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池.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89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沉淀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混凝沉淀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混凝沉淀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混凝沉淀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混凝沉淀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沉淀池.doc

《混凝沉淀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沉淀池.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沉淀池.doc

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分为反应池和沉淀池。

(1)混凝沉淀池加药装置采用YJY0.3/0.72A-1型加药装置,药剂为三氯化铁。

加药装置为双加药系统,配置带电机搅拌溶解装置;

投加方式为计量泵投加;

药剂溶液箱总有效容积为1.44m3;

药剂溶解槽有效容积为0.3m3;

加药装置材质为PVC材质;

外型尺寸为:

3.3m×2.5m×2.6m;

进水管、加药管、放空管管径均为:

Dg25㎜;

排渣管管径为Dg40㎜。

(2)混合装置

原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应立即瞬时强烈搅动,在很短时间(10~20s)内,将药剂均匀分散到水中,这一过程称为混合。

在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时,只要求混合均匀,不要求快速、强烈的搅拌。

混合设备应靠近絮凝池,连接管道内的流速为0.8m/s。

主要混合设备有水泵叶轮、压力水管、静态混合器或混合池等。

利用水力的混合设备,如压力水管、静态混合器等,虽然比较简单,但混合强度随着流量的增减而变化,因而不能经常达到预期的效果。

利用机械进行混合,效果较好,但必须有相应设备,并增加维修工作量。

管式静态混合器的特点:

1投资省,在管道上安装容易,维修易工作作量少

2.能快速混合,效果良好

3.产生一定的水头损失。

为减少能耗,管内流速一般采用1m/s左右

混凝池混合装置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型号为:

GW-300;

设备参数:

流量0.073m3/s;

水力损失:

0.076m;

投药口径:

25㎜;

管长1650㎜。

管式静态混合器如图2-6。

(3)絮凝池

机械絮凝池是利用装在水下转动的叶轮进行搅拌的絮凝池。

按搅拌叶轮轴的安放方向,可分为水平(卧)轴式和垂直(立)轴式两种类型。

叶轮的转数可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进行调节,水头损失

比其他池型小。

机械絮凝池的设计要点如下:

①絮凝时间采用10~15min;

②絮凝池一般不少于2个,池内一般设3一4排搅拌机,各排之问可用隔墙或穿孔墙分隔,以免短流;

③叶轮桨板中心处的线速度,从第一排的0.5m/s,逐渐减小到最后一排的0.2m/s;

④水平式搅拌轴应设于池中水深1/2处,每个搅拌叶轮的桨板数目一般为4~6块,桨板长度不大于叶轮直径的0.75倍,叶轮直径应比絮凝池水深小0.3m,叶轮边缘与池子侧壁间距不大于

0.25m;

⑤垂直式搅拌轴设于池中间,.上桨板顶端在水面下0.3m处,下桨板底端距池底0.3~0.5m,桨板外缘离池壁不大干0.25m;

⑥每排搅拌叶轮上的桨板总面积为水流截面积的10l%~20%,不适宜超过25%,每块桨板的宽度为桨板长的1/15~1/10,一般采用10一30cm;

⑦为了适应水量、水质和药剂品种的变化,宜采用无级变速的传动装置;

⑧絮凝池深度应根据处理工艺流程要求确定,一般为3,一4m;

⑨全部搅拌轴及叶轮等机械设备,均应考虑防腐;

⑩水平轴式的轴承与轴架宜设于池外(水位以上),以避免池中泥砂进人导致严重磨损或折断。

本设计中絮凝池采用立轴式机械絮凝池1座,设置3格,每个格长宽深为3m×3m×3.3m。

絮凝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宽深为:

10m×3.5m×3.3m。

絮凝池有效水深为:

3m。

絮凝池有效容积:

27m3.

絮凝池梅格线速度为0.612m/s,0.408m/s,0.204m/s.

絮凝池桨板长宽为:

1.5m×0.15m.

第一格叶轮功率:

0.125KW.

第二格叶轮功率:

0.037KW.

第三格叶轮功率:

0.0046KW.

电动机所需功率:

0.278KW.

絮凝池第一格的速度梯度为:

67.76.

絮凝池第二格的速度梯度为:

36.88.

絮凝池第三格的速度梯度为:

13.04.

絮凝池平均速度梯度:

45.45。

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采用的混凝剂为三氯化铁,混凝剂三氯化铁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9。

一般投加量为170mg/L,最高投加量为220mg/L。

5.1加药装置:

YJY加药装置主要应用于各类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剂循环水处理等工艺流程,用以投加混凝剂、消毒剂、及酸、碱溶剂等药剂。

所以本设计采用YJY型加药装置,为双加药系统,配置带电动机搅拌溶解装置,投药方式为计量泵投加,订货型号为:

YJY-0.3/1.44A-1。

其药剂溶解槽有效容积为0.3m3,药剂溶液箱有效容积为1.44m3。

加药装置材质采用PVC材质。

加药装置外型尺寸为:

3.3×2.5×2.6m。

厂家:

广东汇众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5.2混合装置:

管式静态混合器是用于给水、排水工程的高效混合装置,其混合单体元件以二个为一组,交叉组合,固定在管道内使投加的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在管道内作瞬时混合。

其特点为:

不需要外加动力;

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成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效果显著,混合率达90~95;

投资低廉,安装方便,一般不需要维修、养护、管理方便;

混合器安装应尽量靠近沉淀池。

型号为:

GW-300

其参数为:

污水流量0.073m3/s;水头损失0.076m;投药口径25㎜;管长1650㎜.

5.3絮凝池

絮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造适当的水力条件,使药剂与水混合后所产生的微絮凝体,在一定时间内凝聚成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絮凝体,它应有足够大的粒度(0.6~1.0mm)、密度和强度(不易破碎);并为杂质颗粒在沉淀澄清阶段迅速沉降分离创造良好的条件。

机械絮凝池是利用装在水下转动的叶轮进行搅拌的絮凝池。

按叶轮轴的安放方向,可分为水平(卧)轴式和垂直(立)轴式两种类型。

叶轮的转数可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进行调节,水头损失比其他池型小。

机械絮凝池一般不少于2个,絮凝时间为15~20min。

搅拌器常设3一4排,搅拌叶轮中心应设于池水探处。

每排搅拌叶轮上的桨板总面积为水流截面积的10%一20%,不宜超过25%,每块桨板的宽度为10~30cm。

水平轴式的每个叶轮的桨板数目为4一6块,桨板长度不大于叶轮直径的75%。

叶轮直径应比絮凝池水深小0.3m,叶轮边缘与池子侧壁间距不大于0.25m。

叶轮半径中心点的线速度宜自第一挡的}*srn}逐渐变小至末挡的0.Zm。

各排搅拌叶轮的转速沿顺水流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一排转速最大,以后各排逐渐减小。

絮凝池深度应根据水J一高程系统布置确定,一般为3~4m。

搅拌装置(轴、叶轮等)应进行防腐处理。

轴承与轴架宜设于池外(水位以上),以避免池中泥砂进人导致严重磨损或折断。

垂直轴式等径叶轮机械絮凝池的计算

设计计算

(1)池体尺寸

池体容积W

絮凝时间采用t=24min,则

(2)池平面尺寸

为便于安装叶轮,并根据沉淀池尺寸,絮凝池的分格数采用n=3。

每格内装设搅拌叶轮一个。

各格之间用设有过水孔的垂直隔墙导流,孔口位置采取上下交错方式排列,易使水流分布均匀(见图l一27)。

絮凝池各格的平面尺寸为3.0m×3.0m

絮凝池宽度B=3.0m,长度L=3.0m×3=9.0m。

(3)池高H

有效水深

池超高取△H=0.3m,则絮凝池总高为:

H=H´+△H=3.0+0.3=3.3m

(4)搅拌设备(见图1-27)

叶轮的构造参数:

叶轮直径取D0=2.6m

桨板长度取l=1.5m(l/D=1.5/2.6=0.577<0.75)

桨板宽度取b=0.15m

每个叶轮上的桨板数y

y=8块,

每排搅拌器上桨板总面积与絮凝池过水断面积之比:

叶轮内外侧各4块,内外两桨板间净距S=0.3m。

叶轮转数

式中:

υ—叶轮边缘的线速度,

D。

—叶轮上桨板中心点的旋转直径。

各格叶轮半径中心点的线速度采用:

第一格叶轮υ1=0.6m/s;

第二格叶轮υ2=0.4m/s;

第三格叶轮υ3=0.2m/s;

所以

第一格搅拌器转数n01=7.35×υ1=7.3×0.6=4.41取4.5(r/min)

第二格搅拌器转数n02=7.35×υ2=7.3×0.4=2.94取3.0(r/min)

第三格搅拌器转数n03=7.35×υ3=7.3×0.2=1.47取1.5(r/min)

实际线速度υ

叶轮功率N0

每个叶轮旋转时,克服水的阻力所消耗的功率N。

式中y——每个叶轮上的桨板数目,个,此处y=4;

l——桨板长度,m,此处l=1.5m;

r2——叶轮半径,m,

r1——叶轮半径与桨板快读之差,m,

w——叶轮旋转的角速度,rad/s。

k——系数,,ρ为水的密度,1000kg/m3。

Φ为阻力系数,根据桨板宽度与长度之比(b/l)确定。

由b/l=0.15/1.5=1查表1-1得φ=1.15系数k=1.15×1000/2×9.81=58.61

叶轮半径

叶轮半径与桨板宽度之差(见图1-28)

d、叶轮旋转的角速度

第一格

第二格

第三格

e、每个叶轮旋转时的功率

第一格外侧桨板

第一格内侧桨板

第二格外侧桨板

第二格内侧桨板

第三格外侧桨板

第三格内侧桨板

所以,第一格叶轮

第二格叶轮

第三格叶轮

所需电动机功率N:

设三格的搅拌叶轮合用一台电动机,则絮凝池所耗总功率为:

搅拌器机械总功率η1=0.75

传动效率η2=0.8

则电动机所需功率为:

GT值:

水温T=20摄氏度,则μ=1.0091×10-3pa·s

梅格絮凝池的有效容积为

则各格的速度梯度为:

第一格

第二格

第三格

絮凝池平均速度梯度为:

GT=45.45×25×60=68180(在104~105范围之间,符合要求)

所以,设计合格。

6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设计参数为以下几种。

①混凝沉淀时,出水悬浮物含量一般不超过20mg/L。

②池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对浑浊度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或原水悬浮物含量终年较小、一段时间内经常低于30mg/L者亦可用一个,但要设置超越管)。

③池内平均水平流速,混凝沉淀一般为l10~25mm/s;自然沉淀一般不超过3mm/s。

④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通过实验或参照相似地区的沉淀资料确定,一般采用1.0一3.0h,当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沉淀时间应适当延长。

⑤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

一次净化水及工业用水或采用斗底重力排泥时,可采用下限。

超高一般为0.3~0.5m。

⑥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

1,每格宽度或倒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8m,最大为15m。

⑦池的长深比不小于10:

1。

采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采用人工停池排泥时,纵坡一般为0.02,横坡一般为0.05。

⑧池子进水端用穿孔花墙配水时,花墙距进水端池壁的距离应不小于1~2m。

在沉泥面以上0.3~0.5m处至池底部分的花墙不设孔眼(处理高浊度水的预沉淀池,不宜设穿孔花墙)。

⑨防冻可利用冰盖(适用于斜坡式池了)或加盖板(应有人

孔、取样孔),有条件时可利用废热防冻。

⑩泄空时间一般不超过6h。

⑾沉淀池的水力条件用弗劳德数Fr负核控制。

沉淀池设计:

(1)池子总表面积:

式中A——池的总面积(㎡)

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此处Qmax为0.073m3/s

q'——表面负荷(m3/㎡·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