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6378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2019届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

A.强化血缘亲疏关系

B.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C.构建官僚等级秩序

D.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

2.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

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这一事件

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

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3.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

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4.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

解释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C

行省制

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

D

明朝内阁

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A.A

B.B

C.C

D.D

5.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

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

这体现了当时

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6.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

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近代出版业开始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

C.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D.“文学革命”的影响力扩大

7.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

C.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D.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

8.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

这一修正案

A.推动了经济结构改革B.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9.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

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B.捍卫思想的自由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0.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

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11.1787年美国宪法在阐述政府的目的时,使用了“树立正义”“促进公共福利”“得享自由”等“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

由此可见,美国宪法

A.超越了最初的阶级属性B.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C.调和了不同群体的利益D.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12.1970年开始,西欧不顾美国反对,开始加强同东欧的经济关系,希望能缓解东西方紧张气氛、减少东欧对苏联的依赖、更多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并试图以经济的让步换取苏联在其它方面的让步。

这表明

A.西欧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欧洲经济联系的政治色彩浓厚

C.西欧迫切需要缓解“滞胀”危机D.苏联改革优化了西方投资环境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经济相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起来。

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首先,《宋刑统》全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

其次,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明文规定,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

——摘编自潘荣华、杨芳《我国古代食品卫生监管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食品掺假尤为严重。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他主张积极干预食品药品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上兴起了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运动,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食品药品行业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

这些运动不仅给罗斯福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最终加速了《纯净食品法》的出台,开启了是美国食品监管的“联邦化”序幕。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关国食品法律法规研究》

材料三19世纪后期,一些疾病随海外贸易传入中国。

为防止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20世纪20—30年代,主要商埠开展了一定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例如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仿照英国,成立公共卫生处,逐步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卫生法规,并建立了公众投诉制度。

但只是在少数城市,如上海、广州、汉口等,才进行了专门性的食品卫生管理。

——摘编自陆文雪《上海工部局食品卫生管理研究《1898—194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食品安全管理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纯净食品法》成功出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20世纪初中、美食品安全管理的异同。

1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昨)

材料隋朝统一后,对监察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

隋炀帝仿照汉武帝的做法,颁布了新的“大条证书”。

汉武帝的“六条”是“专纠郡国二千石”,即郡守国相,精炀帝所纠则是地方上有品级的所有朝庭命官。

汉武帝特别强调对地方上“豪强”监视(一条、六条),隋场帝则强调要“穷逐”部内“盗贼”

对豪强的纠检由第一条退居第三条。

汉武帝“六条诏书”的第四条是指监察纠举郡守选任属佐的不法之举,而隋朝既无地方行政长官自辟(任命)僚属之制,也就没有必要将此专门提出来作为监察事项。

此外,隋朝新六条增加了“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而汉代则无此项。

隋炀帝的这些改制为唐所沿袭,影响深远。

——摘编自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隋“六条诏书”的内容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1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

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

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

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歹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

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年——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1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陆贽(754—805年),唐代政治家。

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

针对德宗的“国家兴衰皆由天命”的思想,陆贽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由于天命是荒谬的,得出了“天命在人”的结论;又进一步阐发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思想,反复强调人心的作用。

针对藩镇割据的局面,他吸取了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所阐述的加强皇权集权的思想,要求加强关中实力以巩固皇权,逐渐削弱藩镇势力。

关于吏治,提出了“求才贵广,考课贵精”的重要原则;他还十分赞赏唐太宗从谏如流的政治风度,认为只有虚受广纳,勤与接下,才能使下情上达,上情下知,君臣一致,政权巩固。

这些主张虽未能完全被采纳,但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陆贽的政治主张。

三、论述题

17.材料卡拉斯是法国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

1761年10月,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

传闻安东尼曾想放弃断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

大批天主教民众群情激愤,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

案件落到一个狂热的天主教法官手中,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

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

其时,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

他意识到这是一场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平反。

经过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

1765年,枢密院正式为卡拉斯一家恢复声誉,法国国王赐予卡拉斯夫人丰厚的体恤金,卡拉斯一家人重获自由。

整个欧洲为之震动,人们称伏尔泰为“卡拉斯的恩人”。

——摘编自萧瀚《神圣的辩护:

评伏尔泰为卡拉斯辨护》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材料里的变法针对的都是旧贵族,要废除原有的封建等级制,重新制定新的等级制度。

新的等级制度是以官僚制为核心,C最合适。

这两次改革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这些人是亲近国王血缘的人,却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故A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所有者也在变革中换了主人,所以改革没有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不对,D与题目关联不大,排除。

2.C

【详解】

根据“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天花、鼠疫和麻疹都属于传染病,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疫乱,说明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故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疫乱,和政治体制无关,排除B;两个帝国人口数量下降,不能说明两个帝国分崩离析,排除D。

3.D

【详解】

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将商人提升到与士、农同等的地位,实际是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传统等级观念有所转变,故选D;王守仁的思想不属于近代民主思想,更不可能彻底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排除AC;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

故选D。

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符合史实,故D正确。

重农抑商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与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故B错误;行省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C项错误;故选D

5.C

【解析】

【详解】

根据“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说明重视工商业的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曾国藩、张之洞两人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政府立国政策”,排除A;曾国藩、张之洞两人是洋务派的代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排除D。

6.D

【解析】

【详解】

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出版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排除B;C中“完全取代”太绝对,排除;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而胡适是提倡新文学的代表。

材料中胡适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写作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影响,故选D。

7.A

【详解】

由图片信息看出,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农民占76%,结合所学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共产党走向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共产党员中农民占比例最高;1938年是抗战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是社会主题,共产党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产党主要成分包括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地主和中小商人;所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故A正确;1933年和1938年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B错误;C项无法说明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发生的变化,并非民主政权建设,排除D。

8.B

【详解】

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中央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材料中“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明显是针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正确;材料中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不是经济结构改革,A错误;人民公社体制结束是改革开放之后,C错误;国民经济的恢复的完成是1952年,D错误。

9.C

【详解】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苏格拉底自称一无所知,主张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材料体现了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知识即美德”“捍卫思想的自由”,排除AB;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D。

10.D

【详解】

“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

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可知欧洲工人的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下降,系数越高代表家庭生活水平越差,系数越低代表生活水平越好,材料表明19世纪欧洲工人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结合所学19世纪欧洲开展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即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了,故D正确;A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工人工资、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工人斗争改善待遇,有利于提高工人工资,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11.B

【详解】

材料“树立正义”“促进公共福利”“得享自由”体现“中性”的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说明美国宪法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够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需要,故B项正确;1787年美国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A项表述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宪法被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无法体现“调和了不同群体的利益”,排除C项;1787年美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权威性,D项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20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联合逐渐加强,欧共体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

材料中“缓解东西方紧张气氛、减少东欧对苏联的依赖”显然是西欧国家政治联合的进一步体现,B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政治方面的体现,A错误;材料中属于西欧国家政治一体化的表现,不是迫切需要缓解“滞胀”危机,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苏联改革优化了西方投资环境,D错误。

13.

(1)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推动了宋代专营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宋代律法的发展;只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

(2)原因:

政府导向下的国家干预:

独立新闻媒体掀起的黑幕揭发运动;公共参与下的社会进步运动推动,相对完善的民主法制体制等。

(3)同:

都采用了法律的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食品安全的管理。

异:

美国是独立的民主国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美国是联邦政府积极干预,中国是地方性质的;美国是各阶层共同参与,中国主要是外部力量的推动;美国制定了全国性质的法律,效果更为显著,中国则是局部性的,效果不佳等。

【详解】

(1)根据“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宋刑统》全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概括积极影响;可从只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分析其局限性。

(2)原因:

根据“积极干预食品药品中存在的问题”得出政府导向下的国家干预;根据“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得出独立新闻媒体掀起的黑幕揭发运动;根据“社会上兴起了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运动”得出公共参与下的社会进步运动推动,相对完善的民主法制体制等。

(2)同:

根据“(美)《纯净食品法》”“(中)逐步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卫生法规”得出都采用了法律的形式;根据“开启了是美国食品监管的‘联邦化’序幕”“进行了专门性的食品卫生管理”得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食品安全的管理。

异:

可从国家的社会性质、干预的力度、参与的阶层广泛程度、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等角度分析总结。

14.

(1)汉对地方官的监察对象主要是郡守,隋则扩大到所有地方官员;汉重点监察豪强地主,隋则对豪强的监察逐渐降低,增加了对农民起义(盗贼)的监察;隋朝更加关注民生

(2)原因:

庄园制经济衰落,世家大族势力衰微;辟除制逐渐废止;科举制确立,选官权力渐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加强;均田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专纠郡国二千石”“隋炀帝所纠则是地方上有品级的所有朝庭命官”得出汉对地方官的监察对象主要是郡守,隋则扩大到所有地方官员;根据“汉武帝特别强调对地方上‘豪强’监视”“隋炀帝则强调要‘穷逐’部内‘盗贼’对豪强的纠检由第一条退居第三条”得出汉重点监察豪强地主,隋则对豪强的监察逐渐降低,增加了对农民起义的监察;根据“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得出隋朝更加关注民生。

(2)原因:

材料表明隋则对豪强的监察逐渐降低,结合所学可知,隋朝时期庄园制经济衰落,世家大族势力衰微;根据“隋朝既无地方行政长官自辟(任命)僚属之制”得出辟除制逐渐废止,科举制确立,中央集权加强;根据“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结合所学得出隋朝推行均田制和进行户籍制度的变革等。

15.

【解析】

【详解】

(1)根据“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得出受近代以来沙俄扩张主义传统的影响;根据“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得出二战后期,苏德战场上的战争形势以及苏军帮助解放了大部分东欧国家的有利条件;根据“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结合所学得出德国两次入侵的历史经验总结。

(2)可从为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保障,巩固和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分析其积极影响,从遏制了东欧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道路,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威信等角度分析其局限性。

16.

(1)祸乱在人,不在天命(天命在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人心;加强皇权,削弱藩镇;求才贵广,考课贵精;广开言路。

(2)反天命、重人事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藩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吏治清明,提高官僚机构的工作效率。

(其他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陆贽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由于天命是荒谬的,得出了‘天命在人’的结论”得出活乱在人,不在天命(天命在人);根据“反复强调人心的作用”得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人心;根据“加强皇权集权的思想,要求加强关中实力以巩固皇权,逐渐削弱藩镇势力”得出加强皇权,削弱藩镇;根据“求才贵广,考课贵精”得出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根据“只有虚受广纳,勤与接下,才能使下情上达,上情下知”得出广开言路。

(2)根据材料,可从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吏治清明、提高官僚机构的工作效率等角度分析总结。

17.示例角度1:

卡拉斯冤案暴露的社会问题

论述:

卡拉斯冤案是一起典型的宗教迫害事件。

这次冤案的发生,意味着18世纪的法国司法昏庸和专制腐败。

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然而天主教与新教彼此间矛盾重重,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尚未实现。

偏见已经根深蒂固,理性的发展依然十分缓慢。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启蒙运动需要深入开展的迫切性。

角度2:

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原因

论述:

由于饥荒、战争、宗教迫害,18世纪的法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和社会矛盾。

卡拉斯冤案的发生正是当时司法昏庸和专制腐败的缩影。

然而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法国社会的逐步启蒙为辩护提供了有利的與论氛围,伏尔泰作为启蒙思想家持续不懈努力是冤案得以解决的重要推力。

卡拉斯冤案的平反是人类迈向宗教宽容及理性之路的又一进步。

角度3:

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影响。

论述:

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是一场维护人权的战斗。

伏尔泰为死去的卡拉斯辩护是要维护他的名誉权,追求法律的公平正义。

图鲁滋地方法庭在没有确定的证据情况下判处卡拉斯死刑,实质上就是维护天主教。

对新教进行追害。

神圣辩护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人人有信仰自由和平等的人权。

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正是他们广泛的思想宣传和社会活动,促进了大革命的到来。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

他意识到这是一场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平反。

经过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可归纳出论题:

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影响。

然后,结合所学,可从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的实质是维护人权,地方法庭的判决的实质是维护天主教,伏尔泰的辩护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追求信仰自由和平等的人权,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等角度分析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