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4020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docx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1-4,精品资料,成长系列

备考练习套卷1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酒馔(zhuàn) 平添    着(zháo)手成春   坐镇指挥

B.傩送(ruó)   阔老   悄(qiǎo)然无声     大声疾呼

C.勖勉(xù)   燥热   千载难逢(zǎi)    厝火积薪

D.疆埸(yì)    去世     熟视无睹(shóu)   米珠薪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9月,广西师大美院院长帅民风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带领现场听众领略了一番材质的美感,并且谈了许多巧用不同材质装扮生活的心得,整场讲座帅民风振振有辞,言之有物,显示了深厚的艺术修养。

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C.《山楂树之恋》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深受观众好评。

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

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

“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

我要送上一首来自月球的《春节序曲》。

”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随后铿然响起。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

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B.我们学校不仅有红墙绿瓦的校舍,还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请讲普通话!

”“请写规范字!

”的两条大标语挂在学校教学大楼的醒目处。

C.不久前,在河南省召开的《全省共青团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暨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团舞钢市委就“网络+手机短信”的团建创新做法作了典型发言。

D.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B.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

一定要认真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就业环境。

C.中国的皮影戏曾经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

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

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

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④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化创新要有世界眼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历经社会变迁,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之所以能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吐故纳新、完善自我。

在历史上,从军事征战到贸易往来,从官方的使节互派到民间的自发沟通,文化交流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彼此理解和接纳的重要内容。

就此而言,古老中国的文化更新,正是在一次次文化交流中实现的。

毫无疑问,只有在这样开放包容的交流中,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文化,犹如它山之石,本身就充满了新的特质。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犹如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颜色”就会出现。

不同“颜色”的文化,只有相互碰撞、融合,才能迸发新的魅力。

当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一样,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这种“多样性”的提倡,不只致力于文化的保护,更是在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

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我们的文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

我们历史上的几个文化大繁荣时期,无一不伴随着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引进和吸收,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

从历史看,埃及古文明之于希腊,希腊文明之于罗马,印度文明之于中国等,其间的消化吸收,无不证明开放包容的重要意义。

就近而言,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曾兴起过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热”。

其实质,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中国社会通过引介国外经典作家和作品,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如今,“文化热”已经散去,但文化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却一直在继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们的文化创新在吸收之中,当然还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能邯郸学步。

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参照系和资源库,并以此激发我们文化创新的灵感和活力。

但不可忘记,世界眼光是要有立足点的,是应以“我”为主的。

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吸收什么样的成果,这些都应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种变异在文化创新中也同样存在。

如果不注重土壤,只是简单的嫁接,那么所谓文化创新,结出的就只能是苦果了。

事实上,任何文化创新都是一种“扬弃”,既要力避无原则的照搬照抄,也要重视自己脚下泥土的芳香。

所以,我们的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

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又顺应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名片。

当今世界,中外文化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展开,这为我们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我们应在开放包容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和繁荣。

  6.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历经社会变迁,至今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的重要原因之一。

B.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文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

这一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

C.文化创新固然要注意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但要在坚持自己的特色基础之上,不能邯郸学步。

D.在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的今天,如何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将面临着新的要求。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参照系。

B.以“我”为主,在借鉴经验、吸收成果的时候,都应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C.在文化创新时实行“扬弃”,既力避无原则的照搬照抄,也重视自己脚下泥土的芳香。

D.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历史的角度看,人们要想彼此理解和接纳,就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够实现。

B.提倡文化“多样性”,不仅为了保护文化,更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

C.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的“文化热”,就是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

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进行文化创新的优势更大。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

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

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

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

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

“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

”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

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

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

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

“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

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

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

先是。

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

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存省臣及诸郡长吏。

独镛无预。

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

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天下铨衡               诠:

选拔官吏

B.制可其奏                     制:

制止

C.俾俊秀入学宫                 俾:

使

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

勉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往往腾谤于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         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1.文中划线未句读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B.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C.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D.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3分)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3分)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4分)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

②楚客,指屈原。

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

皇树,即橘树。

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

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2)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4分)

15.作家作品与名句名篇填空(任选三题,每空一分,6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5分)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

18.语言表达有形象和抽象两种形式,不同的表达形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各小题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

(4分)

示例:

形象表达: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抽象表达:

事实胜于雄辩。

(1)形象表达:

                 

抽象表达:

胆小怕事

(2)形象表达:

瞒得过初一,瞒不过十五。

抽象表达:

               

19.请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5分)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

(不超过60宇)(3分)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写一句话。

(不超过10字)(2分)

20.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

(6分)

钩:

一“钩”月亮。

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

一“泓”清泉。

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

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

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1.C(A.应为“着(zhuó)手成春;B应为傩(nuó)送,阔佬;D应为:

熟(shú)米珠薪桂)

2.D(A贬词褒用,“振振有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停。

B“反弹琵琶”,比喻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动;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

C“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此处使用逻辑混乱。

3.B(A句尾问号应该为句号;C书名号改为引号;D括号应放在“六气”引号之后。

4.A(B表意不明,“对记者的问题”有歧义;C搭配不当,“无数”不修饰集体名词“人们”;D“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句式杂糅。

5.C(从3“几乎被雪冻僵了”方能照顾前面的“我坐在被雪埋的很虚的山坡上”,故3放在最前面;由4“倾听”后面只有接上2“……隐秘的声音……传至我的耳朵”确定)

6.A(根据原文,原因是“吐故纳新、完善自我”。

“吐故纳新、完善自我”是文化创新的前提与基础而非文化创新)

7.A(“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参照系”有误,原文为“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参照系和资源库”)

8.B(A“就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够实现”不准确,太绝对;C“就是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

成果”不准确,与原文第三段表述的意义不符;D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进行文化创新的优势更大”原文无据。

9.B帝王的命令

10.D(A项,前一“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后一“者”,用于时间词后,表示停顿B项,前一“于”是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后一“于”,介词,表被动。

C项前一“以”是介词,用;后一“以”是连词,表目的。

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11.B

12.D(“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不当)

13.

(1)傅岩起从吏职起家做官,怎么能了解全天下的贤才?

(3分。

大意1分,“乌”“知”各1分。

(2)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要多。

(3分。

大意1分,“以”“视”各1分。

.)

(3)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受重用,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

(4分。

大意1分,被动句式1分,“辈”“更张”各1分。

10、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别类》)

评分标准:

错两处扣1分,画双线处可不断。

18.(4分)答案示例:

(1)树叶掉下来也怕砸脑袋。

(或“吃豆腐也怕扎牙根”)

(2)事情终究会真相大白。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9.

(1)画面左边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诉说着什么。

(3分。

内容全面即可)

(2)示例:

勿忘我/我也很重要啊/只挑它你是走不远的(2分。

只要紧扣画面内容,想象合理即可)

20.示例1:

“挂”:

一“挂”飞瀑。

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示例2:

“叶”:

一“叶”扁舟。

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

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

(内容、表达效果各3分,语言连贯、形象生动、有文采、富有韵味即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拮据     秸秆      柑桔      结晶体     佶屈聱牙

B.踉跄     粮饷      阆苑      铁榔头     书声琅琅

C.旖旎     欹斜      涟漪      牛犄角     倚马可待

D.棺椁     朝暾      淳朴      大石墩     谆谆教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绎/驿站       欠收/歉疚      桀骜不驯/粲然一笑

B.勘误/难堪       窜改/篡改      继往幵来/既往不咎

C.绸缪/谬误       奏效/凑合      水乳交融/水火不溶

D.通牒/影碟       毗邻/纰漏      题纲挈领/相提并论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迅速实现对塔利班的遏制,美军囤聚大量兵力在阿富汗南部的赫尔曼德省和坎大哈省,但当地的爆炸和袭击事件仍未消停。

B.他在平时训练中从未有过骄人的成绩,这次大赛中第一次破天荒夺得了冠军。

C.细节决定成败,质量重于泰山,这是航天界的金科玉律等。

D.这次真的特别感谢我们的老师,他匠心独运,用接人梯的方法帮助我们成功闯关。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成因是北半球极地大气环流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转换造成的,原先集中在北极地区的极地冷空气,不断大举扩散南下。

B.中华全国总工会22日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事故中遇难矿工及其家属的慰问。

C.4月17日出台的“国十条”、9月巧日再次出台的“新国五条”以及近两个月各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坚定。

D.春运期间,铁道部在城市密集,人口数量大,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集中的重点地区大量增加跨铁路局运行的直通长途旅客列车数量。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什么交通便利了,我们与亲人的距离反而更远了?

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我们与亲人的沟通反而困难了?

真情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B.支持改名的学者李辉认为,历史上襄阳这座城市为兵家必争之地,闻名海内,“襄阳,早已融进了中国文化的血液里,融进了中国人的记忆。

C.像以前的冏等网络热词一样,给力一词原来只属于网民的自娱自乐,11月10日登上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立刻引发热议。

D.要想管理好公款出国(境)游,光靠“体制外监督”是不够的(比如新闻媒体的监督等),因为这些监督毕竟是偶然的、随机的。

中国古代建筑

   张法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

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

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

“大”是占有空间众多,也只有空间的大,才能显出深来。

从大清门到天安门到午门到太和门最后到太和殿,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

“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的。

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皇宫显示现世帝王的威严,陵墓则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

只是陵墓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不以房顶的金色表现现世的光辉,而以青土暗示永恒的宁静。

陵墓的地下因看不见而对活人的心理并无影响,但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特征。

唐代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为陵,这是“高”。

围绕地宫和主峰有似方形的陵界墙,而进入乾唤的第一道门却在禹陵墙的朱雀门很远的山下,这是“大,,。

从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要经过“道门,路长约四公里,这是“深”。

在这悠长的时间流动中,从梁山南倾的二峰中间开始是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飞马、朱雀、碑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

正是神道使陵墓建筑对观者内心进行庄严肃穆的心理强化。

中国寺庙建筑从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永平十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开始,佛寺就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而渐渐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与宫殿和陵墓一样,寺庙也有肃穆的要求,因此整体对称是其特色。

肃穆心理要通过时间来强化,建筑也要求在时间中展开。

只要可能,寺庙进山门后一般都有四殿,而高潮一般在第三殿。

名山中的寺庙则依地形而赋形,有两殿甚至只一殿,但进山后的漫长道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心理转移早就在进行。

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台池。

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

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

其情趣主要是自然情趣。

其亭台楼阁均随地绒形,巧得天工。

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

园林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

中国建筑无论宫殿、陵墓、寺庙,还是园林,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误钰汰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

中国建筑形成群体结构时,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一统的意蕴。

而群体之士苏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如宫殿)或暗(如圆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虽然处一墙之中,中国建筑又总追求超一墙之外。

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加之以亭池翠木,显出实中之虛。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让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浯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6.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建筑中有关“肃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宫的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走过一段深长的时间,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B.乾陵神道两旁的华表、石人、石马等实物也是对称的,观者在神道中行走,随若时间的流动,内心也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感觉。

C.园林建筑的核心是自然情趣,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所以肃穆的心理不会产生。

D.寺庙建筑的特色是整体对称,寺庙进山门后都有四殿,而高潮在第三殿,人的肃穆心理是在走进山门后逐渐被强化的。

7.下列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宫殿建筑高、大、深、庄的四大特点在形式和实质上也完全适用于陵墓建筑。

B.寺庙都建筑在依地势而赋形的名山中,漫长的山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

C.中国建筑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追求在时间的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