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形象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4892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形象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女性形象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女性形象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女性形象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女性形象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性形象研究.docx

《女性形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形象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女性形象研究.docx

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

张洁是我国文坛对当代女性命运研究的先驱之一,她的大多数文学创作都是致力女性文学研究,为我们描绘了一大批处于那个尴尬时代的女性人生。

在长期的艰难探索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女性群体的不同命运,悲剧是她们命运的一个共性。

通过张洁的小说,我们能够清晰地探寻出作者的女性形象研究和女性命运探究的轨迹,她在为我们展示女性悲剧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悲剧的原因,进而引导我们走出了一条救赎的道路。

本文试图通过对张洁小说中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入手,深入解析这些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挖掘这种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为女性的救赎找到出路。

关键字:

张洁;女性形象;悲剧;救赎

 

 

前言

张洁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用多重话语构筑了一艘涉渡之筏,试图将处于苦难之中的女性载离黑暗的封建深渊,却又在驶出之后沉沦在无路可走的迷茫和痛苦中。

她早期的作品,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爱情世界,这里的爱情充满希望,然而随着现实的无望,她不得不走出这一美好的世界,去描绘更多的充满辛酸的女性人生。

张洁在塑造女性悲剧命运方面,与张爱玲颇有相似之处,她们都塑造了不同的女性群体,展示了她们不同类型的人生悲剧,进而探讨深层次的缘由,为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探寻了出路。

一、张洁小说女性形象的分类

在当代社会中,解放了的女性地位就如同当年解放了的黑奴,她们所拥有的平等只不过是一种迷离的表象而已,女性的体验始终处在一种无名的尴尬和不为人知的痛苦之中。

张洁的作品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笔锋转向这一群处于黑暗之中的女性,仔细分析她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她着墨最多的女性几乎无一例外是单身或准单身女人,即使是拥有婚姻的女人,她们的人生也是有缺陷的,男人与爱在她们的婚姻中基本处于缺席状态。

纵观张洁的女性文学创作,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关于女性的叙事,一种由理想走向现实的爱的坠落,这些作品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一个又梦到现实再到无望的过程。

她早期的女性写作呈现一种理想的话语,叙述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然而,随着现实的无望,这种“乌托邦”被无情击碎,陷入无爱的荒原。

当心中的美好世界被无情摧毁之后,张洁把视线移到那群处于那个社会和时代边缘的女性身上,为我们描绘出不同的悲剧画面。

她们有的在“无穷思爱”中痛苦地穿越着人间炼狱,有的极度疲惫、遍体鳞伤地在苦海中挣扎着,她们在不断地寻找一个归宿,一堵为她们遮风的墙。

她们处在社会的不同层面,拥有不同的人生定位,属于不同的群体,唯一相同的是她们的命运。

(一)“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知识女性

鲁迅曾经用“梦醒了无路可走”这句话来形容当时国民的生存状态,然而这句话依然可以用来形容张洁笔下的某些知识女性。

她们如同出走的娜拉,走出那个牢笼,却迷失了方向,她们走出封建社会的樊篱,最终却又陷入另一种痛楚的尴尬境地,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和出路。

就这一点而言,张洁在她的小说《方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这部作品中,她展示了一系列拥有特质的优秀知识女性形象:

拥有流畅、准确英语口语的柳泉;在导演电影方面独具才情的梁倩;对马克思主义精髓拥有独到见解的曹荆华等。

除此之外还有《祖母绿》中在微码数字运算方面竖起标杆的曾令儿和政治上冷静从容的卢北河;《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在创作中表现出女性独特风韵的作家钟雨;《沉重的翅膀》中比男性作家更加敏锐的记者叶知秋……这一系列女性,她们在拥有女性自身的美好特质:

仁爱,善良,奉献等的同时,还拥有卓越的才智,从感性到理性,她们都表现得比男人更加优异。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优秀的女性,她们也同样逃不过沦为娜拉的命运,正如《方舟》的题记里作者这样写道“——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从小说中我们也确实深深地体味到了这些知识女性的不幸。

三位女主人公都曾经真诚地爱过,却无法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无法寻找到共同语言和默契,现实的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凉,她们对现实产生了无尽的绝望,在异性世界她们找不到依靠的肩膀,所以她们走进了这个由她们三人组成的“寡妇俱乐部”,彼此搀扶,相濡以沫。

“她们常常会感到一种失去平衡的孤独与寂寞,始终陷入感情、现实与理想不能协调的两难之中,从而她们外表的强悍和能干难以隐藏内心的软弱和无助,不可能产生一份女性意识的成熟与洒脱。

”[1]虽然都是知识分子,但她们也渴望和所有女人一样,能够得到男人的关爱和怜惜,像荆华“她多么愿意做一个女人,做一个被人疼爱也疼爱别人的女人。

”(《方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男人基本上是缺席的,为了生活,她们不得不干本该属于男人的活儿,生活永远是一团糟,女性的柔美特质在她们身上荡然无存。

《方舟》让我们感受到解放之后的知识女性,在前进的道路上艰难地独行和探索,这艘救她们于苦海的方舟最终会驶向何方,就值得我们细细去体味。

(二)背负沉重枷锁的平民女性

在这个刚刚走上解放道路的中国,女性刚迈开步伐前进的时代,知识女性相对来说还是少数的,而大众的平民女性才是这个群体的主流,所以她们的生活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就这一点而言,张洁更是对她们的命运有深刻地展示。

她前期的一些作品,比如《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等无疑是为我们展示了爱情的理想王国,然而她的《无字》却是这种乌托邦式爱情的无情解构,它为我们展示了四个平民女性的生命历程,以及她们在生活中的无奈、挣扎与绝望。

尤其以墨荷、叶莲子、吴为三位母亲最为典型,她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

外祖母墨荷是一个完全旧式的人,她无怨无悔地成为家庭的奴隶,她认为“婚姻只是个技术性的问题,与恩爱无关,她唯一能做的是为自己制造一点欢爱,想着一个根本无从想象的男人。

”[2]所以她认为怀孕只是男人准确的投篮,她从不曾享受婚姻的乐趣,自从她嫁到叶家,不仅没有获得一点地位,反而更像是一个奴隶,繁重的家务,低下的身份和生育的机器,这就是她婚姻的一切。

她日夜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如同叶家不需要支付工钱的长工,而不是儿媳妇。

在现实中她得不到一个为她遮风挡雨的丈夫,于是只能在心里,在想象中构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男人,来支撑她在奴隶般的岁月中忍受煎熬。

与母亲相比,叶莲子还是比较幸运的,她在结婚初期还有一点温馨的回忆,顾秋水在她的生命里还曾给过她一些关爱,然而这点温馨相对于叶莲子悲苦的一生来说犹如沧海一粟。

当叶莲子和吴为母女在生存困境中来投奔顾秋水时,他却是以异常冷漠和无情的态度来回应的,他不但不顾她们母女的死活,还在肉体和精神上折磨着叶莲子和年幼的吴为,这已经完全摧毁了叶莲子的生活,她无助、绝望,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三纲五常”沉重的枷锁已经彻底压弯了这些女性的腰,她们的视线里永远没有自己的影子,没有欲望,没有思想,正如叶莲子是一个“没有要求的女人,实在太乏味太不能为男人制造一些点缀了”。

(《无字》)就这样,女人依然是男人的一种附属品,她们没有自我,没有女人作为“人”的存在基础。

二、张洁小说女性悲剧的解读

“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张洁笔下的女性作为一种受压抑的弱势群体而存在,自身所面临的是重重困境,她们时刻承担着各方面的疼痛和悲苦,无论是像钟雨、荆华、吴为等知识分子,还是墨荷、叶莲子等平民女性,最终都逃不过这场人生的劫难。

她们期待渡尽劫波之后的柳暗花明,可最终她们也没有得到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爱情,她们依然是徘徊在生活边缘的人物。

(一)各种悲剧的不同呈现

1、身体疼痛的悲剧

张洁笔下的女性,大多身体都是有某种缺陷的,《七巧板》中的尹梅是一个女性病患者;《方舟》里的荆华患有风湿病和腰脊椎劳损;《无字》中的吴为患有输卵管结核病等。

除此之外,《无字》中外祖母墨荷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生育痛苦,她在生产的时候死于大出血,还被婆婆认为不吉利,被一把大火化为灰烬。

“接生婆用很多香灰、灶灰、炕灰去堵,用完了自己家的,也用完了西厢老王头屋里的,血还是流不住。

”(《无字》)这让我们看到,在对待墨荷大出血的问题上,叶家采用的是一种最残酷最暴虐的方法,不禁让人心生畏惧和怜悯。

苏珊·格巴在《“空白之页”与妇女创造力问题》中指出“女性身体所能提供的最基本的,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隐喻就是血,由此创造这一文化形式也就被体验为一种痛苦的创伤。

”[3]在外祖母墨荷身上我们的确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种隐喻所掩藏的巨大疼痛,这种疼痛令人发指。

她的悲剧命运到叶莲子这儿不仅没有得到完结,反而被延续下去。

被顾秋水抛弃之后,叶莲子和吴为经历洪水的摧残,和顾秋水对她们的身心折磨,这些都让她们承受了身心的剧烈疼痛,也让读者感到冷冷的心寒。

这种疼痛犹如清醒剂,随时提醒着我们要反思自己,反思社会,这种刻骨铭心的疼痛,进一步凸显了这一系列女性的悲剧命运。

2、爱被剥夺的悲剧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没有爱之元素的文学作品是枯燥的,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是一个女人,她们生来就具有的母性意识让爱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她们自身拥有着无穷的爱,同时也渴望得到来自外界的,来自他者的爱。

张洁早期作品中所建构的爱的伊甸园,在现实面前支离破碎,于是她开始为我们呈现这些女性种种无爱的悲剧。

作为“无穷思爱”化身的曾令儿,她就像是爱的使者,不断地对爱进行超越和升华,年轻时因为爱左葳,她“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政治前途,功名事业,平等自由,人的尊严……”(《祖母绿》)在大字报事件中,曾令儿站在了本该属于左葳的批斗台上,然而这种为爱的彻底牺牲却并未得到回应,在这场爱的纠葛中,自始至终都是曾令儿一个人,左葳是缺席的。

曾令儿在两性之爱中被遗弃,被践踏,她将两性之爱上升为母爱,最终升华到无穷思爱,这其实也是她早年爱的悲剧的一个弥补。

相比曾令儿,卢北河与左葳之间的婚姻就更为不幸,他们只是非常时期彼此需要的一个结合,“尽管左葳装出一副如痴如狂的钟情样子,她也姑且装出一副为他的情爱所动的样子,就这样,他们演了几十年的戏。

”(《祖母绿》)他们之间的结合并非以爱为基础,在婚姻中他们看似很和谐,配合很默契,相处得很融洽,但这也只是一种机械的磨合,正如卢北河想的“岁月确将一切尖锐的东西磨钝,包括她自己在内。

”(《祖母绿》)他们永远都在窥测彼此的内心,永远带着一副假面具,就连睡觉的时候也不肯脱掉。

无爱的婚姻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无可否认,在卢北河与曾令儿之间,卢北河是婚姻的胜利者,可是在见到曾令儿之后,她才发现原来那个他为之付出全部的男人并不值得。

“她觉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和曾令儿换了位置,可怜兮兮的不是曾令儿,而是她自己。

”(《祖母绿》)她的生活如同一艘船,然而船上的主机却出了故障,再也无法修复,她无爱的一生只不过是在海市蜃楼中的无奈穿行,最终她走向了全面的崩溃。

正如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提出的娜拉的下场——“不是堕落,就是回来”,[4]卢北河在心里为自己构筑的爱巢在瞬间轰然坍塌,她的人生也因此转向,陷入无尽的悲哀之中。

(二)悲剧的原因

张洁为我们塑造的女性是一种“由死亡到再生之间的期待,她们注定是悲剧,只是这悲剧逐渐经由女性的放大变成历史和现实的。

”[5]她们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她们身上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暗影。

鲁迅曾经说过: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正如《祖母绿》这部作品中曾令儿遇到的那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本应该是爱的化身。

然而作者张洁似乎是有意的安排,让新郎死在当年她与左葳经历生死挣扎的漩涡之中,用这种歇斯底里的痛苦生命体验来完成爱的升华。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也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对于她们悲剧原因的探究,我们不仅要从她们自身去寻找答案,更不可忽视外界的因素。

1、缺乏自我认同

自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女性便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对父权社会的积淀形成了一种深深的认同,她们的思想均被灌入一种“原罪意识”,“女性生生世世是男人的附属物,她十分彻底地属于他,有他的姓氏,信奉他的神,就像他的土地和羊群一样属于他。

”[6]这种观念使得千百年来女性思想观念中的奴性意识不断强化,不断失去自我。

例如《无字》中的叶莲子,“明知道大事不好,叶莲子也不敢说一句什么,她何止是逆来顺受,连顺来也顺受了。

”她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寄托在顾秋水这样一个被弱化的男性身上,完全失去了自我的意识,误以为她所寄托的那个生命不知比自己高多少,结果却把自己的潜能埋没了,她的意识中早已滋生出对痛苦的忍受和习惯。

叶莲子的这种“奴性”在吴为的身上也留下了痕迹,在与胡秉宸的生活中,就连胡秉宸的一声咳嗽也会让她坐立不安,临睡前把急救药剥好放在床头柜上,生怕他的心脏不适,措手不及……三从四德的思想在她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她们的视线永远不能离开那些寄托了她们一生的男人,从来不曾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她们没有女性意识,所以从未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从不曾去主动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于是酿下了她们一生的苦果。

2、缺乏外界的认同

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命运来说,来自男性和社会的压迫是她们命运走向悲剧的催化剂,是他们更加强化了女性的那种原罪意识,剥夺了她们争取自由,找回自我的权利,为女性编制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金丝笼”。

“对男性的失望也是对整个男权社会的失望”[7],在这样一个两性平等严重缺位的社会,女性得到的除了失望就是绝望。

张洁小说中的女性,如叶莲子、荆华、梁倩等,她们虽然在命运的挤压下,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或者成为优秀于男性的被“雄化”的女性形象,但她们的内心无不渴望有一副坚实的男人肩膀,供她们休憩,为她们撑起生活的一片天。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她们生命中出现的男性都是被弱化了的,他们的羸弱彻底击碎了她们心中的梦。

作品《无字》中的顾秋水,到了香港之后处于生活的困窘之中,是依靠阿苏的救助才得以生存,在战争中逃命的过程中,他不仅不管不顾自己的结发妻子叶莲子和女儿吴为,甚至连阿苏都顾不上。

除此之外,还有左葳,他也是一个被弱化了的男性形象,他与卢北河结婚也是因为在非常时期,他需要她,“如果左葳没有一个当党委副书记和研究所副所长的老婆,他什么都不是。

”(《祖母绿》)无论是婚姻还是生活,都需要一种男女之间的和谐状态,然而张洁的女性文学作品男性的弱化和缺席,使得这种和谐如梦似幻,他们如同云和背影一样出现在她们的生命中,却永远若即若离。

除去男性群体对女性造成的迫害和失望外之,社会这个大背景也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三纲五常对女性欲望的压抑,变成一种自觉的心理约束力,演绎了一场女性情爱与性爱的悲剧”[8]社会的体制、风气、环境等,都对女性的生活进行无形的挤压,使她们生存在男性和社会的夹缝之中。

张洁《方舟》中的三个女性,更是用女性在生活和事业间的矛盾来展现现实生活的严酷和冷峻,抒写出她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这个“寡妇俱乐部”的三个女性,她们生活在十年大动乱之后,她们的记忆依然还留存着大字报的印记,这场社会的大动乱为她们的生命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她们的寡妇身份,所以她们总是被这个世界遗弃,社会给予她们的是无情和冷漠。

“在一般人眼里,离过婚的女人都是些不正经女人。

”当有某个男人造访这个“寡妇俱乐部”,居委会的主任都会来窥探,好像她们这里藏着十个八个野男人,甚至自己家的猫不见了也会找到这里,她们完全处在任人玩弄,被随意消遣和玩赏的境地。

在她们面临困境的时候,周围的社会给她们的是无尽的嘲讽,和无声的打击,她们被置身在社会边缘的泥沼中自生自灭,没有人同情她们,更没有人愿意帮助她们。

《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钟雨,她是一个在时代的束缚之下压抑自己爱的又一个典型,她爱着老干部,却又无法结合,甚至一生连手都没有握过,他们之间虽然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然而这种无结果的爱恋,使他们之间永远有一段遥不可及的距离。

她只能依靠不间断的日记来排解内心的爱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她找不到解脱的办法,甚至不敢流露这种违背道德的爱恋。

“他们内心爱慕却又有意识地相互回避,大家面对着难以挣脱的无爱的婚姻的现实,最后不得不忍痛割舍。

”[9]于是死亡便成了最好的消解方式,他们之间的爱只期待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圆满。

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们需要感情,她们需要享受,她们需要幸福,同时也需要自由,然而社会什么都没有给予。

”[10]千百年来的社会歧视规定了她们是谁,她们应该怎么做,在这个社会的大熔炉里,她们失去了自由的社会话语权,沦入一种集体的无意识。

三、张洁小说女性救赎的探索

张洁以独特的视角对不同女性群体予以关照,展示了不同女性不同时段的爱情、婚姻的状况,和女性解放的苦难历程。

她将女性的悲剧命运揉碎了一一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为我们探究了各种根源,为当代的中国女性解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女性的救赎找寻了出路。

(一)追求以爱为基础的婚姻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无爱的婚姻是悲凉的,痛苦的,从张洁笔下女主人公的悲剧中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爱的缺席所带来的伤痛。

当然这些女性群体中也不乏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女性,她们的艰难尝试和探索让我们看到新时期女性走向真正解放的新希望。

荆华、柳泉、梁倩这三个女主人公,她们所追求的是以真正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无爱的婚姻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困难的,更何况她们三人是受过高等教育,对自我意识有不断追求的知识女性,所以她们敢于追求和抗争。

“她们也知道爱情这东西既不像冬瓜,也不像茄子,有一半烂了,把那烂了的一半切掉,另外一半还可以吃,爱情是一种对应,只要一方失去了情感,爱情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方舟》)她们追求的是完整的爱情,两个人无论哪一方在爱情中缺席了,也就意味着爱情和婚姻无法再继续维系,所以她们能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先后与丈夫离婚。

由此我们看到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在追求爱情的同时,还要有自强不息的毅力和精神,来承受巨大的压力与痛苦。

在追求女性解放的道路上,与张洁同行的还有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她所塑造的简爱就是一个敢于反抗、勇于追求爱与平等的女性。

当简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却又要把她留下时,她说:

“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

……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

”[11]简爱和《方舟》里的女主人公们一样,追求精神上的真挚爱恋,她们追求的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通和共鸣,否则,她们宁愿单身。

《爱,是不能忘记的》更是这种追求的践行者,它为我们展示了钟雨和女儿姗姗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钟雨是一个为爱而终生守候的人,女儿姗姗也在她的影响下坚持等待那个呼唤她心灵的人,正如作者在作品中发自内心的感叹:

“如果我们能够相互等待,而不糊里糊涂地结婚,我们会免去多少这样的悲剧哟!

”对以爱为基础的婚姻的追求和使无爱婚姻的告终,将是女性在精神上解放和新生的第一步,从这些追求真爱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希望,也看到了女性美好明天的希望。

(二)追寻女性自我的认同

在千百年来的父权社会中,女性正是因为失去自我的角色定位和话语权,才铸成了她们群体性的悲剧,在张洁这个女性意识探索的先行者这里,对女性的价值定位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曾令儿以自己坎坷的一生和无尽的磨难,成就了她“无穷思爱”的化身,在一系列灾难的打击下,她并没有被压垮,而是从精神上的打击中走出来之后,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更广博的爱和事业中去,最终取得瞩目的成就,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争取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她的一生向人们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为女性脱离苦海的方舟指明了方向。

法国女权运动理论家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

“女人会发现镜子的奇妙,对于认识她自己和使她自己存在的具体化,镜子有莫大的帮助。

”[12]对于女性的解放来说,的确需要这样一面能看清楚自己的镜子,认识自己的面貌和内心世界。

女性的解放,最大的阻力是来自女性自身的束缚,是自父权社会以来一直丧失的女性意识,只有破除这种心理的障碍之后,才能建立新型的女性价值观和人格观。

作为女人,首先要承认“女人是人”,是与男人一样的有着共同地位,共同话语权的人。

西蒙·波伏娃在抨击男权文化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反思女性自身的弱点,在寻找男性和社会这些外界因素的同时,也在挖掘女性自身心理上的因素,这样才能达到男人和女人彼此欣赏,比翼双飞的境界。

正如舒婷的《致橡树》里这样写道: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3]作为一个女人,无论是在爱情、婚姻还是事业、生活,都不可迷失自我,要以女性作为人的姿态与男性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完成两性之间和谐的状态。

(三)依赖社会和全人类的进步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14]女性的解放只依靠自身观念的转变和解放是远远不够的,她们必须要把自己投身到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去,寻找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价值定位,使自己融入社会,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成为一个拥有全新命运的娜拉。

女性解放“也有赖于整个社会和全人类的解放尺度,没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任何超前的精神追求都会落入现实的窘境中。

”[15]《祖母绿》中的曾令儿因大字报事件被打倒和流放之后,从无穷思的两性之爱中醒来,把自己的爱最终升华为一种博爱。

她的人生也因此跃入另一高度,她要“对这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她明白了除了左葳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值得爱的东西。

曾令儿此时的人生顿悟无疑是对女性解放的一种指引,要把自己投身于社会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中去,这样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总结

张洁小说中的女性,在充满悲剧的命运中,用一种歇斯底里的痛来挑战和冲击那个万恶的社会,她们从未停止探索自我解放和追求社会地位平等的脚步。

张洁的作品因这种不变的主题意向而与“五四”精神相通,在女性生活领域践行社会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是进步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当代社会的女性,她们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利,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她们不再是社会的客体,而是真正的思想者,彻底从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社会的主人。

“从政治角度而言,她们不再是隶属于男性的次等公民,而是能够自由选择和行动的个人。

”[16]她们从家庭的环境中走出来,投身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完美展现而奋斗,她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之下,如花儿般美丽绽放。

然而,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法律制度给予女性自由、平等、独立的机会和权利,依然还会有自愿屈从,自甘堕落的女人。

因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解放给予女性的不过只是外在的平等机制,要真正做到女性彻底解放,还要进一步走出父权社会的暗影,审视女性自我意识中的深层积淀,冲破内外两重樊篱,这样才能奔向女性的美丽王国。

由此看来,在女性世界的发展历程中,直到今天,她们终于拥有自我的话语权,她们终于实现了与男性的和谐状态。

然而,关于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还远未结束,它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我们永远不能止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探索女性命运的新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