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1696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9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x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目录

1.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1)

2.机械工程材料(理论,实验,下同)

3.理论力学

4.材料力学(理论62,实验8,但没有制订8学时实验)

5.机械原理

6.机械设计

7.电工电子技术

8.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9.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暂无材料)

10.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

1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金属工艺学

13.机械制造工艺学

14.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15.数控技术A

16.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7.机械CAD

18.机械设计学

19.机械优化设计

20.机械创新设计

2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2.计算机控制系统

2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24.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25.PLC技术

26.特种加工

27.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28.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29.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30.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31.工业机器人(有一点小问题)

32.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33.数控技术B

34.软件技术基础

35.灰色工程学

36.CAPP中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37.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38.计算机图形学

39.机械文献检索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171103考核方式:

考试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参编教师:

覃虹桥曾经梁陈召国

学时:

100执笔:

覃虹桥

学分:

6审核:

曾经梁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

它是研究投影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以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传统制图的能力,而且应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学习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样、计算机绘图,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工程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研究平行投影(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3)培养图解空间几何部题的初步能力;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5)培养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形的初步能力;

(6)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肃认真和工作作风;

(7)学习、贯彻国家有关制图杯准和相关规定;

(8)启发学生的开创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9)重视学生的自学、分析能力。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本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及本课研究的对象,主要任务和基本学习方法。

(二)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

(2)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3)遵守国家标准规定绘制几何图样,对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准等应做到作图准确、图线他明、字体工整、布图合理、图面整洁美观。

(4)掌握平面作图持能,学会分析,标注平面图形尺寸的方法。

(5)了解徒手作图持巧,并能画一般平面草图。

(三)投影的基本概念……………………………………………………………………(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认识投影法及其分类,掌握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熟悉三面投影及其投影规律,掌握物体三面投影的方法和步骤。

(2)能绘制一般物体的三面投影图。

(四)直线、平面的投影………………………………………………………………(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掌握点、直线、平面在两面和三面投影系中的规律;

(2)深刻理解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和作图;(3)了解直线的迹点和求解方法;(4)了解平面的迹线和求解方法;(5)掌握直角投影定理;(6)掌握辅助投影法和旋转法。

(五)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10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条件和作图方法;

(2)掌握直线与平面相交、平面与平面相交的条件和作图方法;(3)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条件和作图方法;(4)熟悉点线面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并能运用辅助投影或旋转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

(六)基本体和组合体的投影……………………………………………………………(8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认识基本投影特性和尺寸标注方法;

(2)掌握基本体表面上点、线求解方法;(3)了解组合体与基本体投影关系和投影绘制、尺寸标注。

学会一般组合体的设计,能读中等复杂程度组合体投影图。

(七)曲线与曲面………………………………………………………………………(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曲线与曲面的形成,熟悉工程中常用曲线的画法;

(八)立体表面的交线………………………………………………………………(10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立体表面的截交线、相贯线和特殊位置交线的投影特性,掌握求解的一般方法。

(九)轴测投影…………………………………………………………………………(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掌握常用的正等测、正二测、斜二测图的画法,学会选择透视方向;

(2)了解轴测图表面交线和剖切图的画法,掌握一般组合体立剖和卧剖的运用方法。

(十)机件形体的常用表达方法……………………………………………………(1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掌握机件形体投影图特点,正确区分剖视图和剖面图;

(2)能正确选择剖切方法绘制机件形体剖视图和剖面图;(3)灵活运用局部放大和简化画法,简捷明快地反映机件形体特征,并执行GB/T16675.1-1996的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正确作图。

尺寸标准执行GB/716675.2-1996的简化集中标注规定,使视图更清晰、美观;(4)了解三角投影法。

(十一)标准件与常用件………………………………………………………………(8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熟悉标准件的规定画法及标注等基本知识;

(2)能熟练绘制螺纹件、齿轮、蜗轮、弹簧等零件图,会查阅标准件数据参数,且能进行有关尺寸的计算和标注;(3)弄懂标准件在装配图中的有关规定画法,并能正确绘制局部装配视图;(4)正确采纳标准件简化、示意、图示等画法;(5)对焊件图要了解其标注中各字母数字的含义,教会学生查阅焊件的有关资料的方法,使其标记完整、正确。

(十二)零件图…………………………………………………………………………(1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及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2)弄清零件图视图选择原则和表达形式,尽量简画视图;(3)初步了解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能识别表面粗糙度及常用的形式公差代号,在教师提示下能正确查表标记公差值;(4)能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测绘工作,会综合运用绘图知识,准确表达零件各部分结构且合理标注其尺寸及精度;(5)会读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能独立思考,分析典型零件其结构的合理性。

(十三)装配图…………………………………………………………………………(1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弄清总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的关系及特点;

(2)了解装配图中尺寸标注特点和技术要求;(3)学会装配图中零件编号方法及明细表的填写;(4)弄清机器上常见的装配结构、装置特点和注意事项,会读一般结构的装配图,能由装配图拆画其零件图;(5)能对两级变速装置测绘零件草图且据此绘制装配图。

(十四)表面展开图……………………………………………………………………(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初步了解一般平面立体的表面尺开图,选择学习可见曲面的表面尺开和不可见曲面的近似尺开法。

(十五)计算机绘图简介………………………………………………………………(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计算机图系统的组成;

(2)了解AutoCADR14软件包一般绘图方法;(3)介绍Windows2000部分功能。

二、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1周)

1、目的与要求

运用所学的画法几何及制图知识,实际进行测绘,初步了解如何从一个装配实体画出零件图和装配图,要求完成一张总装图和全部零件图纸。

2、内容及学时

(1)对两级变速齿轮箱进行测绘,并画出装配图及零件图。

(2)将上述部分零件用计算机画出。

3、考核方式及占总成绩比例

以所测绘图纸进行评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

三、习题与大作业

每章讲述完毕之后,均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并按模型画图,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结合学生在习题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进行三次解答。

第三部分附录

一、教学方法建议

1、学生作业、练习适当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提高学生感性认识能力,启发空间思维能力;

2、本课程只能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在后续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尚需继续培养和提高;

3、本课程分两期上完,每期考试一次,结业合并计分,重点应该放在制图原理和零件图绘制及一般装配图画法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上,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学会合理选择零件投视位置,视图数量以致完整绘制、标注、零件各部分尺寸、正确填写标题栏目和简单的参照技术条件等工作。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1]刘潭玉等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湖南:

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

相关国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4689~14692;GB4457.4;GB4457.5;GB4458.1;GB4458.3;

[2]图样简化画法GB/T16675.1;图样简化标注GB/T16675.2;

[3]技术制图通用术语GB/T13361;

[4]技术要求标准;

[5]形状误差的评定原则——最小条件GB/T1182(符号及框格注法);

[6]各种相关性要求的标注方法GB/T4249;GB/T16676;

[7]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定义及标注解释GB/T1182;

[8]表面粗糙度代号及标法GB/131;

[9]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定义数值GB3503;GB/T1031;

[10]木制件表面粗糙度及其数值GB12472。

参考书目:

[1]许志群,吴海霞编.射影几何基础.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东北工学院机械零件设计手冊编写组.机械零件设计手冊.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79

[3]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编写组.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冊.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171104考试方式:

考试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参编教师:

陈召国徐立覃虹桥

学时:

40(理论30,实验10)执笔:

陈召国

学分:

2.5审核:

覃虹桥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合理选用材料和学习有关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

(1)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备选用常用材料的能力;(3)具有正确选定一般机械零件的热处理方法及确定其工序位置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学习中应注重于分析、理解与运用,并注意前后知识的综合应用,故课程应在金工教学实习和物理、化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等课程后进行教学。

第二部分本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材料的发展、分类及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学习方法。

(二)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晶体的基本知识和金属的特性;

(2)熟悉金属的晶体结构,掌握立方晶系中晶面、晶向指数与图形对应关系;(3)了解合金及合金的相结构概念,掌握固溶体类型、固溶强化及影响固溶度的因素;(4)了解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熟悉晶体缺陷。

(三)金属与合金的结晶……………………………………………………………………(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熟悉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了解合金相图的测定方法,能正确分析二元合金相图。

(四)铁碳合金相图…………………………………………………………………………(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弄清铁碳合金的基本相、铁一渗碳体相图中各特性点、线的含义;

(2)正确分析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掌握相、组织组成物相对量的计算方法;(3)熟悉铁一渗碳体相图中铁碳合金的分类;(4)熟悉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五)钢的热处理……………………………………………………………………………(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2)了解C曲线的建立方法,利用C曲线正确分析钢的冷却转变产物和性能;(3)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与目的;(4)熟悉钢的表面淬火工艺与特点;(5)了解钢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掌握钢的渗碳工艺与目的;(6)了解影响热处理件质量的因素;(7)熟悉热处理技术条件的标注及工序位置的安排。

(六)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

(2)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3)了解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规律。

(七)工业用钢…………………………………………………………………………………(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钢的种类及分类方法,钢中常存杂质元素及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熟悉常用碳钢的牌号、性能、用途及热处理方法;(3)熟悉低合金高强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常用合金结构钢的牌号、性能、用途及热处理方法;(4)熟悉常用合金刃具钢、不锈钢的牌号、成分、性能、用途及热处理方法;(5)了解模具钢、量具钢及其它特殊性能钢的常用牌号、性能、用途及热处理方法。

(八)铸铁……………………………………………………………………………………(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和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铸铁的组织、分类和性能特点;

(2)掌握灰口铸铁、球墨铸铁的牌号、成分、性能、用途及热处理方法。

(九)有色金属及其合金……………………………………………………………………(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熟悉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的牌号、成分、性能、用途;

(2)了解钛及钛合金性能、用途;(3)了解滑动轴承合金的种类和性能特点。

(十)机器零件的失效与选材………………………………………………………………(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机器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

(2)掌握零件选的基本原则;(3)典型零件选材举例。

二、课程实验

1、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为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这几组实验,使学生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原理及结构,利用金相显微镜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组织,掌握金相显微分析法,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组织与其化学成分的关系,确定各类合金材料经不同的加工及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用以判别金属材料的质量的优劣。

通过金属材料硬度试验,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试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并测定两种以上材料的布氏及洛氏硬度值。

通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研究和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成分(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所观察过的组织,并注明材料名称、含碳量、浸蚀剂和放大倍数,并根据所观察的显微组织近似地确定和估算一种亚共析钢的含碳量。

通过碳钢的热处理实验,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研究冷却条件与钢性能的关系,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并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通过显微摄像试验,掌握金相组织拍摄的暗房技术。

2、实验内容及学时

(1)硬度计的使用……………………………………………………………………………(2学时)

(2)铁碳组织平衡观察……………………………………………………………………(2学时)

(3)金相试样的制备…………………………………………………………………………(2学时)

(4)钢的热处理………………………………………………………………………………(2学时)

(5)显微摄影………………………………………………………………………………(2学时)

3、考核方式及占总成绩比例

本课程实验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考核内容,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5%。

三、习题与大作业

每章讲述完毕之后,均布置一定数量(3~5题)的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结合学生在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解答。

第三部分附录

一、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密切结合实际的学科,学习时不但要注意学习系统理论,而且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及实验。

二、教材及参考

推荐教材:

[1]周凤云.工程材料及应用.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史美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王运炎.机械工程材料.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171105考核方式:

考试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参编教师:

桂乃磐何哲明

学时:

70执笔:

罗佑新

学分:

4审核:

何哲明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技术基础课。

为以后学习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从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三个部分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它又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构运动分析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第二部分本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静力学…………………………………………………………………………………(20学时)

1、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熟悉并掌握理论力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研究对象与受力图。

2、力系的等效与简化…………………………………………………………………………(8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熟悉并掌握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一般力系的简化。

3、力系的平衡…………………………………………………………………………………(8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熟悉并掌握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了解静不定剖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空间力系的应用。

(二)运动学………………………………………………………………………………(20学时)

4、点的运动学………………………………………………………………………………(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熟熟悉并掌握点运动学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与自然坐标法及其应用。

5、刚体的基本运动…………………………………………………………………………(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熟悉并掌握刚体的平行移动、定轴轴转动、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以及角速度与角加度的矢量表示。

6、点的合成运动……………………………………………………………………………(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熟悉并掌握刚体的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索连运动为平动与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理解并熟悉科氏加速度的计算。

7、刚体的平面运动…………………………………………………………………………(8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与运动方程、平面图形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方法与综合应用。

(三)动力学…………………………………………………………………………………(30学时)

8、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掌握刚体运动学的基本任务与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

9、动量定理…………………………………………………………………………………(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掌握动量与冲量的概念、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质点运动定理与质点运动守恒定律。

10、动量矩定理………………………………………………………………………………(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掌握质点与质点系的动量矩、质点与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转动惯量的计算(包括平行轴定理)、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1、动能定量…………………………………………………………………………………(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掌握功与能的概念与计算、动能定理、功率与功率方程、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动力学普通定理的综合应用。

了解势力场的概念与性质。

12、达朗伯原理………………………………………………………………………………(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掌握达朗伯原理与惯性力、刚体惯性力的简化(平动、转动与平面运动)。

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附加反力的计算。

13、虚位移原理………………………………………………………………………………(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掌握约束、自由度与广义力、虚位移、虚功与理想约束的概念、虚功原理及其应用。

14、机械振动基础……………………………………………………………………………(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掌握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计算自由振动频率的能量法。

了解单自由度系统有阻尼自由振动、无阻尼强迫振动、有阻尼强迫的微分方程建立与求解方法,并理解单自由度系统四种微分方程的内在联系。

二、能力培养的要求

1、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

2、抽象化能力(包括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应用理论力学定理求解或作定性分析);

3、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象)以及数字计算能力。

三、习题与大作业

每讲完一节就布置2~4个作业题,每2~3次作业后讲解一次作业,作业总量不少于100题。

第三部分附录

一、教学方法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应重点讲解重点概念,大量习题讲解。

2、为达到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内总学时70学时,其中习题课和其他实践性环节的学时数不宜低于总学时数的1/4。

3、为达到基本要求,课外习题不应少于120题。

4、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形象化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模型、录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试题库等)。

二、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李卓球.理论力学(第一版).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牛学仁.理论力学(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