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738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docx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归纳

“证明”基础知识复习巩固

一、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由以上公理,容易证明以下推论:

推论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此外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也作为公理。

二、上学期学过的定理及推论:

(一)、判定两直线平行: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二)、如果两直线平行: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其它:

①对顶角相等。

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0。

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⑤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⑥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0。

例1.已知: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0

求证:

a∥b(用不同方法证明)

 

例2.已知: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

求证:

∠1+∠2=1800。

 

例3.已知:

如图,在△ABC中,DE∥BC,∠A=600,∠C=700.

求证:

∠ADE=500

 

例4.已知:

如图,在Rt△ABC中,∠ACB=900,CD⊥AB,垂足为D。

求证:

∠A=∠DCB。

 

例5.已知:

如图,在△ABC中,∠DAC=∠B。

求证:

∠ADC=∠BAC.

 

例6.已知:

如图,直线AB∥ED。

求证:

∠ABC+∠CDE=∠BCD。

 

例7.已知:

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CF平分∠ACB,∠A=650

求∠BFC的大小。

 

例8.已知:

如图,点F是△ABC中一点,连接FB,FC

求证:

∠BFC>∠A。

 

例9.已知:

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

求证:

∠A=∠D。

 

例10.已知:

如图,AB=CD,∠B=∠D,BF=DE。

求证:

AE=CF

 

三、《证明

(二)》:

(一)、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

1.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

等边对等角)。

2.推论: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称:

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0。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

等角对等边)。

(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定理: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1.已知:

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BC,且∠1=∠2。

求证:

AB=AC。

 

例2.已知:

如图,AB=AD,BC=DC,点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求证:

EC=FC。

 

例3.已知:

如图,AB=AC,∠ABD=∠ACD。

求证:

BD=CD。

 

例4.已知: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BC上的点,且BD=CE,AD=AE。

求证:

AB=AC。

 

例5.已知:

如图,AB=AE,∠ABD=∠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

求证:

AF⊥CD

 

(四)、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已知:

如图,在△ABC中,∠ABC=Rt∠,∠C=30°,AB=20

(1)BC的长;

(2)BD的长。

 

例2.已知:

如图,D是△ABC的BC边的中点,DE⊥AC,DE⊥AB,且DE=DF。

求证:

△ABC是等腰三角形。

 

例3.已知:

如图,AC=BD,AC⊥BC,AD⊥BD。

求证:

AD=BC

 

例4.已知:

如图,△ABC中,∠BAC=Rt∠,点D是BC的中点,∠B=30°。

求证:

△ADC是正三角形。

 

例5.已知:

如图,△ADC是边长为5的正三角形,△ABD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求AB的长。

 

(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定理: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例1.已知:

如图,等腰△ABC中,AB=AC,ED垂直平分AB,BC=23,△EBC的周长为50,求AB的长。

 

例2.已知:

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是MN上两点。

   求证:

∠CAD=∠CBD。

 

例3.已知:

如图,△ABC中,a、b、c分别为AB、BC、CA三边

的垂直平分线,它们相交于同一点O,求证:

OA=OB=OC.

 

(六)、角平分线:

1.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定理: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例1.已知:

如图,AD、AE分别是△ABC中∠A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

求证:

AD⊥AE。

 

例2.已知:

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

BD=CD,DE⊥AB,DF⊥AC.求证:

EB=FC。

 

例3.已知:

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

DE∥AB,DF∥AC。

求证:

EF⊥AD。

 

例4.已知:

如图,AD是∠BAC的角平分线,DM、DN分别

是△ABD和△ACD的高。

求证:

AD垂直平分MN。

 

例5.已知:

如图,△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

相交于点F。

求证: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例6.已知:

如图,△ABC中,AB=4,∠C=900,∠B=300,AD是角平分线。

求点D到AB的距离。

 

四、《证明(三)》:

(一)、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称为平行四边形):

1.性质定理: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④.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例1.已知: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与AD、BC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

OE=OF.

 

例2.已知: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与AD、BC分别相交于点E、F;与BC、DA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

求证:

ME=MF.

 

例3.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

AD=BC,求证:

∠D=∠C。

 

2.判定定理:

①.定理: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定理: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定理: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定理: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1.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中,BD⊥DC,AD=5,BD=4,AB=CD,BC比CD长2。

求证: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例2.已知:

如图,□ABCD中,∠ABC的角平分线与AD相交于点E。

求证:

ED+CD=BC。

 

例3.已知:

如图,AC是□ABCD的对角线,BM⊥AC,DN⊥AC。

求证:

四边形BMDN是平行四边形。

 

(二)、等腰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称为等腰梯形):

1.性质定理:

①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判定定理:

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例1.已知: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点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

EF=FG=GH=HE.

 

例2.已知: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

AB=8,AD=DC=4,∠A=600,求BC的长度。

 

(三)、三角形

1.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例1.已知:

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各边的中点。

求证:

△ADE≌△DBE

 

例2.已知: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C、BD是对角线,点E、F、G分别是AD、BD、BC的中点。

求证:

△EFG是等腰三角形。

 

(四)、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称为矩形):

1.性质定理:

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判定定理:

①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例1.

已知:

如图,在矩形ABCD中,AE⊥B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0,AC=6。

求矩形ABCD的面积。

 

例2.已知: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AH、BG、CF、DE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内角的角平分线。

求证:

四边形EFGH是矩形。

 

例3.已知: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

求证:

四边形EFGH是矩形。

 

(五)、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称为菱形):

1.性质定理:

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判定定理:

①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1.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0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2cm。

(1)对角线AC的长度。

(2)菱形ABCD的面积。

例2.已知:

在△ABC中,CE平分∠ACB,EG⊥AC,EH⊥BC,

DM∥BC,DN∥AC。

求证:

四边形CMDN为菱形。

 

例3.已知: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点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

线段GE与HF互相垂直平分。

 

例4.已知□ABCD的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与AD、BC分别交于点F、E,与BD交于点O。

求证:

四边形BEDF是菱形。

 

(六)、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称为正方形):

1.性质定理:

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判定定理: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例1.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以AC为边作正△AEC。

求∠EAB的度数。

 

例2.已知:

如图,四边形EFGH是由矩形ABCD的

外角平分线围成的四边形。

求证: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例3.已知:

如图,四边形EFGH以正方形ABCD各边的

中点为顶点。

求证: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