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8384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docx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

 

自考“现代汉语”串讲资料

绪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

(广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

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现代汉语的前身:

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

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

  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

  二、现代汉语的方言

  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

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

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

  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

  

(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

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

  

(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

  (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

  (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

  (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

  (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

包括三次方言:

闽南、闽东、闽中。

  (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

  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了解: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

  了解:

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

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

  了解: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

(以上三点要理解书第9-11页)

第一章语音

  语音概括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

(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

  

(一)语音的生理属性

  了解: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二)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4、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

第一,发音体不同。

第二,发音方式不同。

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语音的分析

  

(一)音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

  

(二)音素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

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

  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

  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

  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

  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

  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

  (三)音位

  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

  

(一)声母、韵母、声调

  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

  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

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

  三、语音的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的五大块: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第24-26页)

  第二节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

  一、辅音的发音分析

  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

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

  

(一)辅音的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二)辅音的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

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

  1、阻碍的方式:

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

  1)塞音(暴破音):

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

  2)擦音:

f、s、sh、r、x、h

  3)塞擦音:

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

  4)边音:

l

  5)鼻音:

m、n、ng

  2、声带是否振动:

分清、浊两类。

  1)清音:

b、p、d、t、g、k、z、c、zh、ch、j、q、f、s、sh、x、h

  2)浊音:

m、n、ng、l、r

  清、浊音记法:

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

  3、气流的强弱:

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

  1)送气音:

p、t、k、c、ch、q

  2)不送气音:

b、d、g、z、zh、j

  注:

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

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

  二、元音的发音分析

  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

(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

  舌头的高低分四度:

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

  舌头的前后分三度:

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嘴唇的形状分两种:

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

  普通话的元音分:

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

  

(一)单元音

  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1、舌面元音:

i、u、ü、a、o、e、ê

  2、舌尖元音:

-i[],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

-i[]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

  3、卷舌元音:

er

  注:

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

  

(二)复合元音

  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

  复合元音包括:

  1、前响二合元音:

ai、ei、ao、ou、ao

  2、后响二合元音:

ia、ie、ua、uo、ue

  3、中响三合元音:

iao、iou、uai、uei

  第三节普通话音节的分析

  一、声母

  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

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

  二、韵母

  普通话有39个韵母。

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

  

(一)单元音韵母

  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

i、u、u、a、o、e、ê、-i、-i、er

  

(二)复合元音韵母

  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

前响复合韵母:

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

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

iao、iou、uai、uei

  (三)鼻音韵母

  鼻音韵母:

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

  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

  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

  1、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

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

  2、舌根鼻音韵母8个: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开口呼:

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

  齐齿呼:

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

  合口呼:

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撮口呼:

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

  三、声调

  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

  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

  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

  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

  注:

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

  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

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

  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

  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

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

  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

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

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

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

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

元音韵尾由i、u构成。

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

  注:

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

  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

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

  五、声韵的配合规律

  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

  1、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

  2、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

  3、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

  4、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

(此点易出选择题)

  5、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

  6、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

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

(此点重点)

  第四节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

  第五节轻声儿化变调

  一、轻声

  轻声:

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

  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

  轻声的规律:

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

(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

  轻声的作用:

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

  二、儿化

  儿化:

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

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

这种现像叫“儿化”。

  儿化的作用:

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

  三、变调

  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

  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1、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

  2、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

  

(二)“一”的变调

  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2、在去声前读阳平。

  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

  (三)“不”的变调

  1、在去声前读阳平。

  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

  注:

留意

(一)

(二)(三)中的例子。

  第六节语调和朗读

  一、语调

  语调:

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

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

  

(一)停顿

  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

  1、语法停顿:

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

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

  2、逻辑停顿:

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

  3、节奏停顿:

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

  

(二)重音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

  2、逻辑重音:

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

  注:

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

  (三)升降

  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

  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

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注:

第一章出题约占25分。

主要以单选、多选、词语标音、名词解释、简答、分析等形式出现

第二章汉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汉字的产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或者用结绳或刻契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传达信息,或者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汉字发展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分为:

甲骨文、金文、籀文与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六个阶段。

  了解:

甲骨文通行与殷商时代,是用青铜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

金文又叫钟鼎文,是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

籀文又被称作大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颂布的标准字体。

  隶书是以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秦代的隶书称之为秦隶又叫古隶,汉代使用的隶书,叫今隶。

  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小篆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

隶变把圆转不断的线条变成方折的断笔,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全部丧失了。

在汉字发展史上,隶变是一次质的飞跃,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三、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

  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

  根据记录语音的符号性质,可称现行汉字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简称意音文字。

汉字为表意文字。

  

(二)汉字的特点(易出简答)

  1、汉字符号繁多,以语素定型,孤离性强。

  2、汉字是音义二维的语素文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

  3、汉字构形具有理性,可以进行结构分析。

  汉字的造字法:

  象形:

日、月指事:

上、下会意:

武、信形声:

江、河

  转注:

考、老假借:

令、长

  注:

熟悉第115-116页书中所列的例字。

  第二节现行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现行汉字的结构系统

  

(一)笔画和笔顺

  笔画指的是构成汉字的各种形式的点和线。

  传统上把汉字的基本笔画分为八种,即:

横、竖、撇、点、捺、提、钩、折。

1965年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

横、竖、撇、点、折。

“捺”归“点”类:

“提”归“横”类:

“竖、钩”归“折”类。

  注:

留意(第119-122页)几个例表;第112页第一段里例字的笔划。

  笔顺是指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它是人们在长期书写实践中形成的。

  

(二)部件和字型

  了解:

部件是汉字的构字单位。

部件分为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

  二、现行汉字的构字理据

  

(一)偏旁和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表意或表音的单位。

  偏旁系统的核心是部首。

  部首:

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按结构编排的字书中每部的首字。

  第一个创立部首检字法的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540部。

  了解:

明代梅膺的《字汇》,列214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采用214部;《新华字典》189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01部。

  

(二)字符的提出与归类

  把语言的符号(文字)和文字的符号(字符)明确区分,并根据字符组字时的不同功能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记号三类。

  意符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音符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声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记号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和声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三)现行汉字的四种基本类型

  熟悉书中第135页的现行汉字方式一览表。

  第三节汉字的简化、标准化和汉字编码

  一、汉字的简化

  了解:

汉字简化包括减少笔画和精减字数两个内容。

  

(一)减少笔画

  了解:

笔画简化的八种方法:

  1、改换形旁或声旁;

  2、借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3、草书楷化;

  4、换用简单的符号;

  5、保留特征或轮廓;

  6、另造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7、采用古字;

  8、用简化偏旁或简化字类推。

  以上八种方法中的例字,应适当记住一些。

  

(二)精减字数

  二、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标准化的具体内容是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整理的基础上,制定各项有关标准,做到现代通用汉字的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

指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其中包括现代汉语通用字和常用字的数量,也包括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

  定形:

指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汉字的定形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整理异体字;二是整理异体词;三是对汉字的偏旁部件进行定形与定称。

  定音:

指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定序:

指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查字法。

注:

第二章出题约占7、8分。

主要以单选、名词解释、简答等形式出现

 第三章词汇

  第一节语素和词

  一、什么是语素

  词素是最小的语言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语素是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中最小的一级。

(此处易出选择)

  二、语素的分类

  

(一)按音节分类

  根据语素的音节数量可分:

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二)按构词能力分类

  单音节语素有的能够独立成词,被称为自由词素。

  有的单音节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是能够和其他语素或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自由组合成词称为半自由语素。

  有的单音节语素不仅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在和别的语素或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组合成词的时候,位置往往是固定的,称为不自由词素。

  (三)按意义分类

  根据语素意义的虚实分成实语素和虚语素。

  根据语素意义的单义或多义分成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

  三、什么是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独立运用”指的是可以单说或单用。

单说就是可以独立成句。

单用就是单独作句子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在组句中可以自由地被换用。

  “独立运用”和“最小的”是用来判断词的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两个语法特点。

是否能够“独立运用”,划清了词与语素的界限;是否是“最小的”,划清了词与词组的界限。

  四、词的构造(此节是重点出题的地方,注意书中列举的例子)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是单纯词。

  双音节的单纯词中有一部分是联绵词和叠音词。

  单纯词中有相当数量的译音词。

  单纯词中还有一些取声命名的词和拟声词。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三种类型。

  1、复合式有以下五种类型:

  1)联合式;2)偏正式;3)动宾式;4)后补式;5)主谓式。

  2、附加式分两种:

  1)前附加(前缀加词根);2)后附加(词根加后缀)

  3、重叠式分为AA与AABB式两种。

  注:

在合成词这里,要记住书中例句。

  五、语素与词、汉字、音节的关系(以了解为主)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构成及分解

  一、词义的分解

  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一)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词义具有客观性。

词义所映的内容,不管是事物还是现象,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都以客观存在作基础。

  词义具有主观性。

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本身并不是词义,词义产生于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是长期的思维活动的成果。

  词义的主观性首先表现在词义的形成离不开人的主观认识,其次还表现在人们对词义的认识具有主观性。

  

(二)词义的发展(易出简答)

  词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随着人类对外界的认识和对自身的认识的日益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这种变化一般概括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

  词义扩大,一是指词的指称对象的范围由小到大,二是指义项由少变多。

  词义缩小,一是指词的指称对象的范围由大到小,二是指义项由多变少。

  词义转移,一是指词的理性意义变了,由指甲转而指乙,甲乙两事物互不包容,二是指词的附加意义变了,主要是感情色彩发生了褒贬的变化。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舍弃一类事物中个别的、局部的、非本质的特征,抽象出了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那么这种过程称词义的概括性。

  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所不同的仅仅是概括的范围。

  (四)词义的社会性

  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它的交际功能决定了词义的社会性。

  有一些词义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本身不确定或互相之间界限不确定,这就造成了词义的模糊性。

  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即决定于存在的客观对象,又决定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词义的社会性还突出地表现在词义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