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9876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8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docx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规律?

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体现着一个基本规律,即货币形式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因素是决定性的,货币同其他因素一样,都要适应生产力海水平。

不管是形式多样的实物货币,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促进作用的金属货币,都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而信用货币则是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货币形式。

2.支付手段职能导致货币危机性的原因何在?

它与通货膨胀有何关系?

⑴支付手段可能引发债务链条,从而导致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不正常。

并且,货币具有相对独立运行的能力,在无发行信用保证时,可能引发货币的超量发行从而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⑵从表面上看,支付手段是货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与商品脱离了关系,所以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货币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货币越多财富就越多,导致货币量急剧增长,严重偏离商品和劳务总量,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物价上涨引致通货膨胀。

3.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面对物价上涨就会尽可能地将货币换成商品,而且即便人们愿意贮藏,信用货币的主要贮藏方式是存款,存款不仅不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相反还可能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出更多货币,所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4.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对货币层次和货币范围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中,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将货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然而,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要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

一是要客观存在具有明显不同流动性和收益的金融资产;二是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并且在统计时点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

在电子货币条件下,传统货币层次的划分前提受到了挑战。

电子货币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电子货币会影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电子货币缩小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从而导致了货币的存在形式在活期存款和通货之间进行频繁转换,这就模糊了M0和M1之间的界限;其次,电子货模糊了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从而给货币层次的划分带了影响。

5.货币作为生产的推动力起了怎样的作用?

为何说货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⑴首先,货币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发挥原始资本的作用,直接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开始;其次,货币作为持续推动力发挥追加资本的作用,保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状态;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促进商品交换,作为分配工具满足分配,还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促进财富增长。

⑵货币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

宏观调控机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往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政策中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

四、练习题

1.货币产生的经济根源的什么?

货币是在什么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起源于商品交换,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进商品出现后,伴随着商品交易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是与私有制或是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状况相联系的历史范畴。

2.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表现在:

⑴金属货币具有实质的内存价值,是用自身的价值体现商品价值,信用货币内在价值较低,依*名义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

⑵金属货币可以自由铸造,信用货币只能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

⑶金属货币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信用货币则只有少数几种在具备特定条件时成为国际货币。

综上所述,金属货币可以完成自动均衡而信用货币只能依*人为调节。

3.货币五大职能中的基本职能是哪两个?

其他职能是如何在基本职能上演化出来的?

⑴货币五大职能中的两大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因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与一般等价物能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这两个特点直接相联系。

⑵从支付手段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实是流通手段的延长,当处长时间足够长时,货币的流通开始替代商品的流动;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的基础上,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的时间推迟到将来;国际货币的职能则是以上四种职能的国际化。

所以,五种职能是由货币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一个整体体系。

4.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在广义货币量的范围中,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不同,尤其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国家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同,所以货币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流动性标准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以便于区别对待,抓住重点,让货币总量发挥整体作用。

5.准货币主要包括哪些金融资产?

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原则有哪些?

⑴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量、虽不能直接和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其包括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各种短期信用性金融资产构成。

⑵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原则有:

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

6.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和一大功能是什么?

⑴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币材的规定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⑵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是指: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或熔化,从而可以保证主币的足值;②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并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从而促进国际贸易;③银行券按面额可以自由兑换金币,不受时间和数量的限制。

金币本位制下的一大功能是指:

金币本位制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物价和国际收支的能力。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三、思考题

1.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会带来哪些效应?

信用活动的开展是以债权人保留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为前提,暂时让渡出去的是使用权,债务人必须承诺在一定期限后向债权人归还使用权并支付使用的报酬即利息。

所以,信用活动将信用标的物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既增加了信用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虚拟经济的存在创造了条件。

在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过程中,债权人对信用标的物的其他一些权限也同时分离为两个部分:

保留的除所有权外,还有如收益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出借的除使用权外,还有如占有权、处置权和分割权等。

由于在各类权限中,所有权是第一性的,它决定了信用标的物的基本性质,因此出借的使用其他权限有向所有权回归的本性,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具有偿还性,偿还性又决定了信用期限,这就是信用活动区别于商品交换的最大特点。

2.“三重支付与三重归流”的信用运动过程体现了信用与经济之间怎样的关系?

借贷资本信用具有特殊的运动过程,即“双重支付和双重归流”的过程。

金融机构用贷款方式将资金借给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将这两大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生产出附加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销售出去后收回投资成本,并形成一定利润,再归还金融机构贷款,其中既含本金,也包含应付利息。

整个过程中贷款和购买生产要素为两重支付过程,销售与偿还贷款为两重归流。

如果再考虑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吸收公众存款,到期必须偿还,则整个借贷资金运动过程就变成了“三重支付和三重归流”。

借贷资本信用形式以金融机构为核心,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社会化的资金动员,完全克服了高利贷的封闭性、局限性和破坏性的特点,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生活、流通、分配和消费。

因此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3.在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对比中为什么间接信用更具有优势?

直接信用最大的优点是交易成本低,但在规模上、范围上和期限上都会受到很大限制,成效概率非常低,引导资金流动的效率也很低,所以并不能很好的完成信用的社会功能,导致社会成本高;间接信用虽然交易成本高,但间接能进行社会化的资金重新分配,能最大效率地动员和配置资金,是完成信用的社会功能的最好方式。

4.融资者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应注意哪些影响因素?

从源头上来看,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具有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因此,家庭企业和比较成熟的大企业更倾向于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主要是向银行借贷或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融资,要么增加债务负担,要么会稀释股权,所以往往是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公司采用。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比例关系就是融资结构,有时也称为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了发展策略。

金融深化理论的倡导者麦金农认为:

如果企业家的投资受内源融资的限制,那么其最优策略是投资于传统技术,其总体收益水平会较低;如果企业能从金融体系中得到外源融资,那么新技术就可能会被采纳,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

从总体上看,外源融资能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就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金融体系对于经济成长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了。

5.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如何协调?

一般来说,信用工具具有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特征。

总体上来说,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

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

在金融市场上,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资产选择,目的就是要处理好这个矛盾,以实现风险最小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6.为什么说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两面性?

金融衍生工具是满足市场交易的多样性、规避风险或逃避制度管制而出现的,因而具有突出的保值避险的作用;同时作为衍生品,又具备未来价格发现功能,即衍生品的交易可以对现货交易产生价格影响作用。

随着不断的创新,衍生工具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市场,如期货交易所等。

但在衍生品市场上,一般实行保证金交易制度,但保证金交易实际上放大了交易量,在放大交易量的同时,交易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也被放大,而高风险也代表高收益机会,因此具有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

而且再加上衍生工具市场上的杠杆效应所产生的高倍率,以及可以买空卖空的交易制度,使衍生工具交易风险极大,衍生工具市场充满投机性。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避险的功能,同时又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这两者并不矛盾,最终出现哪种结果取决于交易者的选择。

如果运用套期保值交易,将基础交易与衍生交易结合起来,可以避险保值;如果单纯进行衍生工具交易,则必然面临高风险。

这表明衍生工具是一个“双面刃”,即具有突出的利弊两面性。

7.信用的顺周期特征能否改变?

应该实行相机抉择还是“单一规则”?

信用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及其放大功能,不仅会加大周期的幅度,而且会延长周期的时间,这一点是现代经济学家们所共同承认的。

如果按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思想,政府实行单一规则,那么长期内经济是具有稳定性的,但并不见得能克服经济短期波动性。

实际上现代经济的脆弱性使得短期衰退和失业增加也是不可容忍的。

鉴于此,当今各国政府大多采用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理论,按相机抉择原则,即灵活机动地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周期的调节,在经济繁荣阶段进行信用收缩,在经济衰退阶段进行信用扩张,人为地使信用成为逆周期的活动,这样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就能抹平哪怕是短期的经济波动。

四、练习题

1.社会经济各部门经常性的资金余缺分布状况是怎样的?

社会经济各部门都可能出现资金的盈余和短缺,由于大多数家庭都会为防备未来之不测或未来大额消费而进行强制性储蓄,所以家庭部门是最主要的资金盈余部门;由于财政收与支具有不同的特点等原因,政府部门也就是财政部门是国家最经常的赤字部门;企业资金运行具有在时间上继起而在空间上并存的特点,而且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尽可能快地发展壮大,也就是必须以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扩张,这些因素使企业部门也是经常性的赤字部门;金融部门作为社会信用的主要中介人,会大量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其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收支平衡,但在其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同样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2.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物及人与物之间关系这三大要素构成一样,信用活动也是由这几个要互构成的。

(1)信用主体:

信用主体即信用活动中人的要素,具体而言包括贷放者即债权人和贷款者也即是债务人。

实际上,在现代信用活动中,还包括信用中介人。

(2)信用标的物:

信用活动中物的要素,表现为信用对象。

信用标的物一般可概括为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和实物资金。

(3)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实际上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信用条件主要是关于期限长短和

利息高低的条件,这两者是信用的最基本条件。

(4)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信用工具作为记录信用标的的书面凭证,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法律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

3.信用具有哪些经济功能?

具体而言,信用具有以下经济功能:

(1)资金配置功能:

具体又表现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进规模效应形成、促进社会合理分配等方面。

(2)信用创造功能:

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支付能力,对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

一方面,信用不断地创造出信用货币,尤其是存款货币,使之适应飞速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至于出现金融货币流通时期经常出现的“货币饥荒”;另一方面,根据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现代信用体系创造出超过现有经济总量的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经济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

(3)信息传播功能:

社会化的信用活动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联结起来,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相关信息,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也都可以汇集在一起,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进行广泛、充分的传播,从而不断地提高市场的效率。

(4)宏观调控功能:

信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总体上讲,当信用规模扩大

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随之扩大,反之则收缩;同时,当信用结构调整时,社会供求结构也会调整。

因此,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就是由信用调控机制构成。

4.信用工具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信用工具尤其是证券一般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

直接代表财产权利,票面文字表明的财立权利和证券不能分离;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财产权利;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是单方履行义务,无权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对价,义务人也无权追究持券人的证券来源和使用的原因等。

信用工具的法律特征决定了其一般性市场特征与要求。

(1)偿还性:

偿还性体现了偿还本金的基本要求。

由于信用活动是将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活动,而使用权有向所有权回归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必须是有特定的期限的,亦即具有偿还性。

(2)安全性:

安全性体现了规避各类风险以实现保值的基本要求。

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使

金融工具的安全性非常突出。

(3)流动性:

流动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变现的基本要求。

流动性即是将未到期的金融工具提前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来以回笼资金的特性,实际是就是提前实现偿还性。

(4)收益性:

收益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增值的基本目的。

投资者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其根本目的就是获得各类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红利、和价差收益。

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

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

5.普通股与优先股有哪些区别?

普通股是指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是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发行量最大,最为重要的股票。

普通股股票持有者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公司决策参与权。

(2)利润分配权。

普通股股东有权从公司利润分配中得到股息。

普通股股东必须在优先股股

东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权享受股息分配权。

(3)优先认股权。

如果公司需要扩张而增发普通股股票时,现有普通股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

(4)剩余资产分配权。

当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若公司的资产在偿还欠债后还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优先股股东、后普通股股东的顺序进行分配。

优先股是公司在筹集资金时,给予投资者某些优先权的股票,这种优先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优先股有固定的股息,不随公司业绩好坏而波动,并已可以先于普通股股东领取股息;

(2)、当公司破产进行财产清算时,优先股股东对公司剩余财产有先干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权。

但优先股一般不参加公司的红利分配,持股人亦无表决权,不能借助表决权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

6.债券按发行主体分类可分为哪几种?

债券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政府债券按行政层级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

中央政府债券包括公债券和国库券;地方政府则只能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券。

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长期债券,主要用于补充资本金和筹集长期投资资金,其主要的发行者是专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也有少量发行。

公司债券有时也称为企业债券,大体可分为信用公司债券和抵押公司债券,前者是一些大公司仅凭信誉而发行的无抵押债券,后者则需向特定第三方出具抵押品。

公司债券的具体种类非常多。

如可转换公司债券、重整公司债券和偿债基金公司债券等。

7.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的事前和事后分别可能发生怎样的行为?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的事前会引发“逆向选择”,事后会引发“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譬如,最积极申请贷款的企业,

恰恰是那些效益不太好,收益不稳定的企业.它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如果金融机构完全知道企业的情况,并严格限制那些效益不好的企业,“逆向选择”也就不会发生。

“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义.由于信用活动可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由此形成的信用风险必须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化解。

现代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使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剧经济周期性波动甚至直接引发经济周期性波动,因此信用管理已经成为必要。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课后习题答案

三、思考题

1.马克思关于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学说与西方经济学中各类报酬理论有何区别?

答:

西方经济学的利息理论发展总体呈现三个阶段:

一是货币报酬理论,认为利息是货币本身的报酬,这种观点基本上与重商主义理论相联系;二是实物资本报酬理论,认为利息是与实物相对应的资本报酬,这与古典主义前后资本主义经济以商业资本为核心的状况相适应;三是借贷资本报酬论,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的报酬,这与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以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为核心的情况相适应。

马克思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运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商品货币关系分析入手,透彻地分析了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关系,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的揭示了利息本质的来源:

利息表面上来源与利润,反映为资金的价格,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工人剩余劳动的方式。

西方经济学中各类报酬理论大多数只从某个侧面来观察,基本都没有揭示利息的真实来源,对利息的本质只停留在利润的表层上,没有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但是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利息的本质来源和界限,并提出了收益资本化理论,为现代信用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益资本化过程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

收益资本化过程来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一是在充分的自由竞争条件下,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同部门和不同投资活动最终会取得趋于一致的收益率,这也即收益率的收敛性;二是在市场上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实物,或者投入某种能带来收益的无价值之客观存在,都应带来趋近于平均收益率的收益。

这样当市场利率成为社会收益率的一般形式后,如果无价值之物需要转让,则其价格相当于能带来平均收益率的资本量。

利率传动机制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怎样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答:

各类利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之间有的相关性跟强,有的相关性很弱,总体上存在一个基本的传导方向:

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在此传导路径中,重要银行的各类基准利率是主导,它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各类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居于路径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变动影响这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导致微观主体行为的变化,改变直接融资市场的供求状况,并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

4.利率风险结构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经济有何指导作用?

答: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利率风险结构是指相同期限的金融工具不同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这种金融工具所承担的信用风险的大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

一般而言,利率和风险呈正比例关系,也即风险越大,利率越高。

它是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保值和风险管理、套利以及投机等的基准。

利率期限结构为各种债券定价提供基准,同时它还为衍生产品提供定价基准。

所以对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一直是金融工程领域一个十分基础性的研究问题。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利率期限结构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利率期限结构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起着一个基准的作用。

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有可能成为这种基准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

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形式,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除计算风险值Var和利率风险管理外,在其他的实证研究上,了解影响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因素个数或者是共同趋势的数目,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固定收益证券的评价和避险也有重要意义。

5.针对中国现实情况应该如何设计利率市场化进程?

答:

总体上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如商业银行虽然拥有非常大的存贷款自主调节权,但基本上都是直接按照基准利率执行,缺乏市场灵活性,所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将进一步持续下去。

对于我国来说,未来利率市场化的重心将不再是放开利率管理权,而应该是以调整利率结构,优化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具体包括:

(1)强化基准利率和其他利率的自主决定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我国各类利率的决策权都不完全在名义决定者手中,即使是基准利率也是如此。

基准利率并非由人民银行决定,而是不同利益部门进行充分博弈的结果,最终决定在国务院。

但是这种决定机制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多方博弈往往不是最优,而可能是最劣。

(2)协调好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管理体制的关系。

一个有效的利率管理体制,并不与利率市场化相矛盾,因为利率市场化不同于完全的利率自由化,在成熟的利率自由化条件下,利率是由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根据金融市场供求状况和中央银行的指导信号决定的。

(3)转换市场利率。

当前我国一般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

其实,存款利率在我国发挥重要的参照作用是与中国特定的经济发展轨道和文化传统背景是分不开的,简言之,就是具有历史性。

在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居民投资理财观念日益成熟,投资渠道日益丰富的时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

既然市场利率应该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自主决定程度最高从而也最具有代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