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推荐文档.docx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推荐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推荐文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推荐文档
1.(共9分)资料显示:
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1)提出假设
实验I: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猜测2: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
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Ⅱ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
色火焰
气体成分为①
实验Ⅲ
取实验I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
②
③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
MgCO3
实验Ⅳ
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
CaCl2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存在④
离子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
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
2.(共14分)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
Ⅱ
5~90℃
加浸出剂
②加NaF
Ⅳ沉淀
30%Na2CO3CoCO3
调pH=8~8.5
Ⅴ
600℃煅烧
(1)过程I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过程II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
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
。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III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IV中起的作用是
。
(5)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序号)。
Ac(Na+)=2c(CO32-)
Bc(Na+)>c(CO32-)>c(HCO3-)
Cc(OH-)>c(HCO3-)>c(H+)
Dc(OH-)-c(H+)==c(HCO3-)+2c(H2CO3)
(6)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
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
下图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
。
3.(14分)
乙二酸俗称草酸,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可用来除锈,具有还原性和不稳定性,加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两个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冷凝管水澄清石灰水
浓NaOH
溶液
(足量)
1.1%KMnO4
酸性溶液
乙二酸
Na2O2
澄清石灰水
(1)甲组:
①按接口顺序:
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有;装置C的作用是;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证明分解产物中有
;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组:
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
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
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可另选试剂);
(3)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能与Na2C2O4反应生成Mn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12分)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
Cl2能将Fe2+氧化为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
环节一:
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Fe2+氧化为Fe3+而I2不能。
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环节二: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10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
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操作
现象
①
先向试管中加入2mL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②
先向试管中加入2mL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
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环节三:
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同学甲认为①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
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2)该小组同学对②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1:
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2:
。
实验3:
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
现象
向试管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
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
实验4:
你认为实验4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同学丁根据实验4现象得出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
5.(12分)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为铁及铜的化合物等)制备高纯碳酸锰,过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①缓慢向烧瓶中(见右图)通入过量混合气进行“浸锰”操作,主要反应原理为:
SO2+H2O=H2SO3
MnO2+H2SO3=MnSO4+H2O
(铁浸出后,过量的SO2会将Fe3+还原为Fe2+)
②向“浸锰”结束后的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纯MnO2粉末。
③再用Na2CO3溶液调节pH为3.5左右,过滤。
④调节滤液pH为6.5~7.2,加入NH4HCO3,有浅红色的沉淀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碳酸锰。
回答:
()“浸锰”反应中往往有副产物MnS2O6的生成,温度对“浸锰”反应的影响如下图,为减少MnS2O6的生成,“浸锰”的适宜温度是。
()查阅表1,③中调pH为3.5时沉淀的主要成分是。
②中加入一定量纯MnO2
粉末的主要作用是,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表1:
生成相应氢氧化物的pH
物质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开始沉淀pH
2.7
7.6
8.3
4.7
完全沉淀pH
3.7
9.6
9.8
6.7
()③中所得的滤液中含有Cu2+,可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除去Cu2+,经过滤,得到纯净的MnSO4。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MnS的作用。
()④中加入NH4HCO3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检验④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6.(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时,将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Ⅰ)改为下图Ⅱ所示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Ⅰ中虚框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Ⅱ实验装置与图Ⅰ相比较,其优点是:
①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②。
(3)下列对导管a的作用分析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加热反应过程中,可上下移动导管a,起搅拌作用B.停止加热,试管内的压强减小,从导管a进入的空气可增大试管A内的压强,防止倒
吸
C.停止反应,撤装置之前往导管a中通入空气,可排除装置内的SO2气体,防止其污染环境
(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试管A取下,然后将试管A中溶液倒入另一盛有适量水的试管D
中。
该小组同学为确定溶液中所存在的金属离子,进行下列探究过程。
①提出假设:
假设Ⅰ:
只含有Fe3+。
假设Ⅱ:
。
假设Ⅲ:
。
②实验设计:
分别取少量试管D中溶液,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检验溶液中所存在的金属离子。
请填写下表空白(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增加)。
提供的试剂:
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4溶液。
步骤
所选试剂
现象及结论
1
2
3
7.(12分)SO2是造成空气污染及酸雨的有害气体,研究SO2的性质可使其变废为宝。
(1)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
①若关闭K,通入SO2,装置A中发生的现象是;当装置B中溶液颜色逐渐退去时,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此时装置C、D、E、F、G中均没有明显反应现象发生。
②若对装置E加热并通入SO2,同时打开K通入O2,装置F中产生白色浑浊,证明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
;装置G的作用是。
③反应结束后,若向试管C溶液中,加入足量下列溶液也可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氨水B.稀盐酸C.硝酸钾溶液
(2)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电极为含某催化剂、多孔吸附性的惰性材料,在用SO2发电的同时实现了硫酸制备。
通入SO2的一极发生的反应:
;
电池发生的总反应:
。
8.(10分)为测定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某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1)小组查阅资料得出:
乙炔能与硫酸酸化的KMn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装置A中使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直接滴加水的原因。
(3)B中的CuSO4溶液用于除去乙炔中混有的H2S、PH3、AsH3等气体,CuSO4溶液除H2S气体的反应类型是(基本反应)。
(4)实验前D中含有xmolKMnO4的酸性溶液,实验时向D中通入一定量的乙炔直至KMnO4酸性溶液恰好完全褪色,实验完毕后装置D及E的总质量共增重yg,通过计算求出所测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用含字母x、y的代数式表示):
(不写计算过程)。
(5)若该小组的实验原理及所有操作都正确,下列因素中,对所测乙炔相对分子质量的值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将装置A中产生的混合气体直接通入D中的KMnO4酸性溶液
B.将E装置(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换成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通入过量纯净的乙炔气体于KMnO4酸性溶液时,有部分乙炔未被氧化而逸出
(6)另一活动小组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仍存在不足,则改进的措施是
。
9.(12分)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甲同学用右图装置及试剂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略)。
(1)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2)甲同学按实验正常操作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
②将ag试样放入仪器B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样品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bg;
④从仪器A中滴入浓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cg;
(3)甲同学根据以上实验求得的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实验装置设计和使用药品上都有缺陷,会导致测得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偏高,而丙同学则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装置会使测得的结果偏低,丙同学认为结果偏低的原因是:
。
(5)
若要解决乙、丙同学指出的甲同学实验中的问题,可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进行适当的改动,请按合理顺序选择仪器并完成下表:
(用大写字母代表仪器,仪器可重复使用,夹持仪器略)
9/17
ABCD
选用的仪器
添加的药品
(必要的操作)
10.(8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L
稀硫酸
1
3.0
2.0
3.0
2.0
4.0
2
3.0
3.0
2.0
2.0
5.2
3
3.0
4.0
1.0
2.0
6.4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υ(KMnO4)=。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但有同
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7
10/1
图1图2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L
稀硫酸
4
3.0
2.0
3.0
2.0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11.(14分)蛇纹石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镁,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I.制取粗硫酸镁:
用酸液浸泡蛇纹石矿粉,过滤;并在常温常压下结晶,制得粗硫酸镁(其中常含有少量Fe3+、Al3+、Fe2+等杂质离子)。
II.提纯粗硫酸镁:
将粗硫酸镁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加入适量的0.1mol/LH2O2溶液,
Fe3+
Al3+
Fe2+
Mg2+
开始沉淀时
1.5
3.3
6.5
9.4
沉淀完全时
3.7
5.2
9.7
12.4
再调节溶液pH至7~8,并分离提纯。
III.制取氢氧化镁:
向步骤II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已知:
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pH
请回答:
(1)步骤II中,可用于调节溶液pH至7~8的最佳试剂是(填字母序号)
。
A.MgOB.Na2CO3C.蒸馏水
(2)工业上,常通过测定使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不变色所需H2O2溶液的量来确定粗硫酸镁中Fe2+的含量。
已知,测定123g粗硫酸镁样品所消耗的0.1
mol/L
H2O2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平行测定数据
平均值
实验编号
1
2
3
4
消耗H2O2溶液的体积/mL
0.32
0.30
0.30
0.32
0.31
mol。
①Fe2+与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根据该表数据,可计算出123g粗硫酸镁样品中含Fe2+
(3)
工业上常以Mg2+的转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步骤III制备氢氧化镁工艺过程的适宜条件。
其
中,
反应温度与Mg2+转化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步骤III中制备氢氧化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②根据图中所示50℃前温度与Mg2+转化率之间
的关系,可判断此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图中,温度升高至50℃以上Mg2+转化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④Ksp表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
已知:
Mg(OH)2(s)Mg2+(aq)+2OH-(aq)Ksp=c(Mg2+)·c2(OH-)=
5.6×10-
12
4.7×10-6
Ca(OH)2(s)Ca2+(aq)+2OH-(aq)Ksp=c(Ca2+)·c2(OH-)=
若用石灰乳替代氨水,(填“能”或“不能”)制得氢氧化镁,理由是
。
12.(14分)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氯水与溴化亚铁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发现:
“在足量的溴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
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及资料,请你参与上述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与探究:
(1)提出问题猜想:
溶液呈黄色是因发生离子反应①(填离子方程式)所致。
溶液呈黄色是因发生离子反应②(填离子方程式)所致。
(2)设计实验并验证
为验证①与②中是哪个原因导致了溶液变黄色,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根据以
试剂
酚酞试液、CCl4、无水酒精、KSCN溶液
方案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所述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并振荡
溶液变红色
反应所致
2
取所述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并振荡
(同上)
下所给试剂,进行合理选用,完成实验方案1和方案2:
(3)
实验结论:
以上实验不仅验证了溶液变黄的真实原因,同时证明了Fe2+的还原性比Br-(填“强”或“弱”)。
(4)实验反思
Ⅰ.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足量氯水,再加入CCl4并充分振
荡后静止,产生的现象是。
Ⅱ.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共9分)
(1)猜测1:
Mg(OH)2(1分)
(2)①氢气②稀盐酸(合理均可)③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④CO32-
(各1分)
(3)2MgCO3·Mg(OH)2或Mg(OH)2·2MgCO3或Mg3(OH)2(CO3)2
(4)
NaHCO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HCO3-H++CO32-、H2OH++OH-;Mg
和H+反应生成H2和Mg2+,Mg2+跟OH-、CO32-生成难溶物Mg(OH)2·2MgCO3,则H+、OH-
、CO32-的浓度均降低,促使上述两平衡均向右移动。
故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
大量气体
H2。
2.(共14
分)
(1)2Al+2OH-+2H2O=2AlO2-+3H2↑
(2)4Co2O3·CoO+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
Co2O3·CoO可氧化盐酸产生Cl2,污染环境。
(合理即可)
3232
(3)2Al3++3CO2-+3HO=2Al(OH)↓+3CO↑
(4)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3O
(5)BCD(有错不得分,答对2个得1分,全对得2分)
(6)CoCl2•2H2O3.(14分)
(1)①CO2;除去CO2;溶液褪色或变浅,CO(各1分,共4分)
(2分)
(2)①2Na2O2+2CO2=2Na2CO3+O2(2分)
②a-d-e-j;(2分)取少量F中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溶液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反应。
(2分)
42422
(3)2MnO-+5CO2-+16H+=2Mn2++10CO↑+8HO(或与草酸直接的反应)(2分)4.(12分)
环节一:
均为第七主族单质,氧化性均较强(2分)(表述合理给分)环节三:
(1)2Fe2++Br2=2Fe3++2Br-(2分)
操作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取少量①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振荡,
(1分)
溶液变为红色
(1分)
(2)可能2:
碘水与FeCl2溶液发生反应,但FeCl3溶液也是黄色的,所以没有明显现象。
(2分)(表述合理给分)
亚铁离子与空气接触会被氧化,加入乙酸乙酯既可作为萃取剂又能起到液封的作用,减少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2分)(表述合理给分)
(3)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减弱。
(2分)(表述合理给分)
5.(12分)
(1)150℃(或150℃以上)(1分)
(2)Fe(OH)3(1分)
将Fe2+氧化为Fe3+,将过量的SO2氧化除去(2分)
MnO+2Fe2++4H+=Mn2++2Fe3++2HO,MnO+SO=Mn2++SO2-(2分)
22224
(3)MnS(s)Mn2+(aq)+S2-(aq)
+
Cu2+(aq)
CuS(s)
生成的CuS比MnS更难溶,促进MnS不断溶解,平衡右移,使Cu2+除去。
(2分)
(4)
3322
Mn2++2HCO-=MnCO↓+CO↑+HO(2分)
(5)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
淀产生,则沉淀洗涤干净;反之则未洗干净。
(2分)(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6.(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