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4622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docx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

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西达摩村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调查报告在问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图表和谈话记录的形式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西达摩村3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相关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西达摩村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这是值得欣慰和赞许的,但在经济总体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等问题。

中国农村人口高达9亿多,这是关乎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也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深刻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达摩村的变化发展,我们“行知队”于2009年8月间对北京市西达摩村共53户村民中当时在村中的约20-30户村民及村委会顾问进行了调查采访。

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工作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初步得出解决的方法。

主体

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注意了样本均匀分布。

下面是本次调查的结果。

一、问卷调查部分:

(一)调查方向:

我们根据农村经济指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问卷调查中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交通:

主要是80年代到现在交通工具的变化;

(二)住房:

现在的住房条件和80年代相比的变化;(三)收入及其来源:

主要是80年代、90年代、2000年左右和现在家庭收入的变化;(四)支出:

家庭支出的主要方面;(五)政府惠农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减免农村义务教育学费等政策;(六)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

了解农民在发展经济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选择;(七)当地农民当前生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是清水镇的典型村庄西达摩村,该村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西达摩村是山区里的一个小村庄,共有居民53户,人口近150人。

本次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并向村民详细讲解问卷内容,回收了87份,有效问卷87份。

(三)调查相关数据统计:

1、交通工具变化跨度较大:

在80年代,93﹪的居民出行靠的是不行,而在现在79﹪的居民出行乘坐公交车,还有21﹪的居民有了私家车

2、家庭收入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

从80、90年代到2000年。

居民的收入出现了缓慢的上升,但从2000年到2008年居民的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增加。

3、收入来源多样化:

护林看山、运输煤矿和个体经营等多种收入来源

4、家庭支出偏重医疗

5、惠农政策对农民影响不大

6、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乐观:

54﹪的居民认为要首先保护生态环境但是54﹪的居民又支持开采山里的矿产资源,这反映了当地居民的一种矛盾心理:

生态环境对他们的生活很重要,但是开采矿产资源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收益

7、农民希望政府给予更大的扶持帮助:

由于西达摩村地处北京偏远的山区,与外界的联系很少,政府的政策甚至有时候不能落实到位。

二、重点调查部分: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访了清水镇西达摩村的村民委员会顾问,他原为北京市西城区刑侦大队队长,退休后来到该村,带领村民和村委会共同努力,并起草了该村两个五年规划,并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以说,该村的变化是他一手推动的,对此他也最有感触,因此对他的采访最有典型性。

故,我们选择了对他进行采访。

以下是他的口述记录:

首先,他向我们介绍了该村的一些基本情况:

门头沟区清水镇是位于北京市最西边的一个镇,这里历史悠久,史上佛文化曾大力盛行,兴建了很多寺庙,该区包含32个自然村,有3个村都以达摩命名,其中之,西达摩村占地面积10.95平方公里,地势四面环山,处于大山深处。

平均海拔600米,最高海拔1500米。

现有农家户53户,常住人口117人。

由于地势偏僻,长期处于被忽略的边缘,鲜有开发,因此一直处于贫困的状态。

该村原有耕地104亩,由于土地贫瘠,村民们并不以种地为生,2007年进行退耕还林后基本没有耕地。

2000年时有些村民温饱问题还未解决。

随后,他向我们详细阐述了该村近十年的发展轨迹:

2000——2004年为该村发展变化的第一个阶段。

首先,长期的贫困启发了村民们穷则思变的意念,村干部带头开发旅游业,秉承本地原有的浓郁佛教根基,建造了达摩像并开凿了达摩洞,以此为基础开发达摩村旅游业并作初步推广。

但该阶段的人力物力有限,村民的思想还未开化,村干部的发展思路也还不成熟,所以此阶段并未给村庄经济建设和发展面貌带来多大改变。

2004年,村里举行换届选举,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制订了村庄发展的5年规划,旨在打造“西达摩生态村”。

该村提出了两委(村民委员会、村党委支部)职能转变:

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包含政策、法律、科技、市场四个方面的服务。

该村5年时间里进行了30余项基础工程改造,采取了一系列富民强村的措施:

1.把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点努力方向,推行村级素质教育计划,将全乡镇的孩子聚集在中心小学读书;2.大力开发建设村子为生态涵养区,使植被覆盖率增大到80%以上,以弥补本村无法进行大面积养殖的缺陷。

3.藉由西达摩村禅在山水的中心理念,挖掘出更多旅游资源的亮点。

2004年村里成立“老年协会“,发展各种调研。

以上一系列举措的贯彻实施使村子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吸引了清水镇政府和门头沟区政府的关注,先后荣膺“市级卫生村”,“文明生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等称号。

另外由于该村有丰富的煤矿资源,近几年开放发展的过程中,村民为了迅速致富大量开矿。

采煤收入成为本区劳动力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2000至2004年间煤矿由于被大量开采而遭到严重破坏,私探煤的现象泛滥。

06年推行煤矿承包股份制后,私采煤的现象才有所规范。

如今村里90%的劳动力以开采煤矿维生,平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

大部分靠看山为活的妇女老人月工资也有400元。

可以说煤矿劳动力需求大而富足。

有基于此,煤矿主是该村除了村长等干部收入最高的群体。

  近10年的变化,使得西达摩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均年收入从2000年初的几百元大跨步的增长为09年的12000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突飞猛进式的变化。

十年前,西达摩村还十分贫穷,生活水平很低。

道路不通,交通不便,人们很少外出,外出时几乎都是靠步行;居住条件十分简陋;饮用水供应不上,人们喝的是河里的水,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污水也不经净化排入河中,水源受到污染;耕地面积很少,温饱问题难以解决。

而现在,这里每个村都通公路了,公交车已经通到每个村,人们外出大部分是坐公交车,也有一部分人是开私家车外出的;村庄进行旧房改造,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家具齐全,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这里还进行美化街道,使整个村看起来整齐干净舒适;建起了手机塔,人们的信息沟通更加方便;网络畅通,人们在家就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单身渐渐减少,来该村观光的人渐渐增多;村民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了。

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究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从2000年到2004年,村委会提出了穷则思变的方针,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并与村民团结起来,落实方针;二是从2005年到2009年,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规划。

同时具体提出“一年一个台阶,记流水账”的策略。

通过提高村民的素质教育,推动整个村的精神面貌的进步。

最后,他总结了西达摩村1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方向与设想:

西达摩村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指引着我们未来的发展,使我们更稳重地向前走。

一个村的发展与富强要靠团队精神,团结起来的村委会的力量更好地带动全村的人,把一个贫穷的村庄发展成生活富足的村。

信任是基石,村民要信任村干部,村干部也要信任村民,一个村在互相信任中发展。

有一个好的领导者是很重要的,他带动村委会、全村民一起发展整个村庄。

一个村要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策略,西达摩村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方案先行,总结在后”的策略,带动整个村的发展。

同时,要抓紧基础工程和研讨项目,使村里的发展更协调。

当然,在总结中也发现一些缺点:

发展就是从旧到新,这个过程难免有新旧思想的冲突,村民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十年来西达摩村发展的太快,以至于不扎实。

解决新旧思想的冲突,就一定不较劲、不直接发生正面冲突,先从党员、骨干开始宣传规划,先进思想带动落后思想,不能急躁,不和大多数村民发生冲突,很多村民缺少文化,性急,和他们较劲只会阻碍新思想的发展。

解决不扎实的问题,就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放缓脚步,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西达摩村总结经验,规划未来。

计划明年1月份写好第二个五年规划,并着手实施。

由于它现在几乎没有耕地,不以农作物为生,而是主要靠煤窑获得收入,妇女大多靠看山获得收入,虽然煤窑暂时不能关,因为它是西达摩村的经济支柱,维持百姓就业。

但是村干部看到西达摩村的特色,它的特色在于有浓厚的佛文化和美丽的山水景色结合,村干部看好西达摩村未来开发的方向是旅游。

旅游景点有特色才吸引人,因此要开发特色品牌,重点在于佛文化。

发展旅游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使西达摩村更加富裕。

要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就要夯实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基础工程,寻找投资人,建立佛教协会,培训礼仪人员,做好人才准备工作,提高信息沟通。

做好准备工作,就开始大力宣传这一景点的特色,把旅游业做实做好。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西达摩村的发展的方式和成就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十分具有典型性。

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的缩影。

其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发展起步比较滞后。

从上文和调查问卷可以看到:

该村在2000年以前几乎与世隔绝,发展停滞在原始村落的状态。

真正的大变革是在最近10年。

2.发展速度快。

这十年间,该村的年家庭年收入从不足1000元飙升至12000元,翻了10多倍,远高于全国农村收入平均增长,也远高于北京市农村平均值。

(资料)

3.发展方式单一。

该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开矿,看山,运煤,打工等方式。

其中从业方向比重最大的是看山,但是看山的主要从业人员是家庭中的老人和妇女,收入一月400元,并不是该家庭的主要来源。

一方面对于煤矿主来说,采煤无疑才是“发家之道”。

另一方面,对于家里有青壮年的家庭,运煤一趟就是200百元(资料),根据村委会顾问的数据,一个月能有约上万收入。

故此,整个西达摩村的经济支撑并不是旅游或是农业。

而是煤矿。

4.发展粗放,环境破坏严重。

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该村的山林已经被大量的炸山探煤破坏,这给该村的居住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山体破坏已经使水源遭到污染了,加上从大量运煤车滑下的煤块掉落至路旁的河中,使水体变得更加浑浊,村民已经无法直接将河水作为生活用水了。

种种迹象表明,该村的环境已经收到粗放的、不计后果的煤矿经济的破坏。

5.发展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与问题。

在这次调查采访中,了解到:

村长因为其特殊的资源与权力,垄断了村里的煤炭开采权,矿主均是村长的亲戚,其家族在不足120人的村子里十分富有,实力强大。

而普通百姓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很大的利益。

收入最多的家庭资产已经超过一百万人民币了,而最贫困的村民年收入只有4000元。

因此,许多村民对于村长及其家族十分不满,而村长对村民也存有很大的戒备心,二者的矛盾逐渐加大。

村民的整体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上升。

6.发展改革由“外人”推动,而村民的思想觉悟还没有跟上,表现出明显的外部刺激与自上而下的特点。

该村顾问是原北京市西城区刑警大队副队长,思想较先进。

该村的整个旅游发展理念几乎全部来源于他,两个五年规划也出自其手。

在他的带领下,村委会才运转起来,拉动了村子的发展。

但是,包括部分村干部在内的大部分村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发展仍然粗放,村子发展的转型举步维艰。

7.发展比较有步骤。

在这十年里,首先通过煤炭开采以最快的方式解决了对于百姓最紧迫的温饱问题,而后又逐步的解决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据村委会称,后五年,将继续进行这项建设,并为旅游的发展积累资金和进行必要的建设。

上述情况说明,该村的发展是比较有计划,有步骤的。

8.村民的物质生活有很大的改变。

这十年里,该村不但通上了电,电话,电视。

而且架设了移动通讯塔,由于政府对旧屋建新屋给予补助和居民收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在居民都基本上住进了新屋。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有的农户还拥有了电脑,并可以上网。

这些变化凸显出该村经济水平显著的变化。

四、对西达摩村未来发展的建议:

1.提高村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虽然在近十年中,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他们的思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村的文盲率很高,他们中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所占比例极少,加上之前与外界接触甚少,所以他们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顾眼前利益,缺乏整体思维和高瞻远瞩,在问及对未来生产就业的规划时,对未来没有安排的占64.3%,计划开发农家乐的占7.1%,计划从事个体经营和看山的各占14.3%,而据了解,在过去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几乎全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都是由村顾问制定的,村民对村级发展都是听从村委的安排,这样使村民很容易养成惰性心理以及缺乏发展的后劲。

此外在与村民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村民的道德水平的提高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他们保留着小农阶级思想,为人自私狭隘,且经常讲粗话。

西达摩村的经济要想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村民获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双重提高,就必须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而要达到此目的,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村民的文化学习,以村级集体收入在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旁边扩建一至两个教室和一个图书馆,邀请村里的两名大学生村官定期在晚上给村民补习文化知识,普及科普知识,同时给图书馆购置一批有关文学和科普方面的书籍,拓宽村民的知识面。

(2)分批次的派遣村民到外地学习考察,所需经费一半由村级集体收入支付一半,村民自己支付另外一半,在村民外出学习归来之后,在村里举行座谈会,与其他村民交流学习心得,并及时总结所得的经验和教训,用于自身的经济和精神文化建设之中。

(3)邀请知名学者开办讲座,介绍国家新近出台的政策以及其他国际经济政治变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使其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提高村民的政治觉悟,使其对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状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有个清醒的认识。

2.在经济上改变单一发展格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过去十年中,虽然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些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开发煤矿。

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和采矿对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村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而要改变这一格局,必须走以一至两个产业发展为重点,其他产业辅助发展的道路。

在未来几个五年计划中,西达摩村应该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旅游中来,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而近十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在城市工作的人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选择到郊区旅游散心。

而西达摩村拥有靠近北京市区且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再加上悠远的佛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具有开发旅游的巨大潜力。

这一点上,村干部也有很清醒的认识,并有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开发旅游将是未来西达摩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开发农家游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为了保险起见,使村民有一定的收入保证,在旅游业形成规模之前,不应该完全禁止煤炭开采,但应该减少产量,有序生产,同时采取各种环保措施,减少采煤对水体的污染和对山体的过度破坏,以保证居民安全和旅游业正常发展。

再者,西达摩村的森林覆盖率高,且现在交通便利,村民可以依据土质的特性在山上种植药材或其他经济作物,使之形成一个种植基地,同时让前来旅游的人参观作物的种植过程,允许其参与到种植中,并可将作物盆装出售,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同时也美化环境,使之成为观光的另一个景点。

五、调查感言:

经过这几天对这个深藏于大山中的小村落的调查,使我们对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大的改变了我们对农村、农民和村官的认识。

一方面:

农村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并不像在教科书上写的那么的同步与统一。

发展如此的滞后,却如此的迅速;收入如此的高,却有如此严重的贫富矛盾。

这一切都让我们对农村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这一切就像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展的缩影,发人深思。

另一方面,在调查中我们亲身感受了当地发展的成就与症结,问题并不像我们在学校里、在书本上读到的那么简单,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