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3775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docx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01、视神经轨道征:

表现:

在增强的横断面视神经CT或脂肪抑制的T1加权磁共振图像上最明显.

在这些图像上,视神经表现为相对于其两侧强化的视神经鞘的条状低密度(信号)带.

解释:

视神经轨道征最常用于描述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常表现为节段性或弥漫性视神经鞘增厚.当注入增强剂后,视神经在CT或MR图像上表现为非强化的低密度(信号)线样结构,被周围强化的脑膜瘤包绕.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产生类似轨道的征像,其两条轨道即被低信号的视神经分隔开的肿瘤的两部分.在冠状面上表现为炸面包圈样结构.当肿瘤发生线样钙化时,该征像在非增强CT上也可看到,但不如增强CT者常见.

讨论:

轨道征用于鉴别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无论何种生长类型,都与视神经紧密相连,因而肿瘤与视神经之间没有明确界限,表现为视神经-鞘结构均质性增大,没有可分辨的低密度视神经结构.

视神经鞘脑膜瘤起源于沿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上皮细胞,早期于硬膜下生长,包绕视神经,而不侵犯视神经,沿视神经生长,位于眶内、视神经管内、颅内视神经管开口者都可具轨道征表现。

于增强CT表现为a)视神经低密度,b)脑膜瘤组织肿块样高密度,c)与视神经邻近的平行线样高密度增强区。

轨道征并非特异性征像,也可见于其他眶内疾病,如眶内炎性假瘤,视周神经炎,结节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瘤,视周出血等,均需注意鉴别.

02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

这是脑外肿瘤,特别是脑膜瘤与脑内肿瘤相鉴别非常重要的两个征象

增强冠状面示白质坍陷征(箭头)及脑膜尾征(三角)。

Gd-DTPA时,脑膜瘤可显示肿瘤相邻脑膜强化,多呈短、细规则的条状高信号的强化影,此即脑膜尾征。

其形成原因可能与脑膜瘤长期刺激压迫邻近的脑膜,造成脑膜充血有关;也可能为脑膜瘤直接侵犯脑膜所致。

脑膜尾征并不是脑膜瘤所独有的征象,只要病变侵犯或长期刺激脑膜均可形成脑膜尾征,如脑膜转移瘤、神经瘤等。

白质塌陷征可理解为脑外肿瘤对脑实质的推移压迫。

另外其它一些脑外肿瘤的特点还有邻近肿瘤的蛛网膜下腔增宽或脑沟、池内异常占位影等。

03剪影征

边缘轮廓征(silhouettesign剪影征,边缘掩盖征):

叫法很多,用法也不少,但是实际应用得比较多的是右中叶和左舌叶病灶的判定。

1、右中叶、左舌叶炎症的时候,常规后前位胸片上可使心缘模糊。

如果心缘清楚的话说明病灶在心后下叶肺组织。

2、病灶如果位于上叶前段,可使升主动脉、左肺门模糊,若在后段则清楚。

3、主动脉结部边缘模糊为左上叶尖后段病变或临近淋巴结改变所致,若清晰则病灶位于较远隔的部位如上叶前段或下叶背段。

4、降主动脉边缘不清,提示病灶为左下叶后基底段。

5、后纵隔肿瘤与心脏和升主动脉距离较远,心影和升主动脉边缘清晰,若模糊,提示病灶位于前纵隔。

6、引起横膈模糊的为前肋膈角区的炎症,反之为后肋膈角炎症。

04含气支气管征

支气管气象(含气支气管征):

经典征象,实变区内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双上叶和右中叶较常见,一般作为良性病变的诊断依据,但不是金标准,如肺泡癌也可以出现类似的征象。

05剑鞘样气管

剑鞘样气管:

常见于慢阻肺,测量点取主动脉弓上方1cm,气管指数<2/3。

诊断必须除外纵隔外压性改变及气管肿瘤本身造成的狭窄。

06印戒征

印戒征

表现:

印戒征见于胸部CT扫描。

它是由一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邻接一围绕大圆形低密度空气影的环状软组织密度影构成。

说明:

在横断面CT扫描上,环状软组织密度影代表扩张的支气管壁,圆形低密度空气影代表扩张的支气管内气体。

与环邻接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代表与扩张支气管伴行的肺动脉的横断面影像。

讨论:

印戒征是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表现。

支气管扩张定义为不可逆性支气管异常扩张。

扩张的支气管一般在中等大小的支气管最广泛。

同时,可以发生支气管肌肉萎缩,支气管壁破坏,支气管周围炎症和纤维化。

由于纤毛活动减弱和支气管动力学异常,大量粘液聚集在这些扩张的支气管内。

支气管扩张常由于坏死性病毒性或细菌性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壁损伤引起,常发生在婴幼儿期。

支气管扩张也可发生在阻塞的支气管远端,当分泌物聚集在阻塞支气管的远端导致它们扩张。

进展期肺纤维化或放射性肺损伤也能引起支气管扩张。

囊性纤维化;通气压增高,例如正压通气;纤毛功能紊乱,如Kartagener综合症以及各种免疫缺陷都同样与支气管扩张有关。

支气管扩张一般分为三种形态学类型。

柱状支气管扩张,最轻的形式,特征是支气管轻度均匀扩张。

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中度扩张,呈不规则串珠样。

囊状扩张是最严重的,支气管显著囊样扩张,伴有数量不等的分泌物池。

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常为非特异性的。

慢性咳嗽,过量痰,反复肺部感染,咯血都可以出现。

尽管胸部平片可以显示扩张的支气管,CT可以提高我们发现支气管扩张的能力。

事实上,CT已经取代支气管造影,成为评估支气管扩张可能的研究选择。

薄层CT对发现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为87%-97%,特异性为93%-100%。

支气管扩张的胸部平片表现包括扩张的充气支气管,支气管壁增厚,肺实质体积减小,支气管聚集。

也能见到由于肺炎或纤维化所致的肺透亮度异常。

在薄层CT可见到支气管扩张,缺乏支气管尖端变细,在胸膜1cm内见到支气管,支气管壁增厚和印戒征等。

支气管与动脉比率随不同参数而变化,例如CT扫描的海拔高度,因此,仅发现支气管直径大于相邻动脉不足以诊断支气管扩张。

以CT为基础诊断支气管扩张有几个缺陷,包括呼吸运动或心脏搏动所致的运动伪影,与层厚和窗相关的技术因素。

因此常需要用薄层CT来诊断支气管扩张。

再发一个“印戒征”

图1:

支气管扩张患者,右肺横断面CT扫描。

一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邻接一围绕大圆形低密度空气影的环状软组织密度影构成印戒征(箭号)。

图2:

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大体标本。

注意到小的肺动脉邻接巨大扩张支气管,两者在横断面上都可以见到。

图3:

珍珠戒指照片。

是否珍珠比印章更像在图1中见到的肺动脉?

07胸膜凹陷征

胸膜凹陷征(pleuralindenlationsign兔耳征、胸膜尾征):

为肿瘤内成纤维反应收缩牵引胸膜所致帐幕状改变,以和X线方向不同而呈线形、V形或Y形,完全横断时可呈星形。

出现率:

肺泡癌>腺癌>鳞癌>未分化癌。

早年曾将此作为肺癌的金标准,如今CT普遍应用以后已基本改观。

慢性炎症、结核瘤也可以有此表现。

炎症时线样纤维的表现有时可误为此征。

08空泡征

空泡征(bronchusencapsulatedairsign):

指肿块内1~3mm(或说1~2mm)的低密度区,多见于直径1~3(一说1~2mm,总之不会很大),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

发生率肺泡癌>腺癌>鳞癌。

与支气管气象的区别在于支气管扭曲变形甚至闭塞。

09支气管双轨征

轨道征(tramlinesign,亦称双轨征):

经典征象,随便一本参考书都可以看到,多见于慢支炎和支扩。

010癌性淋巴管炎

这几幅图像显示的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癌性淋巴管炎:

表现有:

(与左肺对比看)肿块周围肺纹理明显增多、增粗,部分成网格状,其间有小结节影。

(主要表现为间质改变)

产生原因:

肿瘤沿淋巴道扩散,并堵塞淋巴管,致使其回流不畅,产生渗出,从而表现为间质改变。

011新月征

新月征:

局限性曲霉菌病,常见于净化空洞内,以曲菌球和空洞形成的新月样间隙得名。

012毛刺征

毛刺征:

肿块边缘不同程度棘状或毛刺样突起,仅见于肿块和肺实质交界面。

(有的书将这种毛刺成为短毛刺,而将结核瘤、慢性炎症的长而稀疏毛刺称长毛刺。

013帆征

帆征(saillikesign):

小儿胸腺的经典征象,看过一次都会记住。

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和纵隔积液、肿大淋巴结的鉴别,二是纵隔气肿时胸腺膨出而继发性出现的大三角帆征,此时常两侧均可见胸腺并可见胸腺与心脏之间透亮区。

014横S征

横S征(invertedssign横S征):

肿瘤或淋巴结压迫上叶支气管导致肺不张,由肿块和不张肺边缘形成。

多见于肺癌,但是并非特异性征象。

015界面征

支气管袖套征(peribronchialcuffingsign亦称界面征):

正常肺血管和支气管边缘光滑锐利,如果支气管和血管与相邻肺组织的界面变得不规则,提示周围结缔组织增厚,是间质性病变的征象,称为界面征。

最常见于间质性肺水肿。

016树芽征

树芽征:

多见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播散等。

在HRCT检查时可见直径3~5mm的结节状和短线状影像,并与支气管血管束相连,使病变的支气管树状如枝芽,病理上为腺泡结节、小叶中心或小叶范围内实变,病理基础可为渗出、干酪坏死、肉芽组织增生。

017毛玻璃样征

毛玻璃样(groundglassopacity,GGO)征:

在CT图像上,GGO征定义为肺密度云雾样增高,但病变中的血管仍然清晰可见。

多在分化较好(中、高分化)的肿瘤出现,在小腺癌有较高的显示率,常提示肿瘤手术切除后,病人有良好的预后。

病理基础:

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lepidicgrowth),有残留的含气肺泡,在CT图像上的血管影清晰可见,这是由于肿瘤区血管(稍高密度)与其周边的含气肺泡(低密度)构成对比所致。

018CT晕征

CT晕征

表现:

CT晕征,也叫作晕征,是指CT图像上肺内结节或肿块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区。

见于多种肺部疾病,最常与结节出血有关,很少与肿瘤细胞或炎症浸润有关。

尽管它多种疾病有关,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CT晕征是有用的诊断线索,可能是肺霉菌感染的第一证据。

《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对此征象评价甚高。

再来一个病例

50岁,女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为减轻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所致的脑水肿而使用大剂量的类固醇。

横断面CT显示右肺下叶巨大肿块,被较宽区域的磨玻璃密度影包围(箭号),为晕征;在左肺下叶可见稍小的肿块,它边界清楚,未见明确晕征。

019 Kerley线

kerley线是一种X线征象,病变导致肺血管周围有滲出液,使血管纹理失去锐利的轮廓,而变得模糊,小叶间隔中的积液使得间隔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即kerley线。

在肺野内呈异常线状阴影,共分三种:

1.A线由肺门向外呈放射状的线影,一般长约5cm~6cm,个别可达10cm,宽约0.5mm~1mm,较致密,多见于上肺野。

2.B线外端抵胸膜缘的水平横线,长约2cm~3cm,宽约1mm~3mm,密度低于A线,多见于肋融角区。

3.C线系互相交织成网格状的线状阴影,多见于中下肺野。

其形成的病理基础一般认为系小叶间隔增厚所致,故目前统称为间隔线。

暂时未找到相关图片

020融化征

融化征(meltingsign):

肺梗塞吸收时(一般3w),一般从周边开始向心性吸收,前后对照仅表现为面积缩小,但基本形状不同,如冰块融化般,称为融化征。

图片暂缺

 

漩涡征TheWhirlSign

最常见于系膜血管围绕某一中轴旋转聚集,在CT上形成所谓的“漩涡状”改变,主要为SMA和SMV,也可见于结肠系膜,甚至肠曲(少数文献这样讲,但是绝大多数所指为肠系膜血管)。

和血管倒置征意思相近。

此征高度提示肠扭转

如果按照部分文献所讲为肠曲的话,该征具有非特异性,单纯粘连性肠梗阻,肠曲增厚牵拉也可形成类似表现,称为假漩涡征。

  

咖啡豆征TheCoffeeBeanSign

这个征象大家应该都知道,和"C"字征一个意思,只是有没有闭环而已。

TheEmptyDeltaSign

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特异性表现,增强后表现为上矢状窦三角形的充盈缺损,形如delta状。

鸟嘴征TheBird'sBeakSign

扭转开始后未被卷入“涡团”的近端肠管充气、充液或内容物而扩张,其紧邻漩涡缘的肠管呈鸟嘴样变尖,称之为“鸟喙征”。

也可见于内疝,腹股沟疝,靠近疝环的地方形成鸟嘴状改变。

缆绳征strandingsign

肠系膜血管增粗扭曲聚集,呈缆绳样改变,称为缆绳征,常见于肠扭转,内疝,SMA或SMV血栓形成等。

个人认为绝大多数肠缺血坏死均可表现如此改变,不能认为有特异性,是系膜血管扩张扭曲的病理表现。

靶征thetargetsign(空心箭头),实心箭头为鸟嘴征

 

同心圆征和鸟嘴征.JPG(20.33KB)

串珠征thestringofprealssign

补充kerleyB线图片

我有一张kerleyB线的图片,给大家共享一下

请大家看双侧肺中下肺野近胸廓边缘处有横向走行的白色细线,出现于肺静脉高压时

肺静脉高压时,可造成间质性水肿,会出现kerley线,而造成肺泡性水肿时,则出现蝶翼征,即当形成以双肺门为中心的蝴蝶状阴影为“蝶翼征”,经治疗好转后迅速消失,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和尿毒症患者

蝶翼征.jpg(62.08KB)

骨气鼓征

儿童短骨结核囊性破坏骨干膨胀即骨“气鼓”征

骨气鼓征.jpg(97.9KB)

竹节样改变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时,椎间小关节模糊硬化增生,骨质疏松,诸韧带骨化——竹节状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