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0465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docx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

一、知识点:

【绿色不考】【红色重点】

P3:

1、人格,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

①外在人格,即个人被她人知觉与描述的方面;

②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她人认为就是这样的。

P5:

2、(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人格:

就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5层含义:

①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②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

a稳定的动机,b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与思维方式,c稳定的态度、信念与价值观。

③人格就是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构成。

④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的基本特性)。

⑤人格既就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交互作用的过程。

P5:

3、稳定性:

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剖跨时间的连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P9:

4、通过一个例子,理解几大人格理论的区别!

5、人类探索人格、构建人格理论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or改变)

P10:

6、人格理论要回答什么问题?

①她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她为什么就是这个样子的?

③她就是如何变成这样的?

④她就是健康的不?

⑤她会不会改变?

⑥如何帮助她改变?

P12:

7、人格测评的用途?

1了解当事人的一种途径,

2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

3临床心理诊断技术,

4人员选拔与人力资源管理。

P23:

8、负相关

P27:

9、什么就是社会称许性?

按照社会期望她们的样子来展现自己,而非依据真实状况作出选择。

P28:

10、控制组?

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

P31:

11、相关研究不能证明。

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方法。

P33:

12、投射测验、投射作用P99

P39:

13、晕轮效应

P46:

14、成熟人格须具备的6个条件?

P88:

15、依恋(至少能区分就是哪种依恋)

P92:

16、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

二、填空

1、P27实验处理与实验控制就是实验研究的两个关键特征。

2、P86:

本我受:

快乐原则支配;自我遵循:

现实原则;超我遵循:

完美原则;

3、P90: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5阶段(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4、P91: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质(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5、P93: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人格面具、阴影、真我、阿尼玛、阿尼姆斯。

6、P106:

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注意本书的表述:

顺从型,敌对型,退缩型)

7、霍妮的理论被称为:

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就是:

基本焦虑。

8、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就是性本能、荣格就是生命力、阿德勒就是自卑感、霍妮就是基本焦虑。

9、P114:

什么就是泛化?

分化?

10、P117表6-2理解:

2种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反映的性质

早先就有的反应(流口水)

新的有效行为(踩机关)

强化的性质

在反应之前(铃声-食物-口水)

在反应之后(踩机关-食物)

强化的作用

建立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联系(铃声-食物)

奖励有效的行为

学习的内容

刺激物之间的信号关系(铃声就是食物出现的信号)

有效的行为

11、P118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初级强化物、次级强化物。

12、P119表6-3理解:

负强化、惩罚、消退

程序

行为

后果

行为的改变

正强化的使用

认真听课

正强化物(老师的表扬)刺激呈现

行为频率增加(学生听课更认真)

负强化的使用

认真听课

负强化物(老师不再批评)刺激减弱或消除

行为频率增加(学生听课更认真)

惩罚的使用

课堂讲话

正惩罚(批评)或负惩罚(取消小红花)

行为频率降低(学生课堂讲话次数减少)

13、P119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在实践中能区别并能灵活运用2者,即可)

14、P120连续性逼近(通过例子理解即可)

15、P125多拉德与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内驱力、线索、反应、强化(奖赏)。

16、P127阅读链接6-3多拉德与米勒将冲突分为4类:

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如何一一对应本书)

17、P1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8、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

马斯洛、罗杰斯。

20、P142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就是:

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瞧待、与同事与睦相处。

三、选择

1.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就是(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2.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体质特质与环境特质、能力特质与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就是(B卡特尔)

3.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就是指(C阴影)

A情结B自卑D自性

4.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就是(A能力)

B气质C性格D智力

5.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就是(B原型)

A幽默C移情D情结

6.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B)发表名著《人格:

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阿德勒B奥尔波特C罗杰斯D艾森克

7.阿德勒认为(C)就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

A生活风格B保持自卑C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8、健康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B马斯洛)。

9、提出个体就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就是(班杜拉)。

10、“火可以使黄油融化或使鸡蛋变硬”反映了人格的(D社会性)特性。

A整体性B独特性C稳定性

11、“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反映了人格的(C稳定性)特性。

A整体性B独特性D社会性

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最深层部分就是(C潜意识) A意识B前意识D自我

13、荣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把人格分为(内倾、外倾)

14、P92“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自我防御机制就是(B文饰作用)A压抑C自居作用D投射作用

15、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就是指(C阴影)A情结B自卑D自性

16、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就是(B原型)A幽默C移情D情结

17、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她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就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18、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就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19、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就是(B)。

  A、人格  B、性格  C、能力D、气质

20、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与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21、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与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2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就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

23、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就是(B)。

A、压抑B、否认

24、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与行为,无论就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就是调节与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荣格)。

(关于人的不考)

25、人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与她人与社会与睦相处,选择与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就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阿德勒)。

(不考)

26、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与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就是(奥尔波特)。

(不考)

27、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体质特质与环境特质、能力特质与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就是(卡特尔)。

28、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与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就是(艾森克)。

(不考)

2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罗杰斯)。

(不考) 

30、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就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又译作"认同作用"、"表同作用",个体无意识地将某一客体的某些方面或属性同化的心理过程,例如,把一个她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某一团体或某种主张作为自己的特点,用以掩没自己的缺点或不足。

认同作用被瞧作既就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机制,也就是一种防御机制。

3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与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

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与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不考) 

3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与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就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32、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体质特质与环境特质、能力特质与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就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33、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与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就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34、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与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35、P180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不考)

36、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不考)

A、Q分类法 B、语义分析 C、内容分析 D、因素分析

37、健康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B)。

(不考)

  A、罗杰斯  B、马斯洛  C、奥尔波特  D、班杜拉

38、一个人与外界接触或与她人交往而使行为与行为倾向产生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称(C)。

  A、内驱力  B、奖赏  C、学习  D、惩罚

39、提出个体就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就是(B)A、马斯洛B、班杜拉C、罗杰斯D、米勒

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C)活动。

  A快乐原则B理想原则C、现实原则D社会原则

40、弗洛伊德认为本我(A)。

  A根据快乐原则行事B遵循现实原则C按照道德原则D无原则活动

阿德勒认为(D)就是人类个体的主要动机。

  A生活风格B保持自卑C社会热情D寻求优越

41、粘液质的个体不合适做(C)A需要细心及持久力的工作B稳重细致的C变化多端的工作D要求能当机立断的工作

4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B)防御机制的表现。

 A退化B投射C固着D反向作用

43、提出“分析心理学”的人就是(A)  A荣格B斯金纳C阿德勒D班杜拉

44、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强调(C)  A自我决定一切

  B性本能决定人格  C本我、自我与超我既对立又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  D超我决定一切

45、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这种自动想法属于(C)A以偏概全B过渡引申C个人化D非此即彼(不考)

46、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与冲动由于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会转而向另一个对象发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被称为(A) A置换B投射C抵消D退行(不考)

47、青年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关键在于(C)。

  A建立家庭B完成终身大事C通过爱情确立自我D满足性饥渴

48、人们往往通过(D)来降低焦虑,这个现象就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来的。

A游戏劳动B人格分裂C睡眠做梦D防卫机制

49、人格的特性有: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复杂性。

50、艾森克的人格维度就是指:

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与精神质维度。

51、艾森克研究发现,(D)特质与大脑皮质兴奋、抑制水平有关。

A内外倾B神经质C宜人性D精神质

52、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与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就是(D艾森克)

53、人就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C弗洛依德)、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54、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与行为,无论就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就是调节与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55、人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与她人与社会与睦相处,选择与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就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就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56、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与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5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就是(A)。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力

58、提出“观察学习”与“模仿”的就是“(B)A群体动力学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交互作用分析理论D来访者中心理论

59、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有(D)

A罗夏墨迹测验BTAT测验C句子完成测验D16PF测验

60、所谓中年人格危机其实主要就是(D)。

A婚姻危机B事业危机C人格衰退D自身人格缺陷引发的困难积累而终至爆发

三、简答

1.P46简述奥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成熟人格6条件

(1)自我广延的能力

(2)与她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与自我认同感(4)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2、P45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答:

须回答出奥尔波特对特质的定义及分类。

特质就是个人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为倾向的一致表现,就是人格的基本单元。

奥尔波特划分了两大类特质:

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包括首要(基本)特质、中心(核心)特质与次要特质。

3、P47奥尔波特特质论中自我统一的八阶段有哪些?

答:

奥尔波特特质论中自我统一的八个阶段就是:

躯体自我感觉(1岁),自我同一性的感觉(2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的感觉(4岁),自我意向的感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6~岁),追求自我的形成(12岁~青春期),作为理想者自我的形成(成年)。

6.为什么说“家庭就是人类性格的工厂”?

答:

这句话表达了家庭在塑造人格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的人格特征、子女的出生顺序、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或非独生子女、亲子关系、家庭气氛、父母的职业等,都可能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尤其就是父母的行为方式与教养模式,对儿童人格的影响力尤为显著。

7、P85简述佛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基本观点。

答:

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她认为人格就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这就就是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她认为就是人格最表层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无意识就是最深层部分;后期她提出了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本我即原我,就是指原始的自我;自我即自己,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就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

8、P90简述弗洛依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人格发展阶段)。

答:

佛洛伊德将人格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口腔期(0~1岁);肛门期(2~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成年)。

9、P93简述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

答: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就是一种整体人格结构理论,她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

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与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它由三个层次组成:

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0、P93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1)集体潜意识就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就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失无遗传倾向。

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就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2)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原型,最主要的原型就是人格面具、阿妮玛与阿妮姆斯、阴影与自身。

它们在人格结构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11、P95简述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答:

荣格把态度类型划分为内倾与外倾,把功能类型划分为:

思维、情感、感觉与直觉;把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组合起来,有八种:

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12、P10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自主对害羞与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4岁)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

13、简述阿德勒的个体发展理论。

(不考)

答:

阿德勒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但这种社会性又带有一定的先天潜意识因素,因此阿德勒的心理发展理论就是一种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理论。

阿德勒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她认为创造性自我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

14、P98简述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

答:

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与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

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

她还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表现的特点,把人划分为四种类型:

一就是统治—支配型;二就是索取—依赖型;三就是回避型;四就是社会利益型。

她认为:

前三种类型的人的社会兴趣与生活风格都就是错误的,只有第四种类型的人具有正确的社会兴趣与健康的生活风格。

15、P106简述霍妮有关神经症的人格类型说。

答:

霍妮继承了佛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的观点,认为需要决定人格,神经症的需要决定神经症的人格,她提出了著名的神经症人格理论,归纳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

趋向她人(依从型)、反对她人(敌对型)、逃避她人(退缩型)。

16、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表现出与其特质不一样的行为或习惯,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答:

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按照奥尔波特的理论框架可能有三种解释:

①一种特质在每个人身上不就是都具有相同程度的整合;②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③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动只就是短暂地不符合特质,因为刺激情境或一时的态度转变左右了她。

17、简述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

【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P117】

答:

斯金纳提出了两条原则:

①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具有重复出现的倾向;②强化刺激可以就是增强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任何刺激物。

18、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过程。

答: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与动机过程。

19、举例说明什么就是自我效能感。

答:

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例如:

一个人相信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从而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好评。

20、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不考)

答:

观察学习就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它就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叫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效率高,错误率低。

班杜拉发现,立榜样、树标兵、杀一儆百、杀鸡儆猴都就是利用替代强化来对观察习得行为表现与否实施社会影响的常用办法,榜样的呈现方式就是身教与言传;观察学习的过程划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与动机过程。

21、P133马斯洛的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答:

马斯洛认为:

基本需要一般呈现出前面所列出的那种顺序,一般说来,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级需要就会出现。

人的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这个人,其结果就是她不断为各种需要所烦忧。

22、P140罗杰斯关于人格改变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不考)

答:

罗杰斯关于人格改变的六个必要与充分条件:

①治疗家与患者必须处于“心理接触”的状态中;②患者必须就是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中;③治疗家必须处于与患者保持一致的状态;④治疗家必须对患者无条件积极瞧待;⑤治疗家必须对患者有移情理解;⑥患者必须在一些程度上感受到治疗家的整合,无条件瞧待与移情式的理解。

23、P33简述投射测验具有的特点。

答:

投射测验具有以下特点:

①测验材料一般都很含糊,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含义,而受测者也不受任何限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②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受测者一般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将得到何种心理的解释,使测验的结果更能反映受测者真实的人格特征;③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而不就是对某个或某些单个人格特质的关注。

24、简述行为观察法的特点。

(不考)

答:

行为观察法有如下特点:

①它重视的就是收集客观可靠的具体行为;②它同投射技术一样,也重视个体行为的独特性;③它与自陈问卷一样都涉及到个体的具体行为;④行为观察法与行为治疗,就是试图以情境控制行为与改变行为。

25、简述反社会性人格形成的原因。

答:

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

早年丧失父母或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

26、简述人格品质的三个层次。

(不考)

答:

个体的品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个体的人格品质。

诸如自信心、上进心,勇敢与毅力;第二个层次为社会道德与法律品质,诸如关心集体,工作责任心,遵纪守法等;第三个层次就是思想政治品质,诸如世界观、人生观、爱党爱国等。

27、P90简述弗洛依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

(1)口唇期,从初生到满周岁,主要动欲区就是口腔。

分为两个亚期,前口腔期与后口腔期。

(2)肛门期,2岁到三岁末,幼儿的主要动欲区为肛门。

也分为两个亚期,即前肛门期与后肛门期。

(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6岁。

(4)潜伏期,约从7岁到青春期。

(5)生殖期,从青春期直至走向衰老为止。

就是性本能发展的最后阶段。

28、简述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

(1)精确性;

(2)可检验性;(3)概括性;(4)可操作性;(5)激发性

29、简述新精神分析的特点。

(1)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

(2)强调文化与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3)强调自尊心的启发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4)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

(5)强调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