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687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docx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书

××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承办单位:

××市农业科学院

项目建设地点:

××市区镇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可研报告编制时间:

二0一五年一月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位置1

1.3项目建设内容

1.4建设工期1

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

1.6效益分析3

1.7结论4

第二章项目区5

2.1自然概况5

2.2项目区基本情况8

2.3社会经济状况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

3.1××市农科院科研工作的制约因素11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规划设计16

4.1指导思想16

4.2选项原则16

4.3建设标准16

4.4建设规模17

4.5规划布局17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1

5.1投资估算21

5.2资金来源构成及筹措方案21

第六章项目进度实施计划23

第七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24

7.1社会效益评价24

7.2生态效益评价25

第八章组织实施和项目管理27

8.1组织机构设置27

8.2项目管理27

8.3项目招投标28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节能31

9.1生态影响分析评价31

9.2环境质量影响分析评价31

9.3节能措施33

第十章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34

10.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体评价34

10.2问题与建议34

10.3附件34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1.1.2项目承办单位:

××市农业科学院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

2、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

3、《××市农业科技“三十工程”实施方案》及《关于实施“金地计划”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5、其他有关文件及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

1.2项目位置

××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市卧龙区潦河镇南2.0公里(原×区良种繁育场),西、北与清凉寺村接壤,东、南与刘谢营村接壤,临近潦英公路。

幅员面积550亩,耕地面积505亩,建设用地面积38亩。

1.3项目建设内容

将550亩试验基地改造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豫西南地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现代农业成果引进、熟化、配套的基地。

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平台。

(一)农业、水利设施

(1)田间道路:

主干道路1条,宽8米,长630米;机耕支路3条,宽7米,长1600米,合计24亩。

(2)水利设施

安装50KVA变压器1台,机电井5眼,配套架设输电线路2.8km,地下灌溉暗管1800米。

排水沟渠2.5公里,涵桥设置4座。

(3)固定围墙

沿试验基地四周边界须修建固定围墙2700m,规划在基地自然边界南、西、北三面修建内墙外沟连体围墙,东面修建实体围墙。

围墙地上高度2.2米,上边安装角铁钢丝网。

(二)设施农业建设

设施农业片区占地20亩。

集中建造现代农业设施和装备。

其中包括:

人工气候室、连栋温室、节能型日光温室、光伏电温室、拱棚。

(三)附属农业设施

(1)挂考室:

两层建筑物,长42米,宽12.4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

(2)晒场:

5000平方米

(3)机务库:

主体钢架结构,约500平方米。

(4)中试仓库:

占地约5.5亩。

用于种业加工,农产品加工等

(四)综合楼。

占地9亩,主楼为四层建筑物,两侧附楼为两层建筑物,主楼长79.2米,宽9米,附楼长16.2米,整体建筑物面积约4100平方米。

(五)职工公寓:

占地9亩,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

(六)良种场安置区:

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432平方米。

做为良种场办公及部分职工居住场所。

1.4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5年-2016年,2016年底完成项目的全部建设内容。

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综合楼、挂考室、职工公寓总建筑面积m2预算投资万元左右。

农业、水利设施投资万元,设施农业投资万元,附属设施建设投资万元。

1.3.2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全部为市财政支付。

1.6效益分析

近年来,××农科院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达120余项,其中有20多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撰写并发表论文400余篇。

先后培育出了35个农作物新品种。

重点推广10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和5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系),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数百亿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市场发展的背景下,××农科院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农业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都市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项目区的营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健全了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更会大大改善农业科研的硬环境,促进更多、更高档次的科研项目进入和展开,对多出品种、快出品种、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更能促进和完善农业科研机构的教育培训、示范带动、辐射发展的作用,为××区域及豫西南的农业发展起到核心影响和孵化型、发动机的作用。

1.7结论

××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成功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试验田的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试验示范田的科研能力;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辐射作用;实现科研、示范、科技推广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管理方式创新。

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

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市农业产生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一、××市的社会概况

××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盆地中部,是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交流中心。

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围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旅游中心”的目标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品位及综合功能明显提高。

截止2013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2013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常住人口140万。

××市自然资源丰富,地域广阔,是鄂、豫、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农业基础雄厚,素有“中州粮仓”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水力资源有丹江口水库、鸭河口水库、白河水系等,南水北调工程为××市未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

××是全省的农业大市之一,农业基础较好,素有“中州粮仓”之称。

正常年景,以全省12.9%、全国0.7%的耕地,生产全省11%、全国1%的粮食,全省20%、全国4%的棉花,全省13%、全国2%的油料。

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

二、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市中心城区位于××盆地中心汉水支流白河上游,北倚独山,西部是著名的风景区—卧龙岗,地理坐标为北纬32°57'―33°07',东经112°21'―112º38',全境东西长263Km,南北宽168Km,总面积2.66万Km²,建成区面积150Km².

2、地形地貌

××市中心地区北面有独、蒲二山为北屏障,西北有紫山、唐山等孤山环抱,西部有麒麟、卧龙二岗横穿南北。

××市地形总的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垄状丘陵,北部为基岩残山—独山,东部为白河冲击平原。

按成因可分为侵蚀剥蚀残余山地、洪积垄状丘陵、洪积坡积裙和冲积平原四种地貌形态。

除西部垄岗地带标高在130-150m之间外,其它大部分均在120-130m之间(黄河高程系)。

3、地质

××绝大部分为第四纪河流堆积层,土层大部分为砂质粘土,部分地段有砂岩出露。

西部低丘缓坡地带,地貌上属盆地中的垄岗地带边缘,地基土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系统洪积和湖相沉积层,自上而下,分亚粘土、粘土、亚粘土,承载力为0.2—0.3Mpa。

4、气象气候

××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天。

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

年降雨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5、地面水系

××是全省最大的北方水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

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总面积的21%、30.6%和48.4%。

有林地面积1094万亩,占全省的33%;水域面积270万亩,水资源总量85.2亿m3,水资源蕴藏量、亩均水量和人均水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也是淮河的源头,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水系。

6、地下水

××市处在全新统河谷阶地水文地质区中心地段,地质情况较为优越。

地下水储量比较丰富。

埋深一般在6m左右,含水层在20m上下,地下水主要受降雨及白河水侧渗补给。

是××市的主要供水水源。

7、土壤

据1980年土壤普查,土壤总面积16.74万亩,有黄棕壤、潮土和砂礓黑土三个土类,四个亚类,六个土属,二十个土种。

黄棕壤12.2万亩,占郊区土壤面积的72.9%,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的缓丘岗坡地带;潮土4.2万亩,占郊区土壤面积25.2%,主要分布在白河西岸和南岸的平坦阶地上;砂礓黑土0.3万亩,零星分布在七里园的平坦地带。

8、地震条件

根据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1997年编制的《河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市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2.2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2.2.1项目区位置

××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市卧龙区潦河镇南2.0公里(原×区良种繁育场),西、北与清凉寺村接壤,东、南与刘谢营村接壤,临近潦英公路。

幅员面积550亩,耕地面积505亩,建设用地面积38亩。

2.2.2水文气象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

四季气候特点:

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

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

适宜开展农作物品种研究和生产。

2.2.3地形、地貌和土壤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位于××盆地中部冲积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以黄褐土为主,土壤pH为6.5~7.0,有机质含量为1.0~1.5%,速效养分N、P、K含量分别为65~75mg/kg、15~20mg/kg、150~200mg/kg,耕地基础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基础肥力中等以上,土壤质地、结构具有××盆地的代表性。

耕地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作业。

2.2.4水资源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水资源为地下水。

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地下水较丰富,为保持地下水的生态平衡,主要开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尽量不动用地下水静态资源量。

2.3社会经济状况

2.3.1人口和劳力

××市农科院编制总数197名,科技人员82人,技术工人115人。

××市农科院拥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研究员职称7人,副研究员26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22人。

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劳模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从事专业涵盖农作物育种、栽培、植物保护、农业化学、土壤化学、蔬菜园艺等多个学科,研究领域广,职称结构合理。

试验技术工人初、中、高及技师级别人才完备,科研辅助力量充足。

2.3.2土地利用现状

××市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