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2101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主观题汇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发展及其特点

1.小学教育特点

小学教育特点包括:

(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

(2)小学教育义务性;(3)小学教育基础性;(4)小学教育全面性。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2.教育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构成教育活动基本要素包括: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中介。

3.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

教育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古代学校教育特征表现为:

(1)阶级性;

(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5.简述学校产生基本条件。

【2015下】

(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剩余产品。

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和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活动。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明显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积累,为学校产生提供了必要教学内容。

(3)文字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6.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

8.简述文化对教育制约作用。

【2015上】

(1)文化影响着教育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使用。

9.教育对文化促进作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作用。

10.教育对文化关系特殊性。

教育与文化关系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11.教育目作用

教育目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12.教育目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理论依据。

13.简述我国教育基本精神。

【2014上】

(1)要求培养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育目实现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各个方面。

15.我国当前学制改革

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教育事业改革战略目标是: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6.现代学制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17.影响教育制度因素(制定教育制度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影响。

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8.简述课程计划含义和内容

含义: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和不同类型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

内容:

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号,学周安排等。

19.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联系;(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0.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学生观。

【2013下】

 

(1)学生是发展人。

 

(2)学生是独特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人。

22.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理解。

【2013上】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和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前提下,根据自己猜想或分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一种学习方式。

23.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角色有哪些

(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促进者。

(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研究者。

(3)教师应是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24.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行为有哪些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5.简述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理念。

(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发展。

(3)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

强调较适宜自己教学行为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节教师专业发展

26.教师劳动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3)主体性和示范性;(4)劳动时间延续性和劳动空间广延性;(5)长期性和间接性;(6)系统性。

27.教师专业理念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教师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内容。

28.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1)本体性知识,指是教师所具有特定学科知识;

(2)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知识;(4)文化知识,指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

29.教师专业发展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0.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所提出基本理念。

【2015下】

《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所提出基本理念包括:

(1)师德为先。

(2)学生为本。

(3)能力为重。

(4)终身学习。

3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3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学生为本”。

【2016上】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

 

3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34.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典范。

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

35.教育研究基本步骤有哪些?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

36.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基本要求。

【2014下】

(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37.简述教育报告一般结构。

【2013上】

教育报告一般结构包括报告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

题目是指报告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背景、价值和意义;正文是报告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资料注明出处来源。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38.简述知觉一般特性。

【2015下】

知觉一般特性包括:

(1)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特性就叫知觉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客体叫背景。

(2)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

人在知觉时,并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统一整体。

(3)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特征。

(4)恒常性。

在不同物理环境中,从不同角度、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这种特征即恒常性。

39.影响遗忘进程因素

(1)学习教材性质;

(2)识记教材数量和学习程度大小;(3)记忆任务长久性和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态度。

40.如何提高记忆力?

(记忆/遗忘规律在教学中运用)

(1)明确记忆目,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1.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2015上】

(1)及时复习,在学习当天进行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7)掌握复习量,坚持适度超额。

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

42.简述影响个体发展主要因素。

【2013上】

影响个体发展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是人身心发展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决定性因素。

4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活动,它规定着人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各种因素。

4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回事个体发展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能。

45.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

【2014下】

7~12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特点是: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46.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深刻性不断增加。

47.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48.简述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规律与教育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平衡。

个体发展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关键期和最佳期。

49.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6上】

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

它不仅是自然性上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差异。

第三节小学儿童学习

50.奥苏泊尔对学习分类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方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51.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实质

有意义接受学习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和实质性(非字面)联系。

52.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条件

(1)学习材料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5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54.建构主义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丰富性和差异性。

55.建构主义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动态性。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56.建构主义教学观

(1)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2)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学习。

5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为:

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情景教学和合作学习四种。

(1)探究学习是通过有意义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支架式教学是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3)情景学习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真实事件基础上教学,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主要是以通过互动合作,以学习小组基本形式,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58.简述小学生学法指导内容及方法。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从四方面进行:

(1)学习计划指导。

要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切合实际,留有余地,并结合实践,作出调整。

(2)听课方法指导。

要引导学生注意:

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和善归纳。

(3)复习方法指导。

要引导学生注意回顾讲授内容和重点,复习课本,整理笔记,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求助教师或同学以解决疑难。

(4)写作业方法指导。

要引导学生注意:

先复习后写作业,仔细审题,认真表述,细心检查。

59.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特点。

【2014上】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60.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依据学习结果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愿望。

61.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特点。

学习习惯具有广泛性、实践性、阶段性和模仿性。

62.简述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第四节小学道德

63.简述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根据道德两难故事法,将道德判断发展成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是根据行为直接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判断是非好坏。

阶段1: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能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阶段3: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阶段4: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想到是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道德命令。

阶段5: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

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64.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前进过程。

65.简述小学德育原则

小学德育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66.简述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放矢进行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7.简述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前进过程。

68.简述小学德育实施主要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69.小学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70.榜样法含义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榜样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典范、教育者示范、学生中榜样等。

71.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材料分析题)

在德育过程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

第一,选好学习榜样。

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榜样,获得明确前进方向与巨大动力。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

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巨大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介绍上或学生一时情感冲动上。

要及时地把学生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第五节美育

第六节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72.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自我控制法;(6)惩罚法;(7)暂时隔离法。

第三章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73.简述班集体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班集体形成一般经过一下过程:

(1)组建阶段,该阶段由教师行政指挥;

(2)形成阶段,该阶段涌现核心领导人物;(3)发展阶段,该阶段形成舆论班风;(4)成熟阶段,该阶段是班集体成熟时期,体现集体特征与个性特长。

74.简述良好班集体基本特征

一个成熟班级体,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1)共同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共同活动;

(2)健全组织机构和坚强领导核心;(3)严格组织纪律和健全规章制度;(4)健康舆论和良好班风;(5)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75.简述形成良好班风基本措施。

【2014上】

(1)发挥班主任表率作用。

(2)发挥舆论阵地宣传作用。

(3)发挥身边榜样作用。

(4)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作用。

76.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材料分析题)【2015上】

课堂中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成长为目;

(2)客观性原则,指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3)有效性原则,指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4)可接受原则,指对突发事件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5)冷处理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心态,冷静地观察一段,待把问题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77.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2015上】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5)保证教学进度。

第二节班主任

78.简述班主任角色定位

班主任角色主要体现在:

(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骨干力量;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引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协调者。

79.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简述小学班主任基本素养。

(材料分析题)

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

在这种理念下要求小学班主任基本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80.简述班主任工作主要内容。

【2013下】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工作。

(5)开展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8)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81.简述家校联系基本方式。

【2014下】

(1)家访。

由学校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

主要目是是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