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思源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海南省乐东思源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乐东思源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乐东思源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海南省乐东思源高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三月月考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
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的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风速与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
研究发现:
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
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
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
研究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
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1、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雾霾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影响较大。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造成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迅速形成污染的重要环节是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性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二阶段,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C.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
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D.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C.雾霾天气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频发的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将对我们开展防霾治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
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
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
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
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
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
“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
南阳宗室,独刘秀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
”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
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
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
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
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
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
时,汉兵亦已大合。
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
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
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
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
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
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
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诏下公卿群臣议。
大司徒侯霸等曰:
“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
功德最高,海内所闻。
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
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
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
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注】①巫丞:
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
②避吏:
逃避狱吏的追捕。
③消:
病名,即糖尿病。
④特进:
官名。
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从弟轶,亦素好事 素:
一向,向来
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
约定
C、乃系守于狱 系:
联系
D、以病上书乞身 乞身:
请求辞官回家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B、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C、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D、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通心怀鸿鹄之志。
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B、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
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C、李通功高位显。
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D、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
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宿建德江①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①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试不第,在第二年便黯然离京,东游吴越,寄情山水。
8、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5分)
9、结合全诗及写作背景,分析本诗是如何写“愁”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蜀道难》中,李白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蜀道群峰高耸,松树奇异的句子是“ , ”。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中“ , ”的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琵琶行》中“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
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
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
6分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运用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入冬过后,我国许多城市笼罩在雾霾的阴影下,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等造成了严重影响,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
B.、.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春节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世界性节日,这也是中国软实力增强的象征。
C、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连续三年超过百万,这叹为观止的数学说明公务员职业对人们有很大原吸引力。
D、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B、一种政治体制越是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就越容易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就越容易为了保卫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反对改革。
C、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最适合的手段?
在中国周边动用武力是否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D、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2亿多人,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5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1)------。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
方便是方便,
(2)-------。
1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溫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来,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給人朦胧飘渺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
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縮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給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1)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要求:
16字以内。
(2)概括雾和霾的相同点,要求:
16字以内。
五、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
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
“你知足些吧!
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乐东思源高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三月月考语文答题卡
一、选择题(32分)
1
2
3
4
5
6
12
13
14
得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
(1)(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8.(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一空格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选择题( )(5分)
(2)(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