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403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doc

美国次贷危机:

背景、原因与发展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

证券化的关系,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

其次

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

实体经济萎缩这三个阶段。

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

府提供的经验教训。

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

发稿时,随着AIG(美国保险集

团)品濒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美国经济已经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衍生产品信贷紧缩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高

速增长,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空前繁荣。

2001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为了刺激

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

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

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住房价

格的急剧上升。

2002年,笔者曾撰文指出:

“从总体上看,还难以判断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是否严重。

但是在某些地区,房地产泡沫是严重的。

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如股票市场崩溃、投资者转向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税收优惠等,但其中一个

最重要原因则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

在这种政策的刺激

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

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许多人购买了超出自

己偿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最

WorkingPaperNo.0817

Oct8,2008

余永定

yongdingyu@

高记录,人们越来越对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失去控制而感到担心。

”1正如经验一再证明的,当

我们身处泡沫之时,往往难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而只能在泡沫破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警告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将会破灭,虽然这一预言一直没

有应验,然而,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不但房地产

泡沫终于破灭,美国还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或类似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这

种局部、短暂的金融危机。

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

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

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把东亚危机的发生

归结于“裙带资本主义”、银行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

的作用过弱、监管不力等等。

与此同时,他们在世界各地大力推销盎格鲁-萨克逊金融模式。

同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相比,更遑论东亚模式,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被视为最完美的、具有

普世价值的金融体系模式。

而发展中国家也诚惶诚恐地按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改造本国的金

融体系。

然而,当学生还未来得及交出令老师满意的答卷之前,老师自己却突然出了问题。

谁说没有“后发优势”呢?

对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严重金融危机,我们不是没有思想准备的。

笔者曾撰文指

出:

“在美国,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其金融体系似乎并未受到严重打击,这确实可能是因

为美国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其银行体系十分健全的缘故(但直到最近,美国的金融机构仍频

频爆出丑闻),但这也可能是美国银行机构在90年代通过种种技术手段分散风险的结果,如

通过把债权打包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

即使泡沫破灭确实产生了大量坏账,

由于这些坏账已被转移到保险机构,因而它们便被隐藏起来(保险机构不必遵守银行机构所

必须遵守的一系列透明性原则)和被分散化了。

这种情况下,美国房地产泡沫对其整个金融

体系最终将产生什么后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说明,泡沫经济破灭后的

经济调整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美国是一个高负债国家,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尽管目前并无

明显迹象),其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估计。

”2显然,当时我们对美

国金融市场的认识是粗浅的,对细节缺乏了解,因此,对后来次贷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做出准

确判断是不可能的。

在次贷危机发生刚满一周年之际,搞清次贷危机的有关细节,重构次贷

危机发展的历程,对于我们把握次贷危机的未来发展,判断这一危机对中国的可能冲击,特

1王洛林、余永定主编:

《世界经济黄皮书2002-2003年: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3年版。

2余永定:

《2004年世界经济将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载《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1期,第1~10页。

别是对重新思考中国今后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的金融市场

按借贷期限的长短,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一年以下)和资本市场(一年以上)

两大类。

而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债务市场和股票市场,或分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其中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隔夜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

等。

而资本市场,以美国为例,则包括公司股票市场、居民抵押住房贷款市场、公司债券市

场、美国政府债券市场、公共机构证券市场、银行商业贷款市场、消费者贷款市场。

其中公

司股票市场规模最大,其次是居民抵押住房贷款市场。

到2006年底,全球资本市场的总值

为88万亿美元。

其中股票市场总值为50万亿美元,而债务市场总值为38万亿美元。

自由化、证券化是美国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特征。

在美国,对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的管

制是大萧条以后逐步形成的。

管制主要表现为:

(1)对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率的限制(Q条例);

(2)对银行进行证券业务的限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3)存款保险制度;(4)对金融市场和

金融机构(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存款保险公司、贷款保险公司、住宅贷款局等等)的管理和

监督;(5)限制新银行开业;(6)联邦储备银行的集中和加强;等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美国出现了一股对大萧条重新认识的思潮。

这种思潮认为30年代银行发放冒险性贷款和进

行风险性投资并非政府管制不严(如允许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等)所致。

因而,对银行和其他

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的管制是错误地总结了30年代银行危机的教训的结果。

除了意识形态方

面的原因外,经济条件的变化也对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965年之前,

在普遍低利率的情况下,Q条例并未形成实际约束,因而并未影响银行的存款吸收能力。

1965

年之后,由于利息率的普遍提高,政府管制变得具有约束力,从而限制了银行的获利机会,

于是存款人把资金转向利息率不受限制的票据和证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基金等)

的出现更是吸引走了大量存款。

于是,银行只得设法通过发行商业票据、回购协议和吸收欧

洲美元等方式进行反击。

金融自由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金融创新的结果。

管制必然导致逃避管

制,各种金融创新就应运而生。

大额存单、回购协议、商业借据(CP)、欧洲美元和货币市场

基金等等都是为了逃避Q条例的限制而创造出来的。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金融创新,管制变

得十分无效,而逃避管制的做法则导致银行效率的下降。

不仅如此,在无法实行有效管制的

情况下,强行实行管制不但不能确保、反而会降低银行体系的安全性。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先后对金融实行自由化。

首先是利率自由化(如逐步取消

Q条例),而后是业务自由化,特别是打破银行业和证券业的从业界限。

3张明: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演进逻辑和风险涵义》,载《银行家》,2007年第9期。

4根据InsideMortgageFinance提供的资料,在美国2006年新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中,优质

贷款仅占36%,而中级贷款和次级贷款分别占到25%和21%(三个比重之和为什么不是

100%?

原因是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贷款,例如巨额贷款JumboLoan)。

2001年美国次级贷

款总规模占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比率仅为5.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

参见张

明: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演进逻辑和风险涵义》。

在金融自由化的基础上,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证券化

的急剧发展。

证券化是通过金融工程把流动性差的某个或某一组其他形式的资产转化为证券

的过程或倾向。

例如,如果某个银行发放了许多住房抵押贷款,该银行(或某个第三者)可

能会把所有这些住房抵押贷款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住房抵押贷款池,发行以这个住房抵押贷

款池为基础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RMBS)。

这样,一只债券(证券)就被创造出来。

券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金融工程。

应该说,美国这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是证券化走到极端的必

然结果。

次贷与证券化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总值达12万亿美元,是美国资本市场中仅次于公司股票市场

的最重要市场。

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通过以下三项指标来区分客户质量:

一是客户的信用记

录和信用评分,二是借款者的债务与收入比率,三是借款者申请的抵押贷款价值与房地产价

值比率。

3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提供的贷款则相应地按质量分三大类:

优质贷款(Prime)、

中级贷款(Alter-A)和次级贷款(Subprime)。

三类贷款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的份额大

致分别为75%、11%和14%。

4

次贷借款人是违约风险非常高的客户群。

他们被称为Ninjna,意为既无收入、又无工

作、更无财产的人。

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要贷款给他们呢?

首先,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发放的次贷似乎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

作为抵押品的住宅价格一直在上涨。

即便出现违约现象,银行可以拍卖抵押品(住宅)。

于房价一直在上涨,银行并不担心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

其次,证券化使得银行可以把

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因而住房金融机构并不会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

那么,为什么证券

化可以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呢?

在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十多个参与机构。

其中包括发起人(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住

房抵押贷款经纪人、借款人、消费者信用核查机构、贷款转移人、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Vehicle,SPV)、评级机构、包销人、分销人保险公司、特别服务提供者、电子登

记系统和投资者等。

在证券化过程中,SPV发挥了重要作用。

SPV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

质:

1.购买次贷,或根据某种协议获得次贷的所有权或处置权。

次贷所有权的转移使发起

人实现真实出售,发起人与资产风险实现隔离,债权人(投资者)不得向发起人(住房贷款

金融机构)行使追索权。

2.在法律和财务上独立于发起人(如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尽管可能是发起人所设立。

3.是一个壳公司,可以没有任何雇员,在泽西岛(Jersey)或开曼群岛(theCayman

Islands)注册。

4.是债券(如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发行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RMBS)则

由发起人转移给它的次贷所支持。

通过检查特殊目的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次贷的证券化过程。

表1特殊目的机构(SPV)的资产-负债表

如前所述,SPV购买或根据某种协议获得次贷的所有权或处置权,然后将这些次贷(可

能是成百上千项次贷)捆绑在一起(正如将许许多多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