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5722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

语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七册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对世界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文字的品析,让学生感受祖国“世界遗产”的奇特,培养民族自豪感。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进行信心、尊重根基品格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世界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文字的品析,让学生感受祖国“世界遗产”的奇特,培养民族自豪感。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一是理解内容,增长见闻。

二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三是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语文园地3-5课时,单元测试1-2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

课题:

17长城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进行尊重、分享根基品格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看图。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精讲课)

一.导入新课:

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

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么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

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什么内容

三、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一)观察远景图。

(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

(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么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二)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师生探究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1)这一节有几句话?

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

(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2)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2、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

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 气魄(po)

3、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

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

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

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

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

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

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

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

指用来了望的口子。

了望:

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

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

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

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4、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5、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

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

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三)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

(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四)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爱、赞美)

四、小结课文,情感提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引导谈话: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

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

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远景:

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

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写字积累课)

一、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崇、峻、蜿、蜒”认读,自己想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崇、魄两个字的写法。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二、词句积累

   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提升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paishe ningjie zhihui  jiangu

(  )(   )(   ) (   )

 chengqiang yuhang yuan

 (     )(      )

2、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 )山( )岭  互相( )应

蜿蜒(  )旋  气( )雄伟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 

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课文内容较容易理解,宋金浩、李大伟几位同学有感情读文进展明显。

学完课文,我补充了长城的修建历史和过程,同学们唏嘘不已,提出“那么大的条石是怎样运上山,怎样把长城修建成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的中心:

长城是伟大的工程,气魄雄伟,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有了深刻的认识。

课题:

18颐和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游览顺序,介绍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

“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进行喜乐、爱国根基品格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精讲课)

一、导入新课:

在首都北京有一处美丽的大公园,那里有我国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幻灯片引领自学课文

1.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2.自学课文

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3.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生字: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指导“栽、爽、葱、朱”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

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琉璃瓦、横槛、宫殿、远眺、画舫、葱郁。

介绍几种常用的解词方法:

1).直观、演示法。

2).形象描绘法。

3).讲解词素法。

4).举例说明法。

5).和同义词、反义词比较法。

6).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7).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方法,讲解一个词时,不一定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几种方法并用,会更便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词义。

4.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课内探究中要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做到“讲其所当讲”。

5.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

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位置相邻的自然段哪些联系比较紧密?

(第3、4两个自然段的联系就很紧密。

第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

我们可以把第3、第4自然段合并为一段。

这种分段方法叫自然段归并法。

(2)利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订正,其分段结果是:

一(第1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三(第3、4自然段);四(第5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

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4)划分段落,标出起止。

分段结果:

同上。

两种分段方法进行比较

三、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合作读课文。

2.师生探究: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2)作者有什么希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

(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3.学习课文第二段。

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1)分层的提示是: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2)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4.逐层学习:

(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

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

长廊的外部:

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

长廊内部: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读句子;提问:

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三层:

长廊两旁:

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这句说明了什么?

(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

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

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1)教师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或齐读。

5.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

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

它们各是怎样的?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6.学习课文第四段。

指名朗读第四段。

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7.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中的第(3)小题。

(1)出示句子,读句子。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2)说说这个句子是抓住什么来描写景物的?

(这段话抓住了景物“多”的特点来写具体的。

首先是十七孔桥的桥洞多有17个;其次是桥栏杆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狮子多。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

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第二课时(写字积累课)

一、指导书写生字词

1.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宫殿 堤岸 掩映 雕刻 长廊 葱郁 杨柳 耸立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细细游赏 隐隐约约

2.听写词语,当堂检查识字效果。

宫殿 堤岸 雕刻 长廊 葱郁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细细游赏

二、提升练习:

1.比较并组词。

堤(   )阁(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党(   )郎(   )

载(   )赏(   )朗(   )

2.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指导用“耸立、隐隐约约”两个词语造句。

找出词语在课文中的位置,读其所在的句子,明确课文是怎样运用的。

弄懂词义:

耸立:

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明确词语的使用范围。

思考:

词语经常在哪些方面?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可以和什么词语搭配合理使用?

学生能按指定的句式练习。

(或者不给出固定的句式。

例:

______耸立在______。

______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远处的______。

造出的句子要丰满,可以填加一些修饰性成分。

做到语法完整和语意完整。

例:

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眺望远处的高楼大厦,因为有雾,所以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

读一读句子,检查一下有无写错的字;用错的标志;句子是否通顺、完整;能否使人明白;是否合情合理。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反思:

学生对游览顺序掌握得好,能够流利地读课文。

运用游览顺序介绍潍州外国语学校时,同学们表现得有条理、有话说,罗宏佳同学口头介绍尤其生动。

课题:

19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进行感恩、信心根基品格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精讲课)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检查预习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重点引导

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

(1)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2)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4.学习第3段

提出要求:

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

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学。

同桌交流。

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

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5.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6.学习过渡段

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7.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作业

读熟课文,读语文报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第二课时(写字积累课)

抄写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词语

完成下列提升练习:

一、择优录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

 擎着(qíngjìng)   模拟(shì nǐ)   战车千乘(chéngshèng) 

军吏(shǐ lì)   战靴(xié xuē)      惟妙惟肖(xiào xiāo)

二、缩写句子  

1、雪白的浪花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沙滩。

2、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地接受任务。

三、修改病句  

1、数学对我很感兴趣。

2、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人。

 

四、阅读天地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__普通的半圆形,__像一张弓,__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