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7303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学习题

1.第1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

A.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

B.通过做投机生意而攫取高额利润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

答案:

C

2.第2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  )

A.具体细节 

B.一般特征 

C.具体阶段

D.特殊规律

答案:

B

3.第3题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    )

A.原始资本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C.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

D.地区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

答案:

B

4.第13题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B.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C.形而上学运动观

D.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

答案:

A

5.第14题

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答案:

A

6.第15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

答案:

B

7.第16题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答案:

C

8.第17题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相对性

答案:

C

9.第18题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答案:

B

10.第19题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答案:

B

11.第20题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答案:

B

12.第21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答案:

C

13.第22题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答案:

D

14.第23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答案:

C

15.第24题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答案:

D

16.第25题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市场经济理论 B剩余价值理论 C商品经济理论 D劳动二重性理论

答案:

D

17.第31题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  C第三世界国家 D发展中国家

答案:

A

18.第32题

 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两在部分构成。

这两部分是(  )

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

答案:

A

19.第35题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E高度统一原则

答案:

C

20.第53题

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

答案:

D

21.第54题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答案:

A

22.第55题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答案:

C

23.第56题

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答案:

D

24.第57题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B.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和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和劳动资料的关系

答案:

B

25.第58题

国体指的是(  )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C.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

D.国家政权的社会职能

答案:

A

26.第59题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  )

A.近代垄断资本主义

B.现代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政治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

C

27.第60题

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是(  )

A.货币量有了巨大增长

B.货币增值

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D.世界货币的出现

答案:

C

28.第61题

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答案:

C

 

29.第62题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

D

30.第63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

D

31.第64题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答案:

C

32.第65题

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答案:

A

33.第66题

必然王国是指(  )

A.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状态

B.原始社会

C.文明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A

34.第67题

商品是(  )

 A供人们使用的劳动产品 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供人消费的劳动产品 D可用货币购买的劳动产品

A.供人们使用的劳动产品

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供人消费的劳动产品

D.可用货币购买的劳动产品

答案:

B

35.第74题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

C

36.第75题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和改革决定的

答案:

B

37.第4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答案:

A,B,C,D

38.第5题

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答案:

A,B,C,D,E

39.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细胞学说

答案:

A,D,E

40.第10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

A.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

B.生物界的生存竞争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交换

D.两岸同胞和“台独”势力的对立

E.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依存

答案:

A,B,C,D

41.第26题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E.主张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答案:

C,D

42.第27题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答案:

A,D

43.第28题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风俗习惯

D.生产方式

E.国家政权

答案:

A,B,D

44.第29题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

下列各项属于思想体系的有

A.社会传统和社会风气

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宗教观点和艺术观点

D.哲学观点和道德观点

E.自然科学和语言学

答案:

B,C,D,E

45.第36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

A,B,D,E

46.第37题

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         )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答案:

A,B,C,E

47.第38题

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使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资料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

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

A.生产工具系统

B.地下各种矿藏

C.能源动力系统

D.自动控制系统

E.信息传递系统

答案:

A,C,D,E

48.第43题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答案:

A,B,E

49.第44题

马哲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E.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案:

A,C,D

50.第45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答案:

B,D,E

51.第46题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E.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

答案:

A,B,D

52.第47题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A.科学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E.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答案:

A,B,C,E

53.第6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职能的有(   )。

A.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D.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

E.防御外来的侵略,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答案:

A,B,C,D,E

54.第69题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和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答案:

B,C,D

55.第6题

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度。

答案:

正确

56.第7题

生产力是反映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范畴。

答案:

错误

57.第8题

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答案:

错误

58.第30题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答案:

错误

59.第39题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答案:

正确

60.第40题

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

答案:

正确

61.第48题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答案:

正确

62.第49题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

错误

63.第50题

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在于出现时间的早晚。

答案:

错误

64.第70题

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共同遵循的认识论路线。

答案:

正确

65.第71题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答案:

正确

66.第72题

实践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活动。

答案:

错误

67.第11题

简述度及掌握度的意义。

 

答:

(1)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范围、幅度。

每一个度有两临界点或关节点,两个关节点之间的范围就是度。

每一事物本身就是一个度。

度是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据,未超出度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3分)

(2)在生活、学习、工作乃至国家建设中,都必须掌握好事物的“度”,讲究“适度”原则。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量力而行、注意分寸、过犹不及等,讲的都是把握“度”的道理。

(3分)

68.第12题

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2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分)

69.第33题

简述生产力及其构成

答: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范畴反映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2分)

2、生产力内容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第二类是渗透型的要素,包括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等。

(4分)

70.第34题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3分)

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分)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1分)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看成特殊的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

(1分)

71.第41题

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1)科学本身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而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其他要素中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2分)

(2)科学在现代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成为先导的、超前的力量。

19世纪以前,在生产、技术和科学三者关系中,生产推动技术进步,技术促进科学发展,其次序是生产-技术-科学。

19世纪以来,三者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生产的趋势,即科学理论上的重大发现带动技术进步,新技术带动新兴产业的形成。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先导的和超前的力量。

(4分)

72.第42题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时又滞后于社会存在。

(2分)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发展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如18世纪法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英国,但在社会意识方面却领先于英国,19世纪德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英国和法国,但社会意识却比英、法两国先进。

(2分)

第三,社会意识有历史继承性。

(1分)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互相制约。

(1分)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1分)

73.第51题

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答:

第一,一般寓于个别之中,通过个别体现一般,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如:

没有苹果、葡萄、香蕉等个别果实,就没有“水果”这个一般概念。

)  (2分)

第二,任何个别都包含一般,表现一般,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如:

张三是人,苹果是水果)。

  (2分)

第三,任何一般都只能大致地包括一般,一般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2分)

第四,一般、普遍。

共性是无条件的,具有绝对性。

个别、特殊、个性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任何事物都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1分)

74.第52题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答: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它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分)

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权,广大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

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3分)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从这个意义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

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

只有把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当做目的,作为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来认识,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

(3分)

75.第73题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

第一,联系的观点。

联系是事物和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具体性)等特点。

(3分) 

第二,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分)

76.第76题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主要有:

第一,生产全球化。

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跨国界组织生产,全球化生产体系形成,世界各国的生产不再孤立进行。

(2分)

第二,贸易全球化。

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参和贸易的国家急剧增长。

(2分)

第三,金融全球化。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2分)

第四,企业经营全球化。

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