表面收缩、裂隙发育。

有地裂现象。

遇水软化、失水收缩强烈。

混合土的描述

混合土:

由细粒土和粗粒土混杂且缺乏中间粒径的土。

成因:

主要有坡积、洪积、冰水沉积、湖积、滑塌堆积、残积等。

在潮湿状态下往往呈可塑状,干燥后能保持原来的形状。

如不除去其中的粗颗粒,又不能象粘性土那样可以搓成细条。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较典型的混合土

人工填土的描述

颜色、物质组份、硬质物含量、密实程度、各类杂物的含量、大概堆填成因、时代。

根据物质组分和成因特点可进一步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填筑土、冲填土。

冲填土:

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

填筑土:

按一定标准控制材料成份、密度、含水量,分层压实或夯实而成。

★描述范例:

素填土;灰色,松散潮湿。

由粘性土、石英砂及少量碎石组成,为建房平地基之弃土。

硬质物约含5%。

杂填土:

褐黄色,稍压实,稍湿。

主要由粘性土和砖块、碎石、瓦片组成,含少量生活垃圾。

硬质物约含55%。

岩石的描述

岩石的描述首先应分清三大类岩石。

描述内容应包括:

岩石定名、颜色、风化程度、主要矿物、结构、构造、节理、岩芯完整性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份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结晶程度。

除上述内容外,岩芯编录还应描述:

①、岩芯完整程度:

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五个等级。

②、裂隙发育程度:

分为不发育→较发育→发育→很发育四个等级。

裂隙的张开或闭合,是否有充填物。

③、岩芯完整程度和裂隙发育程度应与岩石的风化等级相对应,通常情况下:

●未风化W0----完整,不发育;●微风化W1----完整、较完整,不发育、较发育;●弱风化W2----较完整、较破碎,较发育、发育;●强风化W3----破碎、极破碎,发育、很发育;●全风化W4----极破碎,很发育。

④、岩石的新鲜程度,硬度及岩芯节长。

节长划分标准:

单节长≥20cm,称为“长柱状”;20cm>单节长≥10cm,称为“短柱状”;10cm>单节长≥5cm,称为“饼状”;5cm>单节长,称为“块状”。

还应写明节长的范围值注明以那一级为主。

沉积岩类

★描述范例:

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尚可辩。

岩芯呈(坚硬)密实土状,夹少量强风化岩块。

吸水后易软化、崩解。

泥岩:

灰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已全部破坏,岩石已风化成土状及块状,岩石质软,手可掰断、捏碎,岩芯呈短柱状。

或:

灰色,弱风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哑,岩芯呈长柱状、柱状,节长一般30-50Cm,最长90Cm,RQD﹦90﹪.

粉砂岩:

褐红色,强风化,粉粒结构。

裂隙很发育,岩芯极破碎,以块状为主,局部岩夹土状(或土夹岩状),岩块质软,手可捏碎(或手可掰断,锤击声哑、易碎等)。

砂岩:

深灰色,强风化,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块状、饼状,少量短柱状,含细角砾。

或:

深灰色,弱风化,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充填物为方解石,岩石破碎呈柱状、短柱状,少量块状、饼状,含细角砾,节长10-20Cm,RQD﹦40﹪.

砂岩:

橘红色,全风化,潮湿,饱和,密实,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原岩结构尚可分辨,石英保持原岩形状,长石已分化成土状,岩质软,手可捏碎,岩芯呈柱状、散状,少量长柱状。

或:

棕红色,弱风化,泥、钙质胶结,粉、细砂粒状结构,厚层状构造,成分...岩质坚硬,岩芯呈长、短柱状。

细砂岩:

褐红色,弱风化,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层面轴夹角25°。

泥质胶结,胶结一般。

裂隙发育、微张且泥质充填,偶见炭质呈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或局部裂面见炭质薄膜)、污手。

岩芯破碎,以块状、饼状为主,短柱状为次,节长10-15cm。

RQD=35%。

砾岩:

杂色,强风化,砂砾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胶结松散,砾径5-10mm,最大20mm,岩芯呈散状,少量柱状。

灰岩:

灰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密闭-微张,充填方解石脉。

局部溶蚀较强烈,溶孔呈蜂窝状、孔径5-25mm。

岩质新鲜、较硬,锤击声脆。

岩芯较完整,以长柱状为主,短柱状为次,少量块状、饼状,节长10-25cm,最长45cm。

RQD=85%。

溶洞:

无充填。

(或:

半充填,充填粗圆砾及粘性土;或:

满充填,充填黄褐色粘性土,软塑状。

泥灰岩:

灰浅黄、暗紫红等色。

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及粘土矿物(25-50%)组成遇稀盐酸强烈起泡,盐酸作用后常有泥质残留。

含砾砂岩:

紫红色,弱风化,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砾石。

砾石母岩以砂岩为主、花岗岩为次,砾石质硬,呈圆棱状,粒径2-60mm,最大120mm,含量约30-40%,局部达70%。

铁-泥质胶结、胶结较好。

裂隙较发育且密闭,裂面偶见铁质浸染。

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为主,饼状、块状为次,少量长柱状,节长10-25cm,RQD=65%。

石英砂岩:

白色,以石英、少量的长石及燧石组成,砂状结构,碎屑磨圆度较好,大部分为硅质胶结。

高岭石粘土:

白色、浅灰色、淡黄色,主要为高岭石(90%以上)其他还混入黄铁矿、菱铁矿、石英、长石等,泥质结构、鲕状结构,致密状,性脆,有滑感,加水成可塑性。

页岩:

灰褐色、强风化W3,泥质、砂泥质结构,薄层状、块状、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砂状或角砾状及少量岩夹土状,岩质较软、手可掰断。

岩芯采取率=50%,RQD=0。

其中(特殊情况下描述到最后)或:

全风化,原岩特征可辩,吸水后软化崩解,岩芯呈碎粒集合体状态,手可捏碎。

炭质页岩:

黑色,强风化W3,泥质结构,薄层状及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质较软,经机械破碎呈砂状和角砾状及少量岩夹土状,污手。

岩芯采取率=75%。

或:

黑色,弱风化W2,主要成分为碳物质、生物,泥质结构,薄层状及片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柱状为主,块状、片状为次,节长10-20cm,最长45cm,岩质较软、锤击声哑,污手。

岩芯采取率=90%,RQD=25%。

凝灰岩:

有灰白、粉红、紫、黑色等。

由90%以上的火山碎屑物组成,其中小于2mm的碎屑含量在50%以上,具凝灰结构,碎屑呈尖棱状或弧面棱角状,颗粒大小不均匀。

胶结物为火山灰。

构造角砾岩:

浅灰色,弱风化,碎裂结构、块状构造。

角砾母岩为石英砂岩,呈棱角状,粒径2-10mm,最大150mm,含量约90-95%。

硅质胶结,胶结较好,岩质硬,锤击声脆。

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以块状、饼状为主,短柱状为次,节长:

10-15cm,RQD=36%。

火山角砾岩:

有灰、绿、黄等,弱风化,火山碎屑物组成,碎屑结构,为角砾构造,砾径一般大于100mm,砾石多为仿锤形,胶结物多为火山灰及一些小碎屑。

岩浆岩类

花岗岩:

灰绿色,弱风化,花岗结构(或细粒、中粒、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以柱状为主,少量块状,岩质新鲜,致密坚硬、锤击声脆,节长10~15cm、最长35cm。

RQD=70%。

或:

颜色,强风化W3,原岩结构清晰,斜长石风化剧烈,钾长石晶体一般完整,手可捏成砂状,颗粒间连结力减弱,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手可掰折断。

或:

颜色,全风化W4,原岩结构尚可辨认,长石已风化成高岭土,钾长石斑晶风化后内部常有硬核,石英颗粒基本保持原岩中点形态,含白云母碎片,岩芯以土状为主,手易捏碎。

变质岩类

★描述范例:

石英岩:

白色、浅红色,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其次为云母、绿泥石、磁铁矿、石墨等,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致密坚硬,不能劈成薄片,现玻璃或油脂光泽。

大理岩:

白色、灰色等,主要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橄榄石、蛇纹石、石榴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绿帘石为次,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加稀盐酸起泡剧烈,小刀可刻划。

板岩:

黑色、灰黑色,主要由粘土、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