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8109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第6单元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

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等,了解拟人手法的特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激发热爱和向往乡村田园生活的情感。

重点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内容

21、乡下人家

主备人

杨玉娟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录像

预设过程

调整记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组课件:

第一组:

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

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提问:

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

“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真是这样吗?

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

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

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2、牧场之国

主备人

杨玉娟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前准备

预设过程

调整记录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

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

(板书:

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

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

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

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

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

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

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奶牛的颜色

1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2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奶牛的姿态。

         

1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

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3指名朗读句子,想象:

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思考:

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4默读,思考:

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总结

真美呀!

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

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3、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杨玉娟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三首古诗词。

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体会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预设过程

调整记录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

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诵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整首诗的大意:

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

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如:

过故人庄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

  唐·孟浩然宋·王安石宋·陆游

  六、课堂作业

 1.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

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

“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六、布置作业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第三课时《渔歌子》

一、复习导入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

(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

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4麦 哨

主备人

杨玉娟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难点

1.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2.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课前准备

预设过程

调整记录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

“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

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三、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六

主备人

杨玉娟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怀,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多媒体。

课前准备

课件

预设过程

调整记录

  一、谈话导入

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风光优美的田园,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再次到乡村去领略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那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情吧!

 二、小组交流

要求:

1.注意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倾听,礼貌提问。

  2.互说互评,互相感染启发。

  3.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予以指导。

  三、分组汇报

1.田园风光美如画:

 师:

那里的天是那么蓝,那里的水是那么清,绿树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是那么宁静。

有请小导游们带我们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

  生①:

各位朋友,欢迎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农家做客!

让清凉的风吹去您一身的疲劳,让甘甜的水洗去您一路的风尘。

  生②:

这是一个宁静的傍晚的小山村,层层梯田里禾苗绿油油的,清清的小溪边一群劳动归来的人们在洗脸,远山如黛,倦鸟归巢,我仿佛闻到了袅袅炊烟中饭菜的清香。

  生③……

2.乡村生活乐趣多:

  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家生活恬静而充实。

你在乡下生活过吗?

你了解到的农家生活是怎样的?

  生①:

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每逢节假日我都喜欢到那儿去玩。

下河摸鱼虾,上树摘果子,田边捉泥鳅,地里挖红薯。

真是其乐无穷啊!

  生②:

我还知道一些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呢!

3.乡土气息小制作:

  师:

镰刀、锄头、犁铧,是农家人劳作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蝈蝈笼、竹帘、竹席,各种有趣的小编织,则体现了

农家人休闲时的心灵手巧。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乡土气息小制作。

 生展示并说怎么收集到的经过和感受。

4.田园诗歌意盎然:

 师:

清醇的泉水和袅袅炊烟和着蛙声入眠,飞舞的燕雀和萋萋芳草伴着朝阳苏醒,有多少人向往那种恬淡和舒适。

让我们用诗、用歌、用舞去表达我们心中的向往吧!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诗歌和舞蹈。

  《乡间的小路》《小燕子》《捉泥鳅》《数鸭子》《游山西村》等。

5.日新月异新农村:

  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广阔农村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下面请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或收集到的资料。

 四、评选优秀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谁的感受最深刻,谁的展示最清楚。

 五、课外拓展

课后将图片配上解说词,将各种资料整理好在展示台里展出,还可办一期乡村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