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574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doc

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

实施“双千工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合肥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二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工业技术改造工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技术改造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一大批招商引资企业在我市相继建成投产,使我市工业总量迅速扩张,工业经济对财税、就业的贡献尤为突出,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当前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紧缩,产能过剩,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通过内涵改造,全面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降低能耗和成本,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赢得先机的迫切需要和当务之急。

今年以来,国家和省里先后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突出地将工业领域的国债资金和省政府引导资金投向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把技术改造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

为此,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抢抓机遇,推进技术改造,是我市工业摆脱土地和资源的制约,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各县区、各部门、各企业必须紧扣国家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题,充分认识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增强推进技术改造的紧迫感,加大投入,加快改造,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方向重点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加大力度、加快改造、调整结构、提升层次”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抓手,以大幅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方向,以打造国内外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着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着力推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开创我市工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新局面。

(二)方向和重点

方向:

大力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支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进行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的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积极支持企业向园区搬迁改造,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大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引进力度,提高企业装备技术水平;加大对自主品牌产品技术改造的支持,推进品牌化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优势整合、改造提升、低成本扩张战略,进而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支持的重点领域。

按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形成产业梯次推进新格局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择优扶强:

(1)重点产业:

大力提升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和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等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培育电子信息及软件、公共安全、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及橡胶轮胎和轻纺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加速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2)重点企业、产品和技术:

汽车产业:

重点支持江汽、安凯、昌河等主机企业,充分发挥自主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扩大乘用车规模和品种,不断提升商用车的品牌地位和档次,积极开发多用途专用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基础件的本地配套水平,努力打造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轿车(含经济型);节能环保型载货汽车;高档客车及其底盘;新型专用车等整车研发。

双离合自动变速箱(DCT);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GDI);重型载货汽车手自一体机械式变速箱(AMT);经济型轿车手自一体机械式变速箱(AMT);汽车车桥、悬架系统、制动器、传动轴、电动空调等零部件研发。

带PLUG-IN(插入式)纯电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EV)、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技术研发。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系统;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TCU)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车载语音系统、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研发。

装备制造业:

依托日立建机、合力叉车、江淮重工、TCM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ABB、天威保变、绿宝电缆为代表的输变电设备产业,合肥锻压为代表的压力机产业,熔安动力船用低速柴油机及配套产业,推进安徽工程机械制造(合肥)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工业搬运车辆、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道路机械、起重机械、工程专用车辆等六大领域和产品,主攻工业车辆用发动机、动力换档变速器、湿式制动驱动桥、柱塞型液压马达和液压缸、泵、阀核心部件、基础件等关键技术,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家电产业:

强化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小家电5大类产品。

支持美菱、荣事达、三洋、海尔、美的、长虹、格力、欧力、尊贵等企业扩产项目尽快投产达产。

发展数字家电和环保、清洁、节能型小家电产品,形成系列化、规模化。

大力发展家电核心部件和关键零配件,延伸产业链,支持美芝冰箱压缩机、格力空调压缩机、三洋变频电机等项目投产达产,引进模具生产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实现家电产业二次飞跃,把合肥打造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家电城。

电子信息及软件:

促进京东方TFT-LCD产业链延伸发展,引进上游原材料中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企业,支持发展更高世代TFT-LCD、PDP显示器。

支持正阳光电激光显示器产业化,加快培育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进入千亿元产业行列。

支持科大讯飞和中国科大联合申请国家语音和语言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智能语音在教育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形成产业配套和集群,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

支持美亚光电、科大恒星、三联科技、工大高科、英图微电子等企业发展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嵌入式软件及应用推广,提升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能力,加快动漫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工大先行、龙迅半导体的集成电路设计,国晶、捷敏等企业的集成电路封装及测试,芯硕半导体光刻机研发、生产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建设,以及华耀电子为龙头的电源模块产业化。

支持四创电子、海特微波、润东科技、易科技术等企业围绕3G和移动通信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业化,加快产业升级。

公共安全产业:

主攻反恐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食品安全。

依托华东电子、四创电子、电子工程学院、炮兵学院发展应急通讯指挥与救援技术和装备。

支持中科大、工大、安大、讯飞等单位发展量子信息工程、加密技术、身份鉴别技术等产品。

支持中航集团、三联等单位发展智能交通安全、铁路智能运输调度信息系统,构建相关产品产业链。

支持科大立安、工大高科、继运软件等单位发展电力安全控制系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建筑物防火性能化设计系统等。

支持美亚光电、安农大发展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溯源与预警技术。

节能环保产业:

主攻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节能技术与产品(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民用节能)。

支持易能生物、中科大等单位开发以秸秆等生物废弃物为原料进行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技术和产品。

支持国轩高科、蜂鸟电机、瑞尔科技开发风能利用设备和系统。

巩固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现有优势。

支持罗宝建材、本雅明、蒙达邦德等企业发展外墙保温、节能墙体材料和建材泡沫混凝土等建筑节能材料。

支持云龙科技、三川自控、大明电子开发新型照明系统。

支持华东科技、盛运公司加强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装备产业化;支持中科院、水泥院、宝龙环保进行烟气粉尘监控、汽车尾气和大气环境检测技术等产业化;支持国祯环保对特定性质污水处理技术开发。

新材料产业:

主攻电子信息材料、复合材料和纳米技术材料。

支持乐凯、三晶电子、国轩高科开发显示器薄膜、片式元器件、磷酸铁锂等电子信息材料;支持杰事杰、国风等企业开发高分子、多功能薄膜等复合材料;支持开尔纳米、长城新元膜科技开发纳米材料制品。

生物医药:

依托安科生物、龙科马生物、兆科药业、生命科技园、大安生物药业等一批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医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新药、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合成和半合成新药,尽快形成规模化和品牌优势。

冶金:

推进实施马钢(合肥)公司搬迁改造和200万吨薄板深加工项目,形成500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使马钢(合肥)公司整体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推进中铝30万吨电解铝项目,发展汽车合金铝轮毂、空调铝箔及空调节能控件、空调散热片用铝箔、电缆用铝线加工,推动形成铝深加工产业链。

围绕合肥铜冠铜材项目,加速推动年产万吨换位导线及组合线和高精度电子铜箔项目建设。

化工及橡胶轮胎:

支持中盐安徽红四方公司通过搬迁改造,发展纯碱、尿素、合成氨、复混肥等煤化工产品,发展离子膜烧碱、PVC糊树脂。

发展以氨、醇、碱、氯、氢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扩大γ—丁内酯、吡咯烷酮产销规模,配套建设盐卤综合利用及输送装置。

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支持丰乐农化化工中间体、艾普拉斯环保公司特殊化学品、久易农业系列农药项目建设。

支持佳通轮胎年产1000万条高品质半钢子午线、6万吨钢帘线和德国大陆轮胎合肥项目建设。

轻纺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烟草行业:

支持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合肥卷烟厂黄山精品烟生产线技术改造、中国烟草总公司年产3万吨烟用醋酸丝束项目建设。

食品行业:

支持华润啤酒、华泰食品、森淼禽肉制品项目,加强食品安全能力建设。

塑料制品行业:

支持安利工业园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竞争实力最强的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基地。

日用化工行业:

以联合利华、两面针为龙头,大力发展酶制剂、表面活性剂及新型助剂产品,提高合成洗涤剂的比重。

以华润合肥公司高档纱布生产线项目为龙头,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产业链。

支持以普尔德医用无纺布为龙头的产业用纺织品项目。

支持瑶海服装产业园、联亚制衣高档服装、香港旗牌王集团羽绒服吊挂生产线、浙江太子龙集团男装生产线、九特龙安徽服装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三)主要目标

1.投资总量:

到2012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0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7%左右(目标分解详见附表一);重点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即在未来三年内,实施技术改造项目超过1000个,改造企业超过1000户,基本上把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改造一遍,力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国内领先行列。

2、产业结构:

到2012年,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3大千亿元产业,尽快培育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进入千亿元产业行列。

上述4个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0%以上;电子信息及软件、公共安全、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医药5个新兴产业占工业总量的15%;冶金、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占工业总量的15%。

3.组织结构:

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形成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1户左右,其中,500亿元企业1户,200亿元企业2—3户,100亿元企业8—9户。

超10亿元企业80户,超亿元企业600户。

4、技术升级:

国家级新产品新增70项,省级新产品新增500项。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0家。

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6件。

5、工业布局:

以合肥市“141”空间发展战略为指导,本着“依托现状,功能整合,产业集聚,组团布局”的原则,按照重装备制造、高新产业、电子信息、重化工业、高载能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分类集聚,在合肥市域范围内科学布局,形成“5+1”的六大功能区域。

6、生产性服务体系:

依托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型平板显示等优势产业,打造以产业园区为辐射中心的物流平台,扶持发展一批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依托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优势,打造一流的物流集聚地,实现仓储、中转、配送服务一体化。

三、进一步完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