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5879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

[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最新】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

“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3.“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

”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

C.科举制D.选举制

5.唐太宗时期的政府官员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聆听太宗的教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③提出的一些有利于朝政的建议被唐太宗采纳④见证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继承皇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制度形式的开创者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7.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显示出的精神风貌是()

A.封闭保守、狭隘自私B.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C.盲目模仿、不思进取D.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8.唐朝书法名家辈出,具有“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书法风格的著名书法家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阎立本D.吴道子

9.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

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10.《日本书纪》写道: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可见,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的原因是()

A.中国奇珍异宝众多,日本来华进行贸易B.日本作为唐朝附庸国,朝拜纳贡

C.学习中国文化,促进其社会的发展D.传播佛法到中国,进行中日友好交流

11.下列关于唐与新罗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新罗物产居进口首位B.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C.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D.唐朝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新罗学习其文化

12.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是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代”的五个政权都分布在长江流域

B.“十国”都在南方地区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的五个政权是同时存在的

1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统一了(   )

A.北方  

B.全国     

C.西南和西北地区  

D.中原地区和南方

14.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A.北宋与辽的争战B.北宋与西夏的争战C.西夏与契丹的争战D.北宋与大理的争战

15.下面有关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歌谣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解除禁军将兵权,调换将领断兵连B.分化事权弱宰相,多重机构分大权

C.武官州县任长官,频繁调动设通判D.节度收税被取消,转运财赋归中央

16.下列关于金灭辽及北宋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1125年,辽被金灭亡B.面对金军强大攻势,北宋统治者无心抵抗

C.辽金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北宋D.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

1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8.央视著名栏目《开心辞典》某次活动中,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作了下图中的提示,她所说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A.李白B.杜甫

C.白居易D.杜牧

19.“中国”在英文中未“CHINA”,它是用中国最有影响的陶瓷器来借代的,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世界的陶瓷器珍品是()

A.青瓷B.白瓷C.彩瓷D.三彩陶器

20.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

下列示意图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综合题

2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以来,高县文风不扬,科场及第者甚寡......愿集金以筑塔(文峰塔)......”三年内即有两人科场中选,由是读书之风顿起。

——中国佛教协会官网

(1)材料一中“科场”涉及我国古代考试制度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该项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识读《宋朝科举考试图》,回答问题。

(3)宋代科举制度相比隋唐时期,有了哪些改革和发展?

这是宋代哪一重大政策的体现?

(4)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漫长分裂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

(1)班同学以“我心目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活动:

【工程篇】

(1)图1中的工程名称是什么?

这一工程的开通有何意义?

(2)图2是哪座城市的平面图?

说说这座城市在当时的历史地位。

【盛世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3)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列举两点)

【民族篇】

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

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4)唐朝促进“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具体表现是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交流篇】

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力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5)请列举“这样一群人”的相关史实。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联系所学可知指的是隋文帝。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杨坚就是隋文帝。

故选C。

2.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隋炀帝酷虐残暴,于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故选D。

3.C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统治。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被誉为“唐宗“,与”宋祖”齐名。

他在位期间能认识到君民关系是舟水关系,有着著名的三镜之说,能以开明的政策处理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被称为“天可汗”。

‘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则是强调虽是人主的他能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如著名的谏臣魏征,一生对唐太宗提出了无数的谏言,这些唐太宗几乎都采纳,正是他这样的明君,才造就了唐初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故选C。

4.C

【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首先理解词句的意思:

数十载辛苦读书,无人知道无人过问;一旦考试成功就可以闻名天下。

反映的是认真读书通过考试可以出人头地,可以闻名天下。

科举制度就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故C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世袭制依据的是贵族血缘门第关系,题干阐述的是科举考试而非选举制,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

根据题干“唐太宗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型可以用排除法来做,唐太宗死后,继承王位的是唐高宗,不是武则天,④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④,①②③都是在唐太宗时期可以看到的,所以答案选A。

6.D

【解析】根据题干“殿前试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逐渐完善,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用了几天的时间,这就是殿试的开始,D项符合题意;隋文帝是创立科举的人,A项不符合题意;隋炀帝开创的进士科,B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也没有开创殿试,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出唐朝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不是盲目模仿,C不正确;封闭保守、狭隘自私,夜郎自大、唯我独尊这些都是清朝时期的社会特点,AD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

 

8.A

【解析】根据题干“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具有“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书法风格,A项符合题意;柳公权的书法代表作是《玄秘塔碑》,他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但没有“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称号,B项不符合题意;阎立本和吴道子是画家,不是书法家,CD两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在理解并识记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用排除法解答本题。

9.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天宝”,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唐朝时期,A项和B项指的是隋朝时期,故排除。

D项黄巢起义的时间是878年至884年,时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755年至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故选C。

10.C

【解析】根据题干“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戏曲唐朝文化,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来发展自己的国家,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片面,中日交流不仅仅是进行贸易,更多的是文化交流;日本不是唐朝的附属国,B项说法错误;鉴真传播佛法到日本,进行中日友好交流,D项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C。

1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新罗物产居进口首位,A项说法正确;新罗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B项说法正确;新罗还引入了中国额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C项说法正确;所以答案选D。

1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AB项说法不正确;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项说法正确;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D项说法不正确;素以答案选C。

13.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北宋的统治。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的者是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没有统一全国。

14.A

【解析】根据题干“澶渊之盟订立之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宋庭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杨家将的故事出现在澶渊之盟订立之前,故反映的是北宋与辽的争战,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在澶渊之盟订立之后,所以答案选A。

1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继位后,为了加强皇权,实行“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A项说法正确;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B项说法正确;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节度收税被取消,使其徒有虚名,D项说法正确;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C项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C。

16.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125年,金灭辽;金灭辽后进攻北宋,面对金军强大攻势,北宋统治者无心抵抗,1127年,金灭北宋。

由此分析C项说法错误,故此题选C。

1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北宋和南宋是汉族政权,不属于少数民族政权。

所以①③⑤符合题意,故选B。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杜甫的相关知识内容。

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

生活在唐由盛转衰的时代,

诗史,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杜甫是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深刻地放映了那个复杂、

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诗史”;李白被称为“诗仙”;白居易有着“诗魔”、“诗王”之称;杜牧与

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

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19.D

【解析】根据题干“唐朝创制的闻名世界的陶瓷器珍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因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D项符合题意;青瓷、白瓷、彩瓷都不是唐朝创制的闻名世界的陶瓷器珍品,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2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就是辽国,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朝。

金于1125年灭掉辽,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因此③不可能存在,排除。

而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

由此可知,示意图正确的个数有①②④,3个,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1.

(1)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立;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选官权力集中到朝廷)。

(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重文轻武

(4)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官员大多是从各地的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许多地位卑微但又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了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设置了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诞生后,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能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度相比隋唐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这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体现,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充分掌握关于科举制度的相关基础知识,从科举制度的建立开始到唐宋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在古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需要学生重点识记。

22.

(1)隋朝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长安城。

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3)唐玄宗①政治上: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4)文成公主入藏。

开明。

(5)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解析】

(1)根据图1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的工程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根据图2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唐朝首都长安的平面图,唐朝经济繁荣,社会进步,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3)根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唐诗描写的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因为唐玄宗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在位期间,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促成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4)根据材料“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注重发展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并提倡用和亲的方式加强联系,例如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和友好关系;根据材料“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5)根据材料“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力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宣传唐朝的先进文化和佛学,促进了中日的友好文化交流;玄奘为了寻求正经,千里迢迢到达印度,带回佛经,辛勤讲学,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