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234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30).doc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

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符合辽宁省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省人民意志的发展规划,对于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十一五”时期极不平凡。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振兴东北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难得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谱写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这五年是辽宁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1)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到2010年末,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有望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实现了不低于振兴以来以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优势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服务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势头强劲。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协调推进。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城区经济发展有了新进展。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新成效。

(2)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全面加强。

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1.8倍。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棚户区改造、农村安全水源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迅速。

城乡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体育事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扎实开展平安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循环经济和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辽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减排目标提前实现。

(3)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一批骨干企业实现联合重组,国有资本更多地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中小企业加快成长,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速推进。

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实际利用外资成倍增加,对外贸易方式加快转变,东北四省区等区域合作深入开展,全省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二、“十二五”时期的形势与总体要求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积蓄了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后劲。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资源环境等约束越来越大,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传统社会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省经济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实现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基础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实现全面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历史性难题基本化解,长期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域经济这两块“短板”逐渐拉长,为实现全面振兴铺平了道路;全省上下政通人和,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为实现全面振兴营造了良好氛围。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继续努力,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目标。

但还要看到,我们在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更要应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辽宁自身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有待提高以及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将使我省加快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

(5)制定“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辽宁“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好中央进一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主线,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主线,必须力求速度与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发展;力求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有机统一,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力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有机统一,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力求强省与富民有机统一,保障全省人民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6)“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

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力争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振兴以来平均水平,不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跻身全国前列,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的生产消费模式初步确立。

——社会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7)“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关键在于把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使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集约发展、协同拉动的轨道,把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把社会建设重点转换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务的轨道。

——加快推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的经济转型,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物质资源、科技、人才、管理共同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加快推进以消除体制障碍为重点的体制转型,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体制性弊端和制度性障碍,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创新创业和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加快经济转型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8)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消费政策,合理引导消费行为,确保居民消费率逐年提高。

切实增强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努力做大经济规模。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

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引导投资更多投向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重大产业项目,围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中建设一批重要产业功能区。

优化生产力布局,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建立功能完备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以提高运输保障能力为核心,加快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构筑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能源结构优化为导向,稳步推进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以供水防洪和水生态安全为重点,实施辽西北供水等重大工程,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9)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定不移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宁作为全省发展战略的核心,最大限度发挥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加速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以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为重要载体,依托骨干企业、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新兴产业集群和聚集区。

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超前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抢占科技制高点。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专利成果转化率,推动由“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转变,建成国家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10)推动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把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塑辽宁工业大省形象。

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以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重大装备成套能力为重点,培育一批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在全国同行业中有竞争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的原则,推动冶金、石化等行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加工度,发展配套产业,向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以发展工业产业集群为品牌、载体和突破口,走出具有辽宁特色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