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275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7-2020)

 

XXXXX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7-2020年)

 

二0一七年四月

专业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为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家、教育部、广东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的回顾

本专业于2004年设立,当年招生155人,现在校生414人。

本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努力探索并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专业集中,基础模块”的教学模式。

如以“校中厂”、“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形式,开设各类教学实验班,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符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体系,对于专业课已经形成“认识实习——理论——环境模拟——顶岗实习——交流总结——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六元一体的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的是教学模式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以专业改革为切入点,开展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先后建立“大学生IT创业孵化基地”、“多迪网络工作室”,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一体化”教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并与传统的直观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积极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比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成效较好。

一是初步建成了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较合理,能胜任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专业专任教师7人、具讲师职称教师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人、具双师素质教师5人。

二是积极开展院内外教学、科研工作交流、学习、培训派出台湾南台科技大学访学教师1人。

三、课程建设有成效。

立项建设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专业立项为广东省高职教育二类品牌专业。

四、实验室与图书资料建设。

建有1间校内实验实训室,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8万元;与校外广州多迪网络公司、中国电信从化分公司、广州一呼百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实验基地。

同时努力建设新的校外实验基地,为基本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研教改与科研成绩较好。

已结项教研教改课题6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项、院级2项;申报立项教研教改课题2项,院级2项;已结项科研项目1项,省级1项,申报立项科研项目2项,市级2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业教材1部。

学生有25人次在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得7项奖励,促进了学风建设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的环境

一、存在的主要不足

1.高水平、现代化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与高质量实训项目有待加强

经过多年的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虽然已具一定的实践教学环境,但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基地,教学设施和设备比较陈旧,严重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有待更新,需要提高实训室的模拟和仿真程度。

从实用出发,挖掘需要开发的项目,在进行校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站组建、网页制作、系统升级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时,充分吸纳老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通过开发具体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开发能力,提高设计、研发和发布技术水平。

这种能力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所能达到的,也是用人单位急需的。

2.专业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已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但仍缺乏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没有时间进行“充电”,制约了教师水平的提高。

此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念的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配套的专业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精品视频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不足。

4.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待加强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校企合作和定向培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高层次教师人才缺乏,建议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研与科研等方面查找不足。

二、发展的机遇

(一)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

国家信息化进程涉及到各行各业。

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对自身信息化效果不满意。

这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信息化向广大地区以及各行各业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大批量进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据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

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人才,在我国大规模地实现信息化,各行种业都需要大批的各个层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两头”更加短缺:

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据调查发现,我国IT行业最缺乏的其实是大量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从广东的现状看,信息化在广东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懂计算机知识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特别是既懂业务流程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的骨干人才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二)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政策和学院发展定位带来的机遇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以及集团“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战略定位、“以人才为本、以制度为纲、以机制为魂”的管理理念和学院2021年升格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对本专业条件建设、内涵建设起着十分关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以“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规划为中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依托,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德才兼备,技能突出,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公民道德、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强化网站开发、广告设计等方向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和凝练专业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本专业建设水平。

二、主要目标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

努力探索并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专业集中,基础模块”的教学模式。

如以“厂中校”、“校中厂”、“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形式,开设各类教学实验班,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毕业证书+网页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达标。

加强师德建设,对教师提出“三高”要求:

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水平。

一支强有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

改变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局面,通过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和提升现有教师水平、外聘行业专家及企业导师等措施,优化师资结构,形成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学骨干为中坚、以青年教学能手为两翼、以企业导师为后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⑴三年内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数的20%,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90%,专职实验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

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达50%左右。

⑵历方面:

具有硕士或相当于硕士学历的中青年教师3人。

⑶间断地派遣教师参加各种新技术进修培训,为人才的成长和发挥才干提供有利的环境,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培育和引进3至4位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⑷聘请各高校、企业的教师、高级工程师来我系担任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兼职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数的20%左右。

⑸成立一个兼职外聘教师人才库,形成稳定、高效、高水平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

⑹加强师德教育,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爱岗敬业、能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成效好。

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特别是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

将要建设2-4门校级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与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开发1-2门具有一定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按照以“就业导向、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努力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加快更新改造传统课程。

以主干课程为建设重点,逐步优化课程体系,使其适应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并根据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特色,试点“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

⑴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项课程教改方案的制定。

推动我系课程改革的进程。

课程教改的重点是:

实行学分制,加强理论基础教学,扩充高新技术的知识点,更新课程内容,增开选修课,开展各类讲座丰富学生知识领域,侧重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⑵定出计算机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编写具有高职特色、借鉴国外相关教材特色的列教材与电子教材,并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的工作,推广精品课程建设。

(四)院内实验实训室和院外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新建一批计算机教学、应用实训和培训鉴定所需实验、实训室;对学院原有的实验实训环境进行升级技术改造;加强实验、实训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健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通过资源共享、校际合作、共同开发等形式,广泛吸收周边及兄弟院校参与,建设一个以本院基地为主、合作院校为辅、企业基地为补充的辐射全省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教学培训实训基地。

把学院专业建设达到“五化”:

培养目标企业化,课程设置行业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师技能专门化,学生学习学分化;专业教学达到“五化”:

课堂教学场景化,学习信息多样化,理论传授体验化,技能实训协作化,作业设计项目化。

通过本项目建设达到200个实训工位、培训考证达400人/年的目标:

建立仿真实训环境,把专业学习融入到企业环境中,使学生学习贴近企业要求。

引入新的专业设备,提高学生实训有效性。

按照计算机专业中的专门培养方向设置实训环境,使学生学习技能更有针对性。

改善学生实训品质,有充裕的实训时间,保证更多学生进行实训。

(五)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已毕业学生就业率高。

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最终就业率在98%以上。

(六)教研科研成绩好,服务社会有成效。

争取获得省级项目立项2项,市级项目3项,院级项目4项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年至少5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1篇;公开出版教材(专著)1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院内外各级各类专业竞赛。

为行业企业提供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七)生产型实训中心建设目标。

由于本专业的实操性、针对性强,单纯模拟实训无法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要求,为了实现就业与学习的无缝对接,利用我系现有广州多迪网站工作室、广州八景影像工作室、大学生IT创业孵化基地、中国电信校园网维护小组等实训中心,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学校,按角色分岗位操作,完全在实际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下训练职业素养,这些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在实训中心中得到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专业教师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接触社会提供了条件。

(八)订单教育建设目标。

积极推行订单教育,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天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特色班,共同开发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教学系统平台搭建、申请国家行业资格认证标准,第三学年12月到相关公司实训实习。

共同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具有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第四章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培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

(一)主要任务: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明确拟采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措施:

1.根据学院服务区域面向,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区域行业企业专业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重点培养方向。

2.依托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骨干,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组选课等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3.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专业集中,基础模块”的教学模式。

积极推进“毕业证书+网页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培育专业教学特色。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一)主要任务:

对接广州行业企业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扩大实验、实训、实习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比重,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二)主要措施:

1.根据学院要求,科学、合理制订本专业“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公共必修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的通识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职业支撑)模块+专业课(职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课(职业拓展)模块”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平台、“军事理论与训练课模块+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课模块+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模块”的实践课程平台和“考证模块+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课模块”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课程平台。

2.实施高素质技术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专业对接区域互联网产业和电商行业用人需求,与行业企业联盟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课程内容与网站开发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程序设计工作过程对接;实验、实训、实习课学分占专业教学总学分的比重达到30-40%。

3.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项目式教学,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主要任务:

专业教师师德水平较高,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好;专业师资数量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和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30%、3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聘请的兼职兼课教师水平较高、管理规范;以课程或课程为单位建设院级专业教学团队。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专业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学院要求开展师德教育宣传活动,强化师德考核和监督。

2.积极引进专业教师需具有与专业相关的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按学院要求做好新引进人才的岗前培训工作和教师资格证获取工作。

3.鼓励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学术交流、访学和参加专业比赛;鼓励教师读硕、读博。

4.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企业锻炼,提升职业技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证书考试,获取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逐步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聘请优秀行业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作为学院兼职教师。

5.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争取成为院级建设项目。

四、加强课程建设

(一)主要任务:

按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争取立项建设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精品视频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精品视频课程;做好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二)主要措施:

1.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2.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专业交流,共同探讨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门课程教学应达成的目标;鼓励公共基础课程围绕专业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文科学素质。

3.改革教师教学方法,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比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云空间课程建设,在原已建专业空间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这些空间课程的建设,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力争立项建设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精品视频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精品视频课程。

4.加强实验、实训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加强实习教学管理,按照学院有关管理办法并结合本专业相关要求,组织好学生毕业实习,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选派优秀教师认真指导、评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5.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协同院创新创业学院做好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鼓励专业学生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与专业竞赛。

五、加强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一)主要任务;专业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能满足专业学生院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习需要。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院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的实验实训室基础上,再建设网页设计实训室、移动应用实验室等,完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满足专业学生校内实验实训需要。

2.加强同行业企业联盟或协会的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满足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需要。

六、加强教研科研研究与改革,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一)主要任务:

通过教研促教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带动专业建设,多出教学成果,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科研,提升服务行业企业能力。

争取获得省级项目立项2项,市级项目3项,院级项目4项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年至少5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1篇;公开出版教材(专著)1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院内外各级各类专业竞赛。

为行业企业提供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二)主要措施:

1.教研工作重点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专业教学等开展研究。

既要深入研究专业的定位与规划,又要不断探索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2.重视学术骨干的培养,建设一支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的科研队伍;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或与行业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

3.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互利共赢机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层合作关系。

鼓励和引导师生利用实训基地开展专业研究、创新活动及技能竞赛活动。

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充分利用与挖掘各项校内教学资源和行业企业教学资源,构建起“高仿真计算机应用技术模拟实训中心”、“生产性的校内实训中心”。

第五章推进与实施

一、加强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组织

为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成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行业企事业管理与技术骨干等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组织进行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及实习基地建设、教研教改、科研、质量监控等工作,切实组织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专业建设

(一)进一步加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团队、实验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力度,使之满足专业教学科研需要。

(二)加强与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天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八景公司、中国电信从化分公司、企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的合作,与协会或企业联盟合办专业方向班、合作建设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科研、合作育人。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全天候学习的能力。

三、资金投入与管理

积极向学院申请项目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所需资金。

确定建设分年所需经费,争取列入学院当年支出预算,加强管理,确保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成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院内外专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构建各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与质量监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