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2555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原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原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原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原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第四章.docx

《马原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第四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第四章.docx

马原第四章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5.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决定的因素是

  A.生产条件

  B.劳动强度

  C.劳动熟练程度

  D.生产规律

  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9.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10.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

  C.取决于商品数量D.是不可避免的

  11:

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12.“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D.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13.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A.商品价格同价值相等

  B之商品价值同价格相等

  C.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15.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

  A.都成为资本家

  B.都成为雇佣工人

  C.两极分化

  D.彻底破产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B.货币投人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20.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A.物质财富创造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过程

  2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2.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

  23.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24.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25.资本的价值构成是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一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2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

  A.不变资本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比重增大

  C.流通资本比重增大

  D.流动资本比重增大

  2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28.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主要有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B.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及专制独裁制三种

  C.两党制和多党制两种

  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

  2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法院

  B.检察机构

  C.议院或国会

  D.警察机构

  30.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3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实用主义

  B.利己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主主义

  3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人类劳动的产品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D.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劳动分工

  C.社会分工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3.商品二因素是指

  A.价值

  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剩余价值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B.是生产资料的自然报酬

  C.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7.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A.延长工作日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8.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量

  B.可变资本量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9.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竞争的压力

  C.垄断的需要

  D.市场经济的要求

  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

  A.政党制度

  B.国家制度

  C.民主制度

  D.三权分立制度

  11.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指的是

  A.立法权

  B.执法权

  C.司法权

  D.行政权

  1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资产阶级的

  A.人生观

  B.价值观

  C.道德观

  D.思维方式

  

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个别企业总是力求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职决于个别企业的生产率。

只要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变化,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就不会发生变化。

而当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由于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量不变,则随着该企业在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其创造的社会价值总量也会相应增加,盈利随之上升。

这就是个别企业总是力求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所在。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迷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有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品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他们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较少的个别劳动却形成较多的社会价值,这样的商品生产者就会发财致富。

而有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市场需求,或者他们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耗费的私人劳动不能或者不能全部被社会所承认,他们就公发生亏损,甚至陷于破产。

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是经常发生的。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1)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深刻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趋势。

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

答|:

(1)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1)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2)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5、简述资产阶级的政党职能

答:

资产阶级政党作为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其主要职能在于,一是主导资产阶级议会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使选举结果有利于资产阶级或由本党所代表的某个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二是由本党代表资产阶级控制议会和政府,执掌或参加国家政权;三是将某资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政见上升为议会制定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并利用政权的力量加以推行。

6、简述资产阶级政府的职能。

答:

资产阶级的职能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对内的基本职能,一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按照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约束他们的行为;二是对社会实行管理,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运转和发展。

对外基本职能一是保卫本国安全,防止和反对外来侵略;二是开展对外交往,甚至进行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

资产阶级往往将其政府描绘为替人民群众服务的机构,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7、简述“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答:

(1)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府、法院,一般来说,三者地位平等,各行其职,同时又彼此制约,三权互相制衡,这就是所谓的“三权制衡”原则。

(2)实际上,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立,而绝不是与劳动人民或其他阶层分享权力。

(3)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整体,是为资产阶级决体利益服务,统一而不可分割。

所以,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整体阶级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权力分工方式。

8、简述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答:

(1)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一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都有其自身的人生观。

资产阶级主张利已主义的人生观,其论据是人的“自然本性”就是从感性出发而趋乐避苦,总是从生理本能的需要而追求于已有利的事物,从而得出人的本性是极端利已的结论。

资产阶级的利已主义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

(2)价值观是指对于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作用)进行评价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受人生观所影响和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价值观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抹煞价值观的阶级性,宣扬价值观的主要性,认为价值观应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心理感受出发来加以判断,是由人的兴趣、爱好、欲望、目的待主观因素决定的。

(3)道德观是指有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观念体系。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也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

它以尊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利已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1、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它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既然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但是,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各自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而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时各自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否则,越是劳动不熟练、劳动越差的人,生产同一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他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就越大,同一种商品就不会有相同的价值量,这显然不符合商品经济规律。

实际上,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是境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在。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就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2、论述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答:

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获得迅速发展。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资料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集中起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为发展,手工生产劳动转变为大机器工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生产规模进一步迅速扩大和产品数量的急剧增长。

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促使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进一步向国外扩展,形成了世界市场。

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水平,使社会生产国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

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私人资本家手中,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

这个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表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严重束缚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因而,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36、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

而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着某种共同的、同质的可以在数量上相互比较的东西,这就是生产商品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下交换。

所以,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7、简述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

(1)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是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要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38、什么是商品经济?

它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什么?

答: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成,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39、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及其包括的历史和道德因素?

答: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三部分: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2)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是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这就是说,雇佣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质量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

40、简述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

答:

(1)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3)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41、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它的本质是什么?

答: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

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此为止补偿劳动办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4)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2、试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答|: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变化。

43、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

(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在|:

(1)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不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