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0949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5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反思

5.琥珀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6~19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掌握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琥珀么?

说说你对琥珀的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每人一段开火车读,注意纠正读音。

2.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三、脉络梳理  

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四、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

(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

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3.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

(从“一个夏日”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4.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过程说一说。

5.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

(第1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

讲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第18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6.请四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2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篇课文,解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这个问题。

二、朗读品味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后讨论:

“约莫”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几万年前要用上“约莫”这个词?

(“约莫”,大概估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几万年了。

3.教师小结:

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树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因为松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

5.老师小结:

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泥沙下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埋下了伏笔。

)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教师小结:

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5、6自然段。

  

10.老师小结:

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11.出示句子: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的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

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

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

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合理。

)  

12.教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13.学生思考讨论:

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化石。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知识

让学生从课外获取相关知识,搜索黄河象化石、喜马拉雅海生物化石、恐龙

骨架化石等图片,加深学生对化石的认识。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松树  炎热)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   地质变化   陆地水漫   泥沙掩埋)

【教学反思】

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朗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但在组织课堂时,对课堂的节奏把握虽然自如,其实好多细节之处仍有不足,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指导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内容,力求读得有情感、有滋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今的大学校园,“懒人经济”蓬勃兴起,在校生只需在线下单、不出寝室,就能享受上门服务,满足日常所需。

不但各种“跑腿”服务随处可见,甚至同学之间也出现了再雇佣现象。

近日,有学校号召在校生举报订餐、送餐情况,对外卖一禁了之。

这样的做法,引起坊间热议。

“懒人经济”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甲说:

“‘懒人经济’提供了生活便利,哪怕食堂打烊也不怕:

再说食堂的饭菜也不见得比外卖的好。

”乙说:

“外卖食品安全难保障,外来垃圾影响学校卫生,让学校管理难度变大,所以‘懒人经济’弊端多多。

”丙说:

“‘懒人经济’节约了时间,可以让人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工作。

”丁说“‘懒人经济’助长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折射出年轻一代精神状态的委靡,这样的状况让人担忧。

”戊说:

“有需求才有市场。

在互联网时代,‘懒人经济’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怎能一禁了之。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懒人经济”流行,高校学风堪忧

据报道,有些大学生,甚至连买水果、牙刷、洗发水等生活起居用品都可以花钱请人送到寝室。

对于高校流行的“懒人经济”“宅经济”等现象,有人认为折射出“大学生变懒了”。

这话当然不错。

但变懒的那些大学生都在干什么呢?

必须承认,高校“有偿跑腿”盛行不全是坏事。

在高校,的确有不少学生非常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自己的学业上。

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的时间无疑是宝贵的,一些跑腿的事让给有闲的学生去做,未尝不可。

但凡事都要一分为二,高校“懒人经济”也不例外。

如果只是单纯的取快递、送快餐,这种“有偿跑腿”也无可厚非,体现的是对劳动的尊重。

然而,诸如20元代上一次课,30元一次期末场外“助攻”,已经不属于单纯的“有偿跑腿”,也不是“懒人经济”。

请人代上课,不仅会荒废大学生的学业,也是游戏人生的表现,纵然有万般理由,也不可取。

而大学生考试请人“场外助攻”,已经涉嫌违法。

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全国研究生考试、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实施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在高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属于国家考试。

如果大学生请人代考,无疑是违法犯罪行为。

高校“懒人经济”盛行,暴露出某些高校的学风令人担忧。

一些大学生经历了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进入高校之后,开启了全新的学习生活模式。

在高校,大学生学习完全靠自觉,有自律精神的大学生还好,有些没有自律意识的大学生就可能放任自流,翘课玩游戏的有之,把时间花在谈恋爱、上网等方面的,也大有人在。

有媒体报道,为了防止大学生翘课,有些高校的老师给学生发微信红包。

报道称:

因为老师给学生发微信红包,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也好到爆表。

大学生竟然要靠老师发红包才跑去上课,虽说只是个案,但大学生翘课现象却是当今不少高校课堂的“缩微景观”。

有人说,青春是一道算法。

立志勤勉用加法,心存懒惰用减法,奋力拼搏用乘法,误入歧途用除法。

日积月累,人生按几何系数增长;方向错误,归零从头再来。

的确,青春是一张过期不候的车票,把美好的大学时光用于打游戏,甚至耽误了学业,实在可惜。

大学生不仅肩负民族的未来,也承载家国的希望。

大学生即便不为民族、家国的未来着想,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应该惜时如金,心无旁骛,好好读书。

【解析】

【详解】

审题: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审题时重在读透材料,找出材料中各种不同的观点,然后联系个人实际,确定观点行文。

本材料观点在对话部分,甲“懒人经济”提供了生活便利;乙“懒人经济”让学校管理难度大;丙“懒人经济”节约时间,丁“懒人经济”助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戊“懒人经济”是一种合理发展。

甲、丙、戊偏向支持“人经济”,乙丁偏向“懒人经济”带来的弊端。

立意:

谈“懒人经济”的好,请人“代劳”未尝不可:

应该看到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和高校食堂自身服务的短板

谈“懒人经济”的不好:

大学生不应对“懒人经济”过度依赖,“懒人经济”是时代的产物,大学生却不能成为“懒汉”。

辩证看待“懒人经济”

素材:

1、学生之所以选择外卖,是因其灵活方便的特点,花样多、口味多选择性,而且不用担心因错过饭堂营业时间而饿肚子,外卖到寝室可以省去他们的排队时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事件去做更多事情,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高效。

正因为此,才会有外卖进高校的市场供应,这是值得高校反思的。

毕竟,学校食堂饭菜优势显然,质量、安全、卫生等条件肯定是比外面那些无证经营的小饭馆里出来的质量高多了。

2、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也要知道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

一些事情还需要亲力亲为,这是生存与生活的需要,更是人生成长成熟的需要。

高校期间忙于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做人、做事的学习。

“懒人经济”是时代的产物,大学生却不能成为“懒汉”。

“懒人经济”业务,归根结底只适用有特殊需求的人,纵使省时省事省力,身为高校学子也不可全然依靠,更不能被其绑架。

其实,下楼取个快件,即便排队,也是一种锻炼;排队打饭未尝都会耽误自己的大事,只要时间和事项合理搭配,校园的学习生活就能规整的井井有条。

3、河南理工大学的食堂外卖服务,也会安排学生利用空余时间送餐,这些大学生通过兼职、创业来锻炼自己、赚取生活费。

可见,食堂外卖服务不仅满足了学生对多元饮食和便捷服务的需求,也给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在管理方面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校内资源。

因此,大学食堂提供外卖服务的出发点是便利学生,后续应该在维护食品安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提供一些风味独特的饭菜品种,以满足学生多重口味的需求,这样的举措必将是学校与学生的双赢服务。

4、华东民以食为天,学校的食堂其实也是反映校园治理的一面镜子,这片小小天地,也大有可为。

从食堂的老板、厨子、工作人员、菜品、食材等等各个方面,整个环节中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制造出不和谐和摩擦。

在餐饮业如火如荼的改革中,如果高校食堂还因循守旧,那只能抱薪而亡。

再者说,校园的高墙能挡住学生那颗想要吃外卖的心吗?

根本挡不住。

既然如此,寻找创新点、突破点就是最合理的出口,显然,“日订千单”就是最好的例证。

高校创新不止体现在学术科研上,食堂其实也是竞技场。

坐井观天不会有出路。

一味地用禁令、封杀等老套路管制和束缚学生,才是真正的“逆行”

5.“有偿跑腿 ”现象在高校中开始盛行。

只要花点钱,就有人替你“跑腿”,帮你取外卖只是最基本的服务,“跑腿”的类别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2元代送一个充电宝,3元代取一次快递,5元借一把伞,20元代上一次课,30元一次期末场外“助攻”(在考场外搜索考试答案)

层次:

拟一个隐含观点的题目,比如《“懒人”也能代言正能量》

开头段,简引材料或者名言,亮明观点。

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①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②一组排例(三个以上的概括事例),首尾部分要有总结升华的中心句或观点句;

③一组排例,不能简单重复上文事例的角度或内容,力求多角度多侧面举例,正反假设对比以突出观点。

联系现实生活解决问题,提出方法措施,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结尾段,照应材料以及题目和开头,总结全文,明确或升华深化观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使用祈使句或者呼告修辞。

【点睛】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此题注意明确观点后,分析“懒人经济“的弊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参加高考的李恩慧,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录取。

面对1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家境贫寒的他决定利用暑假,通过卖西瓜为自己筹集学费。

每次出摊前,他都会发朋友圈替自己的流动西瓜摊吆喝。

消息发出后,他的朋友和当地的义工们常常赶来帮忙。

8月4日,浙江卫视报道的永康李恩慧卖瓜筹学费上大学的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转发量破千万。

媒体的转载让李恩慧瞬间成了永康的“红人”,无数人开始关注这位“西瓜男孩”,短短10天的时间,李恩慧已经攒足了第一学年的学费。

对于“西瓜男孩”攒学费的事情,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评论一:

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

评论二: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评论三:

得到广泛关注的李恩慧,也许会受到舆论的绑架,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

对于这三则评论,你有什么看法?

请选择其中两则(或三则)评论,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然后立意行文,做一个综合述评。

要求态度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示例

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生活际遇,每个人也都有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和权力,相对于高中毕业生而言,面对1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没有放弃志气,而是积极行动起来,用卖西瓜的方式为自己筹集钱,与贫穷的命运抗争,可敬可佩。

“西瓜男孩”的称号,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经历,也看到了作为男孩的他成长中的自立。

他的做法引用泰戈尔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生活有痛,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家父母舍得让孩子酷暑天去送西瓜,如果有更安逸的赚钱方式,李恩慧也没有必要利用暑假,通过卖西瓜为自己筹集学费。

家庭出身贫寒,生存生活条件恶劣,是父辈的社会地位造成的,不可更改。

李恩慧用卖瓜筹学费上大学,演活了平凡人在苦难和挫折中的信仰和尊严,奏响了与命运抗争的强者之歌,怀揣着向上的心,微笑面对生活,迎来了希望和转机。

但是,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

贫穷能够使人成才,但并不必然使人成才。

贫穷本身不赐予人们任何成就,在通常情况下,常常会摧残、扼杀、毁灭人才。

真正要感谢的不是贫穷本身,而是那个愿意为梦想而努力的自己。

原生家庭的差距阻碍了寒门逆袭,然而现实中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升学季”的“西瓜男孩”李恩慧的故事,叫人看到希望,听到梦想,是因为困不失志,是为人的尊严,也是他人愿意帮助你的前提。

尽管贫穷的环境可以磨砺一个人的品格,但人生成功的本质之因并不是贫穷,而是自身,贫穷并非是人杰的必要条件,身处底层而不失去突出重围的决心,才可能成功。

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

后来,他迁居乡间。

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

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

如果他没有那种不怕不弃、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诞生出不朽之作。

“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不是要我们安于不合理和不美好,而是强调“起而行之”的主观能动作用。

坐享难成,奋斗得福,这是“西瓜男孩”的坚守,更是感动并激励我们的价值方向。

一个乐观的奋斗者,贫穷或暂时的艰苦,可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磨刀石”,再引泰戈尔的话作为给所有的愿意为生活和正在为生活打拼的朋友,“愿你要的明天,如约而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做此类题目,要认真审读材料,找关键词,领会材料内涵和侧重点,明确作文的隐性和显性要求,联系现实,选取合适的角度立意,完成写作。

对于贫困生来说,1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集齐可是不易。

李恩惠与命运抗争,怀揣着向上的心,微笑面对生活,其精神可贵。

大家给予关注,社会施以帮助,让他短短10天攒足第一学年的学费。

这是一个正能量的事件。

写作要求,选择其中两则(或三则)评论,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需要对每则评论加以分析,了解其角度和意图。

第一则评论:

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

人间有喜有悲,人间有穷有富。

人生的成功的本质之因并不是贫穷,而是自身。

贫穷是不足,是差距,值得赞美的不是贫穷,而是直面并战胜贫穷的勇气与精神,不要刻意拔高“贫穷”的客观力量。

第二则评论: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

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的不合理、不美好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正视和面对,发挥“起而行之”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不是要我们安于不合理和不美好。

第三则评论:

得到广泛关注的李恩慧,也许会受到舆论的绑架,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

李恩慧得到广泛关注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看到了人们对他行为和精神的认可,这是媒体和网络的力量,但是,从不利的方面来讲,被作为“红人”的他也有受到舆论绑架的可能,将来何去何从,是否还会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也耐人思考。

综合对材料和评论的理解作文,评论不能单讲其一,不能顾此失彼。

参考立意:

1、“西瓜男孩”演活平凡人的自强梦,舆论可以关注,但要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

2、西瓜男孩是对“少年强”的最好呼应,社会支援是人间大爱的最好的证明。

3、自食其力,这是一个人的原则和尊严,社会要为自食其力者点赞。

4、不要感谢贫穷,要感谢就要感谢为梦想拼尽全力的自己。

5、贫穷或暂时的艰苦,是历练成长的“磨刀石”,但是改变贫困状态才是最根本的追求。

7、不言放弃,社会只会对他肃然起敬。

可用素材:

1、一个人必须坚信他自身之中存在着某种不可摧毁的东西,否则他就无法生活。

——卡夫卡

2、以考入北大的河北寒门女孩:

感谢贫穷。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

尽管它狭窄了我的事业,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得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贫穷。

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感谢贫穷,你赋予了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永不低头的气量。

3、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

后来,他迁居乡间。

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

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

如果他没有那种不怕不弃、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诞生出不朽之作。

4、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

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

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

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5、傅雷曾经说:

“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

层次分析:

本文选取评论一和评论二这两个角度写作,题目即是观点。

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之后先肯定了李恩慧用卖瓜筹学费上大学的精神,说明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贫穷能够使人成才,但并不必然使人成才。

进而引用事例,证明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最后重申观点“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强调“起而行之”的主观能动作用。

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论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写下的“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热传:

“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说:

“贫穷确实值得感谢,生活的贫穷让她更加坚韧不屈、自强不息,更加热爱和珍惜人生。

”有人认为“该赞美的不是贫穷,而是她克服贫穷的韧劲和坚强。

”还有人说“富不代表心灵高贵,穷不代表精神贫瘠,不是所有富贵都是幸运,不是所有贫穷都那么可恨。

”更多的人认为:

“贫穷不值得感谢,更不值得赞美,如今寒门难出贵子,这名女生只是突破贫穷的极少数个例,更多的孩子因贫穷而失去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也有人说:

“贫穷不值得感谢,但必须正视和反思,需要正视贫穷的不仅仅是贫寒学子,更应该有从未经历贫穷的人以及我们的政府与国家。

对于以上事件中关于“贫穷”的讨论,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感谢贫穷,不如感谢与贫穷抗争的勇气

很多人都被王心仪文章中的励志言语感动,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懂得感恩贫苦、学会坚韧的人生哲学,但是在被感动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贫穷带给她的伤害,与其说是感谢贫穷,倒不如感谢自己与贫穷抗争的勇气。

对于贫困的孩子而言,自信乐观的态度是推动人努力向前的强大动力,能让人拥有面对物质贫乏的勇气。

对于社会而言,如若每个人都能自信乐观一些,那么整个社会都将少一些抱怨的负面情绪,多一些正能量的传递,面对脱贫攻坚战将更有胜利的信心。

国家亦是如此,只有坚持践行四个自信,祖国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愈加富强;懂得感恩曾经艰难的经历、感恩父母、感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能让我们从过往经历中获得成长,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获得比金钱更加重要的精神财富。

对于社会而言,也必将少一些锱铢必较,多一些付出与奉献,创造出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榜样。

然而,也有不少人败在了贫困面前,以贫困为由放弃了努力,等待着别人的救济,单纯依靠着政府的帮扶,甚至有一些并不贫穷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父母的不富裕。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贫穷更多意味着伤害与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