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0592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docx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一、教材分析

此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中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之问题。

该部分内容以货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品这一历史范畴的介绍,引出另一历史范畴——货币;通过分析物物交换之困引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从而揭示出货币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自然地过渡到货币的基本职能和对纸币的分析。

至此,也就揭开了货币的神秘面纱,帮助学生认识到货币并不神秘,它只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商品、货币及纸币的含义。

✧理解: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优点。

✧运用: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2、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到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情境表演、练习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性学习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

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真的很“神秘”,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东西,我们都离不开它,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又是什么呢?

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走进新课】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就先得搞清楚“货币”是什么?

1、货币的本质(板书)

为搞清楚货币的本质,我们先从研究商品开始。

1、商品的含义(板书)

〈问题设计〉学生阅读教材P4探究活动,思考回答

Ø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Ø母亲为你织的毛衣是商品吗?

为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归纳总结)

共同特征:

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毛衣虽然是一定劳动产品,但不是为了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那么什么是商品呢?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

“用于交换”和“劳动产品”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本环节设计意图】:

作为消费者,家庭消费离不开商品,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调动学生思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究商品的特征,让学生准确把握商品的含义。

巩固练习:

※下列不属于商品的是:

1科技工作者折价入股的技术

2信息服务公司为人们提供的有偿信息

3社会各界捐献给舟曲灾区的救灾物资

4观看伦敦奥运会的门票

(折价入股的信息、有偿信息服务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门票是享有观看奥运会服务的凭证,是商品;捐献的救灾物资虽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是无偿赠送,不是商品。

教师小结:

商品不一定是指有形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

※讨论:

①自然界的空气是不是商品?

(空气不是商品)

销售的瓶装空气是不是商品?

(瓶装的空气用于交换并且是劳动产品,是商品)

②农民种的菜是不是商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己吃的不是,用于卖的是,送给人的、烂的喂猪的不是)

③小张从商店买来一支钢笔送给了小李,这支钢笔是不是商品?

这支钢笔在商店里准备出售和出售给小张的过程中是商品,当小张从商店里买来送个小李属于赠送关系,就不是商品了。

教师小结: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自产自销、无偿赠送、自然界的天然物品都不是商品。

〈问题设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购买商品离不开货币(钱),那么商品和货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学生有可能回答:

商品出现在前,货币在后。

教师总结:

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板书)

小结:

商品和货币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是历史范畴。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问题设计〉

Ø人们为什么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

Ø人们为什么能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

学生讨论,引出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也是经济学上的重要概念。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比如煤炭能够满足人们取暖、做饭的需要,蔬菜可以满足人们吃饭的需要,煤炭和蔬菜是不同的产品,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但都有使用价值。

(2)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生产各种商品都耗费了人类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这一点是共同的、无差别的。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问题设计〉

由于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所以,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同的商品之间可以交换,例如:

1头牛换600斤大米,如果我们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次交换,就是1头牛=600斤大米。

这个比例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呢?

是使用价值还是价值?

不是使用价值,如果是使用价值相同的话,那就没有必要交换了。

因为商品是一定的劳动产品,一定会耗费人类劳动,这一点是没有差别的。

3、货币的产生(板书)

〈问题设计〉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不是借助货币来完成的呢?

(不是)最初的是物物交换,那时货币还没有出现,那么货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图文问题,思考回答

Ø如果这几个人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Ø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办法吗?

根据学生探讨回答的情况,教师总结:

要想都能成交,必须相互需要对方的商品,这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交换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板书)

一般等价物就是可以和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并且可以衡量其他任何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本身就是商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

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

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然而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又出现了困难。

比如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缺点很多:

不耐久藏,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

同时由于各地的一般等价物不同,进行跨区域交换就出现困难,只有找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金银。

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金银就成为货币。

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等特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的出现。

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就成了“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归纳总结: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过程如下: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4、货币的本质(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货币的定义及本质〉

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总结:

货币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的不同,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货币和其他一切等价物又有不同,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用来谷底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的正式产生。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以前是不固定的,现在是固定的。

【本活动设计意图】: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金钱观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批判拜金主义的理论依据。

讲解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反对拜金主义的思想教育。

过渡: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物物交换的不便,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社会经济因货币的出现而大大进步了。

那么,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货币的职能是什么呢?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具有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了货币的本质。

1、价值尺度

〈问题设计〉

学生阅读教材P6,查看P5活动探究,交流讨论如下问题,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四商品中那个价值更大?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标价牌上写的“××元/台”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

这表明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货币本身是一种商品,有价值,因此,它可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正如尺子有长度可以度量物品的长短,秤砣有重量可以称量物品的重量一样。

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结论2: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的含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结论3:

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象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它只是让人们知道商品值多少钱。

2、流通手段

〈问题设计〉

学生查看P5活动探究,交流讨论如下问题,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销售者卖不掉商品,对他会有什么影响?

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逐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

是一种手段,这里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又称为购买手段。

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能够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结论2:

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畅通无阻,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就是:

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地进行,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形式是:

“商品──货币”或“货币──商品”。

结论3: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环节是“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因为如果跳跃不成功,那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付出的劳动是无效的劳动,实现不了价值,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商品所有者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只有生产那些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的劳动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有价值的劳动。

因此,我们要具有利他意识。

巩固练习:

※小张从商场里买了一支钢笔,这支钢笔的标价为10元,但经过讨价还价之后小张以5元买下,这两个数字分别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10元是价值尺度,5元是流通手段。

3、货币本身是一般等价物,其具有了两大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除此之外,货币还具有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4、辨别区分货币的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作用

表现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赊销赊购中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储藏财富

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特点

观念上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关键词

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

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

多用还债、地租、工资等词汇

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

举例

电脑标价5000元

小张花50元买了一本书

小李缴纳了200元的个人所得税

小王用人民币兑换的100克金条

我国购买了美国1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

联系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都是货币基本职能的延伸。

【本活动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货币职能,让学生辨别体会货币的五大职能。

三、纸币

1、纸币的优点和含义

<活动探究>

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

纸币怎样产生的,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本质是什么?

结论1:

纸币的产生过程是金银条块→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

纸币具有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金属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

结论2:

北宋时期,一些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发行过纸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不能兑换的情况,导致民众的诉讼和不满。

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

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本身无价值。

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在这里,要向学生讲清楚:

第一,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本身没有价值。

这是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

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而纸币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纸币的面额只是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因而称为价值符号。

第二,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它的流通必须以发行者强大的信誉或强制为基础,否则就无人使用。

因此,后来纸币都由国家垄断发行权,因为国家信誉高,具有强制力。

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第三,纸币是价值符合,不是货币本身。

纸币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职能,只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活动探究>

比较

货币

纸币

 

定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产生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

随着货币形态的逐渐演变而产生。

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过程中产生。

属性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身是商品

价值符号,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不是商品

职能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纸币同时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联系

(1)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没有货币就没有纸币

(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渡: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纸币的,那么,国家应该发行多少纸币为宜呢?

2、纸币的发行

剖析案例,分析“法币”贬值的原因及危害──探究纸币发行量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

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买到一粒大米的2.45%。

“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

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抢购各种物资。

探究1:

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粒米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

探究2:

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

结论:

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学生阅读P7“专家点评”栏目),并不是发行地越多越好或是越少越好,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品流通受阻。

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辨别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实质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表现

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过度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市场疲软,消费不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投资的扩大。

 

对策

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一方面必须扩大需求,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基金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

联系

二者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社会秩序,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加以调节。

点拨(结合P8“相关链接”):

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在其上乱涂乱画,不损坏、不揉搓,不使用人民币,同那些破坏国家金融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3.电子货币

和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知道了商品的含义以及基本属性,知道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同时也知道了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了解了纸币和电子货币。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揭开了货币的神秘面纱,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六、板书设计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1)商品的含义

(2)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过程

(1)一般等价物(克服物物交换困难的需要)

(2)贵金属金银的优点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

(2)原因

(3)价格

(4)表现形式

2、流通手段

(1)商品流通

(2)含义

(3)原因

(4)表现形式

3、货币的其他职能

(三)纸币

1、纸币的优点及含义

2、纸币发行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1)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

3、规范人民币的使用

七、分层作业

一、巩固练习

1、小王是一名外企白领,2012年五一假期旅游时,各地山川美景及风土人情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戴上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精彩的照片,回到城里复制成光碟出售给旅游杂志社。

复制的山川美景及风土人情成为商品,说明了:

()

A.它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2、2012年五一期间,王老师参加了标价为200元的北京平谷旅游,王老师用100元买下了3箱平谷大桃。

这里的200元和100元设计的货币的职能依次是:

(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3、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二者都( )

①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就业压力增大

③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 ④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③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二、素质提高:

辨析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案:

一、CDD

二、此观点是错误的。

现实生活中的金银不一定是货币,只有当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履行货币职能时,才成为货币。

金银被售卖时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不是货币;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货币才真正产生,金银存在于货币产生之前,也将存在于货币产生之后。

所有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八、教后反思

反思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经济生活的第一框题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入学的第一堂政治课,本框题涉及的重点知识有很多: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历史;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他职能;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问题。

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需要教者优化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其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反思二:

对于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虽然只要求做一般的了解,但讲解起来却也十分麻烦,首先得从生活入手,分析商品的共性,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中的使用价值还比较容易,而价值确实是很抽象的东西,并且经济学中的价值不同于平时文学中所理解的价值,必须用非常通俗的话语讲述非常抽象的东西,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

反思三:

关于货币与纸币的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相关知识没有进一步挖掘,还需今后弥补。

反思四:

因为没运用多媒体所有有些环节没有达到好的效果,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实现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有效整合。

九、使用说明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讲解较为全面,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本课的亮点,对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货币与纸币的比较等知识点没有细致讲解是今后还需进一步弥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