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docx
《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
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是( )
待鉴别溶液
试剂(均为溶液)
A
HNO3和KNO3
酚酞
B
HCl和NaCl
AgNO3
C
AgNO3和Na2SO4
BaCl2
D
Ca(OH)2和NaOH
Na2CO3
A.AB.BC.CD.D
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加适量稀硫酸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
D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AB.BC.CD.D
3.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
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t1℃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
C.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4.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中,铁、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O4
6FeO+O2↑
D.过程II属于置换反应
5.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X
稀盐酸
水
水
双氧水
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6.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7.下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NO3)2溶液(AgNO3)
加过量铜粉,过滤
B
KCl溶液(CaCl2)
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C
Fe(Zn)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D
CO(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A.AB.BC.CD.D
8.(2012年山东烟台,18题,2分)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
9.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
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B
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
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OH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11.如图是A~H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每个反应涉及的所有物质都已给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若A是金属氧化物,则C可能是盐
②若A是酸,则C不可能是盐
③若H是化合物,则A可能是碱
④若H是化合物,则B不可能是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没,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其逐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 Ca(OH)2 HCl Na2CO3B.KCl Ba(NO3)2 CuSO4 NaOH
C.AgNO3 HCl Na2CO3 CaCl2D.Ba(OH)2 KCl Na2SO4 Na2CO3
13.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
B.反应②是中和反应
C.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A、B、E、F一定是氧化物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
电解水
B.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15.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象的理解,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
④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④⑤
16.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
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U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
D.右试管比左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18.中考复习阶段,小胖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③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使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⑤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⑥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5B.4C.3D.2
1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MgSO4、Na2SO4、K2SO4、CuSO4、NaOH、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
(1):
取13g白色粉末,投入50g水中,搅拌,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
(2):
向
(1)所得溶液中加入100g足量的Ba(NO3)2,得到白色沉淀,过滤得滤液质量139.7g。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一定是纯净物
B.白色粉末中至少含Na2SO4、K2SO4、NaOH中的某一种或几种
C.白色粉末中至少含Na2SO4和K2SO4中的某一种
D.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和BaCl2,可能含有NaOH
20.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B.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有蓝色沉淀产生
C.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
D.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
2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
2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C.
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23.向一定质量的Na2SO4、Mg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50.0g3.42%的稀Ba(OH)2溶液、100.0g稀H2SO4,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5.24
B.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C.所用稀H2SO4的质量分数为3.92%
D.向e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
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
二、实验题
26.实验一: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B中两种仪器的名称(导管利胶塞除外)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填“a”或“b”)处通入。
实验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学们在制出二氧化碳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用A装置制气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___。
B裝置的现象:
____。
(2)D装置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
(3)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F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
(4)G装置的作用是___。
27.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
(2)B实验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
(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用提纯的精盐配制100g7.5%的生理盐水,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操作有误,如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烧杯中有水
④称量时精盐和砝码放反了
⑤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_____。
28.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
(实验方案):
29.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
全部是NaOH;
猜想Ⅱ:
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_____.
(实验与探究)
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步骤二:
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_____.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30.某化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份
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
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
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
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院: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①
X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正确
②
Y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溶液中通入___________;
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在样品溶液中滴加盐酸。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入盐酸,刚开始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
31.某初级中学学生为探究该校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
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无色溶液是(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
收集一试管气体,并在试管口塞上带活塞的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原假设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中性、酸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用酚酞鉴别HNO3和KNO3;HCl和Na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硝酸银和氯化钡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没有现象,可区分开。
选D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选项A错误;
B、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主要物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进行除杂,选项C错误;
D、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除去了氯化钾,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所以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中曲线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B、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C、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所以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D、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t2℃时,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不相等,所以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程中,由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化亚铁,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3价转化为+2价,有单质的氧气和氢气生成,故铁、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正确;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正确;
C、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O4
6FeO+O2↑,正确;
D、过程II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3FeO=H2↑+Fe3O4,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D。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说明X和Y反应生成气体或者是混合之后放出热量。
【详解】
①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②水和氢氧化钠混合之后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③水和氯化钠不反应,混合之后也不放热,不符合题意;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题意;⑤水和硝酸铵混合之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
D
【解析】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A、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盐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镁三种物质,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B、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故B错误;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生成沉淀或气体,也没有加入,所以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像分析问题。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除去物质中的杂质,要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试剂,既要除去杂质,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除杂的原则
【详解】
A、Cu(NO3)2溶液中有杂质AgNO3,加过量铜粉,AgNO3能与过量的铜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A正确;
B、KCl溶液中有杂质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CaCl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钾不与Na2CO3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选项B不正确;
C、Fe中有杂质Zn,加足量稀盐酸,锌、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反应掉,选项C不正确;
D、CO中有杂质CO2,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8.D
解析:
D
【解析】
解:
①根据题意,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王水”溶解黄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比氢稳定;③氢元素显+1,氯元素显-1,设金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HAuCl4中金元素的化合价:
(+1)+x+(-1)×4=0,则x=+3;④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否则会污染试剂;⑤根据题意,“王水”能溶解黄金这样的活动性稳定的金属,也能溶解铁,“王水”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①③说法正确;故选D。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
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
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
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
【详解】
A、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所以判断正确;
B、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所以判断正确;
C、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判断错误;
D、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所以判断正确;
故选C。
10.D
解析:
D
【解析】
A、分别加少量水溶解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加入足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铜得到硫酸锌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时,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除去氢氧化钾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A是金属氧化物,则C可能是盐,A是氧化铜,B是盐酸,C是碳酸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①正确;
②A是酸,则C可能是盐,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C是氯化铵,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A是酸时,C可能是盐,故②错误;
③若H是化合物,则A可能是碱,H为二氧化碳,E为氯化钠,F为水,B为稀盐酸,C为碳酸钠,A为氢氧化钠,故③正确;
④若H是化合物,则B可能是碱,H为氨气,E为氯化钙,F为水,B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