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3330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docx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

测树学实习报告

姓名:

陈榕

学号:

090101203

小组:

第四组

小组成员:

陈榕,荆迪一,张彦,韩蒙,刘晶晶,吕莹莹,

指导老师:

周春国

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

基本训练(立木胸径及其树咼测定)立木材积测定(区分求积法)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

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5个小组;

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每人撰写实习报告。

仪器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

直径钢围尺

皮尺

角规

标杆

工具包、粉笔

实习指导书

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

实习时间:

2012年4月16〜20日(第10周)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

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

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踏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地段设置标准地。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一、标准地设置

(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

(2)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

(二)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

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

「般不得超过

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草,对

根据需要,

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

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

二、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每木调查

,这是标准

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0.1cm)

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

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径阶大小确定

2.确定起测径阶

3.其它注意事项

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

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

按整化径阶记载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表:

见小组实习报告

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

算术平均值(cm)

平方平均值(cm)

23.45

24.15

按径阶分组:

序号

径阶cm

株数

序号

径阶cm

株数

1

14

2

26

9

2

16

4

8

28

5

3

18

2

9

30

4

4

20

4

10

32

2

5

22

3

11

34

2

6

24

3

12

36

1

径阶分布图:

巔径阶分布图

径阶

(二)测树高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15〜25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记载到小数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5株,其它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一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的树高,以其平

均值作为平均高。

f树胡线图

林分平均直径5

计算得D=23.45cm,代入树高曲线公式,得相应平均高h=17.81m

(三)测定年龄

可用生长锥、伐倒标准木查数根颈年轮数或查数轮生枝等方法查定。

(四)测定郁闭度

可按测线、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

(五)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

包括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

本次实习林分蓄积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参见附录1)计算。

(六)其他工作

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其详细程度视具体要求而定,有时还需伐倒标准木或树干解析木,进行林分蓄积、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

树高测定记录表:

见小组实习报告

附录1:

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1)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曲线,求出林分

平均高(HD;

(3)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Dg)和平均高(Hd)相接近(一般要求相差在土5%以下)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参见立木上部直径测

定)测算其材积;

(4)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Vi

i1

gi

i1

 

式中:

n为标准木株数,Vi与gi分别为第j株标准木的材积及断面积,G与M

分别为标准地总断面积与蓄积量。

测径高度

hT(m)

竖直角

B[B=arc(hT-hH/L)]

直径读

数n

上部直径

D2

3--18

2.2

0.00

1.5

22.95

526.702

5

0.041367

L=15

5.2

11.31

1.30

19.89

395.612

1

0.031071

H=20.5

8.2

21.80

1.12

18.09

327.248

1

0.025702

11.2

30.96

0.85

14.87

221.116

9

0.017367

14.2

38.66

0.70

13.45

180.902

5

0.014208

17.2

45.00

0.50

10.61

112.572

1

0.008841

20.2

50.19

0.20

4.69

21.9961

0.001728

Vi=0.44738

855.562

5

9

3--16

0.3

0.00

1.85

29.25

0.067196

L=15

5.3

18.43

1.65

26.09

680.688

1

0.053461

H=23

10.3

33.69

0.95

17.13

293.436

9

0.023047

15.3

45.00

0.67

14.21

201.924

1

0.015859

20.3

53.13

0.30

7.50

56.25

0.004418

Vi=0.66496

4

3--14

0.2

0.00

1.60

25.30

640.09

0.050273

L=15

5.2

18.43

1.20

18.97

359.860

9

0.028263

H=20.5

10.2

33.69

0.90

16.22

263.088

4

0.020663

15.2

45.00

0.40

8.49

72.0801

0.005661

20.2

53.13

0.20

5.00

25

0.001964

Vi=0.41377

7

0.062902

3--32

0.1

0.00

1.80

28.30

800.89

L=15

3.1

11.31

1.40

21.42

458.816

0.036035

4

H=22.5

6.1

21.80

1.25

20.19

407.636

1

0.032016

9.1

30.96

1.10

19.24

370.177

6

0.029074

12.1

38.66

0.80

15.37

236.236

9

0.018554

15.1

45.00

0.60

12.73

162.052

9

0.012728

18.1

50.19

0.40

9.37

87.7969

0.006896

21.1

54.46

0.15

3.87

14.9769

0.001176

Vi=0.50885

7

3--22

0.25

0.00

1.85

29.25

855.562

5

0.067196

L=15

5.25

18.43

1.30

20.55

422.302

5

0.033168

H=21

10.25

33.69

1.10

19.83

393.228

9

0.030884

15.25

45.00

0.50

10.61

112.572

1

0.008841

20.25

53.13

0.30

7.50

56.25

0.004418

Vi=0.56139

935.748

1

3

3--34

1.5

0.00

2.00

30.59

0.073494

L=15

4.5

11.31

1.80

27.53

757.900

9

0.059526

H=23

7.5

21.80

1.50

24.23

587.092

9

0.04611

10.5

30.96

1.30

22.74

517.107

6

0.040614

13.5

38.66

0.90

17.29

298.944

1

0.023479

16.5

45.00

0.40

8.49

72.0801

0.005661

19.5

50.19

0.20

4.69

21.9961

0.001728

22.5

54.46

0.10

2.58

6.6564

0.000523

Vi=0.75270

562.164

1

3

3--28

2.5

0.00

1.55

23.71

0.044152

L=15

5.5

11.31

1.30

19.88

395.214

4

0.03104

H=21

8.5

21.80

1.10

17.77

315.772

9

0.024801

11.5

30.96

0.90

15.74

247.747

6

0.019458

14.5

38.66

0.60

11.53

132.940

9

0.010441

17.5

45.00

0.30

6.36

40.4496

0.003177

20.5

50.19

0.20

4.69

21.9961

0.001728

Vi=0.44623

7

0.062902

3--31

2

0.00

1.85

28.30

800.89

L=15

5

11.31

1.65

25.24

637.057

6

0.050035

H=22

8

21.80

1.50

24.23

587.092

9

0.04611

11

30.96

1.20

20.99

440.580

1

0.034603

14

38.66

0.80

15.38

236.544

4

0.018578

17

45.00

0.30

6.36

40.4496

0.003177

20

50.19

0.15

3.51

12.3201

0.000968

Vi=0.67975

639.584

1

6

3--40

2

0.00

1.60

25.29

0.050233

L=15

7

18.43

1.20

18.97

359.860

9

0.028263

H=21

12

33.69

0.90

16.22

263.088

4

0.020663

17

45.00

0.40

8.49

72.0801

0.005661

22

53.13

0.20

5.00

25

0.001964

Vi=0.50454

3

3--36

0.15

0.00

1.80

28.46

809.971

6

0.063615

L=15

5.15

18.43

1.40

22.14

490.179

6

0.038499

H=20.5

10.15

33.69

1.10

19.83

393.228

9

0.030884

15.15

45.00

0.60

12.73

162.052

9

0.012728

20.15

53.13

0.30

7.50

56.25

0.004418

Vi=0.59068

8

3--26

1.85

0.00

1.48

29.93

895.804

9

0.070357

L=20

4.85

8.53

1.15

23.26

541.027

6

0.042492

H=23

7.85

16.70

1.00

20.88

435.974

4

0.034241

10.85

24.23

0.90

19.74

389.667

6

0.030604

13.85

30.96

0.68

15.86

251.539

6

0.019756

16.85

36.87

0.50

12.50

156.25

0.012272

19.85

41.99

0.20

5.38

28.9444

0.002273

22.85

46.40

0.20

5.80

33.64

0.002642

Vi=0.66470

6

3--33

1.9

0.00

1.45

29.89

893.412

1

0.070169

L=20

6.9

14.04

1.20

24.74

612.067

6

0.048072

H=22

11.9

26.57

0.90

20.12

404.814

4

0.031794

16.9

36.87

0.50

12.50

156.25

0.012272

21.9

45.00

0.20

5.66

32.0356

0.002516

Vi=0.77580

4

总计

7.010819

由实验数据及上述计算公式可得:

12

Vi=7.010819,

g=1.878017651,gi=0.57984036,

i1

角规测树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树工具,根据该视角,有选择地计数为数不多的林木来测算林分调查因子。

角规种类较多,可测定的林分因子亦较多。

通常林业调查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是水平杆式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及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

使用时,将确定

的视角正对被测树木树干胸高处,可能出现树干胸高横断面分别与缺口呈现相

割、

相切或相余的三种不同情况,对应计数规则是相割计1株,相切计0.5株,相余不计

数。

可调节角规视角大小,以适应被测林分直径与密度不同的需要,但计数规則不变。

1•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常用公式为:

G=艺Fgj(单位:

m2/ha)

(1)

式中:

Fg称为角规断面积系数或角规常数

j为角规点周围第j株树的状态特征值

工j为角规点上绕测一周的计数株数总和

2•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常用公式为:

V-.o

MFgJ(单位:

m3/ha)

(2)

gj

式中:

Vj为第j株树的树干材积(检尺株数较多时,可查相应地区与树种

的一元材积表。

否则,需实测),gj为第j株树的胸高断面积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应用简便易行。

但技术操作须熟练从严,才能获得满意结果,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绕测操作规范

1观测时要对准胸高位置;

2被测树干被遮挡而不得不临时移动位置时,要保持移动后的点位到被测树干中心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

3要记住绕测起点树,以免漏测与重测,必要时可正反绕测两次以相互检查或求平均数;

4

对难于判断是否属于相切的树木(也称这样的树为临界树),要实测其胸径和距离,按(3)式进行计算后确定是否计数。

设S为角规点至临界树胸高处树干中心的量测距离,若S=R则为相切,SR则相余;

(3)

式中为被测树木胸径

5绕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角规视角(即角规断面积系数)与所选择的角规断面积系数一致。

二、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用小Fg的角规绕测,计数较多,错计1株影响较小,但其最大观测距离较远,

不易看清,疑难与被遮挡树增加,影响工效和容易出错。

如采用较大的Fg,其优

缺点与上相反,一般根据林分的林木粗细与密度情况选择不同的Fg,下表1可供

考。

断面积系数选定参照表

林分特征可选用的Fg

林分特征可选用的Fg

平均直径8-16cm的中龄林,和任何平均直径而林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

0.5

平均直径17-28cm疏密度0.8-1.0的中、近熟林1

1

疏密度0.8以上,平均直径28cm以上的成、过熟林2或4

2或4

二、林缘误差的消除

当角规点落在林缘附近时,由于不可能进行全圆周绕测而使结果偏小。

可先

11

在林分四周划出林缘带,林缘带宽度Rmax按下式(6)计算。

式中d1.3max为林分内最粗树木的胸径

可以避开在林缘带内选择角规点。

倘若角规点落在此带中,则绕测半圆并把计数株数乘以2,落点在林缘角落时,绕测900并把计数株数乘以4。

四、角规点数的确定

(1)典型选择时,角规点数,可参考表2。

这只适用于整齐的人工中幼龄林,且忌有意在生长好的地方设点。

角规点个数参照表

林分面积(ha)1234567-89-1011-15>16

角规点个数57911121415161718

(2)随机选样时,角规点数可按待测林分的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与精度要求计算确定。

表3表明,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较小,应用角规进行林分抽样

调查,若面积不大,工效不高。

因为以平均30%的变动系数,要达到90%的精度和95%的可靠性,按简单随机抽样计算样点数,需设置36个角规点。

故在有经验的情况下,一般用典型设点。

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

林分平均胸径(cm)角规点数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

落叶松天然林20.622533.66

落叶松天然林17.016927.74

白桦天然林

19.8

169

35.60

白皮松人工林

10.8

529

10.33

黄山松人工林

14.3

30

83.00

洛叶松天然林

6.0

625

48.70

自平曲线角规控制检尺记录表:

观测特

胸径

距离

胸高断面积

树干材积

畜积量

征值

(cm)

(m)

(m2)

(m3)

(m3/ha)树种

 

1

2

3

4

1

32.8

9.2

0.084496

0.888012

10.50946

马褂木

5

6

0.5

24.4

10

0.04676

0.415428

4.44217

马褂木

7

1

25.1

8.7

0.049481

0.447803

9.050002

马褂木

8

1

26.5

9.3

0.055155

0.516375

9.3623

马褂木

9

1

31.5

9

0.077931

0.802875

10.30234

马褂木

10

1

26.6

7.8

0.055572

0.521468

9.383687

马褂木

11

12

0.5

12.3

7.2

0.011882

0.057147

2.404708

马褂木

13

1

22.5

4.9

0.039761

0.333975

8.399589

马褂木

14

1

19.5

6

0.029865

0.224475

7.516365

马褂木

15

0.0831

16

1

25.1

6

0.049481

0.447803

9.050002

马褂木

17

1

25

4.4

0.049088

0.4431

9.026738

马褂木

18

1

22.5

2.9

0.039761

0.333975

8.399589

马褂木

19

20

21

1

27.3

6.5

0.058535

0.557847

9.530132

马褂木

22

1

24.1

1.6

0.045617

0.401943

8.81129

马褂木

23

1

16.5

3.6

0.021383

0.138375

6.471409

马褂木

24

1

12.5

5.5

0.012272

0.059975

4.887191

马褂木

25

26

1

26.3

5.3

0.054325

0.506267

9.31917

马褂木

27

1

15.2

2.8

0.018146

0.108332

5.97006

马褂木

28

1

22.5

22.7

0.039761

0.333975

8.399589

马褂木

29

1

14.3

7.4

0.016061

0.090107

5.610422

马褂木

30

1

15.6

5.94

0.019113

0.117108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