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1119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

2019-2019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

中档难度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蔗糖溶解

B.

电解水实验

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D.

A烧杯中溶液变红

2.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B.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有距离,液体、固体中微粒之问无距离

C.不同种微粒的性质相同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的运动,有的不运动

3.“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

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蔗糖溶解

B.

水的电解实验

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D.

A烧杯中溶液变红

4.石英很坚硬,可做钟表的轴或外壳;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作润滑剂.石

英与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颜色不同B.两种物质的结构不同

C.生产的方式不同D.两种物质的用途不同

5.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C.你的身体成长与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

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6.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7.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打开盛装浓氨水的瓶塞,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气体压缩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C.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分子的大小可以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8.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9.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多电子原子,其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10.氚也是一种氢原子,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如图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A.AB.BC.CD.D

11.原子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的B.由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1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数决定的

1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外的较大空间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其他元素的离子D.原子中质子与电子所带电荷的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14.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总在不停地运动B.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核不会发生化学变化C.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卢瑟福D.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15.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核电荷数为79B.质子数为34

C.中子数为45D.核外电子数为34

16.稀土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已知铕是稀土中的一种珍贵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关于铕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3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9D.原子质量为152

17.已知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铯原子的质子数为82

B.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属于非金属元素

18.某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相对原子质量27,则其中子数为()

A.13B.14C.17D.20

19.2019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20.元素Mn﹣的核外电子数为x,质量数为A,则M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A﹣xB.A﹣x+nC.A﹣x﹣nD.A﹣n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物质的微粒性是指:

(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构成的;

(2)微粒是在的,并且温度越高,;(3)微粒之间存在,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2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微粒具有什么性质?

(1)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2)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23.在氧化汞分解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

24.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两种微粒构成的.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每个

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由于质子数和电子数,所以原子不带电.

25.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个).

26.某种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不带电的粒子叫;其中带正电的粒子叫;带负电的粒子叫;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填序号).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所有的科学研究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28.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该分子中共有个原子核,共有个质子,共有个电子.

29.已知碳14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种子,则碳14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0.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核的中子数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蔗糖溶解

B.

电解水实验

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D.

A烧杯中溶液变红

【解答】解:

A、蔗糖溶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分子不停的运动,故正确;

B、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

再分,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压力差得出结论,是宏观现象,故错误;

D、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水溶液呈碱性,是A烧杯中溶液变红,故正确。

故选:

C。

2.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B.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有距离,液体、固体中微粒之问无距离C.不同种微粒的性质相同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的运动,有的不运动

【解答】解: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故A正确;B、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有距离,液体、固体中微粒之问也有距离,故B错误;C、同种微粒的性质相同,同种微粒的性质不相同;故C错误;D、微粒是不断运动着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

A。

3.“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

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蔗糖溶解

B.

水的电解实验

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D.

A烧杯中溶液变红

【解答】解:

A、蔗糖溶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分子不停的运动,故正确;

B、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压力差得出结论,是宏观现象,故错误;

D、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水溶液呈碱性,是A烧杯中溶液变红,故正确。

故选:

C。

4.石英很坚硬,可做钟表的轴或外壳;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作润滑剂.石英与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颜色不同B.两种物质的结构不同

C.生产的方式不同D.两种物质的用途不同

【解答】解: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这

二者的组成与结构不同,决定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故选:

B。

5.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成长与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解答】解: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故A正确;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故B正确;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摄入的物质也不例外,故C正确;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如空气,故D错误。

故选:

D。

6.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解答】解:

由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B。

7.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打开盛装浓氨水的瓶塞,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气体压缩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C.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分子的大小可以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解答】解:

A、我们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由于氨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故A正确;B、气体压缩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B正确;

C、热胀是由于在受热的条件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导致体积膨胀,而冷缩是

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导致体积缩小。

在整个过程中分子本身的大小并不会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故C不正确;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在该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D正确;故选:

C。

8.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解答】解:

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说法正确;B、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故B说法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说法错误;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9.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多电子原子,其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解答】解:

A、原子的构成: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

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错误;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10.氚也是一种氢原子,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如图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A.AB.BC.CD.D

【解答】解:

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

故选:

A。

11.原子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的B.由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解答】解: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故选:

D。

1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数决定的

【解答】解: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

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够再分,故A说法错误;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B说法正确;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还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说法正确;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的多少,故D说法正确。

故选:

A。

1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外的较大空间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其他元素的离子D.原子中质子与电子所带电荷的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解:

A、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A错;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错;C、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但元素种类不变,故C错;D、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原子中质子与电子所带电荷的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D正确。

故选:

D。

14.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总在不停地运动B.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核不会发生化学变化C.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卢瑟福D.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解答】解:

A、构成物质的微粒始终在不断运动,故A说法正确;B、发生化学变化时,变化的是分子,原子不变,故B说法正确;C、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故C说法错误;D、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电子占有很大空气间,所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

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15.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核电荷数为79B.质子数为34

C.中子数为45D.核外电子数为34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

故选:

A。

16.稀土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已知铕是稀土中的一种珍贵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关于铕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3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9D.原子质量为152

【解答】解:

A、因为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6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152,则中子数=152﹣63=89,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因为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题意,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17.已知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铯原子的质子数为82

B.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属于非金属元素

【解答】解:

A、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故铯原子的质子数为55,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5,故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铯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8.某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相对原子质量27,则其中子数为()

A.13B.14C.17D.20

【解答】解: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某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相对原子质量27,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因此电子数=40﹣27=13,又因为原子中:

质子数=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3,则中子数=27﹣13=14;

故选:

B。

19.2019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解答】解:

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92;

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

故选:

D。

20.元素Mn﹣的核外电子数为x,质量数为A,则M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A﹣xB.A﹣x+nC.A﹣x﹣nD.A﹣n

【解答】解:

元素Mn﹣的核外电子数为x,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故M原子的质子数=x﹣n,

M原子的质量数为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A﹣(x﹣n)=A﹣x+n

故选:

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物质的微粒性是指:

(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并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

【解答】解:

物质的微粒性是指:

(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并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

故答案为:

微粒;不断运动;运动越剧烈;间隔;较小;较大.

2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微粒具有什么性质?

(1)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间隙的;

(2)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

(1)因空气中各成分分子之间有间隙,当打气筒内气体的压强大于足球内气体的压强时,空气被压缩进入足球,故答案为: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间隙的;

(2)因醋酸中醋酸分子在不断运动,则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酸分

子运动到其它位置,则气味会变淡,故答案为: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3.在氧化汞分解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解答】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氧化汞受热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故填:

汞原子和氧原子。

24.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由于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带电.

【解答】解: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有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由于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答案为:

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正电荷;负电荷;相等.

25.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解答】解: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2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故答案为:

1;7;8;2.

26.某种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不带电的粒子叫中子;其中带正电的粒子叫质子;带负电的粒子叫电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

【解答】解: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中14个微粒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4个中子,质子和电子共有40﹣14=26,又因

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3,则该元素是铝,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3+14=27.故答案为:

中子;质子;电子;27.

2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乙(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A(选填序号).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所有的科学研究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解答】解:

(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