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7084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docx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导向

与“四大区”建设

邱凤林

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既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又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任务更是进一步促进未来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因此,适时适度地推进地区主导产业的转换,才能不断推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毕节地区在建设“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四大区”建设的构想,正是为了从中选择和培育地区主导产业,为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发展提供明确的导向,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节地区主导产业的基本理论

一、主导产业的基本内涵

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培育与演进的过程。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发展速度快,对地区整体经济起引导作用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具有参加区际分工和带动区内其他产业发展的双重功能。

从历史上看,毕节地区曾有工业发展的历史,但没有一个产业起到主导产业的作用。

在毕节地区选择烟草产业后,烟草产业在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参加区际分工的同时,带动了地区烟草种植,复烤,包装等产业的发展,“两烟”的利税迅速成为毕节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烟草产业的发展成为毕节地区成功选择主导产业的典型案例。

在主导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表现出以下特征:

(1)主导产业的经济增长直接或间接影响地区的经济增长。

毕节地区烟草产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就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当烟草产业逢勃发展时,地区的财政收入,经济增长明显加快。

1997年由于市场因素及税率下调,烟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趋缓,地区经济的增长以及在贵州省的排位就迅速下落。

事实上,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案例可以表明,不同发展阶段正确适时地选择主导产业,可以加速推动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

日本战后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就是正确、及时地选择了主导产业。

日本产业经济学家佐贯利雄认为,二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转换是由日本工业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三组主导产业更替引起的:

第一组主导产业是电力工业。

其中,火电的大发展为高耗电的原材料工业(例如石油、石油化工、铝、钢铁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组主导产业是石油、石化、钢铁、造船等。

这些产业继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勃兴。

第三组主导产业是需求收入弹性更高的机械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和家用电器工业。

可见,日本的主导产业的演进经历了一个从原材料到生产手段,再到加工组装工业的生产发展的发展过程。

与此相反的案例是英国。

英国从19世纪起就走上经济衰退的道路。

到本世纪20年代,经济长期陷入停滞状态。

其基本原因是由于其顽固和保守,英国没有顺利地选择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

九十年美国的主导产业是IT产业,IT产业的发展,使八十年衰落的美国再度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而日本却失去了机会,九十年代至今仍然处于经济发展的低迷状态。

(2)地区经济阶段的发展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更替。

经济学家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实研究后,提出: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六个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尤其是主导产业的转化来推动的。

一个地区经济中,有许多专业化部门,但是其中的部门要成为主导产业部门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其主要产品主要为区外服务,是出口主导型产业。

一个仅供地区内消费的产业,其市场占有率、区域专业化水平难以达到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主导产业的产品和主要为区外服务,这也表明这一个产业在区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第二,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

简单地说,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率。

显然,需求收入弹性较高,大于1,则表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引起社会对产品和需求更大的增加。

这种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

第三,生产率增长较快,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当地原材料的吸纳力。

事实上,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当地原材料的吸纳能力方面。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毫无竞争能力,生产率增长较慢的产业不会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

第四,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

经济学家罗斯托在《主导产部门和起飞》(1963年)一文中分析了汽车工业的产业关联度

 

这种关联效应是主导产业的重要特征,有这种关联效应,该产业就会是在地区和国家经济中起支配作用的主导产业。

这种关联效应表明:

其一、该产业的发展会诱发出新产业;其二、该产业对提供原材料的产业有很大的影响;其三、该产业的发展对所在地区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影响。

第五、主导产业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部门。

由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资源丰度、发展阶段不同,在发达地区已退出主导产业的部门,在另一不发达地区却是主导产业。

因此,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上讲,主导产业不一定是技术先进的产业,但,一定要使用较为先进的适用的技术。

同时,主导产业的持续成长必然以制度创新为背景,没有制度创新作基础,主导产业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

二、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依据

一个地区选择主导产业关系地区的发展前景,但在实践中,一个地区有选择主导产业的多种可能性。

如果确定出很多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也就不可能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在某个最有利的产业上,以加速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选择主导产业必须依据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资源优势原则。

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具有资源优势。

但资源

一国或一地区的主导产业决定其产业结构的水平,因此,主导产业的转换就规定了产业结构的演进。

事实上,主导产业的有序转换,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导产业转换的时机和定位正确,就可以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主导产业转换的时机和定位不正确,则会延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

日本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三次主导产业转换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九十年代日本没有抓住新经济带来的机遇,日本经济的低速发展至今没有改变。

美国二战后进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其钢铁、汽车制造等产业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进入八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美国的汽车制造产业失去竞争力和市场的同时,美国经济的也开始走向低迷,直到九十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美国经济重新走出低谷,而稳步发展。

毕节地区在烟草业成为主导产业后,曾经试图选择纺织业作为另一个替代产业,然而,没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的纺织业没有发展成为地区的另一个主导产业,也没有起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般地说,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的有序转换有以下几方面:

1、从生产要素的密度看: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

2、从采纳新技术成果能力上看: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新兴与传统相结合产业;

3、从三次产业变动看: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从产业增殖的角度看;低附加值产业→高附加值产业→更高附加值产业。

从总体上看,毕节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还处于资源导向层次。

从现状上看,这种资源导向产业的结构,由于地区专业化水平低,以及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资源优势还远远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发展趋势上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替代性,以及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引起开采条件的恶化趋势,容易导致区域发展的不稳定性。

因此,毕节地区主导产业的转换,还是要加强资源导向,即逐渐扩大优势资源的开发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有选择地、适度地发展一些加工制造业。

在不发达地区选择主导产业选择顺序中有一个问题必须研究。

这个问题是:

可否跨越经济发展的阶段,选择高精尖技术产业,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高技术产业群的出现,是工业化的发展和深化,在一个农业社会占主导,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不符合地区实际。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才能开花结果。

事实上,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许多发达地区的工业中心都尚未实现工业技术的高精尖水平,更何况我国的不发达地区,因此,立足地区的实际,在经济发展初期选择适合地区技术水平的产业才是正确的决策。

第二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地区主导产业与区域发展阶段的适应性。

从钱纳里的理论中可以看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产业结构。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表明:

当产业结构与地区发展阶段相适应时,地区经济就能顺利地发展,否则就会延缓发展,甚至停滞不前。

地区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地区主导产业与发展阶段的适应性上。

地区主导产业代表了地区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地区主导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衰退的主导产业能否顺利地退出,新的主导产业能否及时地承担起带动区域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重任。

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过程》(1953)一书中,他采取历史分析和结构分析方法来考察经济成长的一般过程,并提出了成长阶段划分的理论。

他把经济成长分为六个阶段,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

与各个经济成长阶段相对应,罗斯托列出了五种“主导部门综合体系”:

(1)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农业社会占主导):

主导产业体系主要是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砖瓦等部门。

(2)起飞阶段:

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和生产综合体系:

如纺织工业。

(3)成熟阶段:

主导产业体系是重型工业和制造业综合体系,如钢铁、煤炭、电力、通用机械、肥料等部门。

(4)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主导产业体系是汽车工业综合体系。

(5)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主导产业体系是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如:

服务业,城市建筑等部门。

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随意改变,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必然经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他在《过去二十五年的经济史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任务》一文中,指出:

从经济史方面看,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如此,英、美等国都经历了这些阶段。

从当今世界经济的状况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落后国家,中东北非的发展程度中等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某些拉丁美洲国家,西欧和日本、美国都是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国家的典型。

由此可以看出,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适时地选择主导产业,提供产业结变动导向,既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又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任务,更是进一步促进未来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二、毕节地区经济成长阶段的确定:

建设“四大区”的客观基础

毕节地区属于不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处于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即传统社会后期,工业化初期阶段任务尚未完成。

其阶段特征十分明显:

(1)以小农经济为生产经营单位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

农业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产品商品率不高。

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24.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44.9∶30.9∶24.2,第一产业农业产值占主导地位。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01—2010发展规划》中,20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是23.53%、45.94%、30.53%,第二产业工业产值占主导地位。

由此说明,毕节地区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期间,经济发展的任务就是完成传统社会。

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经济发展“起飞”前准备阶段向“起飞”阶段转变。

(2)主导产业突出,工业处于起步阶段。

毕节地区成功地选择和培育了烟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这一产业向后带动了农村烟叶种植,烟叶复烤加工,其旁侧效应是给各级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发展资金,政府的财政收入三分之二来源于“两烟”。

同时,毕节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并不高。

从2000年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看,毕节地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原煤、硫铁矿、电、卷烟、黄磷、水泥、化肥、生铁、锌、服装等产品,工业和主要的非农业物质生产部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特别是工业和第三产业与农业的产业关联关系松散;区内企业、行业和各县、市、乡、镇的发展相互封闭,各自发展。

(3)城镇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密切相关,互为因果。

城镇化发展,依赖于工业、人口的聚集,工业、人口的聚集必然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毕节地区的城镇化率2000年是6.8%,这意味着,毕节地区城市功能不完善,城镇难以起到聚集经济的作用,不能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

毕节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低,与城镇发育不完善有密切的关系。

(4)区内工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体地位。

毕节地区工业企业产品绝大多数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加上生产技术水平先进的大中型企业很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体。

从产品附加值角度看,这种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区际分工中,虽然比较成本较低,由于对资源的初次加工所获得收入低于深加所获得的收入,因而机会成本却较高。

(5)区内资本供给不足。

在这一阶段,由于上述原因,区内的聚集效应低,难以迅速吸引区外资本流入;工业企业大多属于“利税型”,而不是“创利型”,区内资本供给缺乏;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属于“吃饭财政”,公共投资能力弱。

毕节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是“四大区”建设的客观基础,它确定了“四大区”建设的发展环境,明确了“四大区”建设的方向。

三、建设“四大区”是适应毕节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

地区主导产业是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赖以快速成长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其主导地位将随之发生变化。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业都要依次经历滋生、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

毕节地区的烟草产业也正在经历从成熟到衰退的阶段,这种转变已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

因此,根据主导产业演变的规律重新选择、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是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大区”建设的构想符合毕节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立足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毕节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其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考虑资源导向,与地区比较优势相适应。

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

一个地方政府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否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生重要作用,就看这种战略是否正确运用比较优势。

只有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优先发展的产业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前景。

事实证明,当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地区比较优势相适应,并且在全国区域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时,该地区经济将得到顺利的发展。

当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地区比较优势相适应,但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时,表明地区经济优势得到利用,即使没有形成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地区经济近期难以快速发展,但却具有远期的潜在的发展利益。

“四大区”构想立足于地区资源,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具有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发展特点,涵盖一、二、三产业,既可以从中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寻找推动未来经济发展动力,又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地区产业结构。

建设“四大区”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导向。

在“十五”计划《纲要》中,国家对西部产业结构已提出了明确的导向:

要在西部发展有特色的农牧业、绿色食品、旅游、中草药及生物制药;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钾盐、磷矿等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能源大区建设立足毕节地区丰富煤资源,水能资源,使资源优势得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畜牧大区的建设可以优化毕节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逐步形成以畜产品为中心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的形成;绿色大区的建设,是依托试验区的开发扶贫,人口控制,生态建设的主题,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绿色食品,提高毕节地区产品附加值;旅游大区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我区美丽的自然风光,神奇山水,着眼于长远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建设“四大区”是培育发展极的需要。

所谓“发展极”是由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种中心能够产生聚集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毕节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其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这种经济结构的聚集效应低,难以吸引大量的外资流入,因此,改变传统主导型均衡结构的最主要的突破口就是培植经济的发展极。

而“发展极”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1)必须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2)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3)必须有适当的周围环境,便于投资和生产。

烟草产业作为毕节地区的主导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先导作用正逐渐改变,已经影响了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建设“四大区”就是为了从中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一批毕节地区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推动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建设“四大区”,创造竞争优势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立足于地区的比较优势,然而,比较优势是一种静态的优势。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国际,区际竞争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坚实基础,但仅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不一定有竞争优势。

要提升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一、竞争优势的基本内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由主导产业的发展决定的,而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地区比较优势,而且取决于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1985年)一书中提出的概念。

他运用“价值链”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优势地位,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可以在产品、企业、产业,地区及国家的层面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产业和企业的层面使用“竞争优势”的概念。

竞争优势是指地区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及产业替代能力,是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或地区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优势。

在这里:

(1)竞争优势是一种现实的竞争力。

一个地区拥有比较优势、资源优势,而无资源开发能力或资源开发水平低,在区域分工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级,难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无市场开拓能力,这种比较优势,资源优势不能形成现实的竞争优势,从而也不会起到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西部大多数省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资源的开发成本低,然而,开发水平却很低,这种开发并没有给这些地区带给这些地区以持续的经济发展,反而处于“富裕中的贫困”状态,正是这种情况的说明。

(2)竞争优势是一种动态的竞争力。

竞争优势强调资源与市场的结合,而市场的需求与供给都是变动的,同时,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存量,开发成本也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因而竞争优势必然是动态的。

毕节地区作为全国的优质烟区之一,确定烟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很强的比较优势,然而,国家政策及市场的变化正逐渐改变烟草产业的竞争优势。

这是竞争优势具有动态性的现实例证之一。

(3)竞争优势是一种综合竞争力。

竞争优势强调的是资源禀赋,政府行为,社会文化、企业管理的一种完美结合,由此表现为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因而是一促综合的竞争力。

可具体为以下内容:

其一,地区的文化与价值观。

包括:

企业家的精神,劳动者的态度,效率意识,商业文化氛围。

其二,社会融合性。

包括:

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融合。

其三,产业部门的状况。

包括:

产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合作规则、产业多样化与专业化状况等。

其四,政府领导。

包括:

领导(包括政府和企业)的远见及认识能力,政府的战略扶持、行政效率,政策的连贯性等。

因此,竞争优势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综合的竞争力。

“四大区”建设立足于毕节地区的比较优势,可以在区域分工中实现扬长避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市场经济中,强调竞争优势,是为了在选择与培育主导产业中,实行优胜劣汰,由市场来选择主导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

二、创造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毕节地区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但在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供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这种比较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使这种潜在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创造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大区”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这要求主导产业的产品必须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品供给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贫困地区有资源优势,但并不一定会因此成为经济优势。

因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条件就是资源是否有市场开发的价值。

比如:

资源的开发成本(运费、品位、技术及规模),资源的加工深度,资源的价格优势及竞争力,资源的市场需求潜力等,这些都是资源的经济优势,没有这种优势,资源的市场利用价值就不高。

这是“四大区”建设中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

“四大区”建设必须以产业化为基础,以企业发展为核心。

地区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产业经济是构成和制约国民经济及其发展的重要方面。

产业经济的核心是企业,只有企业的发展才有产业经济的发展。

毕节的烟草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从烟草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核心的。

当烟草企业的发展缓慢,竞争力降低时,烟草产业的主导作用就受到直接影响。

因此,“四大区”建设必须以能源产业、畜牧产业、绿色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基础,构建毕节地区经济的支柱,从中选择与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群体,支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大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是能源产业、畜牧产业、绿色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这些产业中的企业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成长与发展,优胜劣汰的过程。

因此,要使潜在的优势最终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关键是要培育、创造并维持这些产业中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大区”建设的产业发展定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毕节“四大区”建设面临的客观经济背景是:

(1)人口数量大且低素质人口比例大。

这意味着,劳动力具有无限的供给弹性,同时,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素质低,存在隐蔽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政府有解决就业的压力,急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交通的制约没有完全解决,市场信息不灵。

因而,经济发展的环境差,资源转化机制恶化,高科技产业难以发展。

(3)资本短缺。

这是因为,人口基数大,人均国民收入低,用于发展的资本主要用于解决“吃饭”问题;地区国有经济比例较高,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不高,创利、创税能力有限;地区对区外资本缺乏吸引力,减少了地区的资本供给量;国家有限的资金流入都有明确的投资指向,等等。

这种资本的短缺状况使作为不发达地区的毕节难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4)有一定的资源供给优势。

毕节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

同时,也有大量的人力资源。

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5)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且还是许多重要产业尤其是农业、畜牧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毕节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为此,198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试验区。

因此,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必须选择产业发展顺序中的适当区段,优先发展,逐渐升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毕节地区实际。

“四大区”建设的技术水平定位是先进适用技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水平很低的企业必然缺乏竞争力。

不能在市场中生存的企业,跟本不可能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但是,在贫困地区由于交通制约,信息不灵,市场狭小等原因,加上劳动力素质低,高,精,尖技术也难以在经济发展初期“生根开花”。

因为,毕节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劳动力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缺乏人力资源与管理的支持,其产业的关联效应不大,难以承担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

同时,产业的技术更新不能太快。

产业一经投产,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否则,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费用,人力资本费用,会影响主导产业对地区收入增加和资本积累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