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2500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docx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52636

2016-2017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测试卷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咀嚼/细嚼慢咽乘机/乘风破浪浅陋/漏税露面/风餐露宿

B.弹压/弹无虚发伺候/伺机而动恫吓/杀鸡吓猴嘱托/终成眷属

C.隘/溢于言表歼灭/阡陌交通辍学/低声啜泣谄媚/陷害忠良

D.罢黜/相形见绌捐献/狷介之士皈依/阪走丸棱角/绫罗绸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震慑惘然蹩脚举止泰然B.风骚濡湿催残韬光养晦

C.累赘惬意份额声撕力竭D.糟柏萦绕膜拜手舞足蹈

3.古诗文默写。

(8分)

(1)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苏武《浣溪沙》)

(4)爱国之情,人所共有。

苏城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生动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

(4分)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根据__________的好坏选拔官员;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

(2).写出《水浒传》中武松一步步走上反抗道路的几个过程。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蜜蜂可以搜索人为设埋的地雷。

蜜蜂为什么具有此非凡本领呢?

因为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之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有效②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

③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④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④③①

6.综合性学习(9分)

目前,我省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感受经典魅力。

材料一: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创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学习经典。

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

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

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

只要走进校园,可以看到孔子、孟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分)

(2)材料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它改正过来。

(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用孔子、孟子的经典名句装点橱窗,请你帮他们各写一则孔子、孟子的名言贴在橱窗里。

(2分)

 

(4)请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活动”,提两条建议?

(2分)

(5)下面是孔子学院的图标,请说明寓意。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5分)

幽径悲剧

季羡林

①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

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

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②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

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

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

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

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③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④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

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

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

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

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

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⑤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

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

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⑥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

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

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⑦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⑧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⑨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

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

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⑩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

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⑪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7.本文重在写幽径的古藤,但四、六两段中都写到其他藤萝,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8.本文写的是一棵古藤的悲剧,为什么题为“幽径的悲剧”?

(4分)

9.文中画线部分写得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70字左右)(3分)

10.联系全文,探究文末“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的涵义。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4分)

自拍神器

①“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话出去了,就是你(播出去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看着崔永元举着的自拍杆,哈哈大笑。

不止小崔,小米CEO雷军和多位记者也都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使用了这种神器,自拍杆在两会上真是大放异彩。

②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

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拍器。

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业用品,但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它好处——能把更多的人装进相框,这真是一大惊喜!

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能拍进来的人太少。

而该“神器”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③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却是一门手艺活。

④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

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但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⑤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

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20到120厘米。

自拍杆拿在手中,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杆越长抖得越厉害,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⑥仅注意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角度。

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否则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毫无意义。

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功效。

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⑦另外,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在上半身西装领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了。

⑧“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实际上它已经至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⑨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

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明”的章节里,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头贴有什么意义。

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WayneFromm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并在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⑩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

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的年轻人,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

去年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一个经济中心的成立仪式上,就拿出自拍杆与青年们合影。

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为年度25大发明之一。

⑪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

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神器”,因担心这些装置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置的信号。

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

一些体育馆、音乐会、博物馆,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⑫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或别人)的感觉。

(选自2015年5月《青年文摘》有改动)

1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

1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3.选文⑨⑩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

请简要分析理由。

(4分)

 

14.自拍杆的出现迎合了人们喜欢自拍的心理需求,解决了自拍时的缺憾。

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自拍杆一样的事物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请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两例,并就其中一例简单解释其作用。

(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

、?

、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

“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

“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

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

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

斜眼看(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

①吴广素爱人②比至陈

③并杀两尉④广故数言欲亡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

18.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9.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2分)

20.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题目:

(1)我在___中得到快乐(从“阅读”、“旅行”、“交友”、“学习艺术”等中填一个词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小蜗牛问妈妈:

“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

“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

“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

“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

“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请认真揣摩上述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按下列要求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016-2017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答题卡

(人教版)

注意事项:

1、试卷共6页,答题卡4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请认真审题,用黑色水笔或钢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题号

总分

(一)

(二)

分数

1、积累与运用(27分)

1.()2.()(每空2分,共4分)

3.古诗文默写。

(8分)

(1)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苏武《浣溪沙》)

(4)爱国之情,人所共有。

苏城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生动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2分)

5.。

(2分)

6.

(1)。

(1分)

(2)。

(1分)

(3)。

(2分)

(4)。

(2分)

(5)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15分)

7.

(4分)

8.

(4分)

9.

(3分)

10.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4分)

11.

(3分)

12.

(4分)

13.

(4分)

14.

(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4分)

15.①素②比③并④亡(共2分)

16.

(1)(2分)

(2)(2分)

17.

(2分)

18.

(2分)

19.。

(2分)

20.

(2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

500

600

700

800

600

800

600

600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B(2分)     2.A(2分)

3.略(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共8分)

4.

(1)绳技(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骃国.(2分)

(2)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2分)

5.D(2分)

6.

(1).结论:

国学经典教育受到各学校重视.(1分)

(2)把”创作”改成”营造”.(1分)

(3)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建议广泛阅读,深入研究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我来诵演讲比赛.讲国学经典名人故事比赛.(2分)

(5)标识使用简体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昂首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两种图案。

简洁明快,刚柔并蓄,动感有力,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又体现了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时代步伐,与目前中国国家语言推广机构--国家汉办的标志有一定的传承性,是国家汉办“创新、集成、跨越”工作方针的生动体现。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共15分)

7.四段:

写其他藤萝之美进一步烘托幽径的藤萝富有特色,具有独特之美;六段:

写其他藤萝的遭遇为下文写古藤的悲剧蓄势。

(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