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1148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

《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化脓性关节炎.docx

非化脓性关节炎

第7章骨病

 

骨病是指运动系统(骨、关节、经筋)由于先天发育障碍、感染、损伤、肿瘤、退行性变、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骨、关节、经筋的病损和机能障碍,甚至可涉及到整个机体的形态与机能破坏的各种筋骨疾病。

本章所论述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肿瘤为临床常见骨病。

第一节非化脓性关节炎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症为主,可引起肢体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疼痛剧烈,故属中医“痛痹”范畴。

本病常为对称发病,呈慢性过程。

早期手、足、腕小关节游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僵硬、功能丧失、肌肉萎缩。

据统计,轻型病人约占全人口的2.5%,重者约占10%。

女性多见,男:

女比例约为1:

2.5,16岁到55岁多发,本病最终导致的结果以关节强直、功能丧失为主,严重者可导致残废,危及生命者少见。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脾肾不足,元阳营气虚损,是本病发病的内因;外感寒湿,邪滞骨节,是本病的外因。

正虚邪实,毒滞筋骨,骨蚀筋损,骨节肿痛,畸形强直,或畸形,或功能障碍是本病的发病特点。

病邪还可由浅入深,由经络及脏腑,重则导致脏腑病症出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过敏,内分泌失调,家族遗传,或免疫因素有关。

本病的病理变化在关节主要为最初的滑膜炎、以后关节软骨面的改变及软骨下骨质的破坏、最后关节脱位和畸形,在关节外主要为皮下结节、血管炎及眼、心、肺等病变。

多数人认为甲型链球菌感染为本病的诱因。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

(1)发病类型:

①隐渐发病:

约占70%的病人为此类型,起初,仅少数关节疼痛,无明显肿胀。

时轻时重,时好时坏。

数周或数月后病情渐重。

②急性发病:

不超过10%的病人属此型,病人突发高热,全身和局部症状明显。

③中间型发病:

发病速度和症状轻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约占20%的病人。

(2)发病诱因常为受凉、受潮、劳损、受风、产后、外伤。

受累关节以腕、指、膝、趾等关节最常见,在手指关节中以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踝、肘、肩等关节,跟骨、颈椎及骶髂关节最少见。

2.症状:

常见的全身主要症状有发热、倦怠、无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

主要的局部症状有关节晨僵、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等。

3.体征:

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关节活动受限;受累关节常呈对称性,以累及双侧的掌指和近侧指间关节常见,还可累及腕、踝、肘、跖趾、趾间关节等;常继发或原发累及手足的腱鞘和肌腱,出现腱鞘炎及肌肉和皮肤萎缩;局部淋巴结肿大;交感神经紊乱,如手掌红斑,或手掌、足多汗;典型畸形:

腕关节尺偏畸形,手指的尺偏、鹅颈或扣眼畸形,足外翻畸形(图7-1、7-2、7-3、7-4)。

握力减弱或行走速度减慢,部分患者可查到皮下结节,血管炎等其它关节外结缔组织病损。

图7-1

  图7-1引起尺偏畸形的手内在肌

(引自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245页图7-1引起尺偏畸形的手内在肌)

 图7-2 

图7-2鹅颈畸形

(引自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245页图7-2鹅颈畸形)

图7-3   

图7-3扣眼畸形

(引自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245页图7-3扣眼畸形)

图7-4 

图7-4晚期足部畸形

(引自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245页图7-4晚期足部畸形)

4.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但淋巴细胞计数增加。

急性反应蛋白:

炎症或组织坏死,都能引起一组血清蛋白的改变或增加,此组血清蛋白统称为急性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速度(ESR)加快。

丙反应蛋白阳性。

类风湿因子(RF):

阳性。

关节滑液分析:

外观黄或黄绿、混浊,白细胞15×109/L,粘性低,滑液含糖量降低。

5.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有骨质疏松,骨皮质密度降低,骨小梁排列紊乱,关节间隙增宽,软骨面边缘骨质腐蚀,关节软骨下有囊状形成,在手足小骨及尺、桡骨远端可见到骨膜新生骨形成。

后期关节间隙因软骨面破坏而变狭窄或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于畸形的位置。

(二)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6月第51次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为:

1.晨起关节僵硬至少1小时(≥6周)。

2.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3.手关节、或掌关节、或端指骨间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肿胀,至少6周。

5.手的X线表现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

20)。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标准不足2项而具备下列标准2项以上者(a.晨僵;b.持续的或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周;c.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d.皮下结节;e.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f.虹膜炎)为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鉴别诊断】

1.风湿性关节炎 多为儿童患者,起病急骤,伴高热。

主要累及大关节,游走性明显。

发作后不遗留关节畸形,心脏损害较常见,应用水杨酸剂后,疗效迅速而显著。

2.关节结核 发病年龄较轻,起病缓慢,多为单关节发病,可伴有其他结核病灶。

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用脓汁或关节液培养结核菌呈阳性。

3.痛风 症状主要表现在跖趾关节,初次发作多在夜间,疼痛日轻夜重,血尿酸增高。

4.强直性脊柱炎本病以前认为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类型,但是,本病始于低髂关节,非四肢小关节;关节滑膜炎不明显而钙化骨化明显;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并不出现皮下类风湿结节;阿司匹林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无效的药物治疗本病能奏效。

【治疗】

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根治的良好办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

①让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病程,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与医生密切配合,主动作好功能锻炼;②缓解疼痛;③抑制炎性反应,消散关节肿胀;④保持关节功能,防止畸形发生;⑤纠正关节畸形,改善肢体功能。

(一)支持疗法

包括富有蛋白及维生素的饮食;针对贫血及骨质疏松,可补充铁剂、维生素D和钙剂。

还可短暂或间断地使用支架或夹板固定受累关节,既可消肿止痛,又不致引起关节强直。

慢性期病人,可适当选用物理疗法或中药外敷、按摩、练功、体操、疗养等。

(二)内治法

1.辩证施治

(1)行痹型:

肢体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关节屈伸不利,舌苔薄白,脉浮等。

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防风汤加羌活、桂枝。

(2)痛痹型:

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痛甚,痛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治宜散寒止痛,祛风活络。

用乌头汤或麻桂温经汤加减。

(3)着痹型:

肢体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四肢沉重,肌肤麻木,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除湿消肿,祛风散寒。

用薏苡仁汤,蠲痹汤加减。

(4)热痹型:

关节红肿,局部灼热疼痛,遇冷则舒,或有发热,口干烦躁,舌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活络,疏风胜湿。

用白虎汤加桂枝、连翘、葱白、丹皮、忍冬藤、防己、威灵仙、桑枝、赤芍等。

(5)尪痹型:

病程日久,关节变形,肌肉萎缩,补肾祛寒,通经活络。

用桂枝汤、真武汤或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

2.雷公藤治疗

适应症:

长期使用一线药物,效果不明显,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但效果不佳或已出现不良反应者。

禁忌症:

孕妇、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症、溃疡和过敏体质者。

用法:

雷公藤片或雷公藤多甙片 每次1-2片,每日2-3次。

或取雷公藤根,去内外皮,切碎木质15g,加水400ml,文火水煎(不加盖)2小时,取汁150ml,渣再加水煎,取汁100ml,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7~10天为一疗程。

疗程之间停药2~3天,可用3~4个疗程。

3.西药的应用

(1)一线药物:

为首选药物。

①水杨酸制剂:

水杨酸钠、阿斯匹林;②消炎痛药物;③灭酸类药物:

甲灭酸、氟天酸、氯灭酸、甲氯灭酸、炎痛喜康等;④丙酸类药物:

布洛芬等;⑤吡唑酮类药物: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瑞比林;⑥苯乙酸类药物:

alclofenac等。

(2)二线药物:

可缓解症状,仅适用于长期使用一线药物不能控制病情的病人。

①金制剂:

硫代苹果酸金钠、硫代葡萄糖金钠等;②抗疟类:

氯奎、羟氯奎等;③D-青霉胺。

(3)三线药物:

一般在长期使用一、二线药物不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的药。

该类药物属免疫抑制剂,亦称为细胞毒或细胞稳定药。

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4)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素:

①皮质类固醇:

地塞米松、可的松、氢化考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②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

本类药消炎止痛作用迅速、完全,但不能根治。

长期服用后不良反应颇多,而且停药困难,所以该药的临床使用时应慎重。

(三)外治法

1.中药 可用狗皮膏等敷贴;或可用骨科腾洗药、风伤洗剂等熏洗,用活络水等外擦。

2.针灸治疗可用皮针按病取穴,经穴相配,循经弹刺,作到远近结合,中、轻弹刺激结合,以皮肤充血为度。

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3.理筋疗法局部肿痛者可选用点穴镇痛及舒筋手法,关节活动不利、功能障碍者可选用活节展筋手法。

4.物理疗法可在患处用1%雷公藤或2%乌头直流电导入及同位素疗法、激光疗法、热水浴等。

(四)手术疗法 

1.适应症

(1)早期疼痛较剧、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18月无效者。

(2)晚期严重畸形,功能障碍者。

2.手术方式

(1)滑膜切除术:

适用于活动性滑膜炎非手术治疗关节肿痛仍甚者。

(2)关节清理术:

适应于已有软骨和骨质破坏者。

(3)肌腱延长和关节囊切开术及截骨术:

适用于关节畸形严重,尚有一定活动功能者。

(4)截骨术:

适应于关节严重破坏者。

(5)关节触合术:

适应关节严重破坏者。

(6)跖趾关节切除术:

适应于足趾关节畸形,影响穿鞋、行走者。

【预防与调护】

1.避免寒、凉、潮湿的生活、工作环境。

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加强体质锻炼。

2.川乌等辛燥之品需久煎,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3.关节肿痛严重时需制动,病情静止期可行关节功能锻炼。

4、多食用富于维生素及钙质的食物。

 

二、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

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好发在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部位,该病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

属中医“骨痹”范畴。

【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不外“邪实正虚”。

邪实是外力所伤,瘀血内滞或外邪侵袭,经脉痹阻,关节失利。

正虚是肾元亏虚,髓空骨虚关节不利;肝血不足,筋失所润而见节涩、筋急,发为骨痹。

骨关节炎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①原发性是指发病原因不明的骨关节炎(无创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病史,无遗传缺陷、全身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多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者。

②继发性指有先天畸形,创伤,致关节面后天性不平整,关节不稳,关节畸形及医源性等因素(如长期不恰当使用皮质激素等引起的骨关节炎)。

成人骨关节软骨内无神经血管,营养物质首先由滑膜血管丛弥散到滑液,再通过软骨基质到软骨细胞。

软骨基质由胶原和糖蛋白组成框架,其中嵌镶软骨细胞,含有80%的水分,关节活动时,关节透明软骨面之间产生相互挤压和放松作用,基质内的水分随之挤压,进出基质。

如此反复交替,保持了关节软骨的营养供应。

若这种渠道遭到破坏,即可产生软骨基质的改变,进而使软骨细胞破坏和坏死,导致骨关节病变的一系列变化。

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年龄是发病的重要因素,55~65岁的人约85%具有本病的X线改变,但不一定发病;关节内创伤、炎症、异常代谢产物沉着、反复出血后大量铁质沉积,以及在关节内反复注射皮质类激素等,均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基质破坏;内分泌异常产生,可使软骨细胞异常,这些因素都可导致继发性骨关节病的出现。

继发于创伤后称为创伤性关节炎。

最早的病理改变发生在关节软骨,首先关节软骨局部发生软化、糜烂,最后软骨下骨外露,形成骨赘、关节内游离体。

继发骨膜、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肌肉的炎症、纤维化和增厚,使关节面上生物应力失调,病变不断加重。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初期轻微钝痛,以后逐步加重。

有的病人在静止或晨起时感到疼痛,稍微活动后减轻,称之为“休息痛”,为软骨下充血所致。

如活动过量,关节摩擦也可产生疼痛,休息后好转。

疼痛有时与天气变化、潮湿受凉有关。

继之病人常感到关节活动不灵活、僵硬,晨起或休息后不能立即活动,需经过一定时间后始能解除僵硬状态,关节时有各种不同响声,如关节摩擦声等。

有时可出现关节绞锁。

关节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关节肿胀明显,特别是伴有滑膜炎时,关节内可有积液,浮髌试验阳性,主动或被动活动都受限。

体查有关节肿胀,中度以下积液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髋关节增大内旋时疼痛加重。

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活动时可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和肌痉挛,或关节内吱嘎声。

严重时可见关节畸形,如膝内翻。

髋关节Thomas征阳性,有时可触及关节内游离体。

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

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及不等宽,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后期骨端变形,关节表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

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伴滑膜炎时髌下脂肪垫模糊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内。

关节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偶可见红细胞。

(二)诊断

1.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多见中老年。

2.疼痛 初起病变关节隐隐作痛,活动不利,关节开始活动时疼痛,活动后减轻,负重或活动多时加重;气候变化亦可加重。

3.僵硬 常出现在清晨起床后,或白天休息一段时间不活动后。

特点是僵硬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活动后可缓解。

4.关节肿胀与肌肉萎缩 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内常有吱嘎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

5.活动受限与关节畸形 早期不明显,后期因关节囊纤维化、骨赘、关节面不平等可出现关节功能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

6.X线片检查 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7.关节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偶见红细胞。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窜痛、麻木,咳时加重。

腰部活动受限,跛行。

下肢前或后外侧感觉迟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可有肌力及腱反射异常。

CT检查有助于诊断。

2.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与骨关节炎相似,但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抗“O”试验阳性。

X线检查有特有征象(见类风湿关节炎)。

3.风湿性关节炎 常见于儿童,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全身大关节疼痛,红肿,呈游走性,伴全身症状。

【治疗】

关节软骨破坏程度与关节负重有直接关系。

故在治疗中除辨证施治外,最重要的是减少关节活动度和负重,对患病关节要“爱惜”,以延缓病变的进程。

(一)内治法

1.中药治疗

(1)肾虚髓空 关节隐痛,腰膝酸软,活动不利。

伴头晕、耳鸣、目眩、苔薄白。

治则:

补肾益髓,强筋壮骨。

方剂:

左归丸。

(2)阳虚寒凝 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

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治则:

补肾壮阳,散寒通痹。

方药:

右归丸合蠲痹汤

(3)瘀血阻滞 关节刺痛,痛有定处,关节畸形,活动不利,面色晦暗。

脉沉细。

治则:

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药:

桃红四物汤。

另可服壮骨关节丸,6g/次,2次/天。

2.西药治疗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次,2次/天。

或用保泰松、消炎痛、芬必得等抗炎止痛药。

(二)外治法

1.中药熏洗 羌活30g当归30g五加皮30g川椒20g透骨草20g,用纱布包裹后用水煎煮,趁热熏蒸患处,稍冷后用药液浴洗患处,并轻揉患部,1~2次/d.

2.敷贴法 乳香10g没药30g生川乌10g白芥子10g花椒20g公丁香10g等药研末,以食醋调湿装小布袋蒸热后敷患处,1次/周。

此外可用狗皮膏、天和骨通等局部敷贴。

3.离子透入法 用熏洗剂患处导入。

4.理疗 可选用热疗、离子透入。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骨刺较大,关节内有游离体。

(2)关节畸形,部分关节面完好。

(3)疼痛严重,关节面广泛破坏。

2.手术方式:

(1)关节清理术。

适应于关节内有游离体之患者。

(2)截骨术和关节成形术。

适用于关节畸形,关节面未破坏。

(3)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关节面破坏严重病人。

【预防与调护】

1.肿痛明显时,注意休息,减少关节活动、负重。

2.肥胖病人应减轻体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