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19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一、考点概述:

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各组成成分具体区分

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二、具体考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

(1)两大部分组成: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四个基本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①基础: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桥梁:

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基石):

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可用下图表示:

(4)析图

①由上图可知: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④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2.各组成成分具体区分

错误说法

正确观点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粪便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温度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水、空气、矿质元素属非生物物质;光能、热能属非生物能量

异养一定是分解者

异养生物可作消费者也可作分解者;腐生的一定是分解者;寄生的一定是消费者;自养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自养

三、典例精析: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

答案 D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答案 B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一个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些真核生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臭氧层的破坏是由氟氯烃的大量排放所致;一般来说,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大。

3.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鼠、蛇、蟾蜍等动物,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

①猫头鹰捕食蛇、鼠、鸟 ②昆虫、鸟及鼠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 ③蟾蜍和鸟捕食昆虫 ④蛇吞食蟾蜍和鼠请回答:

(1)在方框内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此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占有2个或2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4)由于某种原因,昆虫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七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在题干中已表明,因而可写出食物链与食物网,并判断有5条食物链。

由该食物网可知,占有2个或2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鸟(占第二、第三营养级)、蛇(占第三、第四营养级)、猫头鹰(占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因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故当其中一条食物链被切断时,能量可由其他食物链供应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答案

(1)

(2)5 (3)鸟、蛇、猫头鹰 (4)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较高营养级

4.下表是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调查农田生态系统时的统计表格。

调查地点:

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生物种类

生产者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

消费者

田螺、泥鳅、黄鳝、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鱼、鸟类等

(1)请补充完整调查表: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

农民抑制其他生产者数量的方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级消费者中对农业生产有害的是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

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阳光、水、土壤等 ③分解者 ④多种微生物 

(2)水稻 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法抑制杂草的生长 (3)植食性的昆虫和鸟类等 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四部分,缺一不可。

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农作物,为了减少竞争生物,常采用除杂草的方法。

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考点概述:

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食物链类型

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

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注意问题

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二、具体考点分析:

1.食物链类型

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

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

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

(1)图示:

A→B→C→D→E

(2)条件: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

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即图示中A一定是生产者。

如成语“螳

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中包含4个营养级,即树→蝉→螳螂→黄雀。

②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

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③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和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

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

④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3.食物网

(1)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数食物链规则:

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

(2)图示中H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

对某一动物而言,

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3)图示中B和C的关系:

竞争和捕食(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

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特别注意)。

(4)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5)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的原因:

a.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b.一种植

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

4.书写食物链注意问题

①图形提供的信息方式有多种,如下图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无机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A→B。

②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

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营养级

A

B

C

D

Pg

15.9

870.7

1.9

141.0

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

③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

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

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

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

表中A有机汞浓度最低,

属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

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表明两者属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最高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如右图。

④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

根据上述材料,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以表示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三、典例精析:

1.如图所示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 C

解析 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

①A→B→H;②A→C→D→H;

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5条。

在该食物网的5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

C项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

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2.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C

解析 据图示知,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生产者;磷虾只捕食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属于第二营养级;蓝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过度捕杀。

3.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戊都是生产者。

与丙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和丁,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以从乙和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