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4572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docx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5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2.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说明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重点、难点)

4.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

(重点)

能力目标

1.自主读懂图文资料,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2.初步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解释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的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修正原有的不恰当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体验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2.结合打防疫针的亲身经历,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采用“激趣—探究”教学法,采取观看动画、观察图片、分析材料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通过观看动画、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人体各种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

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等相关知识,交流打“防疫针”的经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整合信息,了解人体计划免疫的意义。

创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学生有效开展观察、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图片、动画,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预防接种手册、计划免疫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3分钟

 

展示材料:

科学家研究发现,

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每1立方米细菌可达15000个;在正常人咽喉部的黏膜上寄居着上百种细菌和病毒;而人类皮肤上大概存活有250种以上的细菌;即使天天洗澡,在你身上“安营扎寨”的细菌至少也有100亿个;一个清洁的口腔,每颗牙齿表面也有1千~10万个细菌。

仅仅是细菌就已经把我们牢牢地包围了,更别说还有无数真菌、病毒和极小的虫子了。

这些细菌、真菌、病毒和小虫子中有很多是会使人体致病的,这些能使人类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些事实,你有什么感想呢?

类似的问题可能还有许多,比如:

1.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为什么?

2.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

为什么?

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那么什么是免疫?

免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板书课题: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生阅读材料,提出问题:

1.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

2.我们的口腔中有很多细菌,为什么口腔上皮受伤以后却很快愈合?

3.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却不患病?

4.被烫伤的皮肤比完整的皮肤容易感染,这是为什么?

……

学生思考并初步交流。

通过列举人体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体的事实,能引导学生自然地产生疑问,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形成宏观的认识。

这些问题的解答涵盖了人体三道防线的所有知识,学生通过交流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进一步学习以解决问题的动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

15分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二)

12分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三)

6分钟

 

过渡: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有了这种作用人为什么有时还会生病呢?

我们通过观看动画、分析图片来解决这些问题。

知识点一:

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观察思考:

要求学生在观察图片时要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探索点1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

而被烫伤的皮肤则容易感染?

2.人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

探索点2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

3.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会自己痊愈?

4.人的口腔上皮受伤后能够愈合,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

为什么?

动画点拨:

不管年龄多大,皮肤都是捍卫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不但阻挡了大量的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分泌的汗液等物质还可以杀死病原体,呼吸道上的黏膜可以不断地清扫进入呼吸道的灰尘和异物,最后咳嗽出来,就是痰液。

因此,痰液中含有较多的病原体,我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即便是病原体侵入了人体,你也不要担心,因为有白细胞等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体液中含有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可以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从而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自我小结:

1.以上我们学习了哪些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2.它们对病原体分别有哪些抵抗作用?

3.它们是我们人体的哪几道防线?

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外界的病原体要想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大家来总结一下,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总结:

这两道防线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更多知识,大家可以课下到XX百科进行查询:

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为什么?

2.一只小狗被调皮的孩子用小石块打到了腿部,它马上用舌头舔被打伤的部位,你认为小狗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

知识点二: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过渡:

如果病原体进入了人体内部,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我们将怎样对付它们呢?

下面,我们以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来探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将腮腺炎病毒消灭。

调查活动:

1.请患过腮腺炎的同学举手。

2.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是在几年级患过此病的?

在你病愈以后,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没有患过此病的?

3.当你周围的同学得了腮腺炎,你又一次被传染上了吗?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我们体内具有了对腮腺炎病毒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是如何获得的呢?

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106~107页的内容,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

 

腮腺炎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

1.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抗原?

2.抗体是怎样产生的?

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4.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

5.清除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乙肝病毒或其他病毒?

为什么?

自我小结:

以上问题解决得非常好。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抗体在消灭抗原以后依然留存在体内,这样,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以后就会被抗体很快的消灭了,从而起到免疫的作用。

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什么叫抗体?

什么叫抗原?

3.抗体和抗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这种免疫与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一样吗?

总结提升: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即计划免疫。

更多知识大家可以到XX百科查询“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共同点是清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

当病原体接触人体时候,先由第一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发挥阻挡的作用,如部分病原体进入体内,则由第二道防线发挥吞噬和杀灭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但前两道防线都被攻破时,则由第三道防线发挥更强大的免疫作用。

拓展提升: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何异同?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人体的两种免疫的异同点:

共同点:

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维护人体健康。

不同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后天获得的

范围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特性

非专一性

专一性

结构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过渡:

究竟什么是免疫呢?

免疫的功能又有哪些?

请大家阅读课文107页第三段内容,总结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免疫?

2.免疫有哪些功能?

3.如果免疫异常会带来哪些症状?

教师点拨:

根据动画、图片进行讲解:

1.防御: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自我稳定: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4.正常情况下免疫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免疫也会产生异常。

拓展提升:

分析以下关于免疫的实例

1.小明对青霉素过敏,这是免疫的哪一个功能发生异常?

2.医生给一个肝癌病人移植别人的肝脏,结果肝脏在这人的体内没有成活,为什么?

3.某人与麻疹病人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患麻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三:

计划免疫

过渡:

观察《预防接种证》实物和图片

我们小时候都打过预防针,你还记得自己都打过哪些预防针(接种疫苗)吗?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属于那一种免疫呢?

这就是我们继续要学习的内容。

合作探究:

1.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

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疾病?

2.什么叫计划免疫?

3.阅读教材108页表3.6-1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了解疫苗名称与预防的疾病。

4.疫苗属于抗体还是抗原?

为什么?

5.人体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属于哪一种免疫类型呢?

教师点拨: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接种,疫苗注入人体后,一般不产生疾病的症状,而体内能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计划免疫,每个儿童都享有这种免疫权利。

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

更多知识可以通过XX百科查询:

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

介绍“博爱工程”有关知识,宣传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关注贫困地区儿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

我们人体的免疫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是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也能将它清除。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例如:

要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体育锻炼,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交流初步认识: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能阻挡病菌侵入;唾液具有杀菌作用……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得出结论:

1.皮肤和黏膜能阻拦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2.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3.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病菌,消除炎症。

4.唾液中有溶菌酶能杀死病菌。

 

学生观看动画,理解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学生讨论总结并交流:

1.皮肤和黏膜、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2.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病原体,其分泌物有杀菌作用,鼻毛和黏膜上的纤毛能阻挡和清除异物。

3.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了第二道防线。

学生思考回答:

1.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2.有道理。

唾液中有杀菌物质。

 

1.学生举手并统计人数。

2.略

3.没有。

说明得过之后人体有了免疫力。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该病毒就是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没有。

4.能。

5.不能,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

学生自我小结:

1.人体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2.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3.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4.不同。

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病原体,具有特异性。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人体的两种免疫异同点并做出总结。

学生阅读、总结后回答: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抗原物质或人体的损伤细胞、肿瘤细胞等,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免疫的主要功能有防御、自我稳定和监视。

3.免疫异常:

防御功能过强:

过敏、排斥反应。

自我稳定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监视功能弱:

肿瘤、癌症。

学生分析回答:

1.防御功能过强引起过敏反应。

2.这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斥、清除“非己”组织器官引起的。

3.这个人过去得过麻疹或接种过麻疹疫苗。

学生观察预防接种证,回忆打预防针的经历。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完成:

1.预防接种就是把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免疫功能。

2.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3.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抗原。

因为疫苗是一种去除毒性的病原体,相当于抗原,会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5.特异性免疫,因为它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学生认真听讲进一步了解免疫的有关知识。

通过交流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解学生对于免疫的认知基础,通过不同说法的碰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进一步学习以解决问题的动机。

 

设计的这两个题组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图片时有一定的目的性,降低难度,起到“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观看视频动画,结合教师讲解点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动画,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神奇,进而学会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和教师总结点拨精讲,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和在进化上的意义,认识到这两道防线是人体一出生就具备的,通过遗传获得,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既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部分知识点非常多而抽象,“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

通过解析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和第二次侵入人体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攻克难点。

 

学生通过自我小结,树立知识内在联系,明确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并及时巩固记忆。

通过总结和网络链接,让学生丰富知识,完善知识,巩固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巩固,建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对于免疫类型的准确判断。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人体三道防线保护人体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和免疫异常带来的症状,初步掌握对人体免疫的类型、异常等的识别和判断。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应用能力。

 

通过观察《预防接种证》和回忆打防疫针的经历,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的分析,让学生知道许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自身经历,介绍国家的“博爱工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非常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时代。

强调免疫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只有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归纳总结

拓展应用

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盘点收获,并正确完成知识建构图,形成知识体系。

2.反思:

本节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3.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2)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为什么?

学生积极归纳、完成知识建构。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

此环节目的是为了集中全班同学的智慧建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终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达标测试

拓展提升

4分钟

A类:

1.在下列实例与免疫防线之间连线:

2.在下列实例与免疫防线之间连线。

3.张明注射了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病,但第二年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不恰当的解释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B.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C.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

D.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4.以下是人体与与免疫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其中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吞噬细胞B.落菌酶、吞噬细胞

C.抗体、淋巴细胞D.黏膜、杀菌物质

5.某人进行肾脏移植手术,医生说移植的器官较难成活,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人体排斥移植器官属于____免疫,移植的器官相当于____。

B类:

1.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为什么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病房里进行治疗?

说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被破坏了?

2.在我国,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从免疫学角度看,这属于什么免疫?

卡介苗和婴儿体内相应产生的物质分别称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1.

2.

 

3.D

 

4.C

 

5.特异性抗原

B类

1.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被破坏病原体容易侵入人体。

说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

2.属于特异性免疫。

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婴儿体内产生的物质是抗体。

 

此环节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学生通过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内化前面几个环节获得的知识。

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本节学习效果的检查,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检查对本节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度。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包括与生俱来的免疫力,后天获得的免疫力和计划免疫三部分内容。

这些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知识方面则涉及到了人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对比讨论中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本课特点,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免疫的概念、类型和功能为教学主线,以学习内容为核心,以小组互组、教师点拨为基本活动形式,以“问题串”为媒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亮点之一:

创设问题情境。

在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发形成问题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通过设立“问题串”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抓手,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翻阅教材,观察图片,观看动画视频,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又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刚学过的知识点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串”,指导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现象,提出建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并解决了实际问题。

亮点之二:

信息材料充分。

无论是导入新课的材料分析,还是每一个知识点学习环节中的教师点拨,都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亮点之三:

注重直观教学。

鉴于本部分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既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既熟悉又陌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直观教学,借助图片、动画、视频、调查、回忆、类比等媒介和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尽可能将“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学生易于接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亮点之四:

拓展学习外延。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将学习内容与网络对接起来,通过XX百科搜索功能,指导学生去自助查询资料,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这样做,一方面从学生生病的经验入手,解决了教学中生僻艰深的问题,有效的实现了难点突破,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和互联网上的有关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不足之处:

本节课提出的问题较多,因顾虑内容较多,对于提出的问题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较少,在学生交流、发言不多的情况下教师就急于给出答案,学生不能充分交流、探讨相关问题,应适当的调整时间分配。

在上课过程中,由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少数同学不能真正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游离于课堂之外,需要课后加强交流,使其尽快融入到课堂中来。

教师的课前预设和课堂调控能力还需要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