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1235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理科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变为清洁燃料

B.为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可在田间焚烧秸秆

C.在食品包装时放入盛有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聚乙烯、聚氯乙烯均可作包装材料,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C

2.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与足量SO2 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B.100gCaS与CaSO4的混合物中含有32g硫,则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75NA

C.1molNa2CO3 和NaHCO3的混合物中CO32-的数目为NA

D.3mol单质F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转变为Fe3O4,得到8NA个电子,

【答案】B

【解析】A.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SO2 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钠,转移电子数为2NA,A不正确;B.100gCaS与CaSO4的混合物中含有32g硫,由它们的化学式可知,其中所含钙元素的质量为40g,所以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8g,则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75mol,故氧原子数为1.75NA,B正确;C.1molNa2CO3 和NaHCO3的混合物中,CO3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其数目小于NA,C不正确;D.3mol单质F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D不正确。

本题选B。

3.《Chem.sci.》报道麻生明院士团队合成非天然活性化合物

(b)的新方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的分子式为C18H17NO2B.b的一氯代物有9种

C.b可发生取代反应D.b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A、b的分子式为C18H17NO2,故A正确;B、b的一氯代物有10种,故B错误;C、b苯环上的氢、甲基上的氢可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D.b中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选B。

4.W、X、Y、乙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Z同主族,W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用于蚀刻玻璃,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Y>Z>W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W>Z>Y

C.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

D.一定条件下,X的单质可与W、Y、Z的单质分别发生化合反应

【答案】C

点睛: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解答本题时根据元素周期律抓住递变规律进行分析即可。

先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确定元素种类。

突破口为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

再根据物质的特性W的氧化物水溶液可用于蚀刻玻璃进行判断。

5.如图,乙装置中充入滴有酚酞的氯化钠溶液,X、Y均为石墨电极。

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X极附近溶液先变红。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子流向:

Cu电极→Y→X→Co电极

B.钴(Co)的金属性比铜的强

C.工作时,SO42-向Cu电极移动

D.转移0.2mole-,乙中生成0.2molNaClO

【答案】B

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可根据溶液中既含I2又含I-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用两支试管各取5ml.0.1mo/L的KMnO4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和10.2mol/L的H2C2O4(草酸)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C

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将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加几滴稀硫酸和1mLH2O2,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D

验证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取CH3C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醋酸铵固体(其水溶液呈中性),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答案】D

【解析】A、KI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反应为2Fe3++2I-=2Fe2++I2,因为KI是过量,因此溶液中存在I-和I2,不能说明反应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C2O4+6H+=8H2O+10CO2↑+2Mn2+,高锰酸钾过量,溶液不褪色,故B错误;C、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海带中I元素不能进入溶液中,应剪碎后点燃,然后加蒸馏水,过滤,故C错误;D、CH3COONa溶液中存在CH3COO-+H2O

CH3COOH+OH-,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加入醋酸铵固体,醋酸铵溶液呈中性,CH3COO-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加深,故D正确。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B,学生只注意到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以及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会错选B,忽略了题目中所给量,高锰酸钾是过量,溶液的颜色不褪色。

7.室温下,将0.10mol·L-1盐酸滴入20.00mL0.10mol·L-1氨水中,溶液中pH和pO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

pOH=-lgc(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所在曲线为pH变化曲线

B.M、N两点的溶液中NH4+的物质的量:

M>N

C.Q点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氨水的体积

D.随着盐酸滴入,溶液导电性持续增强

【答案】D

【解析】由于Kw=(H+)×c(OH-)=10-14,则溶液的pH+pOH=14,根据加入盐酸体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可知,没有加入盐酸时,溶液显碱性,pH较大,即M点所在曲线为pH曲线,N点所在曲线为pOH曲线,作垂直体积坐标轴线与pH曲线、pOH曲线交点为相应溶液中pH、pOH。

Q点的pH=pOH,则Q点溶液呈中性。

A.根据上述分析,M点所在曲线为pH曲线,故A错误;B.M点为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物、N点为氯化铵和盐酸的混合物,两点的溶液中NH4+的物质的量:

M<N,故B错误;C.Q点显中性,若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氨水的体积,则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D.氯化氢为强电解质,易溶于水。

随着盐酸滴入,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导电性持续增强,故D正确;故选D。

8.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1)写出装置甲的电解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E→_________________(填写连接的字母)。

(3)对硬质玻璃管里的氧化铜粉末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某气体并检验该气体的纯度,检验该气体已经纯的具体的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装置的a瓶溶液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

A.淀粉碘化钾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硫化钠溶液D.Fe(NO3)2溶液

(5)若a瓶中盛放过量的NaHSO3溶液,写出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ag,加入CuO后,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O的总质量为bg,实验完毕后:

甲方案:

通过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粉的总质量为cg,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乙方案:

通过精确测定生成水的质量dg,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乙方案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甲方案进行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用含a、b、c的式子来表示)

【答案】2NaCl+2H2O

2NaOH+H2↑+Cl2↑A→B→C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如果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已纯AC4HSO3-+Cl2==SO42-+2Cl-+3SO2+2H2O空气中的CO2和H2O可以通过D口进入U形管造成所测水质量偏大16(c-a)/(b-c)

【解析】

(1)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氢气,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故答案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2)A是阴极,阴极上产生的是氢气,B是阳极,阳极上产生的是氯气,要用氢气来还还原氧化铜,所以A连接E,干燥氢气后用氢气来还原氧化铜,所以B连接C,故答案为:

A→B→C;

(3)氢气属于易燃气体,对硬质玻璃管里的氧化铜粉末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某氢气,以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检验氢气的纯度的方法为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如果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已纯,故答案为: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如果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已纯;

(4)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可以利用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且有明显的现象,可以把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也可以将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沉淀,氯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氯气与硝酸亚铁反应不能证明是氯气的氧化性,可能是硝酸的氧化性,故选AC;

(5)若a瓶中盛放过量的NaHSO3溶液,氯气将亚硫酸氢钠氧化为硫酸钠,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HSO3-+Cl2=SO42-+2Cl-+3SO2+2H2O,故答案为:

4HSO3-+Cl2=SO42-+2Cl-+3SO2+2H2O;

(6)在乙方案中,装置中U型管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会导致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有误差,所以乙方案不合理,甲合理;根据甲方案,设金属铜的原子量为M,则

CuO~Cu

M+16M

b-ac-a

则:

,解得:

,故答案为:

因为空气中的CO2和H2O通过D口进入U型管,造成实验误差较大;

9.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1)科学家提出由CO2制取C的太阳能工艺如图所示。

若“重整系统”发生的反应中

,则FexOy的化学式为_______,“热分解系统”中每分解lmolFexO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在一个1L密闭恒容容器中分别投入1.5molCO2、5.0molH2,发生反应:

2CO2(g)+6H2(g)

C2H4(g)+4H2O(g)△H;在不同温度下,用传感技术测出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____0(填“>”“<”或“不能确定”);

②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

③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列举1项)。

④在TA温度下,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若按1molCO2、2molH2、1molC2H4(g)、2molH2O(g)进行投料,此时v(正)_____v(逆)。

(填“>”“<”或“=”)。

(3)用氨水吸收CO2制化肥(NH4HCO2)。

①已知:

NH3·H2O(aq)

NH4+(aq)+OH-(aq)△H1=akJ/mol

CO2(g)+H2O

(1)

H2CO3(aq)△H2=bkJ/mol

H2CO3(aq)+OH-(aq)

HCO3-(aq)+H2O

(1)△H3=ckJ/mol

则利用NH3·H2O吸收CO2制备NH4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已知常温下相关数据如表:

Kb(NH3·H2O)

2×10-5

Ka1(H2CO3)

4×10-7

Ka2(H2CO3)

4×10-11

则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______。

【答案】Fe3O42mol<0.5增大压强或增大H2(g)浓度>NH3·H2O(aq)+CO2(g)

NH4+(aq)+HCO3-(aq)ΔH1=(a+b+c)kJ·mol-11.25×10-3

【解析】

(1)①由示意图可知,重整系统中CO2和FeO反应生成FexOy和C,发生的反应中

,根据Fe原子、O原子守恒计算FexOy的化学式;热分解系统中是Fe3O4分解为FeO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根据方程式计算分解lmolFexO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2)①根据图像,升高温度,氢气物质的量增加,平衡逆向移动;②利用“三段式”计算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③根据平衡移动分析;④根据投料时的浓度熵与平衡常数的比较,分析反应进行方向;(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利用NH3·H2O 吸收CO2 制备NH4HCO3 的热化学方程式;②NH4+ + HCO3-+H2O -=NH3·H2O + H2CO3 的平衡常数K=

解析:

(1)①由示意图可知,重整系统中CO2和FeO反应生成FexOy和C,发生的反应中

,根据Fe原子、O原子守恒可知x:

y=6:

(6+2)=3:

4,故FexOy的化学式为Fe3O4;

,分解2molFe3O4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所以分解1molFe3O4生成0.5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

(2)①根据图像,升高温度,氢气物质的量增加,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

0.5;

③增大压强或增大H2(g)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④在TA温度下,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若按1mol CO2、2mol H2、1mol C2H4(g)、2mol H2O(g)进行投料,

10.铵明矾[NH4Al(SO4)2·12H2O]是分析化学常用的基准试剂,工业上常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来生产铵明矾,其中Z的水溶液可用于伤口消毒,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1)写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时,将0.2mol·L-1的氨水与0.1mol·L-1的Y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5,则该温度下氨水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___(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3)从反应Ⅳ的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填操作名称)。

(4)“电解”时,用惰性材料作电极,则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废水中含有Fe2+、Mn2+等金属离子对自然环境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可用(NH4)2S2O8氧化除去。

写出Mn2+被氧化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也有较强氧化性,在实际生产中不用Z氧化Mn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lO2-+CO2+2H2O=Al(OH)3↓+HCO3-1×10-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SO42-—2e- =S2O82-(NH4)2S2O8+2H2O=2NH4HSO4 +H2O2S2O82-+2H2O+Mn2+=4H++2SO42-+MnO2↓锰的化合物可催化H2O2的分解,使消耗的H2O2增多

【解析】

(1)氧化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溶液,向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盐,离子方程式AlO2-+CO2+2H2O=Al(OH)3↓+HCO3-;正确答案:

AlO2-+CO2+2H2O=Al(OH)3↓+HCO3-。

(2)根据题意可知,设溶液的体积均为1L,氨水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铵0.1mol,根据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可知:

所得溶液的pH=5,c(H+)=10-5mol/L,c(NH3∙H2O)=10-5mol/L,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以c(NH4+)=0.1mol/L,根据水解平衡常数计算公式可得:

Kh=KW/Kb=c(NH3∙H2O)×c(H+)/c(NH4+),KW=10-14,所以带入数值后得Kb≈1×10-5;正确答案:

1×10-5。

(3)先把铵明矾水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该物质的晶体,实验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正确答案: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有反应III可知,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生成硫酸铝,所以试剂Y为硫酸溶液,通过流程看出,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气,那么只有硫酸根离子失电子变为S2O82-,则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SO42-—2e-=S2O82-;正确答案:

2SO42-—2e-=S2O82-。

(5)根据流程图看出,(NH4)2S2O8与水反应生成NH4HSO4,再根据原子守恒规律,得另外一种物质为H2O2,反应Ⅵ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2O8+2H2O=2NH4HSO4 +H2O2;正确答案:

(NH4)2S2O8+2H2O=2NH4HSO4 +H2O2。

(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Mn2+被氧化生成MnO2,S2O82-被还原为SO4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为S2O82-+2H2O+Mn2+=4H++2SO42-+MnO2↓;正确答案:

S2O82-+2H2O+Mn2+=4H++2SO42-+MnO2↓。

过氧化氢也有较强氧化性,但在实际生产中不用Z氧化Mn2+,原因是锰的化合物可催化H2O2的分解,使消耗的H2O2增多;正确答案:

锰的化合物可催化H2O2的分解,使消耗的H2O2增多。

11.【化学一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

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1)钪(Sc)为2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区,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离子化合物Na3[Sc(OH)6]中,存在的化学键除离子键外还有_______。

(3)Sm(钐)的单质与l,2-二碘乙烷可发生如下反应:

Sm+ICH2CH2I→SmI2+CH2=CH2。

ICH2CH2I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lmolCH2=CH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

常温下l,2-二碘乙烷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化学式)。

(5)Ce(铈)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516pm。

晶胞中Ce(铈)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列式表示Ce(铈)单质的密度:

________g/cm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不必计算出结果)

【答案】d

共价键和配位键sp33.01×1024或5NA二碘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N2O、CO2、CS2、BeF2等12

【解析】

(1).钪(Sc)为21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钪(Sc)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4s2,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

,故答案为:

d;

(2).离子化合物Na3[Sc(OH)6]中,存在的化学键除离子键外还有O与H之间的共价键,以及Sc与氢氧根离子之间的配位键,故答案为:

共价键和配位键;

(3).ICH2CH2I中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其杂化轨道类型为sp3,CH2=CH2中单键都是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所以1个CH2=CH2中含有5个σ键,则1molCH2=CH2中含有的σ键数为3.01×1024或5NA,由于二碘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所以常温下1,2-二碘乙烷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故答案为:

sp3;3.01×1024或5NA;二碘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

(4).根据等电子体的定义可知,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CO2、CS2、BeF2等,故答案为:

N2O、CO2、CS2、BeF2等;

(5).Ce(铈)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在Ce晶体的一个晶胞中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e原子在通过这个顶点的三个面心上,面心占1/2,通过一个顶点可形成8个晶胞,因此该晶胞中Ce原子的配位数为8×3×1/2=12,根据均摊法可知,一个晶胞中Ce原子个数为:

8×1/8+6×1/2=4个,因此Ce的密度ρ=m÷V=

,故答案为:

12;

12.【化学一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下图中I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②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系统命名法),G含有的官能团_____(写名称)。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种。

①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乙醛、甲醇和J(E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E小14)为主要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制备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

【答案】2-甲基丙烷碳碳双键、羧基消去反应

4种

【解析】由反应②

和题中转化关系可知D和G分别为:

;由

结合已知信息①

;由

可知B为

;由

可知A为

;由

可知F为

;由

结合已知信息

可知E为

根据以上分析可解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烷烃的命名规则,A的名称为:

2-甲基丙烷;G的结构简式为:

,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羧基。

答案为:

2-甲基丙烷;碳碳双键、羧基

(2)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的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所以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答案为:

消去反应

(3)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I,I的结构简式为:

(4)D和G分别为:

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5)符合①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这两个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四种;(6)J是E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E小14,则J是

根据有机合成流程以及题目所给已知信息,可由

与乙醛发生反应生成

在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的条件下被氧化,再被酸化可生成

与甲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

综上所述,合成路线可以表示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