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315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1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docx

考研复试渔具渔法学解剖

第一章渔具分类

本专业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

渔业(Fishery)海洋渔业(MarineFishery)海洋捕捞(MarineFishing)远洋渔业(FisheryAboard)渔具(fishingGear)渔法(FishingMethod)水产业(Fisheries)

渔具渔法分类原则

三级分类法:

类、型、式。

第一级----类:

以渔具的捕捞原理来划分。

第二级----型:

在同一类中,以渔具的结构特征来划分。

第三级----式:

在同一类、型中,以渔具的作业方式来划分。

某一渔具的分类学名称按下列顺序书写:

式的名称+型的名称+类的名称=分类的名称

我国十二类渔具分别为:

刺网类、围网类、拖网类、地拉网类、张网类、敷网类、抄网类、掩罩类、陷阱类、钓具类、耙刺类、笼壶类。

一、刺网类

原理:

对捕捞对象以网目刺挂或网衣缠绕的原理实现捕获的渔具。

5个型:

单片、双重、三重、无下纲、框格

4个式:

定置、漂流、包围、拖曳

二、围网类

原理:

由网翼和取鱼部或网囊构成,用以包围捕捞对象,实现捕获的渔具。

2个型:

有囊、无囊

3个式:

单船、双船、多船

三、拖网类

原理:

用渔船拖曳,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实现捕获的渔具。

7个型:

单片、单囊、多囊、有翼单囊、有翼多囊、桁杆、框架

7个式:

单船表层、单船中层、单船底层、双船表层、双船中层、双船底层、多船

四、地拉网类

原理:

在近岸水域或冰下放网,并在岸、滩或冰上曳行起网捕捞鱼类等的渔具。

6个型:

有翼单囊、有翼多囊、单囊、多囊、无囊、框架

3个式:

船布、穿冰、抛撒

五、张网类

•原理:

定置在水域中,利用水流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囊实现捕获的渔具。

•分为6个型:

张纲、框架、桁杆、竖杆、单片、有翼单囊

•8个式:

单桩、双桩、多桩、单锚、双锚、船张、樯张、并列

六、敷网类

•原理:

预先敷设在水中,等待、诱集或驱赶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然后提出水面捞取渔获物的渔具。

•2个型:

箕状、撑架

•3个式:

岸敷、船敷、拦河

七、抄网类

•原理:

由网囊(兜)、框架和手柄组成,以舀取方式作业的渔具。

•1个型:

兜状型

•1个式:

推移

八、掩罩类

•原理:

由上而下扣罩捕捞对象的渔具。

2个型:

掩网、罩架

4个式:

抛撒、撑开、扣罩、罩夹

九、陷阱类

•原理:

固定设置在水域中,使捕捞对象受拦截、诱导而陷入的渔具。

•分为3个型:

插网、建网、箔筌

•2个式:

拦截、导陷

十、钓具类

•原理:

由钓线结缚装饵的钩、卡或直接缚饵引诱捕捞对象吞食的渔具。

•分为6个型:

•真饵单钩、真饵复钩、拟饵单钩、拟饵复钩、无钩、弹卡

•4个式:

•漂流延绳、定置延绳、曳绳、垂钓

十一、耙刺类

•原理:

耙刺捕捞对象的渔具。

•分为6个型:

滚钩、柄钩、叉刺、箭铦、齿耙、锹铲

•6个式:

漂流延绳、定置延绳、拖曳、投射、铲耙、钩刺

十二、笼壶类

•原理:

利用笼壶状器具,引诱捕捞对象进入而捕获的渔具。

•分为2个型:

倒须、洞穴

•3个式:

漂流延绳、定置延绳、散布

第二章刺网

第一节 刺网渔业的特点

1、渔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渔船动力要求不高;

 2、作业渔场广阔,不受水域环境的限制;

 3、捕捞对象品种多,尤其适捕分散鱼群;

 4、不受季节限制,常年均可作业,在渔汛淡季还可配合其它渔具进行兼、轮作业;

5、成本低、产值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

 6、适合作选择性捕捞;

 7、缺点:

摘鱼麻烦,鱼体易受损伤,对密集鱼群捕捞效果不理想,大洋中使用可能杀伤哺乳类等保护动物。

第二节 刺网的种类

•一、按结构分:

 1、单片刺网

 将网目尺寸一致的单片网片装配在一副上、下纲上连接而成的刺网。

 特点:

网具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摘鱼耗时少,使用广泛。

2、双重刺网

将两片网目尺寸相差较大(3-6倍)的网片同装配在一副上、下纲上连接而成的刺网。

 特点:

网具结构较复杂,对鱼体既有刺挂效果又有缠络效果,适合捕捞个体大小不同的鱼群,摘鱼较费时。

3、三重刺网

将两片大目网片中间夹一小目网片的三片网片同装配在一副上、下纲上连接而成的刺网。

 特点:

在双重刺网特点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强化。

4、无下纲刺网

在单片刺网的基础上,去掉下纲及沉子部分的刺网。

 特点:

网片靠网衣水中重量展开,网线张力极小,网衣柔软,对鱼体缠络效果好。

5、框格刺网

在单片刺网的基础上,在上下纲之间和侧纲之间装配分别短于对应部分网衣缩结高度和缩结长度的垂直中弦和水平中弦的刺网。

 特点:

网衣松弛,有利于刺挂和缠络鱼体,但摘鱼较困难。

二、按作业方式分

1、漂流刺网

 网列不固定在某一地点,随风或流漂动作业。

 特点:

扫海面积大,渔场范围广,不受水域深浅影响,产量较高。

2、定置刺网

利用桩、石、锚等物将网列固定于某一水域作业。

 特点:

网具固定在特定渔场作业,没有流动性,生产效率较低,适合捕捞活动区域狭窄的鱼类等。

3、围刺网

用网列将特定区域内的鱼群包围起来,然后利用声响、电击等威吓手段驱赶鱼类刺入网目中作业。

 特点:

适用于捕捞栖息在底形复杂或有暗礁、沉船水域中的鱼类。

4、拖刺网

依靠渔船低速拖曳刺网,使鱼类等刺挂或缠络于网上的作业。

 特点:

能积极扩大扫海面积,但操作麻烦,能耗大,规格有限,多用于狭水道渔场。

第三节 刺网结构与图表

一、刺网结构

 刺网结构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网衣:

主网衣、缘网衣;

 纲索:

水扣绳、上纲、下纲、侧纲、叉纲、带网纲、张纲、浮筒绳等;

 属具:

浮子、沉子、浮标、浮筒、沉石等。

1、主网衣

刺网网衣的主要部分,用来刺挂或缠络捕捞对象。

要求其目大均匀、尺寸依据捕捞对象个体大小而定,网线在保证强度下尽量柔软,结节牢固,网片装配方式可分为纵目和横目二种,网片高度视捕捞对象活动、分布而定。

2、缘网网衣

装配在主网衣的上下边缘,纵向1-2目,用来减少主网衣的受力和防止主网衣和纲索的直接摩擦。

要求其强度高、网目大。

缘网网衣多在大型刺网中使用。

3、水扣绳

装配在网衣上下边缘,每穿过一定网目做一个扣。

用来减少和缓冲网衣的受力,延长其使用期限,同时有利于提高刺网的渔获率。

有些刺网为了简化装配工艺而不使用此结构。

4、上、下纲

上纲由穿、扎浮子的浮子纲和与其捻向相反的上缘纲并扎而成;下纲由穿、扎沉子的沉子纲和与其捻向相反的下缘纲并扎而成。

他们分别装配在网衣的上、下边缘,用来构成网具的主要骨架,承受网衣的全部载荷,确定网衣的缩节系数。

要求其强韧而柔软。

5、侧纲

装配在网片的两侧,用来加强网衣两侧强度,避免网衣两侧在起网时应力集中而撕裂,保持网衣正常展开。

6、叉纲

用来连接网具和带网纲的纲索,分上叉纲和下叉纲,使网具上下分明,正常展开。

7、带网纲

用来连接网具和渔船的纲索。

它使网具不致丢失,风漂流时用来牵曳网具。

定置作业刺网不使用带网纲。

8、张纲

有装配在上纲上的上张纲和装配在下纲上的下张纲之分。

在刺网的机械化操作中,通过绞收张纲来起带网衣。

9、浮筒和浮筒绳

用浮筒绳将具有足够浮力的浮筒连接在上纲的上方,用来调整网具作业水层、承担漂流作业中网具及渔获物重量、减小网列垂度。

10、浮、沉子

装配在浮、沉子纲上的浮、沉子,用来伸展网衣,保证网衣的捕捞面积。

浮子承担网列水中重量,使网具能敷设在所需水层;沉子使网具迅速下沉,垂直展开。

浮、沉子要均匀装配,其数量要配备适当,以使网衣松弛。

11、浮标和沉石

用竹竿扎上彩条做成的浮标作为网列的标识,作业中按浮标的位置观察网列的形状。

沉石在刺网中起各种沉降作用。

如:

1与浮子配合用来使浮标在水中竖立;

2扎在下叉纲上使网端网衣充分伸展;

3定置刺网中用来固着网具。

刺网设计理论

一、刺网设计中的几个力学问题

(一)、作用于刺网上的力

1、水动力:

由网具在水中与水体的相对运动而产生。

它会使网具产生一定的漂流速度,使网片形状发生变化。

2、浮、沉力:

由浮子和沉子产生。

它使网衣在垂直方向上展开,不同水层作业的刺网对浮沉比有不同要求。

3、海底摩擦力:

由贴底下纲与海底间的摩擦而产生。

它会使网具漂流速度下降,与水动力的共同作用会使网片发生倾斜。

4、渔获物作用力:

由刺缠在网衣上的渔获物的重量和挣扎而产生。

由于这种力的不确定性,会对网衣形状的变化产生复杂的影响。

5、漂流作业中,船对网具的牵引力,通过带网纲作用与网具。

而渔船的动力主要来自风压力(R)。

(二)、网目刺鱼条件的力学分析

鱼刺挂在网目上是网目网线与鱼体之间相互作用力作用的结果。

鱼体刺挂在网目上的部位一般在其鳃盖后缘到第一背鳍前端之间的某一位置。

假如鱼从正面刺入网目平面,则可将鱼体与网线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解成二组分力:

①垂直于网目平面的OA;②在网目平面内的OB。

网线对鱼体作用力的效果如下:

①OA力:

抵消鱼体的向前冲力,阻止其穿越网目。

②OB力:

将鱼体紧紧地卡住在网目上。

以上两个分力的大小与刺挂在网目上的鱼体部位形状有关,即与表示鱼体锥度的α角有关:

①当α角小到某一极限时,OA力极小,鱼就不受阻拦而容易地穿越网目。

②当α角大到某一极限时,OB力极小,以致于网目不能卡住鱼体。

刺网刺鱼能力与α角有关,同一条鱼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α角,只有当α角在以上两个极限之间才能有效刺鱼,其中还有一个最适α角的存在。

刺网设计时就须考虑最适α角部位鱼体的周长来决定网目尺寸。

实际上很难测定α角,而是用鱼体锥形性系数来表示:

B=(S2-S1)÷C

其中:

S2——鱼体最大断面周长(一般在第一背鳍前端);

S1—鱼体鳃盖后缘端面周长;

C—以上两端面间距。

二、刺网网目尺寸

刺网网目尺寸与鱼体尺度关系是刺网捕鱼理论与设计中的中心问题。

网目尺寸大小直接关系到刺网的渔获率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等关键问题。

(一)、网目尺寸的确定

1、网目尺寸与鱼类体周间的关系

鱼体可能在网目上的刺挂部位有一个区间,而这个区间内有一个断面的体周与网目尺寸最相适应,但理论上难以确定,通常靠生产实际试验和测定来解决。

1前苏联专家巴拉诺夫等人认为:

a、对于某一刺挂部位体周有一最适渔获率网目尺寸,偏离这个尺寸的10%以内是刺网的经济渔获率范围。

b、鱼有效刺入网目后,由于网线的伸长和网线对鱼体的压缩,使刺挂部位断面体周减少5-15%。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从鱼类的最大断面体周出发计算推算相适应的网目尺寸,即网目尺寸比鱼体最大断面体周小15-25%,平均取20%:

4a/S2=0.8→a=0.2S2

②一种简单的做法:

用刺挂部位平均体周来估算

4a=(s1+s2)/2→a=(s1+s2)/8

2、网目尺寸鱼体长度的关系

实践表明刺网网目尺寸对鱼体长度有明显的选择性。

根据鱼类生物学特性,同种鱼类的体长与体周是成正比关系的,所以刺网网目尺寸必须与鱼类体长相适应(可能性)。

关于鱼类个体大小的资料,比较多和比较容易获得的是鱼类的体长(必要性)。

•网片缩结系数一定时,不同尺寸的网目几何形状是相似的。

•对于同一种鱼,不同体长的个体形状也是几何相似的。

因此,得到鱼体长度与网目大小的关系:

a=kL对于同一种鱼,k是一个常数。

k值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需作推导)

①采用实验方法确定k值(利用渔获物组成曲线):

k=2a1a2/L(a1+a2)(举例)

②根据鱼体断面周长确定k值:

k=n1n2n3/4

3、网目尺寸与鱼体重量的关系

根据鱼类生物学特性可得以下结论:

P∝V∝L3

P—鱼体重量L∝P1/3

V—鱼体体积→(a=kL)

L—鱼体长度a=k1P1/3

不同鱼种有不同的k1。

(列举我国部分海、淡水鱼类的k、k1)

(二)刺网有效捕捞范围

一种网目尺寸的刺网不只捕捞一个体长的鱼,而是捕捞一个体长范围的鱼。

生产者的需要:

根据捕捞对象体长选择网目尺寸;

管理者的需要:

根据网目尺寸知道其有效捕捞体长范围。

利用体长-体周曲线

求解刺网有效捕捞体长范围

方法介绍

三、刺网网线的选择

对网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网线材料

②网线粗度

③网线颜色

1、网线材料

网线材料的不同对刺网捕捞效果有以下作用:

①网线的柔挺度:

影响刺网的刺挂和缠络效果;

②网线的表面光滑度:

影响刺网的水动力。

水阻力→漂流速度→扫海面积

水升力→网片倾斜度→有效捕捞面积

2、网线粗度

实践表明:

同材料刺网网线,越细捕捞效果越好!

理由:

①网线越细,越不易被鱼发现;

②网线越细,越柔软,刺缠性能越好;

③网线越细,对鱼体压力越大,卡力也越大。

请注意:

过细的网线会造成强度下降、破网、摘鱼困难等不利影响。

通常做法将网线粗度与网目大小结合起来考虑。

巴拉诺夫的经验是:

一般网目(a=30-50mm)d/a=0.01-0.015

小网目(a=12-18mm)d/a=0.02-0.025

大网目(a﹥50mm)d/a=0.005-0.007

实用工程师提示:

在巴氏经验基础上还应考虑网片高度、渔船干舷高度、季节、机械化程度。

3、网线颜色

鱼类行为学观点:

各种鱼类对光线和颜色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和选择能力。

刺网捕鱼特点:

当鱼未发现或未看清网片时,失误被捕。

结论:

刺网网线的颜色也是影响其渔获率的重要因素。

刺网网线选择原则:

不易被捕捞对象发现、与捕捞对象体色相似、与环境的保护色相接近。

实践中:

(1)在浅水、清水、表层、强光时多用白色透明的尼龙材料;

(2)在深水、混水、弱光时多用蓝绿色的乙纶材料。

四、刺网的网线张力和缩结系数

(一)网线张力

刺网网线张力大小关系到网衣松紧程度,从而影响到渔获率。

设T为网线张力,P为单位宽度网片纵向载荷。

则就一个网目宽度来看,有

P*2au1=2Tcosα→P*2au1=2Tu2

T=P*a*u1/u2

减小网线张力的途径:

①适当减少浮、沉子数量,即减小P;

②网片上装配水平和垂直中弦;

③采用无下纲刺网;

④减小水平缩结系数u1。

(注意:

水平缩结系数u1的减小是有限度的,它会影响到鱼体刺入效果和网片有效捕捞面积)

(二)缩结系数

缩结系数对刺网渔获率的影响机理如下:

①缩结后网目张开形状与鱼体刺挂部位断面形状的适应性;

②缩结后网片的有效刺鱼面积大小;

③不同缩结系数网片的网线张力大小;

④捕捞对象对缩结后网目形状的反应性.

五、网片尺度确定和网线消耗量的计算

刺网网片尺度指网衣缩结后的高度和长度.

1、网高

网高主要取决于捕捞对象的纵向分布厚度和活动距离.目前沿海中上层刺网网高一般为10-15m;底层刺网网高一般为2-3m,过高反而使网片倾斜度增大,不仅没有增加有效高度,反而不利于鱼的正面刺入网目.

2.长度

刺网单片网片并不影响捕捞效果,故无严格限制,一般视当地传统习惯和操作要求而定.

3.网片数量

视渔工生产能力及捕鱼条件(渔船、渔机、海况等)而定.

4.网线消耗量的计算

每个网目占用4个目脚和2个结节的网线.

设网片总目数为N,则网线总长度为

(4a+2c·d)·N(mm)

网线总重量为:

(kg)

其中d----网线直径

c----结节消耗系数:

活节7,死节8,双死节12,双线死节16

L---每公斤网线长度米数

a,d的单位为毫米.

六.刺网纲索的计算

主要考虑带网纲、叉纲、上下纲的参数确定。

1.带网纲

①强度要求:

漂流作业刺网中,当船舶在最大可作业风的推动下,通过带网纲,将网列牵曳前进,这时带网纲受力最大。

其最大张力位于与船的连接端。

根据渔船最大风压力经验公式:

T=0.12SV2

将此风压力T乘安全系数K(一般4—6,最大取8),作为带网纲的设计强度。

②长度要求:

带网纲长度在作业过程中需随时进行调整,调整的目的使网片端部网衣能正常展开,可通过观察第一片网的浮标是否处于直立状态来判断。

理论上,可按悬链法计算:

T0=qS02/8f-qf/2

在带网纲的中下部挂一重物可缩短其使用长度,称为“以重代长”。

2.叉纲

①强度要求:

根据上下叉纲在末端与带网纲连结点的静力平衡原理,得叉纲张力T1、T2为:

T1=T2=1/2*T0/cosα1=1/2*T0/cos(arcsina/l)

取安全系数K为6—8,即为其强度要求。

小型刺网的叉纲往往简单地处理成上下纲的延长。

②长度要求:

叉纲的长度直接影响其张力的垂直分力的大小,进而影响到网列前端网衣的垂直展开程度,叉纲过短网衣不易展开,过长导致材料、成本增加和操作上的不便利。

叉纲长度要视网衣高度而定。

通常的经验是取上下叉纲的夹角在200~300为宜。

一般上下叉纲等长或下叉略长于上叉纲。

下叉纲也可采取“以重代长”的做法。

3.上、下纲

上、下纲长度即为网片缩结长度,它们一般等长,或下纲稍短于上纲,以减小其附近网线张力。

上、下纲张力可由将其末端、叉纲、带网纲三者为系统的静平衡获得,值为

T0/2=1/2*0.12SU2。

再乘上安全系数6—8,即为其强度要求。

保守的处理是对上、下纲的强度要求等同于叉纲。

七.刺网浮、沉力确定

合理配备刺网浮、沉力的意义:

①使网具在水中展开良好形状,保证刺缠鱼的面积;

②使网具保持在适当的作业水层,并在渔获较多时不下沉;

③使网衣网线张力适中,提高刺挂、缠络效果。

不同作业水层刺网的浮、沉力配备要求是不同的。

1.底层漂流刺网:

基本原则:

下沉力大于浮力,使网具保持在底层作业。

①浮子

浮子的浮力用来承担网衣和除下纲以外其它纲索的水中重量。

设:

P为浮子浮力,G1为网衣水中重量,G2为纲索水中重量,K为浮力储备系数(取1.5~2),N为浮子个数,g为浮子浮率,q为一个浮子空气中重量。

P=K(G1+G2)/gq

则:

P=K(G1+G2)

N=

②沉子

沉降力过小,下纲容易离底。

沉降力过大,会降低漂流速度和使网片倾斜过大。

设:

Q为沉子沉降力,K1为沉降系数(取2~3),g1为沉子沉降率,q1为一个沉子空气中重量,M为沉子个数。

K1(Q-G1-G2)/g1q1

则:

Q=K1(P-G1-G2)

M=

2.上层漂流刺网

基本原则:

浮力大于沉力,浮子浮力用来承担网具全部水中重量。

①浮子

(G1+G2+Q)/gq

浮力:

P=K(G1+G2+Q)(K=1.5~2.0)

N=

②沉子

沉子沉力主要用来放网时起加速网衣下沉作用,并使网衣在作业过程中能平衡展开,其数值要比浮力小得多,视捕捞对象和作业条件而定。

3.中层漂流刺网

基本原则:

网具水中总重量大于除浮筒浮力

外的浮子总浮力,浮筒的浮力

应大于整个网具水中重量和渔获

物所引起的下沉力。

通常浮、沉

子的浮、沉力之比为0.5~1.0

(<1.0)

第五节刺网设计程序

一、设计前的资料搜集

1、捕捞对象及其生物学特征

2、作业渔场及其水文、海况、底质特征

3、渔船及其渔业机械设备状况

二、主要设计内容及次序

1、网具结构特征及作业方式

2、网具总体尺寸:

网长、网高、片数

3、网目大小

4、网线:

材料、直径、颜色

5、缩结系数

6、纲索:

材料、长度、粗度

7、浮子、浮子;浮沉力,选型,数量

8、绘制网图

9、列出网材料消耗表,进行成本核算

第三章拖网

第一节概况

一、捕鱼原理

•拖网是目前海洋渔业生产中效益较高的渔具之一,属于过滤性的运动渔具。

它依靠机器、风力或人力为动力,拖曳具有一囊两翼或仅具有袋形的网具,利用船舶的运动,拖曳渔具在海底或海水中前进,迫使渔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又不刺缠网目,达到捕捞的目的。

二、作业的特点

•1、拖网生产主动灵活,积极追捕鱼群,捕捞效率高,作业范围广;

•2、拖网的捕捞对象广泛,能捕捞海洋和内陆水域中比较密集的水产经济动物;如鱼类、甲壳类、头足类、螺、贝类等。

•3、拖网类渔具型式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分布也比较广泛;

•4、产量高、产值大。

第二节拖网分类

一、按网具结构特点分:

7个型

•1、桁杆拖网型:

结构特点是由桁杆或桁架撑开网口,由网身、网囊构成,属于无袖拖网型。

•2、单片型拖网:

由带状单片网衣构成。

3、单囊型拖网:

由网身和单一网囊构成。

4、有翼单囊拖网型:

由网翼、网身和一个网囊构成。

•5、有翼多囊拖网:

由网翼、网身和若干网囊构成。

•6、多囊拖网:

由网身和若干网囊构成。

7、框架型拖网:

由框架、网身和网囊构成。

二、按作业方式区分

•1、单船表层拖网

2、单船中层拖网

•3、单船底层拖网

•4、双船表层拖网

5、双船中层拖网

6、双船底层拖网

7、多船式

•表层:

网具上缘达水面,下不触底;

•中层:

网具上不触面,下不触底;

•底层:

网具下缘触底。

拖网结构原理

一、网衣部分

•1、网翼(或称网袖、网腿)leg:

分上、下网翼,上下网翼又分前后段。

它是由一块或几块有规则的斜梯形网片缝合而成。

•作用:

用来扩张扫海面积,拦截、引导鱼类进入网身和网囊,保证拖网垂直扩张高度。

•我国网翼约占网具全长的20%。

•2、网盖(又称天井网):

位于网口之上的正梯形网衣,用来保证进入网口鱼类不能向上逃走,并有助于提高网口高度。

•我国两片式拖网网盖占全长10%,一般控制有8—12米。

3、网身:

•是拖网网衣的主要部分,其作用:

•①、用来把进入网内的鱼类引入网囊,防止鱼类外逃;

•②、保证网具稳定;

•③、当渔获物较多时,其后部也兼作网囊用。

•网身长,网具的稳定性和导鱼性能也较好,但必将增加网具的阻力和网材料的消耗。

因此,在保证稳定性导鱼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网身长度。

•我国两片式拖网网身约占全长的60%。

•六片拖网网身长度约占全长35%(原因:

剪裁边多,缩减快)。

4、网囊(英文codend):

•位于网具的末端,囊袋形。

•作用:

贮纳渔获物,网底或囊底侧是出鱼口,用来倒出渔获物及清除杂物。

•特征:

网线粗,网目小,常用双线,附加许多辅助力纲以加强网囊。

•要求:

网囊是全网网目最小,世界上大多数渔业国都规定了最小网目内径。

我国规定海洋捕鱼拖网最小网目长度(湿态、内径)为54mm。

5、缘网衣:

•在上下网翼内侧边。

•作用:

用来补强和防纠缠。

二、纲索部分

1、浮子纲(又称上纲)

部位:

网翼和网盖上边缘的纲索,上面安装浮子。

作用:

是垂直张开网口,使网具维持一定的形状。

材料:

①、软钢丝外缠网线或旧网衣,用于国内拖网;

②、钢丝与维纶制成成混合纲(国外或我国远洋)。

一般分三段,左右对称,上边纲及上中纲。

2、沉子纲(又称下纲)

•作用:

利用重力使网口下缘下降,维持一定网型。

•根据底质不同,沉子纲有五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①、缠绕式沉子纲:

又称软纲,钢丝缠旧网衣,较粗,适用于泥、泥沙和沙泥底质。

如:

捕马面鱼。

•②、滚柱式沉子纲:

又称沉子纲,钢丝上穿塑胶或木制沉子,用于较粗糙底质。

如:

捕带鱼、鲐鱼。

•③、橡胶片沉子纲:

钢丝绳穿旧汽车轮胎冲制的橡胶片、铁球、铁链,用于粗糙、砾石海区。

捕贴底鱼。

•④、滚球式沉子纲:

钢丝绳穿大铁球、大滚轮。

用于礁石海区。

如:

大型底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