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9705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docx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

心理学重点概括总结

第三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

1.遗忘

含义:

是指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根据遗忘的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与永久遗忘。

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初级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变慢、有的识记材料甚至可以永久保持。

遗忘的克服:

1做好信号编码、2提高加工水平、3适量过度学习、4各种感官协同记忆、5合理的复习

干扰理论

1含义:

认为遗忘主要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记忆就难以恢复。

干扰主要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2前摄抑制:

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的抑制作用。

3倒摄抑制:

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前面学习材料的抑制作用。

2思维

含义:

是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地反映

基本特征:

1.间接性2、概括性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问题解决方法

①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通过实际动作来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依赖于实际动作,是思维发展的最初形式。

②形象思维:

是指以人脑中对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③逻辑思维:

又称抽像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进行的思维,是揭示事物本质和基本规律的思维,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个体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

(2)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

①常规性思维:

又称再造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或程序用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②创造性思维:

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方案或新程序,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

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

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征:

①思维的深刻性增强②思维的独创性日益发展③思维的批判性增强④思维的调控能力增强。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①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②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③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④已能初步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采用的策略、②获得的知识经验、③问题表征的方式、④定势、⑤功能固着、⑥动机、⑦情绪、⑧人际关系

3想象

含义:

是人在头脑中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属于人所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

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种类:

①无意想象:

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②有意想象:

是有预定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

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③幻想:

是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的想象,由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构成的。

第四章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

1情绪是人的主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它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现象。

2.情感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向联系的体验。

3.情绪的功能:

1动机功能、2信号功能、3适应功能、4组织功能、5感染功能、6迁移功能(爱屋及乌)

情绪的基本种类:

恐惧、愤怒、快乐、悲伤

情绪的基本状态:

心境、激情、应激、挫折

4.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情感的表达: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

情绪智力的培养:

①学会自我觉知情绪、②学会自我调控情绪、③学会自我情绪激励、④共情能力的培养、⑤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五章青少年意志与挫折心理

1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初始阶段,也是内部决策阶段

2采取决定阶段一般包含确定目的或目标、制定计划、产生和解决心理冲突、做出决策等环节。

3采取决定的阶段包括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和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四个环节

.动机冲突

   人的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性的,单纯的动机使得行动目的单一而明确,意志行动可以顺利实现,如为了升人大学而努力读书,为了获得提升而勤奋工作等。

但现实生活中确定活动目的并非总是这样简单而直接,复杂的生活环境常常造成利益冲突,使得人们同时产生几个不同的目标或多种愿望,这又导致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动机冲突。

   动机斗争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1)双趋冲突:

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

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

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如果那个学生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生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己也会有更大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工作机会去选择考研。

   

(2)双避冲突:

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

当这个学生认识到立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最好方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

   (3)趋避冲突:

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

比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

(4)多重趋避斗争:

指个体对几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如大学毕业生在两个工作中犹豫不决,每个工作都既有利又有弊,不知如何取舍的情况。

   

   确定行动目的

   在动机斗争获得解决之后,或明确了行动的主导动机之后,行动的方向和目的就容易确定。

作为意志行动都要有预先确定的行动目的,这是意志行动产生的重要环节。

    在某种意义上说,动机斗争的过程也涉及到对外界多种行动目的的权衡选择。

目的有高尚和卑劣之分,最终应确立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个人的行动目的。

目的也有远近、主次的不同。

一般来讲,我们总是要先实现近景目标,再实现远景目标。

我们既可以选择先实现主要目标,再实现次要目标,也可以选择先实现次要目标,再集中力量实现主要目标。

  选择行动方法

  确立行动目的之后,就需要选择适宜的行动方式和方法。

有时行动方法同行动目的有直接联系,无需选择。

例如要想升人大学就只有努力学习,要想自如地同外国朋友交流就只能努力学好外语。

但在许多情况下,达到同一个行动目的的方式和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就需要进行选择。

首先要比较不同方式和方法间的优缺点,能否顺利有效地达到行动目的。

其次还要考虑行动方式和方法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和社会道德,是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还是选择既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个人的方式。

  制定行动计划

  在选定了行动目的和行动方法之后,在采取决定之前,还有一个步骤是制定行动计划。

特别是在复杂的意志行动中,如打一场战争或做一次大手术,都需要精心准备,做好计划。

计划的制定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力争周密而严谨。

因为一个切实、合理的计划将为执行决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执行决定的阶段包括克服种种困难和行动目的的实现。

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

2首先,执行决定阶段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如果说,采取决定阶段主要是克服主观上的内部困难,在执行决定阶段,就既要克服内部困难,也要克服外部困难。

   其次,执行决定阶段还要接受成败的考验。

有很多时候,执行决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待失败,应该冷静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只有经历过成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1目的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

 

第六章青少年需要与动机发展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

需要的种类:

1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按照起源分类)、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照指向的对象分类)

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级别最低)、

(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分析:

(1)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2)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关系、(3)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顺序并非是完全固定的

2动机是指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形成过程:

①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②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动机的种类;①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③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④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3动机的激发与培养;①激发内在动机②提高成就动机③确立行动目标

第七章青少年能力与人格发展

1、能力

内涵: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种类:

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4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5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气质

3性格

性格的结构特征:

性格的认知风格

4人格是心理学中探索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种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归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5.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2稳定性、3整体性、4功能性

6.人格的结构:

1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速、稳定性和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2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现象、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天性无好坏之分。

7.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因素、3早起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因素、5社会文化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

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第九章学习心理概述

1、学习的含义

2、布鲁姆的学习目标的分类

3、知识

含义:

知识的分类:

①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4、学生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