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0311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6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docx

推荐学习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

长铁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阶段考试试卷

地理科试题

时量: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44分)

图1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防雨保温B.节约耕地C.安全防御D.就地取材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据此,回答3题。

3.太白山(  )

A.又密又高的树木在稀树草原B.山麓降水量比北坡山腰少

C.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针叶林带

图2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台风“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4题。

4.“帕姆”(  )

A.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B.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C.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D.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2所示。

据此完成5题。

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新老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点苍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雪宝顶、果洛山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6.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耕地面积(万公顷)

414.95

814.07

528.18

588.31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1789.4

268.4

910.3

778.5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7.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4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A.研发人员数量偏低B.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C.技师技工数量偏低D.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偏低

图5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A.供水总量增加B.环境用水提高幅度最大C.用水结构稳定D.水资源利用率下降

9.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A.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B.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C.利于改善生态环境D.利于地下水的开采

图6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图中(  )

A.甲处水量丰富,适宜修建水库

B.乙处河道弯曲、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C.丙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D.丁处冰川融化不影响湖泊水位

11.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谷延伸

B.地物按1∶2000万比例描绘,特征粗略

C.径流季节变化大,但不会产生洪涝

D.入海口位于北回归线,难以建港口

 

图7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河流4月最主要补给来源为(  )

A.大气降水

B.永久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冰雪融水

13.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B.塔里木河

C.乌苏里江D.黄河

14.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

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

A.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增大B.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下降

C.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减小D.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

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回答15~16题。

15.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

A.气旋B.暖锋C.准静止锋D.冷锋

16.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阴雨连绵B.暴雨如注C.风和日丽D.晴雨无常

图9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第17题。

17.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移动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B.③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②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10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8~19题.

18.“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B.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C.风力侵蚀减弱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9.“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C.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D.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

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1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

图2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读图,完成20~22题。

20.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迟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8℃。

图12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20m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A.24m     B.40m     C.6m     D.60m

22.同样的寒潮国境如果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春天最可能产生的现象有()

A.雾霾     B.冻雨     C.沙尘暴     D.雷电

长铁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阶段考试试卷

地理科答卷

时量: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二、综合题(共56分)

23.(10分)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最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

一般发生在数度至十余度的斜坡上。

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融冻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融冻泥流。

图为“冻融泥石流形成示意图”。

(1)冻融泥石流与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4分)

 

(2)分析冻融泥石流形成条件。

(6分)

 

24.(22分)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分析甲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8分)

 

(2)分析甲地沼泽广布的原因。

(4分)

 

(3)分析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

(2分)

 

(4)分析甲河段航运价值。

(8分)

 

25.(8分)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

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赛克湖的最早记载:

“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

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

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

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

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伊赛克湖以“热湖”著称的原因(4分)

 

(2)伊赛克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

(2分)

 

(3)推测伊赛克湖的形成原因。

(2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5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

图16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结合材料,分析库布齐沙漠沙尘暴频发的原因。

(6分)

 

(2)与库布齐沙漠相比,巴丹吉林沙漠治理的不利条件。

(4分)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什么,分析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6分)

 

长铁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文科地理参考答案(10月)

一、单项选择题(44分)

1.A2.C3.B4.D5.C6.B7.D8.B9.C10.D11.B12.D13.C14.B15.C16.C17.A18.B19.C20.A21.D22.C

二、综合题(56分)

23.(10分)

(1)(4分)规模相对小,破坏力弱,缓慢移动

(2)(6分)a在数度至十余度的斜坡上b温度上升冻土层上部解冻c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24.(22分)

(1)水文(4分):

水量季节变化大,春汛和夏汛为主,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水系(4分):

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呈树枝状,图中干流从北向南流

(2)(4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河水泛滥。

(3)(2分)湿地调储(沼泽削峰补低,与河流水互补)

(4)(8分)航运价值小(2分)。

河流有夏汛春汛,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枯水期长;冬季有结冰期,河流断流;为沼泽区,地广人稀,市场狭小等(自然原因两点4分,人文原因2分)。

25.(8分)

(1)(4分)湖泊水量大,深度大;湖水盐度高,为高山内陆咸湖

(2)(2分)地形

(3)(2分)地壳运动断裂下陷

26.(16分)

(1)(6分)多裸岩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必答);气候干燥;冬春春季大风日多且集中。

(仅仅回答靠近沙源地,没有回答裸岩,满分给4分)

(2)(4分)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更少;植被不易成活;离黄河更远,引水灌溉不便;距离冬季风源地风力更近,风力风大。

(3)(6分)甘草种植(2分);(4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长铁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文科地理参考答案解析(10月)

1.A2.C解析:

1.考察中国气候自然带的空间分布。

图中信息显示:

客家人南迁路线是从黄淮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到南部沿海地区,依次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景观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所以选A。

2.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人口稀少,不存在耕地缺乏问题。

当地气温较高,无需保温。

当时,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防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所以选C。

3.B解析:

3.考察秦岭自然带。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植被的变化特点。

稀树草原是热带的,太白山是秦岭主峰,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A错;太白山北麓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错;“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知,“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D错误。

据“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林密表示湿润,北麓处较中腰降水少,B项符合题意。

4.D解析:

4题考查气旋的形成与移动。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旋的气流运动特点。

“帕姆”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A错;“帕姆”移动路径与西北漂流无关,是受西北风影响,B错误;南半球气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错误;据图“帕姆”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D正确。

5.C解析:

山峰抬升至冰期时就会经历一次冰期。

因此(题眼)山峰经历冰期的次数与抬升的早晚有关,即经历冰期次数越多的山峰,抬升得越早;经历冰期次数越少的山峰,抬升得越晚。

图中果洛山经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两次冰期,太白山和点苍山经历一次冰期。

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

6.B解析: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即人口容量最小。

7.D解析:

图示我国完成中等教育的比例偏低,不是人数偏低;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选D正确。

8.B第8题考查读图能力。

从图中(题眼)再生水水量增加可以看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把图中两个年份的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南水北调水水量加起来可知,供水量减少。

农业、工业用水水量明显减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明显增加,用水结构发生变化。

环境用水增幅最大。

9.C第9题,考查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的相关知识。

南水北调使用于环境改善的水量增加,加快水体的更新。

水资源短缺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只是缓解了水资源短缺。

调水成本高,增加了使用成本。

调水使地下水的开采减少。

10.D第10题,考查河流、湖泊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甲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属于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乙处地形平坦,位于宽谷,缺少修建大坝的地形条件,不适合修建水库;丙在河流上游山区,河流落差大;丁处的冰川融水流不到图中的湖泊中,对湖泊水位没有影响。

11.B第11题,考查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以(题眼)降水补给为主,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比较大,旱涝灾害较为频繁;我国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的河流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冰川融水增多,也易产生洪涝灾害。

北回归线附近为珠江入海口,多优良港湾。

比例尺1∶2000万,一厘米代表2000千米,地物特征粗略。

12.D通过玫瑰图可以得出,河流的流量在7月、8月流量最大。

在1月流量较小。

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夏季多雨,河流流量大。

4月为春汛,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13.C在冬季河流的流量较小,说明河流冬季河流较小,有春夏两汛,故判断为东北地区的河流。

14.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库大坝对河流的调蓄作用。

大坝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汛期削减洪峰,增加枯水期的水量。

大坝拆除后,坝址上游枯水期的水量减少,平均水位下降;坝址下游由于缺少了大坝的调蓄作用,汛期洪峰流量将增大。

大坝的拆除对上游汛期出现的时间和下游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影响不大。

故选B项。

15.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

由图可知,冬季西风气流的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说明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会形成准静止锋。

16.C解析:

由图可知,准静止锋位于昆明与贵阳之间,而昆明完全被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会出现晴朗的天气,即风和日丽。

17.A第17题解析:

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和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经纬度可知,①位于大西洋,D项错误;②的移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B项错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③的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C项错误;④位于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形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A项正确。

④形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向东北方向移动,东亚地区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18.B解析:

18.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生态裂谷”的含义。

据材料信息,“生态裂谷”在形成过程中,会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因而造成植被退化,A项错;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比周围低,因而会导致地下水流向绿洲区,B项正确;生态环境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导致风力侵蚀加剧,C项错;植被破坏、风力侵蚀加剧会导致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D项错。

19.C解析:

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据材料信息知,“生态裂谷”产生的根源是水资源缺乏。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只适合种草)只会使水资源更为缺乏,A项错;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会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B项错;对于内陆干旱地区来讲,流域内应该合理分配水资源,上、中、下游统一协调水资源的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C项正确。

发展灌溉农业会大规模地抽取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更为恶化,D项错。

20.A第20题,考查逆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从图1中可看出,由于“冷湖”逆温的形成,导致坡谷中的气温分布发生变化,图中甲、乙处的气温均等于d等温线的数值,丙、丁处气温高于d等温线的数值,因此春季“冷湖”造成的冻害对丙、丁处影响小,丙、丁处通常成为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甲位于坡顶部,乙位于坡中部,读图12温度更低。

21.D第21题,考查逆温造成的气温分布。

从图2中可看出,由于超强寒潮影响,谷底部的最低气温大约为-11℃,根据“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20m计算,从谷底上升到24m处,气温升高到-8℃以上,适合种植柑桔。

故选项D正确。

第(3)题,考查“冷湖”冻害的分布。

从第

(1)

(2)题的分析可知,“冷湖”冻害与地形密切相关。

从第

(1)题的分析可知,坡中部遭受“冷湖”冻害的影响最小;从第

(2)题中超强寒潮造成的冻害可知,南坡或向南开口的围椅状小盆地由于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受冻害影响较小。

22.C雾霾主要是人为原因取暖燃煤,汽车尾气等等排放和逆温静风的结果。

冻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雷电在相对对流湿度大的地区和时间容易产生,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在冬春季节,水汽不足,冬季风干燥强劲的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沙尘暴天气。

23.解析:

(1)降雨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山沟,短时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

从材料中得知,冻融泥石流是融水使土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融冻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因此规模相对小,破坏力弱。

(2)由材料得知,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上层土层具有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融冻界面移动,形成冻融泥石流。

与温度,水分、地形有关。

24.略

25.解析:

第1题,“热湖”得名是因为伊赛克湖终年不结冰。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湖区冬季气温偏高;盐度越高,水的冰点越低,越不容易结冰。

当地纬度较高,热量并不充足;湖泊为天山北麓,冷空气可以影响。

第2题,伊赛克湖湖区位于天山北麓,受地形抬升,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在此形成地形雨。

地形(包括海拔)的差异,会导致降水量分布不均。

第3题,根据“湖面以下7米有被淹没的古城遗迹”,“四面负山,众流交凑”等字句,可以推测湖泊曾为陆地,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下陷,周围水系注入低地形成湖泊,陆地上的古城陷入湖底,湖泊与周围山地形成较大落差。

26.第

(1)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的(题眼)裸岩岩性的介绍。

由岩性可知,裸岩易被外力所破坏而变得破碎,是沙漠的主要物质来源;由于多沙尘,容易形成沙尘暴;由于植被缺乏,沿河地带水土流失严重。

(2)题,(题眼)沙漠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关键是水源,水源的来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这个思路去分析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第(3)题,该模式核心环节是(题眼)植被(甘草),其作用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去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