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827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

《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基础教程第十章 杂文写作.pptx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十章杂文写作,第一节杂文及其特征杂文是指一种形象与说理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犀利泼辣的议论性散文,或文艺性短论。

它包括杂感、杂谈、批评性随笔、小品文、读后感、序跋、札记等。

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和评论社会事态,对有害的事物及时给予反响和抗争,以敏锐的触角捕捉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常常一语道破现象下的本质。

内容上多是对社会问题的讽刺、揭露、批判、抨击、针砭、艺术上幽默、辛辣、尖锐、精悍,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里称它为“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en”(欧洲报纸上的文艺性论文),有的又称之为社会批评。

出版社社文分社,二、杂文与政论、随笔的区别长期以来,对杂文的界定众说纷纭,倾向于政论、杂感、杂谈,近年来又与某些随笔混为一谈。

如此,将淡化杂文的文学性、形象性和批判性,降低杂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思辨力。

唐弢说:

“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杂文具有的诗的形象性、议论的政治性、思想的深刻性,使它与政论、随笔等有着明显的区别:

出版社社文分社,

(一)选取题材的角度不同政论文选取的题材是当前国内国际生活中重大政治事件,或对这些事件进行抨击,或阐明党和政府的政策与态度。

(二)思维方式不同别林斯基说过:

“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杂文既需要哲学家的三段论法,又需要诗人的形象和图画;既需要证明,又需要显示。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表现手法不同,杂文常常采用比、兴手法,以形象的叙述和描绘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文笔尖锐,犀利泼辣。

从表达方式看,杂文常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以显示主题。

而政论则主要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随笔以叙述为主,即使某些以议论为主的随笔也停留在一些天南地北的述说,少有批判的光芒。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杂文的特征

(一)战斗性,在各类文学样式中,杂文以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为使命,战斗性是它鲜明的特征。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

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杂文是“位卑不敢忘忧国”,“路见不平一声吼”,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偏差、逆流、谬误、丑恶等给予及时的反应和敏锐的抨击,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

事实上,开启现代杂文先河的,正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许多时论。

出版社社文分社,

(二)论辩性,杂文的战斗性是通过论辩性来实现的。

鄢烈山说“真正的杂文,一方面是文学创作,一方面是论辩性的说理。

”杂文常常通过对纷繁复杂的世相的剖析,一语道破现象下的本质,说出人们心中所想或想说却未说出的话来。

杂文思辩的威力是通过阐发事理来实现的。

所以,写杂文时,要求作者以清晰的思路,通过逻辑判断、推理等方法,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

在批驳时要抓住对方矛盾,击中要害,克敌制胜。

在议论时,作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善于从复杂多变的事物中,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其论证才能使人信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形象性,杂文是文学家族的一员,是借助于形象来说理的文字,这是杂文与一般政论的主要区别。

杂文常将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化为“议论而兼叙述者”,根据逻辑思维形象地反映生活,使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有机地统一起来,迸发出一种既有情又有理的逼人力量。

杂文原则上是以文学手段来表达思想、见解的,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通过具体的、形象的、使人可以感受的方式,曲折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出版社社文分社,四、杂文的发展在我国,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那些“议论而兼叙述”的“杂说”,应该是我国早期杂文的最初萌芽。

如孟子的,齐人,庄子的逍遥游、秋水,荀子的劝学,韩非子的说难等,用寓言、比喻的方法阐明事理,既有逻辑的说服力,又有形象的感染力,可以说具备了后来人们所说的杂文的基本特征。

至于两汉、魏晋时期的“清言”和笔记中,也有不少杂文的影子。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二节杂文的艺术构思,一、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是杂文选取材料和提炼主题的原则。

“大”,即指那些关系着社会利益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小”,即指全局中那些具体的甚至细微的事物。

“大中取小”,就是从重大的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点或者一个侧面切入,经过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深刻意义;“小中见大”,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着笔,发现它蕴含的重大的社会意义,开掘出深刻的主题。

即如从一滴水见太阳,借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出版社社文分社,二、针锋相对,爱憎分明杂文是一种个性鲜明的文体,爱与憎都毫不掩饰。

萧丁在杂文的启蒙中说:

“杂文大都是久积于内的心火的喷射。

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热情颂扬,,也有对丑恶现象的愤怒鞭挞,爱憎鲜明,看问题尖锐”。

杂文乃不吐不快之言。

杂文是勇敢者的艺术,它嬉笑怒骂,针砭时弊,敢于撕破假面,敢于向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挑战。

唐宪宗要把放在凤翔法门寺的一块佛骨迎入宫中,兴师动众,掀起迷信狂热,韩愈看不惯,以谏迎佛骨表,上书说:

古时没有佛,皇帝命很长,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明帝只做了十八年短命皇帝,建议把佛骨扔到河里,或放火烧毁。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反意反题,翻出新意反意反题是常用的逆向思维的方法。

反意指对某个问题反他人已发之意,即他人对其性质、意义的认识是如此,我则有相反的认识。

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观念去审视,往往会得出不同结论。

如杨世运的可怕的“防范意识”(南方周末周末茶座1999年10月22日)针对河南省公安月刊的几位民警记者,身着警服,对郑州等几座大城市少年儿童的防范意识做了一番游戏测试,并得出:

中国的少年儿童太缺乏防范意识,太容易相信“好心人”的结论一事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如果孩子们的防范意识强烈到测试者期望的那种程度,那就太可怕了。

出版社社文分社,四、画龙点睛,升华意旨在材料的选择、提炼并发掘出深刻的意蕴之后,,作者还应以尽可能巧妙的方法进行“达意”,使杂文的主旨明白清晰。

画龙点睛指杂文在赋形造象或论事说理中,以显著的一笔将事物的神聚于某一点,或将论说的理归结于某一宗,从而使主题昭然。

如林放的逐臭,先据报载,叙某处摆了一桌请某局长的宴席,酒过三巡,菜还未吃,局长大人离席去厕所,一桌人全员起身,拥护着局长入厕。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三节杂文的表现技巧,一、形象说理,寓理于形形象地说理,将抽象的道理融解到平凡的生活描述中去,使“理”浅近明白,易于为人接受,是杂文的突出特征。

杂文形象说理的方式,常用的有:

(一)画像直接描绘形象,无论美与丑的事物都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裁判评说,自然分明。

出版社社文分社,

(二)取类型杂文刻画典型,增加形象性,常采用“取类型”的方法。

鲁迅说,他的杂文“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所谓“取类型”,就是将某一类人物的心态、思想、性格特征的某一侧面集中,概括起来,用一具体事物或已有的文学形象加以类比,使之成为社会思想的“类型形象”。

在鲁迅的杂文中,这种“类型形象”有媚态的猫,势利的狗,,嗡嗡的苍蝇,哼哼的蚊子;近来有几篇写乡下人的杂文,如孙少山的城里人乡下人(东北之窗五星级茶座1999年第3期)、张世旺的乡下人的性格(湖南税务报1999年10月15日)等,就以“取类型”的方法,概括了乡下人的性格特征。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打比方在杂文中常常贯串着生动的比喻,使议论形象化。

鲁迅在革命文学中用,“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的生动比喻,说明只有革命人才能写出革命文的道理,把世界观对创作的决定作用讲得明白易懂。

吸血鬼的高调(人民日报1976年11月21日)描写蚊子吸血时,在“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大篇议论,像是发表什么演说”,“吸饱了又哼哼而去。

既要吸血,又要唱高调,便是蚊子的最可恶处。

”以此类比“四人帮”既吸人民的血,又唱着“革命”的高调。

出版社社文分社,(四)讲故事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也可加强杂文的形象说理,。

洪烛的满汉全席(长江文艺1999年11期)以满清入关之前也很朴素,但当他“坐定江山之后,越来越讲究排场表现在饮食方面,就是形成了满汉全席。

”接着介绍了满汉全席的吃法:

“需分全日(早、中、晚)进行,或分两日甚至三日才能吃完可见其菜肴品种的繁多。

”最后指出:

满汉全席大多在宫廷及官场盛行,类似于后来的公款吃喝。

如此长年累月地吃下去,还不把江山给吃空了?

把老百姓吃苦了?

出版社社文分社,(五)语言形象化,这也是杂文形象说理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加强杂文的感染力。

如同是谈“人性的阶级性”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

“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

当然有的。

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有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

出版社社文分社,二、涉古论今,强烈对比,“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法。

”(鲁迅)杂文要“杂”,还需作者神驰笔骋,联想丰富,涉古论今,强烈对比,诸如中外对比、古今对比、正反对比、美丑对比等等,以明辨是非,阐明道理。

如余杰的送你们回雍正王朝(今晚报副刊1999年6月26日)通过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雍正与历史上真正的雍正皇帝的比较,驳斥了某些人对雍正大唱赞歌的荒谬。

荆中棘的葡萄酒债案(新民晚报夜光杯1999年3月3日)从参考消息上的两条消息谈起,一条是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因有人告发而宣布将向政府偿还他和妻子在纽约一次用餐时喝掉的一瓶价值230美元的葡萄酒费用。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巧用曲笔,绵里藏针杂文的风格多样,既可嬉笑怒骂、锋芒毕露、讥讽鞭挞、辛辣风趣,亦可意境深邃、机智灵动、绵里藏针,虽是严厉批评,却犹如献上一朵红玫瑰,,令人喜爱。

台湾作家柏杨说:

“杂文,像一支钢鞭,要用爱心挥舞。

”只要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能启智怡情,不妨巧用曲笔,将杂文写得生动一些,耐读一些,使读者在忍俊不禁的笑声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杂文家何满子即是一例。

出版社社文分社,四、夸张反语,幽默讽刺杂文的说理性表现为洞察入微,透过表象,抓住本质。

这种说理性不是僵硬呆板的说教,而是表现为诙谐幽默的理趣,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鲁迅说,: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什么是“讽刺”)这种讽刺的效果,常常通过夸张和反语的笔墨来实现。

夸张是常用的讽刺手法。

如丁贤华的“会”瘾发行(喜剧世界1998年第11期)写阿发乡长退休后无会可开,憋得难受。

其妻召开家庭会议,让阿发过一下“会瘾”。

阿发在作了长篇大论后,精神果然好转,并宣布以后“要保持每周一会”。

这是一个颇具幽默讽刺意味的故事。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四节杂文的“杂味”一、思维的“杂”杂文是“叙事兼论说”,是用文学笔调进行议论、说理,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交互运用,是形象性与思辨性的完美结合,这就决定了杂文思维的“杂”。

既可驰骋想象,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也可心思缜密,条分缕析。

如徐城北的人的一生,(羊城晚报1995年11月25日)幻想出时间隧道的主人把几名不同年龄的地球人,都“回复”到20岁光景,各自代表着20世纪30年代、50年代、60年代后期和90年代,通过他们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关于“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这句名言的争论,表现出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价值观。

出版社社文分社,二、取材的“杂”杂文的取材范围是很“杂”的。

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日月星辰,花鸟虫鱼,古今中外,东西南北,世上百态,人情物理均可作为杂文取材的对象。

杂文取材上的“杂”,更体现在一篇作品的具体内容上:

它的材料可以是斑驳纷呈的,或说东道西、海阔天空,或话说当前,又去攀古。

三、表达手法的“杂”杂文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常交错出现在一篇文章中。

如鲁迅的论雷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