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1807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

《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滚动检测二.docx

阶段滚动检测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滚动检测

(二)

自然地理 第一~四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地球光照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点的经度为15°E,由图可知此时 (  )

A.a点地方时为18时

B.北京正处于午休时间

C.a位于昼夜半球分界线的昏线上

D.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2.下列关于图示季节各种相关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内陆的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B.南非的开普敦正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D.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

  (滚动单独考查)(2014·杭州模拟)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4.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滚动交汇考查)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结合下面实验完成5、6题。

5.图中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

A.27℃B.12℃C.10℃D.8℃

6.高原地区温度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少所导致的 (  )

A.①B.②C.③D.④

  (2013·唐山模拟)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线,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

读下图,完成7~9题。

7.据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  )

A.800米B.800~1000米

C.1000~1200米D.1200~1600米

8.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B.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

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

D.来自西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

9.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  )

A.河流与盛行风向B.降水与土壤类型

C.地势与山脉走向D.气温与纬度位置

  (2014·江淮十校模拟)下图为某山地资料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有关该山地的正确叙述是(  )

A.常年受东南信风控制

B.东坡积雪冰川带范围比西坡大

C.所在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西坡自然带更丰富

11.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西坡山麓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 (  )

A.落叶阔叶林带B.针叶林带

C.常绿硬叶林带D.雨林带

  (滚动单独考查)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垂直带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3.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地处南方湿润地区②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③位于湿润河谷一侧④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滚动单独考查)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

完成14、15题。

14.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

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

15.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图为某考察团队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考察区域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D.②、④

17.③→④→⑤体现自然带的 (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读我国某山峰等高线和植被带谱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该山峰可能位于下列山脉中的 (  )

A.阴山B.贺兰山C.天山D.秦岭

19.关于该山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山峰北坡雪线高于南坡,南坡是迎风坡

B.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在山地的阳坡

C.山地阳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低

D.山地南坡为阳坡,北坡为迎风坡

  图甲是我国沿海某省风能区划图,Ⅰ、Ⅱ、Ⅲ、Ⅳ分别表示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风能可利用区和风能贫乏区,图乙是图甲中A地全年各级风频和风频能量图。

据此回答20、21题。

20.贫乏区出现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的“孤岛”,其影响因素是 (  )

A.技术B.植被C.地形D.湖泊

21.对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频和风频能量呈正相关

B.风频和风速呈正相关

C.风频能量和风速呈正相关

D.风速为10m/s时虽然风频最大,但是风速小,所以风频能量并没有达到最大

  (滚动交汇考查)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据此判断22、23题。

22.上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23.下列国家中,该图所示能源③消费比重最高的国家是 (  )

A.美国B.法国C.中国D.英国

  (滚动单独考查)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

据此回答24、25题。

24.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  )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

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5.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  )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江南丘陵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滚动单独考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A位置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Q地的昼长为    小时,日出地方时为    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    。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27.(滚动单独考查)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分别说明9月20日和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在图中画出21日赣州的风向,说明其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

(3)简述L1发展强烈时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及产生的影响。

28.(滚动单独考查)(2014·湘潭模拟)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

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

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图中哪一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

29.(2014·山东实验模拟)济南市某校“地理社团”在2013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下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分)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下表中内容。

地点

现 象

分 析

①和②

风向不同

②风向主要成因是_______

③和④

地方时不同

大约差    小时

⑤和⑥

自然带不同

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规律

(2)社团成员们调取了①地7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见下表),请写出该时段影响①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判断依据。

日期

要素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天气

晴转多云

多云转中雨

暴雨

转中雨

多云

转晴

气温(℃)

25~34

22~29

20~23

19~27

降水量(mm)

0

15

43

0

风向、风力

西南

风2级

西南转西

北风3~4级

西北风

3~4级

偏北风

1~2级

(3)描述苏门答腊岛地形的基本特征。

(4)苏门答腊岛素有“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曾多次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

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答案解析

1.B 2.C 该题组以日照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地球运动、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河流的补给和水文特征、气候、洋流以及季节的判断。

第1题,从日照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昼长夜短,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各地应是昼短夜长;根据地球运动判断a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a点地方时为6时,以此计算北京时间为13时,正值午休时间。

第2题,由第1题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我国内陆的塔里木河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河流为丰水期;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逆夏顺,洋流应是自西向东流;而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南非的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所以正处于多雨的季节。

3.B 4.A 第3题,由材料可知,“蜂巢”位于河西走廊,这里降水较少,风力较大,是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第4题,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先在外力沉积等作用下形成沉积岩,然后岩浆侵入到沉积岩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再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发生高低变化,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5.B 6.C 第5题,透明玻璃瓶可以使太阳辐射入内,而阻止热量散失,从而使温度升高。

第6题。

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差,导致温度低。

7.D 8.C 9.C 第7题,读图可知,E地的林线海拔为3000~3200米,F地的林线海拔为4400~4600米,故两地林线海拔相差1200~1600米。

第8题,F地林线的海拔较高,说明该地比较适合森林的生长,这主要是由于该处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大,森林生长条件相对较好。

第9题,图中多条林线在东部区域折成南北向,一方面是由于该处多南北走向的山脉,另一方面是由于该处东、西之间地势差异较大。

10.D 11.C 第10题,读图,根据甲、乙、丙三地的降水量分析,丙地降水多,应该是迎风坡,甲地降水少,应该是背风坡,所以该地吹偏西风,A错误。

东坡降水少,积雪冰川带范围要小,B错误。

根据图中资料的温度,1月温度高,7月温度低,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没有高纬度环流,所以图示地区大陆东岸是暖流,C错误。

根据山麓与山顶的温度,可计算出山脉海拔高,西坡降水多,自然带可能更丰富,D正确。

第11题,读图,根据西坡的气温判断,最冷月气温大于0℃,该地应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植被可能是常绿硬叶林,C正确。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植被,A错误。

针叶林是亚寒带植被,B错误。

雨林是热带植被,D错误。

12.B 13.D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体东坡、南坡的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因而带谱比西坡、北坡复杂;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干燥;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北坡是背阴坡,气温低;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因为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第13题,该山体分布着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南方湿润地区,但在常绿阔叶林带以下还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山体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14.C 15.A 第14题,从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例分布可判断,铁路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且沿线分布有大量居民点,故铁路线弯曲主要是为了联系更多居民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15题,结合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特点可知,居民点不仅分布在铁路沿线,而且河流沿岸地区也有分布,故可判断其分布特点。

16.A 17.A 第16题,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②地和③地地势不同从而导致气候的差异。

第17题,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8.C 19.D 第18题,该山峰所在地自然景观为荒漠,应是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天山山脉。

第19题,该山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从图中等高线和自然带的分布判断,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即阳坡高于阴坡,北坡(阴坡)雪线低于南坡(阳坡),山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说明北坡降水多,为山地迎风坡。

20.D 21.D 第20题,湖泊与陆地存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气压差产生风,故在风能贫乏区出现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的“孤岛”。

第21题,读图可知,当风速为10m/s时,虽然风频最大,但是风频能量并没达到最大,原因应是风速不大。

22.B 23.C 第22题,从图中看①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且在1960年到1980年明显增长,可知①为石油,同理根据四种能源在世界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可知②是天然气、③是煤、④是水电和核电。

第23题,在确定③是煤后,根据各国的能源消费状况即可得到答案,也可根据发达国家进入石油时代推理得到答案。

24.C 25.D 第24题,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25题,江南丘陵降水量大,多暴雨且地形崎岖,易形成山洪;西北内陆降水稀少,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足以致洪;而华北平原地形平坦,虽然有水但落差小,水蚀作用相对较弱。

26.【解析】从甲图中日地相对位置可推出乙图的光照图情况,而且可知该日为6月22日,Q地昼弧为270°,昼长为18小时,日出时间为3时,日落西北,日影朝向东南。

当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即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正好相反,赤道上昼夜平分。

M点位于北极圈上,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为23.5°,冬至日为0,夏至日为47°,据此绘制出M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答案:

(1)图略(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

(2)18 3 东南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发生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如下图。

27.【解析】第

(1)题,从两图中赣州在等压线图中的位置确定其天气状况,并根据冷锋的位置判断天气变化。

(2)题,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根据疏密判断风力大小。

第(3)题,L1为低压中心,强烈发展会形成台风,台风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

答案:

(1)20日气压较低(或1006~1008hPa),气温较高,天气晴好。

21日气压升高(或1008~1010hPa),风力增大,气温降低,出现阴雨天气。

20日冷锋过境前,赣州受暖气团控制。

21日赣州正值冷锋过境(或受冷锋影响)。

(2)21日赣州的风向为偏北风或西北风。

21日的风力大于20日。

理由:

21日的等压线比20日的密集。

(3)天气现象:

有可能带来大风、强降水和风暴潮(或狂风暴雨)。

产生的影响:

有利:

丰沛的降水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补充(或使地下水、地表水得到补充),缓解高温和旱情等。

不利:

毁坏农田、树木,毁坏道路、房屋建筑等设施,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等。

28.【解析】第

(1)题,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异三个规律。

图中给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图中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变化。

(2)题,图中的森林带位于海拔

4000米左右,气温较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所以不可能是阔叶林,只能是针叶林。

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在南坡海拔高,且分布狭窄,北坡分布海拔低且较宽,说明北坡的水热条件好于南坡,可推出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第(3)题,在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可以休养生息。

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气温太低不能放牧,只能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放牧。

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答案:

(1)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产生原因:

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

(2)针叶林带。

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高山草甸。

29.【解析】第

(1)题,①和②两地风向不同主要是大气环流形式不同造成的;根据识记的主要经线计算③和④两地的地方时差;自然带之间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⑤和⑥两自然带沿纬线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题,结合表格提供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判断天气系统类型。

第(3)题,从地形类型和起伏状况说明地形特征。

第(4)题,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

答案:

(1)见下表

分析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

2

差异性 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2)冷锋。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

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风力加大;出现强降雨天气;天气系统过境后与过境前相比,气温明显下降。

(3)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4)苏门答腊岛位于火山地震带(或板块交界处),导致周边山体松动,岩石破碎;地形崎岖,坡度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