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docx
《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
2.自制投影片、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
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
(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
方法二:
(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哪一洲吗?
你知道陆地最低点死海位于哪一大洲吗?
所有这些答案都在亚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亚洲。
问:
亚洲的全称是……
答:
略
方法三:
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能想到什么?
让同学充分发言,并把学生所说到的有关亚洲的事物都写在黑板上,充分鼓励学生讲出课外丰富的知识,最后可以总结:
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事情,可还有不少事情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大家不知道的有关亚洲的知识。
板书:
第一节自然环境
[讲授新课]
课件:
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
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
课件:
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
(同学回答)
教师: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
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
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并讨论: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看哪组最先完成。
(设计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
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
课件:
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
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
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
(这几个国家都是所在区域重要的国家,或是世界热点地区)
(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学生指出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但不过多解释)
课件:
亚洲地形图
活动:
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讨论:
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教材图6.5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教材P5第1题)
(通过读图、讨论、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板书:
二、地形地势:
中部高、四周低
课件:
亚洲地形图。
(点击鼠标,把30°N用红色标出来)
教师:
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
(学生回答后,电脑演示:
沿30°N把亚洲分为两部分,其中30°N以北的一部分变为立体图并竖立起来,得到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
教师:
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对,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活动:
1.读图6.5,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
(教材P6第3题)
2.显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把上述河流一一在大屏幕上指出,并说出它们流入的海洋。
(教师略作归纳)
板书:
三、河流:
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活动:
阅读教材P5的“阅读材料”,并从图6.5中把这些地名找出来,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快。
(教师需告诉学生死海的位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介绍了如下内容。
(以问题方式用大屏幕显示,教师读,学生说答案)
1.亚洲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2.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它们与亚洲的分界线在哪里?
3.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内部共分为哪几个区域?
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5.中国在哪一区?
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呢?
6.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7.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
学生随屏幕作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
[反馈练习]
1.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C.哈萨克斯坦D.沙特阿拉伯
2.东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韩国B.日本C.朝鲜D.蒙古
3.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柬埔寨B.越南C.新加坡D.印尼
4.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
A.红河平原B.关东平原
C.湄公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国家跨赤道的是()
A.新加坡B.马尔代夫C.斯里兰卡D.印度尼西亚
6.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是我国的()
A.元江B.怒江C.澜沧江D.雅鲁藏布江
7.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同时流入()
A.里海B.黑海C.巴尔喀什湖D.咸海
8.亚欧两洲的分界线通过下列哪个湖泊()
A.死海B.贝加尔湖C.青海湖D.里海
9.按图中序号填地理名称:
湖泊:
①,②。
国家:
③,④,⑤,⑥,
⑦,⑧,⑨,⑩,。
10.填图:
(1)海:
①,②,③。
(2)运河、湖泊:
④,⑧。
(3)海峡:
⑤,⑥,⑦。
参考答案:
1.A2.D3.D4.C5.BD6.D7.D8.D
9.里海咸海中国阿富汗伊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10.
(1)地中海黑海波斯湾
(2)苏伊士运河里海
(3)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长
二、地形地势:
中部高、四周低
三、河流:
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课件画面:
亚洲地形图——(特写)西亚和南亚次大陆——北纬20°N(闪烁)——剖面——剖面图……〕
下图是沿20°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看图填写以下空格:
①是高原;②是山脉;③是高原;④是山脉;⑤是山脉,在(国家)境内;⑥是江,在我国境内称;⑦是河,濒临该河的首都有、;⑧是海。
人文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3.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通过计算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培养学生计算地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
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尊重各国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2.通过分析人口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人口状况。
2.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
2.亚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
3.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由其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决定的。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列表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课件。
2.课本有关插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采取提问的形式),转折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
方法二:
搜集亚洲不同民族的服饰,请同学们猜猜看:
1.穿着单衣、薄裙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居住在亚洲的什么地区?
(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2.以白色织物裹着全身的人们,分布在亚洲的什么地区?
(西亚)
3.以各式长袍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分布在什么地区?
(气温年较差大的内陆地区,因为其上身袖管宽松,穿脱方便)
4.以皮衣皮靴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分布在亚洲的什么地区?
(北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文状况呢?
这是由其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板书:
第二节人文环境
[讲授新课]
教师: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大普查,在这次普查中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同学回答)
教师:
那么大家知道亚洲有多少人口吗?
课件:
投影图6.13到大屏幕上。
教师:
我们先来看看亚洲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同学回答)
教师:
对,61%,也就是说全世界每5个人当中就有3个是亚洲人。
好,我们来计算一下亚洲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2000年统计,世界总人口为60.55亿。
活动:
60.55亿×61%≈36.8亿
而其他各洲总共的人口数为:
60.55亿×39%≈23.75亿
课件:
投影6.15图,读图分析:
按人口多少给各大洲排队。
活动:
亚洲36.8亿>非洲7.84亿>欧洲7.29亿>拉美5.19亿>北美3.10亿>大洋洲0.3亿
教师: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板书: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课件:
投影图6.14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活动:
1.找出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多少个,其中亚洲有几个?
分别是哪几个?
其他各洲各有几个?
(同学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共同找出。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有1个为俄罗斯;非洲有1个为尼日利亚;北美洲有1个为美国;南美洲有1个为巴西)
2.亚洲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同学讨论回答:
东亚、南亚)
3.你能试着说出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
东亚、南亚相对于其他各地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如地形平坦开阔,多为河流的中下游冲积平原,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降水适宜,农业开发历史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等有关内容。
教师给予鼓励并帮其整理,形成自然决定人文、人文反映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课件:
将以上3题答案投影到大屏幕上。
活动:
读图6.15回答:
1.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
非洲2.4%>拉美1.6%>亚洲1.4%>大洋洲1.3%>北美0.9%>欧洲0.0%
2.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
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的净增人口数?
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亚洲有多少人?
(教师提示计算方法,学生完成)
课件:
投影显示:
(1)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数为:
60.55(亿)×1.3%=0.787(亿)≈0.79(亿)
(2)2001年亚洲净增人口数为:
36.8(亿)×1.3%=0.478(亿)≈0.48(亿)
(3)亚洲净增人口占世界净增人口的比例,即为世界每增加100人,亚洲有多少人。
×100%=60%
所以,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60人在亚洲。
教师:
亚洲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这种压力,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一是自然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迫于生存的压力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以粗放经营的方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二是自然环境良好、生存条件优越、经济和社会发展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因为人们的物质享受欲望不断提高,以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方式快速发展,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在我国,有的地区属于第一种类型。
如贫困地区温饱尚未解决。
有些地区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初级阶段,如东部地区,经济刚刚起步,正在高速发展。
环境问题并不是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人地矛盾恶性发展的表现。
下面,我们一起读P11材料“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完成填图题。
A.要求粮食增产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
教师:
填完后,教师解释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并指出思考问题。
讨论:
如何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状况呢?
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学生回答:
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大量向自然界掘取资源,产生许多问题。
大面积地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草原遭到破坏,在许多地方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
所以,人类必须从源头上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教师:
大家试着绘一张良性循环图。
(同学活动,教师帮其指正)
教师:
在不同的地域,由于其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民族,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自己各自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即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板书:
多样的地域文化
活动: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感知不同地域的文化。
课件:
展示各地的文化景观图,并书上图6.17,一同让学生读。
教师:
同学们课后要收集一些各地的民族风情、地理景观图,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有条件的同学可从网上下载,从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
活动:
完成P14活动题1,填表。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亚洲人文地理中的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以及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
[反馈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快于发达国家
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来越高
D.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2.目前给印度农业造成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
A.农村劳动力少
B.水旱灾害多
C.人口增长过快
D.劳动力流失
3.1996年,世界人口已发展到()
A.60亿B.50亿
C.58亿D.68亿
4.目前世界每年新增人中的60%来自()
A.亚洲B.非洲
C.欧洲D.拉丁美洲
5.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引发人口与、、之间的矛盾。
6.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在现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和。
7.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8.说明中国的计划生育成就对控制世界人口增长的贡献。
参考答案:
1.B2.C3.A4.A
5.资源环境发展
6.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引发出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
①粮食供给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致使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不仅低下,而且呈下降趋势;②就业问题严重;③人民生活贫困;④对资源、环境产生持久压力,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8.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对稳定世界人口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说,中国计划生育的成就对控制世界人口增长作了贡献。
●板书设计
设计1人文环境
一、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1.世界总人口60.55亿,其中亚洲有36.8亿
2.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亚洲就有6个
3.人口增长率仅次于非洲、拉美,但每年的净增人口亚洲最多
二、人口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持久压力
三、多样的地域文化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完成活动题P14第1题,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南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诗歌方式引入:
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2.旅游情景方式引入:
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
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3.多媒体课件引入:
展示东南亚的名胜古迹
多媒体画面1: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多媒体画面2:
柬埔寨的吴哥窟
看了图片后,大家一定猜到了我们下面要了解的地区——东南亚。
板书:
第二节东南亚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
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
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
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
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
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板书: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3.课件展示:
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
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5.承接过渡:
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板书: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6.课件展示:
图6.10“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
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8.课件展示:
①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然后,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列表对比:
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国家:
11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1.分组讨论:
为什么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几乎每天午后2点左右降雨?
2.同学们交流各自对东南亚情况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