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总.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
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接近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⑸受精场所:
输卵管
(6)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
(7)新生命的起点:
受精卵的形成
(8)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后期:
来自母体;主要来自:
母体
(9)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出。
(10)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受精卵发育成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12)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的正确途径:
母体——胚盘——脐带——胎儿
(13)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约266天)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4)“试管婴儿”培养过程:
体外受精→试管发育→胚胎移植→母体发育
(15)女性摘除子宫后:
正常排卵,没有月经
(16)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
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
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
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4、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5、青春期应注意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多取蛋白质。
6、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优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维生素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干燥
肝、乳制品、胡萝卜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糙米、花生、瘦肉等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水果、蔬菜等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动物肝脏以及牛奶等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歌诀:
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钙D齐补,同治佝偻。
磷磷厌食,无力骨痛。
买锅用铁,医治贫血。
甲状腺肿,一碘见效。
味觉障碍,星锌相伴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重要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
3、糖类:
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
备用能源物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
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2、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部位,能分泌胃液,胃液中有盐酸和蛋白酶。
3、胰液、肠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4、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5、消化系统大腺体(位于消化道外):
唾液腺、肝脏、胰腺
消化腺
小腺体:
肠腺、胃腺
6、消化道中小肠中的消化液最多:
胆汁、胰液、肠液。
(小肠中的消化酶:
肠腺、胰腺)
7、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8、患肝炎的人脂肪→脂肪微粒的消化过程会受影响。
9、胶囊药物的糖衣的作用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或被胃所消化分解。
长:
5-6米(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
10、小肠适于大:
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吸收的特点薄:
小肠绒毛内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多:
有各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
11、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合。
化学性消化:
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唾液)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肠
胃蛋白酶(胃液)酶(肠液、胰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胃小肠
胆汁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脂肪小颗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小肠
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胰液、肠液。
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胰液、肠液。
对脂肪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肠液。
12、【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
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无机盐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小肠:
主要的吸收场所
13、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
14、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淀粉遇碘变蓝。
麦牙糖遇碘不变蓝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①按时进餐;②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③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早餐、午餐、晚餐的营养比:
早餐:
午餐:
晚餐30%:
40%:
30%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
肺结构:
肺泡数量大,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
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功能:
气体交换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气体交换过程:
吸气:
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
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
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径增大
呼气:
膈肌舒张→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
→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
肋间肌舒张--------→胸廓前后径缩小
3、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血液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
氧气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
运载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贫血)
血细胞白细胞:
吞噬病菌(炎症)
血小板:
凝血和止血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呈现红色;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呈暗红色。
)
形态特点
有无细胞核
数量
功能
说明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铁)
成熟后无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少贫血
白细胞
个体最大,形态多样
有
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
多炎症
血小板
不规则
无
居中
凝血和止血
少流血异常
多血栓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份去的血管。
流向:
总支分支
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
快分布在较深部位(中医切脉部位)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份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流向:
分支总支
(静脉瓣:
防止血液倒流。
静脉瓣老化会得静脉曲张)
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
慢分布在较浅部位(静脉注射部位)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①管壁最薄②管腔最小③血流速度:
最慢④数量大,分布广
流向:
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2、动脉出血应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应在远心端止血。
3、弹性大小: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血流速度: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管腔大小: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4、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5、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毛细血管;
6、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
毛细血管。
7、三种血管间血流方向: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循环途径:
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
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体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血型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
ABO血型系统包括:
A型、B型、AB型和O型。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
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左心室壁厚度>右心室壁
厚度>心房壁厚度
左房肺静,右房上下静。
左室主动,右室肺动。
心脏内部血流方向:
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点: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体循环:
左心室→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
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动→动,静→静)
3、肺循环:
右心室→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动脉中流静脉血,静脉中流动脉血(动→静,静→动)
4、心脏结构中,左侧为动脉血,右侧为静脉血(左→动,右→静)
5、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循环):
血液变化:
静脉血→动脉血
氧气从肺泡到达血液穿过了2层细胞,至少4层细胞膜
6、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体循环):
血液变化:
动脉血→静脉血
氧气从血液到达组织细胞至少穿过了3层细胞膜
氧气最终在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
7、冠脉循环能为心肌提供营养。
8、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心脏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
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73图4-43):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
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P73图4-44)(P75图4-45)
①尿液的形成: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小管
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单位肾小球
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囊
②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
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③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4、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5、排泄途径:
1)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6、膀胱的暂时储存作用: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7、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180升原尿。
8、原尿与尿液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
9、尿液的主要成分:
水、无机盐、尿素。
10、进入肾小球和出肾小球的血管都是小动脉。
1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肾小管起重新吸收作用。
病症:
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颜色呈鲜红色
12、血尿病变部位:
肾小球
病症:
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蛋白尿病变部位:
肾小球
病症:
尿中有葡萄糖
糖尿病变部位:
肾小管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P79图4-47)
眼球的结构:
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成像于视网膜
─→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明亮环境中,瞳孔缩小;黑暗环境中,瞳孔放大。
5、看远处物体:
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
看近处物体: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6、所看物体由远及近:
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光线的刺激)。
所看物体由近及远:
瞳孔放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使视网膜受到足够的刺激)。
7、瞳孔的扩大和缩小是由虹膜内的平滑肌控制的。
8、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完好;视神经没断;大脑正常。
9、眼球的结构
外膜:
角膜和巩膜
眼球壁中膜:
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眼球内膜:
视网膜
内容物:
晶状体;玻璃体(折射光线)
10、虹膜:
黑眼球巩膜:
白眼球角膜:
红眼病
11、晶状体—镜头(调节物距、像距)瞳孔—光圈(控制光线)视网膜—胶卷(感光)
(1)眼球中的成像部位:
视网膜
(2)视觉形成部位:
大脑皮层
12、近视眼:
①病因:
晶状体曲度过大眼球前后径过长
成像位置:
视网膜前方
②矫正:
戴凹透镜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P82图4-51)
13、耳的结构: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半规管和前庭(P84图4-52)
14、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体觉15、听觉形成的部位:
大脑皮层;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16、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
17、其它感觉器官:
鼻—气味;舌—味道;皮肤—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脑神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
3、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4、大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高级中枢)
5、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6、脑干:
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7、脊髓:
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低级中枢)
8、神经元:
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9、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10、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
长的突起(轴突)和短的突起(树突)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1、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差别是神经细胞有突起。
12、神经细胞的突起有两种,短突起叫树突,功能是接受信息,长突起叫轴突,功能是传出信息。
13、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信息,传出信息。
14、神经胶质细胞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支持。
15、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末梢
(1)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2)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3)神经纤维末端细小分枝叫神经末梢。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1、概念: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者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膝跳反射:
快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
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二、反射弧1、概念:
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2、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
三、反射的类型
1、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1)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不受大脑控制的。
例如: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
(2)复杂反射:
人出生后通过长期生活经验所获得的。
例如:
行人听到身后喇叭响就会躲避。
2、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例如: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3、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第四节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卵巢、睾丸)等,
它们共同组成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各种激素。
3、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分泌不足:
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异常分泌过多:
巨人症
4、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
分泌异常成年时分泌过少------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时分泌过多------甲亢
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
如海带、紫菜等。
5、胰岛素由胰岛分泌,能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转化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过高,患糖尿病。
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等。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控制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6、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7、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8、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
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晚育:
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年龄;
少生:
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
婚前体检,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3、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
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排放工业废气)、水华和赤潮、生物入侵等。
4、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有:
植树造林、放归野鸟、建立自然保护区
5、生物入侵:
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植物杀手”薇甘菊入侵我国南方,迅速蔓延开来,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美丽的杀手”地中海实蝇是专门危害水果和蔬菜的害虫,现已蔓延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6、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
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
酸雨形成原因:
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造成的。
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和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而形成。
(二氧化硫气体引起)。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水蒸气。
2、酸雨的危害:
(1)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2)使水质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3)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类的健康。
(4)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3、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4、废电池成分:
电池里面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银镉等重金属。
重金属危害:
水俣病(汞中毒),痛痛病(镉中毒)
5、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止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6、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二氧化碳的排放。
7、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实验题一、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号充分搅拌 2号充分搅拌 3号不搅拌
原理:
淀粉遇碘变蓝,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过程:
37℃温水中5-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
1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淀粉完全被消化;
2号试管变蓝,原因是淀粉未被消化,遇碘变蓝;
3号试管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将淀粉完全消化,未被消化的淀粉遇碘变蓝。
分析:
1号试管模拟口腔环境,1、2对照,一个有唾液,一个没有唾液,这就证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1、3对照,一个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另一个则没有,这就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消化食物有促进作用。
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实验题二、模拟膈肌的运动
图1图2
1、①代表气管,②代表支气管,③代表肺,④代表胸廓,⑤代表膈肌
2、图1表示在呼气,图2表示在吸气。
3、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下降,气体被吸入。
4、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腔容积缩小,肺随着缩小,肺内的气压升高,气体被呼出。
实验题四、下图为人的消化系统关系图,椐图填空([]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______是消化系统的开始。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人体的外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
它分泌的_______,可以有利于帮助吸收_______。
(3)[]_____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俗话说:
“人是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