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853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docx

医院抗生素讲义笔记

(一)青霉素类

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1)分类和作用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2.用药监护

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肿胀、变形,死亡。

  作用靶位:

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PBPs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酶。

青霉素类作为PBPs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竞争性地与酶活性位点结合,从而抑制PBPs,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杀灭细菌。

青霉素类药物对处于繁殖期细菌作用强,而对已合成细胞壁、处于静止期者作用弱——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主要用于:

G+、G-球菌及某些G-杆菌感染。

  注意:

多数G-杆菌无效!

  有效的是——【前后联系TANG】氨基糖苷类。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与剂量无关。

  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

  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

  2.吉海反应(赫氏反应)

  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致症状(寒战、咽痛、心率加快)加剧——病原体死亡所致。

 3.其他

  ①大剂量应用——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

  ②大量应用青霉素类钠盐——高钠血症——心力衰竭。

  ③大量应用青霉素类钾盐——高钾血症、钾中毒反应。

  ④长期、大剂量用药——菌群失调,出现二重感染(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

(三)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者。

  ⑤肌内注射区——周围神经炎。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氨基糖苷类混合后,两者抗菌活性明显减弱——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

  2.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3.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

二、用药监护

  (―)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试

  选用250-500U/ml的青霉素溶液皮内注射0.05~0.1ml做所有青霉素类药的皮肤敏感试验。

  【关于皮试——强调几个注意点】

  

(1)无论何种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都须做。

  

(2)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阳性反应者禁用。

必须使用者经脱敏后应用,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与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而与血浆峰浓度关系较小——不需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维持即可【TANG】;

  血浆药物浓度低于MIC(最小抑菌浓度)时,细菌很快生长,当达到MIC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加疗效——因此首要地是延长高于MIC的持续维持时间。

当T>MIC%达到40%以上时,可显示满意的杀菌效果。

  几乎无抗生素后效应和首剂现象。

  血浆半衰期较短——仅约30min,药物经7个半衰期就将消失殆尽,青霉素的有效血浆浓度可维持5h——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

每日分次给药,每隔6h给药1次。

(三)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青霉素类与酸性较强(pH3.5~5.5)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或作为溶剂,可失去效价并易致过敏性反应。

  

(1)溶剂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pH5.0~7.5)。

  

(2)水溶液在室温不稳定,应新鲜配制。

  (3)小容积、短时间——单剂量容积为50~200ml,不宜超过200ml;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超过1h——既可在短时间形成高血浆浓度,又可减少因滴注时间过长药物裂环分解而致敏。

  (4)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滴注及静脉注射。

(四)监护特殊反应

  

(1)全身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尤要注意。

不可用于鞘内注射。

  

(2)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吉海(赫氏)反应。

处理——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3)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

大量应用青霉素钾盐——高血钾症,心脏停搏;钠盐——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

三、主要药品

  青霉素

    【适应证】

(1)首选药: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等;

  ③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④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于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⑤白喉;⑥炭疽;⑦破伤风、气性坏疽;

  ⑧梅毒;⑨钩端螺旋体病;⑩回归热。

青霉素【TANG 原创】

  废草溶了长葡萄,

  白炭破气也能好。

  勾搭梅毒回归热,

  青霉素都能治疗!

(1)首选药: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等;

  ③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④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于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⑤白喉;⑥炭疽;⑦破伤风、气性坏疽;

  ⑧梅毒;⑨钩端螺旋体病;⑩回归热。

  

(2)亦可用于:

  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②放线菌病;③淋病;

  ④奋森咽峡炎;⑤莱姆病;⑥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⑦鼠咬热;⑧李斯特菌感染;⑨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注意事项】

  

(1)过敏性疾病患者如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慎用。

  

(2)妊娠期妇女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

少量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

  【用法与用量】及【制剂与规格】

  ——第一阶段,基础班,均暂不讲授。

【青霉素类药物】

  1.天然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较窄。

2.半合成青霉素

  

(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

  

(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

  (4)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5)抗G-杆菌——美西林、替莫西林。

  半合成青霉素原创记忆口诀(TANG)

  青V耐酸口服好爽;

  羧苄哌拉铜绿能抗。

  氨苄阿莫号称广谱,

  产酶就用甲苯氯双。

[半合成青霉素]

  

(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

  

(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

  (4)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5)抗G-杆菌——美西林、替莫西林。

氨苄西林

  【注意事项】只强调独特的可考点,其他同青霉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避免使用——易发生皮疹。

  阿莫西林

  【适应证】

  用于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感染;

  与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口服——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注意事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避免使用——易发生皮疹。

哌拉西林

  【适应证】

  

(1)敏感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所致的感染。

  

(2)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粒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

【注意事项】

  

(1)不可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静滴。

  

(2)有过敏史、出血史、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或抗生素相关肠炎者慎用。

肾功能不全者可致出血,应适当减量。

苄星青霉素——

    预防风湿热复发和控制链球菌感染。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与青霉素类组成复方制剂,保护不耐酶的抗菌药物结构免受破坏——提高抗菌活性和效果。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同青霉素。

  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机制与青霉素类相同——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导致细菌细胞壁合成障碍。

头孢菌素分类特点及应用比较【重要TANG】

分类

代表药物

特点与应用

第一代

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

头孢氨苄、

头孢羟氨苄

①G+菌:

较第二代略强,显著超过第三代;

②G-杆菌:

较第二、三代弱;

③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

④肾毒性:

有。

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或强利尿剂合用毒性增加;

血清半衰期短,脑脊液中浓度低;

⑤适用于轻、中度感染。

第二代

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

①G+菌:

较第一代略差或相仿;

②G-菌:

较第一代强。

对多数肠杆菌有相当活性,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③对多种β-内酰胺酶:

较稳定;

④肾毒性:

较小。

第三代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

头孢克肟、

头孢泊肟酯

①对G+菌较第一、二代弱;

②对G-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强菌作用;

③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④血浆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中;

⑤肾毒性:

基本无;

⑥适用于:

严重感染、病原未明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及院内感染。

第四代

头孢吡肟

①G+菌、G-菌、厌氧菌——广谱,增强了抗G+菌活性;

②抗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的作用增强;

③对β-内酰胺酶稳定;

④半衰期长;

⑤无肾脏毒性;

⑥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G-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

第五代

头孢洛林酯、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①超广谱,对大多数耐药G+、G-厌氧菌有效;

②对β-内酰胺酶尤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稳定;

③无肾毒性。

五代头孢的特点

 

G+菌

G-菌

对β-内酰胺酶

肾毒性

头孢菌素

第一代

不稳定

第二代

不如第一代

增强

较稳定

较小

第三代

强,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高度稳定

基本无

第四代

稳定

第五代

超广谱——超完美(TANG)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发生率远低于青霉素。

常见皮疹、瘙痒、斑丘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血液系统——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过性嗜酸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神经系统——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用于肾功能不全者而未调整剂量时,可出现脑病、肌痉挛、癫痫。

  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重感染。

(三)禁忌证

  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相互灭活,联合应用时,应在不同部位给药,不能混入同一注射容器内——同青霉素。

  2.与抗凝血药、溶栓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联合应用时,可使出血风险增加。

  3.头孢曲松应单独给药——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须知药物过敏反应史并做皮试

  

(1)对一种头孢菌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也可能过敏。

对青霉素类、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过敏。

  

(2)使用某种头孢皮试结果代替其他的做法不妥。

  (3)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吸氧。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时间依赖型,每日分次给药

  ——同青霉素。

(三)把握在围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1)术前——以小容积量溶剂稀释,在短时间(30min)滴注,保证足够的血药浓度。

  

(2)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有时(手术超过3h、出血量≥3000ml)需重复给药,但一般不宜超过1天。

不应无原则持续给药。

预防性用药不得超过手术病例总数的30%。

  (3)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过敏者,G+菌选用万古霉素;G-菌选用氨曲南。

  (四)长期应用时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1)监测血象、凝血功能及出血症状。

  

(2)长期应用(10日以上),宜补充维生素K、复方维生素B。

  (3)不宜与抗凝血药联合应用。

(五)警惕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如存在与双硫仑分子结构类似的活性基团,在使用期间或之后5~7日内饮酒、服用含有乙醇药物、食物以及外用乙醇均可使乙醛代谢受阻,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

  皮肤潮红、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晕厥、口中有大蒜气味,还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严重者休克、惊厥、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双硫仑反应——预防和处理:

  

(1)告知患者用药期间或之后5~7日内禁酒、禁食含有乙醇食物以及外用乙醇。

禁与含乙醇的药物合用。

  

(2)一旦发生,立即吸氧、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补液及利尿,血管活性药治疗。

 三、主要药品

  ——大幅删减(>90%),只保留关键不同点。

TANG

  1.头孢唑林——一代

  2.头孢氨苄——一代

  3.头孢拉定——一代

  4.头孢呋辛——二代

  5.头孢克洛——二代

  6.头孢地尼——三代,避免与铁剂合用,如必须合用,应在服用本品3h后再服用铁剂。

  7.头孢克肟——三代

  8.头孢噻肟——三代,可作为儿童脑膜炎的选用药物。

  9.头孢曲松——三代,不得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和早产儿;严禁与含钙注射液混合(尤其儿童)——增加发生结石的危险。

  10.头孢哌酮舒巴坦——三代,主要经胆汁排泄。

  11.头孢他啶——三代,加入万古霉素后,会出现沉淀。

必须谨慎冲洗给药系统和静脉系统。

  12.头孢吡肟——四代。

第三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机制与青霉素类相同。

 

代表药

特点(TANG)

1.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相似,特点:

对大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且抗厌氧菌作用强。

2.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厄他培南

抗菌谱最广——G+菌、G-菌、需氧菌、厌氧菌。

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单酰胺菌素类

氨曲南——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

窄谱,仅对需氧G-菌——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及淋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雷菌、克氏杆菌

4.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氟氧头孢

抗菌谱广——多种G-菌及厌氧菌。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亚胺培南在体内被肾脱氢肽酶灭活。

西司他丁、倍他米隆

  ——肾脱氢肽酶酶抑制剂。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小结

1.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对大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抗厌氧菌作用强。

2.碳青霉烯类

XX培南

最广——G+菌、G-菌、需氧菌、厌氧菌。

3.单酰胺菌素类

氨曲南

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

窄,仅G-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杆菌。

4.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广——多种G-菌及厌氧菌。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瘙痒、过敏性休克。

  2.维生素K缺乏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素B族缺乏症状(舌炎、口腔黏膜炎、食欲减退、神经炎等)以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长时间应用可出现。

  3.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引起,如肌阵挛、精神障碍或癫痫发作。

(三)禁忌证

  ——过敏及对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有过敏性休克史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等与利尿剂如呋塞米合用,可加重肾功能损害。

  2.头孢西丁、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与丙磺舒合用时可延缓前者排泄。

  3.碳青霉烯类药与丙戊酸钠合用时,可导致后者血浆药物浓度降低,甚至引发癫痫。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须知过敏史。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时间依赖型——每日分次给药。

  (三)用药过程监护

  警惕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三、主要药品

  1.头孢美唑

  2.头孢西丁——肾毒性。

  3.头孢米诺

  4.拉氧头孢——应缓慢注射以减轻对管壁的刺激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氨曲南——与萘夫西林、头孢拉定、甲硝唑有配伍禁忌。

  6.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1)不能与其他抗生素混合或直接加入其他抗生素中使用。

(2)不适用于脑膜炎治疗。

  7.美罗培南

  8.厄他培南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起始阶段,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始动复合物形成;

  

(2)肽链延伸阶段,可使mRNA上的密码被错译,导致合成异常的或无功能的蛋白质;

  (3)在终止阶段,可阻碍已合成的肽链释放,还可阻止70S核糖体解离。

1.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有杀菌作用——

  【对比TANG】青霉素类、头孢类只针对繁殖期;

  2.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TANG】对比——青霉素类没有。

  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常见G-杆菌的PAE较长。

  3.抗菌谱广,除链霉素外对葡萄球菌属、需氧G-杆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多数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抗菌活性;对G-球菌、G+菌作用较差,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抗菌作用。

厌氧菌无效。

链霉素、阿米卡星——结核等分枝杆菌。

  4.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胃肠道吸收差,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时必须注射给药。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耳毒性——包括前庭和耳蜗神经功能障碍。

前庭损害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耳蜗功能受损可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2.肾毒性——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肾小管肿胀,甚至坏死,出现蛋白尿、管型尿或红细胞尿,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等。

3.神经肌肉阻滞——造成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

  4.过敏反应——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严重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

【口诀TANG】耳毒肾毒肌肉毒,过敏仅次青霉素。

(三)禁忌证

  1.对氨基糖苷类药过敏,或有严重毒性反应者。

  2.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等禁用于妊娠期妇女和新生儿。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β-内酰胺类混合时可致相互灭活,故联合用药时应在不同部位给药,不能混入同一容器内。

  2.本类药之间联合应用时,可增加毒性反应。

  3.与卷曲霉素、顺铂、依他尼酸、呋塞米或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可能增加耳毒性与肾毒性。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须知

  

(1)重症肌无力或帕金森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

  

(2)儿科慎用。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1)浓度依赖型。

  

(2)具有抗生素后效应。

  (3)具有首剂现象——细菌与药物首次接触时,能迅速被药物杀死,当细菌再次或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时,抗菌效果明显下降。

  给药方法——静脉滴注20~30min最为常用。

每日一次。

  (三)用药过程监护

  1.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听力。

  2.老年患者肾功能有生理性减退,即使肾功能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仍应采用较小治疗量。

三、主要药品

链霉素

  

(1)结核病——初治病例,与其他药物联合。

  

(2)单用——土拉菌病(补充TANG——也叫兔热病,由扁虱或苍蝇传播的啮齿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与其他药联用——鼠疫、鼠咬热、布鲁菌病、腹股沟肉芽肿。

【口诀TANG:

链结鼠和兔】

  (3)草绿色链球菌或肠球菌所致的心内膜炎——与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合。

庆大霉素——G-杆菌感染。

  【注意事项】

  1.不宜用于皮下注射。

  2.不得静脉推注——有抑制呼吸作用。

阿米卡星

  【适应证】

  

(1)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葡萄球菌属所致严重感染。

  

(2)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耐药菌株所致的严重感染。

  依替米星

大观霉素——“淋必治”

  【适应证】

  用于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阴道炎和直肠感染,以及对青霉素、四环素等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儿童淋病患者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应用。

【注意事项】

  

(1)不得静脉给药。

应在臀部肌肉外上方做深部肌内注射,一次注射量不超过2g(5ml)。

  

(2)本品稀释剂中含苯甲醇,可能引起新生儿致命性喘息综合征,故新生儿禁用。

  (3)严重过敏反应——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保持气道通畅,吸氧。

  (4)多数淋病患者同时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因此应用本品治疗后应继以7日疗程的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或红霉素治疗。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

  第二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第三代——泰利霉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竞争性阻断了肽链延伸过程中的肽基转移作用与(或)移位作用——终止了蛋白质合成。

低浓度时为抑菌剂,高浓度时杀菌。

  抗菌谱:

G+球菌、G-球菌、部分G-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非典型致病原(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消化球菌。

  对产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第二代——增强G-杆菌以及厌氧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及弓形虫等的作用。

还具有胃动素作用、免疫修饰作用、抗炎作用等。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一、二代大环内酯耐药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作用。

第一代——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少,故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第二、三代——对酸稳定性较高,口服吸收好。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最主要——胃肠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

2.肝毒性——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3.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晕厥或猝死。

  4.耳毒性——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以耳蜗神经损害的耳聋、耳鸣,前庭功能亦可受损。

  【原创口诀TANG】

  红霉素类伤胃肠,心肝儿中毒耳受伤。

(三)禁忌证

  1.对本类药过敏者。

  2.部分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氯霉素或林可霉素合用,因竞争药物的结合位点,产生拮抗作用。

  【原创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

 2.红霉素、红霉素酯化物、克拉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与卡马西平、丙戊酸、芬太尼等合用,可增加上述药的血浆浓度。

  3.阿奇霉素可能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合并使用时,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4.服用抗酸剂或H2受体阻断剂后即服本品——增加吸收。

二、用药监护

  

(一)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红霉素——时间依赖型——每日分次给药。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浓度依赖型——尽量减少给药次数。

  

(二)用药过程监护——注意肝、心毒性(见不良反应)。

三、主要药品

  红霉素

  【原创口诀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