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3964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时间:

10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R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RNA是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B.糖蛋白、抗体都具有特异性

C.酶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2.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

它能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具有的生物膜种类相同

B.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C.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疟原虫细胞内能量的供应机制受到影响

D.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的速率明显下降

3.将蛋清溶液做如下两种方式的处理:

蛋清溶液

有蛋白质析出

蛋白质溶解,得到溶液甲

蛋清溶液

有蛋白块产生

蛋白块溶解,得到溶液乙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经①②③过程处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没有遭到破坏

B.经③④过程处理,分别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

C.③过程有水分子的产生,④过程有水分子的消耗

D.向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变紫色,乙溶液不会变紫色

4.下列细胞器中能合成有机物的是()

A.①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是生物体内的有关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肽键形成  B.病毒核酸的形成C.转录D.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6.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线粒体受损伤,会影响人的红细胞吸收K+

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耗能

7.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

D.A、B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8.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更多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

C.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有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

9.下图甲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图中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B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神经细胞吸收K+时,a催化的反应加快,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

C.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

D.图乙中温度m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

10.在野生型酵母菌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相关酶作用下,显色剂TTC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TTC不能使其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不产生[H]

C.野生型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

D.有氧条件下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不同

11.以下过程不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12.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13.萌发种子中的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

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B.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

C.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

D.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

14.将从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的形状质量相同的薯条分为数量相等的四组,分别浸入I-Ⅳ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h后,溶液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下表一。

从四个不同的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形状质量相同、数量相等的薯条①-④组,分别浸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h后,薯条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上表二。

则表一所列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开始时浓度最低的,以及表二所列的四组不同薯条中细胞液开始时浓度最低的分别是()

A.I、①B.I、④C.Ⅳ、①D.Ⅳ、④

15.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A物质的吸收

B.若是人体心肌细胞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CO2、O2

C.若是突触前膜,可通过d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16.下图为在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乙比植物甲对CO2浓度更敏感

B.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与植物乙合成有机

物的量相等

C.d点时植物甲细胞内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

质、线粒体、叶绿体

D.适当降低光照强度,b点将向右移动

17.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18.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

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下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d四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

 

A.c~bB.a~cC.a~dD.d~c

19.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

20.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时,相关的细胞一定是液泡和线粒体

B.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最终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小于1,说明细胞一定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

C.当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达到最大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一定相等

D.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将其放入清水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1.某植物在黑暗环境中释放0.02mol/hCO2(a=0.02),在其他条件不变而给予光照强度为X时,该植物则吸收CO2为0.1mol/h,那么,在同样条件下给予光照强度为X/2时,该植物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

A.0.04mol/hB.至少0.04mol/h

C.至多0.05mol/hD.至少0.06mol/h

22.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

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23.真核细胞中具有某些结构,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

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B.线粒体的嵴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D.叶绿体的基粒

24.某研究小组利用能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设计如下。

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

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O2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25.鲁宾--卡门实验目的是: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其实验思路是:

设法将H2O和CO2的氧区分开来研究。

下列实验中与这个实验目的和思路最相似的是()

A.恩格尔曼水绵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

B.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C.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D.卡尔文用14CO2探明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26.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材料。

下列有关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D.用料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27.用草履虫进行pH变化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

B.该实验结果表明草履虫种群中有不同方向变异的个体

C.该实验结果表明草履虫种群中的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

D.若pH由9变为5仍有少量个体存活,说明这些个体的pH耐受范围广

28.小张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

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

试管

实验温度

3%淀粉溶液

1%α—淀粉酶溶液

1min后碘液检测

1

50℃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2

55℃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3

60℃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A.将实验温度改为0℃、55℃、100℃B.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4mL

C.将α—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2%D.将碘液改为斐林试剂

29.噬藻体是一种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科学家用32P标记噬藻体进行感染蓝藻的实验,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证单一变量,蓝藻也应用32P标记

B.实验预期结果为上清液的放射性强、沉淀物的放射性弱

C.可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D.实验中应进行搅拌、离心等操作

30.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某温度下10min内,若甲、乙装置中液滴分别左移30mm、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1.15

B.上述装置也可测细胞呼吸类型;若测某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的呼吸熵,需黑暗处理,避免光合作用干扰

C.可运用乙装置测量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但需要设置对照组

D.为排除外界物理因素的干扰,应设置对照组,即另加两组装置分别与甲、乙相同,只是将等量的萌发的小麦种子替换为等量的煮沸灭菌的小麦种子

二、非选择题(5道小题,共40分)

26.(每空1分,共8分)由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Margulis)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共生起源假说》书中正式提出。

她认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

(1)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被吞噬的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2)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能/不能)合成自身所需全部蛋白质。

(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

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选择性是与其细胞膜上的(物质)有关。

(4)马古利斯认为线粒体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试推测该种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理由是。

(5)以下能为该观点提供依据的是()(填序号)

①线粒体内含有DNA和RNA,在遗传上具有半自主性

②线粒体在细胞内可运动,并大量集中在代谢旺盛部位

③线粒体的外膜成分与细胞的其他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细胞膜相似

④吞噬现象普遍存在,如白细胞吞噬病菌

2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生物膜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能够维持相应环境内的物质浓度,这对于完成不同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维持依赖于生物膜的运输。

根据是否需要能量,将物质的跨膜运输分为两大类,即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1)被动运输包括三种类型,除外,另外两类都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其中,可在膜两侧进行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离子载体是一些能够极大提高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的物质,目前发现的大多数离子载体是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它们能够杀死某些微生物。

其中短杆菌肽A是一种十五肽的离子甘休,它能有选择地将单价阳离子顺浓度通过膜,如H+、NH4+、K+、Na+等,最终使膜内外部分单价阳离子浓度趋于平衡。

据此推测这类抗生素的杀菌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

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

(内部、外部)是疏水的。

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

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________,但与普通的酶不同的是,它不对所转运的分子进行催化。

2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将生长旺盛的某植株置于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矿质养料条件下进行实验。

如图为每隔2h测一次密闭、透光的玻璃罩内CO2浓度(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不考虑无氧呼吸)后绘制的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曲线。

(1)实验过程中有两个小时没有光照,这个时间段

是h;实验12小时后,该植物干重变化是

(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2)0—2h时间段,该植株的根尖细胞中能同时产生[H]和ATP的场所有。

(3)第2h时刻点之后,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是。

(4)实验过程中的4—6h和8—10h两时间段,钟罩内的CO2浓度都保持不变。

回答:

钟罩内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6h的光照强度8—10h的光照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最新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在下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不直接依赖于ATP水解的是(  )

A.胃蛋白酶的合成B.细胞的生长

C.骨骼肌的收缩D.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___。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X物质的浓度(mg·mL-1)

细胞内ATP的浓度(mmol·mL-1)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F

32

1

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爱尔兰科学家威廉一坎贝尔和日本药物科学博士聪大村,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名为阿维菌素,其衍生产品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有效对抗其他寄生虫病,治疗效果显著。

聪大村从土壤样品中分离链霉菌的新菌株,在实验室内通过成千上万链霉菌培养物筛选出一些较有发展前途的菌株,这就是阿维菌素的来源。

(1)制备链霉菌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2)图①是在纯化过程中通过法分离培养的结果,在培养基上接种时接种环需通过灼烧灭菌,完成图中划线操作,共需要灼烧接种环次。

图②表示的是用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3)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表明细菌已分离。

在此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BCBDAACBDBCADDABBCBCBDADCCCBDA

二、非选择题(5道小题,共50分)

26.(每空1分,共8分)

(1)捕食和互利共生

(2)核糖体不能

(3)氧气和有机物蛋白质(糖蛋白/受体蛋白)

(4)有氧呼吸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氧气)

(5)①③④

2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自由扩散载体蛋白

(2)使微生物细胞无法维持某些物质(离子)正常的浓度梯度而死亡(2分)(3)内部①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②载体具有特异性(4)ATP

2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7分)

(1)2—4(1分)基本不变(1分)

(2)大于(1分)小于(1分)

(3)先增加后稳定(2分,只答“增加”也得分)

(4)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D 

(2)腺苷

(3)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答其一点即可,2分)

(4)①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2分)②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的百分率增加(2分)

3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

(1)调整pH高压蒸汽灭菌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泠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平板划线4稀释涂布平板(3)不连续单个菌落(2分)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