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796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五.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五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贵州初一期末)“闻鸡起舞”的成语来源于东晋北伐英雄

A.祖逖

B.温峤

C.庾亮

D.嵇康

2.(2017·河南初一期末)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下列政权建都于南京的有

①吴

②东晋

③宋

④齐

⑤梁

⑥陈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3.(2017·河南初一期末)下列政权,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A.曹魏B.前秦C.东晋D.北魏

4.(2019·四川初一期末)《宋书)记载: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三国统治者均重视农业发展

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5.(2019·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初三月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中①处政权名称是()

A.东晋B.前秦C.宋D.陈

6.(2018·吉林初一期末)南朝时的四个王朝都定都在

A.长安

B.咸阳

C.建康

D.洛阳。

7.识读下表,对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减受社会治乱影响B.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北方人口一直多于南方D.人口数量长期保持稳定

8.(2019·湖北初三会考)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2019·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中学初一月考)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先后顺序是()

A.后汉后唐后晋后梁后周B.后唐后晋后汉后梁后周

C.后梁后晋后唐后周后汉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0.(2019·山东初一期中)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东汉以前都在北方黄河流域,后来才逐渐转移到南方._____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长江流域.(  )

A.东汉末年B.隋朝C.唐朝D.宋代

11.(2019·山东中考模拟)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12.(2018·山东初一期末)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3.(2019·安徽中考真题)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二、综合题

14.(2019·河北初一期末)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热),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

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

到粱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材料一、二中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并举一“民勤本业”具体事例?

15.(2019·云南初一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图1所示的稻谷遗存可能出土于哪一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遗址?

图2所示遗址的房屋样式是什么?

材料二:

都江堰建成后,大大改善了成都平原农业生产和交通条件,使蜀地沃野千里,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成都平原从此也成为秦国的粮仓和给养基地

——摘自张骅《司马错平定巴蜀与李冰兴建都江堰》

(2)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都江堰发挥的价值。

材料三表一

汉朝传到西域的物品和技术

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和艺术

1.汉朝的丝绸、漆器等

开渠、凿井、铸铁等

1.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

2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

3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整理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丝绸之路的形成开始于哪一重要事件之后?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四:

表二西汉至西晋南北户数变化表

朝代

南北户数

西汉

北方户数远超过南方,占八成以上

东汉

南方户数较西汉激增,占四成以上

西晋

北方户数锐减,南方户数增加

——整理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4)根据材料四,指出从西汉到西晋南方户数的变化趋势。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时期人口的迁移对江南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闻鸡起舞”的成语来源于东晋北伐英雄祖逖。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

“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国的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东晋的都城是健康(今江苏南京),南朝的宋、齐、梁、陈的都城都是健康(今江苏南京),故①②③④⑤⑥符合题意,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3.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统治区域局限于南方,没有统一黄河流域,C符合题意,ABD项都统一过黄河流域,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4.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分析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南方的手工业发达。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这表明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的统治。

宋、齐、梁、陈先后建立,史称南朝,与北朝并存。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即今南京。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A

【解析】

【详解】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西汉时期、唐朝前期、明朝中期、清乾隆年间等时期人口迅速增加,而在东汉初年、南北朝后期、五代十国等战乱时期,人口减少较快。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人口增减受社会治乱的影响。

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8.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都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①②④符合题意;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状态下,③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所以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时间先后顺序均错误,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五代.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要识记五个政权的先后顺序。

10.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中晚期由于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加上南方自热条件好,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南方的经济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长江流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课本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长江流域。

11.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故B符合题意;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A不合题意;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C不合题意;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2.A

【解析】

【详解】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题文中的“1、2、3”分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具体表现,故A项符合题意;繁荣开放的社会是对隋唐时期的概括,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内容没有在题文中体现,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13.B

【解析】

【详解】

由图片可知,西晋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中原汉族均出现南迁现象。

大量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二、综合题

14.

(1)材料一里的江南是落后的,没有经过开发的江南;材料二里的江南是繁荣的,经过充分开发的江南。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政权重视;南方战乱少,社会较安定;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

(3)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如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农业技术发展;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等。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没有开发,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据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热),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时江南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江南经济繁荣。

(2)据材料三“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

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

到粱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政权重视;南方战乱少,社会较安定;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充实了南方人口,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民勤本业”表现如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15.

(1)河姆渡;半地穴式。

(2)李冰;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灌溉发挥了作用,大大改善了成都平原农业生产和交通条件。

(3)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西汉到西晋南方户数急剧增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

【详解】

(1)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所示的稻谷遗存可能出土于河姆渡原始聚落遗址;图2所示遗址的房屋样式是半地穴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诸、狗等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据材料二“都江堰建成后,大大改善了成都平原农业生产和交通条件,使蜀地沃野千里,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从此也成为秦国的粮仓和给养基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灌溉发挥了作用,大大改善了成都平原农业生产和交通条件。

(3)丝绸之路的形成开始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据材料三“汉朝传到西域的物品和技术”“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和艺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出阳关、玉门关,即西域,到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大秦即罗马)的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因而被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开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物品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物种开始传入中原,汉朝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

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根据材料四“西汉至西晋南北户数变化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到西晋南方户数急剧增加。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人口的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战乱基本上发生在北方,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再加上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人民的辛勤劳动,这些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