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6527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doc

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

讷河电大孟广东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银行业的日益开放,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功能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利率市场化过程及应当主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的一些应对措施,为探讨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经营资金价格

 

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绝大多数利率由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制定。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宏观经济利益主体的不断健全,加上我国经济特有的波动性特征,市场内部会产生一种冲击利率管制的力量,同时政府维持利率管制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一)利率市场化的涵义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建立起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

具体的说,就是将中央银行用计划手段确定的利率转变为由金融机构自身根据其资金余缺状况、边际成本、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银企合作关系以及风险程度等因素而确定的资金价格形成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实现了市场化,而我国银行的利率一直保持以计划管理为主的官定原则不变,成为利率管理体制僵化、传导机制僵化以及利率结构扭曲的主要诱因,弱化了利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化引导功能,造成资本投入的低效益和利率的调整对资金流向、投融资行为以及公众消费的导向作用不明显,进而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不利于利率作为现代金融宏观调控最主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已不适应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我国金融业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结构都面临一次重大变革:

  首先,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的利率管制使利率水平背离资金供求状况,且往往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在信贷约束下,稀缺的资金资源难以得到优化配置。

实现利率市场化,将使信贷配置更有效率,使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真正成为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提高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

   其次,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性,使之早日成为成熟的、对利率敏感的金融市场主体;有利于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

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特别是贷款制度放开以后,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利益和责任都会增强,既可以进行不同的贷款组合,也可以按照客户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利率,进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形成合理和规范的银行结构和市场行为。

第三,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金融同业间竞争加剧。

在利率报价时,各商业银行虽然可以自主决定利率,但须考虑自身的资金成本、资产负债结构等情况,必须通过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去提高自己的价格竞争力。

各银行势必通过良好的信誉、优质的金融服务、完善的金融产品等非价格手段,各出奇谋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也会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对商业银行而言,辨证的分析而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有利的一方面看:

1它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利率通过发挥其自我约束的作用,促使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独立,降低经营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不断完善金融治理结构,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金融市场中的独立主体。

2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能够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从而在金融服务上更加主动。

不同金融机构会根据市场的需要推出不同风险收益水平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将逐渐丰富。

市场化后的利率,能够充分体现收益与风险的关系,有利于形成与风险挂钩的长短各异、高低各异的金融交易品种,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

商业银行可随时方便地从市场上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3它有利于商业银行整体素质的提高。

它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和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收益。

银行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会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及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

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外部环境的改变对银行经营仅是间接的冲击,而对业务本身的压力则更明显。

1、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利率风险的扩大

从被动性负债而言,在市场化的条件下,由于受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的变化会非常频繁,把握和预测市场利率的难度很大。

在我国被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利率的频繁波动可能不会马上影响成本的变动,但潜在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浮动利率资产减少,资产的收益也不可能马上随利率变动而变动;在利率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管理方法和手段上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更缺乏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和利率风险管理人才,风险防范能力较薄弱。

从主动性负债来看,也还存在着另一种利率风险,主动性负债业务往往是以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而该工具市场价格的变动实际形成了银行的机会成本风险。

2、加剧同业竞争,金融机构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利率市场化初期,原来的一些吸收资金的竞争手段如靠人情关系,回扣等将被公开的市场利率水平高低竞争所取代,这必然带来一轮新的竞争和存款的流动,同样,为争取优秀的贷款客户,激烈的竞争会在贷款利率的下降上进行,这些都使银行间的竞争更加公开和激烈.

3、银行的管理难度增加

利率市场化后极有可能导致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在官方利率制度下,无论是利率水平还是计息方法都由国家决定,银行只能在国家的利率改革后,才能被动的根据其经营状况进行局部调整,而且也不是完全能有效。

市场竞争的加剧会迫使各银行改变管理方式,谁掌握主动谁就能得到市场。

4、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业主导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

从银行方面看,随着利率市场化,各家商业银行为增加存款,存款利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从市场方面看,利率市场化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达,使一部分筹资与投资从间接方式向直接方式转化,产生了资金脱媒的现象。

大量的企业临时资金不再通过存款方式来增值,而是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投放出去来获得短期收益,并不灵活的银行贷款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相比,也不具有竞争力。

银行的主导业务受到较大冲击。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针对我国的国情,银行的应对措施如下:

1、建立利率预期模型,加强对利率信息的采集,建立高效的利率信息渠道加强对利率变动及其影响的分析预测。

银行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宏观经济的研究,从多种渠道收集反映经济状况,加强经济前景的预测与分析,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应摸清本行的利率水平与结构,以及相关因素对利率的影响因素,按理利率的预测模型。

与此同时,加强3相关会计制度和信息采集管理方式的改革。

同时,利率市场化后对银行信息技术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应加大信息技术的投资,以便在利率市场化的竞争中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2、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

此间要综合考虑客户的利率风险、综合收益、筹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建立综合的测算体系,以灵活定出合理价位。

在这期间,应考虑六个因素:

一是资金和服务成本,二是拟获取的利润,三是企业形象,四是商业银行和客户群体的细分,五是真实贷款利率水平应大于零,六是贷款利率与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相适应。

3、注意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调动能力.此间要综合考虑客户的利率风险、综合收益、筹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建立综合的测算体系,以灵活定出合理价位。

在这期间,应考虑六个因素:

一是资金和服务成本,二是拟获取的利润,三是企业形象,四是商业银行和客户群体的细分,五是真实贷款利率水平应大于零,六是贷款利率与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相适应。

4、注意发展中间业务,重点拓展收费业务.调整利润结构。

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调整利润结构,尽可能缩小利率波动对银行业的相对影响。

当然,这要结合具体的实际,首先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通过金融市场提高化解利率风险的能力。

金融市场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场所,但也是规避风险的最好中介,关键是加强管理。

利率期货、利率期权、掉期等手段运用,不仅可以控制并抵补风险,甚至可以从中盈利。

6、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长期以来,由于长期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往往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忽略了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利率风险防范的统一管理,高度重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工作,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匹配安排工作,并使之有利于降低利率风险,增加银行净收入.

7、利用利率市场化渐进过程中的时间差优化结构。

强化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使金融机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早日成为成熟的金融市场主体。

当然,从宏观方面看,国家应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构建起真正的商业银行。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理顺各种利率间关系,加快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

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

为银行的利率管理提供充足的手段和条件。

 (五)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

  1.发展货币市场,逐步放开短期利率和国债利率。

发达统一的货币市场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意图的前提,货币市场利率的管理应当以市场化管理为主,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水平,中央银行不直接干涉其价格水平的形成,但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体现政策意愿,表现政策导向。

(1)货币子市场中,同业拆借市场直接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其利率是重要的短期利率指标,对其他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以此为基础制定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适当放开进场条件,扩大市场规模,以利于市场利率作用的发挥。

(2)国债市场是中央银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场所,要有效发挥公开市场业务的优势,必须以国债市场的开放为前提。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6年4月开展国债市场化操作以来,国债二级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得到较高发展,但一级市场利率仍受到管制,因此应尽快实现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3)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较为滞后,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因此应进一步规范商业信用,逐步放开票据贴现率,由银企双方遵循市场规则自主决定,为中央银行制定再贴现利率奠定基础,使其更为真实地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供求关系。

  2.放开直接资本市场利率。

在完善法规、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逐步取消对企业债券的利率管制,企业债券利率由买卖双方依据债券的等级、货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利率和市场资金供求等因素自行决定,同时逐步取消对股票上市的行政化管理,实行市场化发行,最终实现直接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发展。

  3.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直至全面放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银行存贷款利率是金融市场利率的基础,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减少市场冲击,避免过度竞争,应在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采取先贷款、后存款的方针,逐步实现存贷款利率的全面市场化,形成由中央银行间接调控的、货币市场为基础的、统一有序的市场利率体系。

(1)放开贷款利率可分为两步走,一是在目前实行贷款利率浮动的基础上,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加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并设立下限,避免银行间压价竞争;二是贷款利率全部放开,不再实行限制管理,完全由银行和企业双方自行商议决定。

(2)在放开贷款利率的同时,继续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存款利率,给金融机构一定的上浮权限,并设立上限,以稳定存款成本和金融秩序,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成本收益情况,在浮动范围内决定存款利率。

  4.逐步缩小央行利率制定范围,全面实现利率在国家指导下由市场决定。

中央银行只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制定包括中央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