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9961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

刘蕊审题人:

薛婉婷考试时间:

120分钟分值:

100分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

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

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

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

文言

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

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

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

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

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习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B.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C.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D.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

、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D.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C.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D.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及三年  比:

等到。

         B.风乎舞雩      风:

吹风。

C.吾与点也 与:

和。

D.其言不让     让:

谦让。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子路率尔而对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异乎三子者之撰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C.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D.唯求则非邦也与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

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

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

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

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

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分)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3分)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分)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8.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5分)

答:

9.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6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3)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4),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子曰:

“岁寒,。

(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有礼者敬人。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期年(jī)揠苗(yà)喟然(kuì)侮辱(wū)

B.会稽(Kuài)畏葸(xǐ)禅让(chán)数罟(cù)

C.皈依(guī)恣睢(suī)决渎(dòu)埋怨(mán)

D.巡狩(shòu)泾流(jìng)卜筮(shì)朝觐(jìn)

12.下列各组成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耰而不缀鹏宵万里举一返三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曲厷枕之贻笑大方杀身成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C.混沌初开守株待兔脍炙人口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D.望洋兴叹有教无类和衷共济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即使得了冠军,也不应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B.检察机关以无所不为的勇气,顶住各种压力,严肃查处涉及多位政府官员的金融诈骗案,百姓拍手称快。

C.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D.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

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C.由于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丰田公司从全球召回了数百万辆汽车。

这将是丰田公司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一次信任危机。

D.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将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作出了具体划分,使得违规作弊有法可依。

1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D.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的人格的核心仁;孟子和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另一方面又各自有所发展,但是他们都赞成“人性本善”的观点。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相信,。

悲观主义在理论上是驳不到的,但生命的实践能消除它的毒害。

①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②有的人则以行动抵御悲观主义

③为生命争得了或大或小的地盘

④有的人被悲观主义的阴影笼罩住了

⑤每个正常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点悲观主义

⑥一生中有些时候难免会受人生虚无的飘忽感的侵袭

A.②③④①⑤⑥B.⑤⑥④①②③

C.⑥⑤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⑥⑤

五、作文(4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0分)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羽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玷污。

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的守护着自己的纯白、漂亮的羽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答题卡

命题人:

刘蕊审题人:

薛婉婷考试时间:

2016年4月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1-3题2分;4-16题三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古诗文阅读(共27分)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分)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3分)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分)

8.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5分)

答:

9.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6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6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3)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4),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子曰:

“岁寒,。

(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有礼者敬人。

17.作文。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1.C(A项只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并非文言之现代生命。

B项前后两句说的是同一个现象,没有因果关系。

D项也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且不符合本文的主张。

2.B(B项少了“几乎”一词,过于绝对。

3.D(D项“循序渐进”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二、4.C5.A6.B

7

(1)如果要我子由来管理某个国家的话,到了三年以后,我可以使这个国家的人都有勇敢的精神,而且人人都知道进退礼仪.(“为”“比”“方”2分,句子通顺1分)

(2)曾皙弹瑟(已近尾声),瑟声渐渐稀疏下来,(听到老师叫他),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鼓“”瑟”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莫”“童子”各2分,状语后置1分,句子通顺1分)

8.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9.修辞:

对偶、借代炼字:

“逢”“忙”色彩:

“碧”“黄”情感:

喜爱之情.

10.略.

三.11.C。

(A.侮辱wǔ;B.禅让shàn;D.泾流jīng)

12.B。

(A.耰而不辍,鹏霄万里,举一反三;B.曲肱枕之,杀身成仁;C.正确;D.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3.C。

(A.侧目而视:

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不能形容骄傲自满。

B.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贬义词。

C.揠苗助长:

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D.相濡以沫:

濡,沾湿;沫,唾沫。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14.A。

(B.多重否定不当导致不合逻辑;C.“这”指代不明;D.成分残缺)

15.D。

(荀子主张性本恶。

16.B。

(略)

17.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